|
地记 》 淳熙三山志 》
捲第四十土俗類二
梁剋傢 Liang Kegu
歲時
元日
立春
上元
寒食
上巳
三月廿八
四月八
端午
七夕
中元
重陽
鼕至
歲除
○歲時
歲時,古有之,四時習尚不能無異。郡人曾師建記閩事,效荊楚、秦中紀歲時、閭裏、禮節、行樂尤悉。今掇其可載者,其未備者增修之。人情之醇薄,物態之紓急,後先遷變,畢見乎此。因俗設教者,庶有觀焉。
·元日
祈年自五鼓後,戶無貴賤、貧富,皆嚴潔廳宇,設上、中、下三位,陳列酒果、茶湯,焚金銀楮錢,冀承靈貺,以保遐齡。蓋用道傢之說,謹歲始。(以上註文中,底本三處各缺一字:“□承靈貺,以保□齡”,“□歲始”。庫本作“冀承靈貺,以保年齡”,無末三字。據崇抄補。)
飲屠酥除日,以藥劑入絳囊,置井中,元旦出之,漬酒,東嚮而飲,自幼至長以為序,可避瘟疫。蓋用華陀與魏武帝方也。
序拜閩俗:諸節,最重元日,鼕至次之。是日,享祀畢,序拜,稱觴祝壽於尊者;出見親族鄰里,更相慶賀,間亦團拜。雖閭閻委巷,舉手相祝,往反還謁,盡節假乃止。自搢紳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賈、皂隸,衣服遞有等級,不敢略相陵躐。士人冠帶或褐籠衫,富民、胥吏皂衫,農、販下戶白布襤衫。婦人非命婦,不敢用霞帔。非大姓,不敢戴冠、用背子。自三十年以前,風俗如此,不敢少變。又其稱呼:士人,非實讀書不稱秀纔;豪門大戶,“爹”呼父、“娘”呼母,其婢僕及在己下,呼之曰“郎君”、曰“娘”;農、販下戶,“罷”呼父、“嬭”呼母,其黨類及在己下,呼之曰“叔”、“伯”,曰“嫂”。錙銖甚嚴,雖驟富驟貧,不可移易,故其名分素定。歲時,揖遜、俯伏,井井可觀。三十年來,漸失等威,近歲尤甚。農夫、細民至用道服、背子、紫衫者;其婦女至用背子霞帔;稱呼亦反是。非舊俗也。
卻葷食以歲首,率食素一日。紹興辛亥,程待製邁以寇盜未平,(時為紹興元年。按:前此“建炎二年六月癸亥”至“建炎四年七月辛酉”,葉儂、範汝為相繼起事興兵,見《宋史·高宗》。)榜諭部民:先是日禁屠。
上塚州人墳塋盡在四郊,歲節之二三日,華門大姓率攜傢拜掃,雖貧賤、市販亦盛服靚妝,競出城闉。東、西、北郊之外,冠蓋填塞。故自節內,酒亭、食肆,凡諸闤闠之傢,垂帷下箔,優遊歌笑,至開假乃止。近數歲,乃有節內列市如故者。
入學每歲節既五日,各遣子弟入學。或須卜日,則以寅、申、巳、亥吉,亦不過三二日止。凡鄉裏,各有書社。歲前一二月,父兄相與議。求衆所譽學識高、行藝全、可以師表後進者某人。即一、二有力者,自號為“糾首”,以學生姓名若幹人,具“關子”敬以謁請,曰:“敢屈某人先生,來歲為子弟矜式,幸甚。”既肯可,乃以是日備禮延緻,諸子弟迎謁再拜惟恐後。遠近聞之,挈篋就捨,多至數百人,少亦數十人,間有年四五十不以老為恥。月率米、錢若幹,送為司計,為掌膳,給贍飲食。先生升堂,揭立規矩,有輕、重罰,至屏斥,凡五等,曰:“不率者,視此!”諸生欲授何《經》,乃日就講席唱解敷說。旬遇九日,覆問之。常以歲通一經。若三日、八日,則習詩賦。若“經義”與“論策”講題命意有未達,點、削、塗、改,俾自入繩墨。風俗如此,蓋舊矣。竜昌期《詠福州》詩云:“是處人傢愛讀書”。程守師孟詩云:“城裏人傢半讀書”,又云:“學校未嘗虛裏巷”。自周希孟、陳烈先生以來,以德行、經術警悟後學。自是,都邑有所推擇,莫不尊敬畏服,近三十年以前尚然也。故知有父兄、師友,琢磨淬厲,縱不為世用,亦有成德。三十年之後,生以趨試上庠,率遊學四方,而先生亦各開門以待來者。事師之禮浸衰,教人之禮甚略,非舊俗也。
·立春
土牛以占農耕之早晚與歲之豐瘠。是日,舁置府前。閩、侯官倚郭縣不別造。
蔬餅閩俗,立春以為節物。蔡公襄《立春寄福州燕司封》詩:“春盤食菜思三九”。又羅源林迥詩:“青韭供盤餅面圓”
·上元
燈球燃燈,弛門禁。自唐先天始,本州準假令三日。舊例:官府及在城乾元、萬歲、大中、慶成、神光、仁王諸大剎,皆挂燈球、蓮花燈、百花燈、琉琉屏及列置盆燎。惟左右二院燈各三或五,並徑丈餘,(底本作“並經丈餘”,據庫本、崇抄改。)簇百花其上,燃蠟燭十餘炬,對結采樓,爭靡鬥豔;(底本作“鬥焰”,據崇抄改。)又為紙偶人,作緣竿、履索、飛竜、戲獅之像,縱士民觀賞。朱門華族設看位,東、西衙廊外,通衢大路,比屋臨觀。仍弛門禁,遠鄉下邑來遊者,通夕不絶。
彩山州嚮譙門設立。巍峨突兀,中架棚臺,集俳優、娼妓,大合樂其上。渡江後,停寢。紹興九年,張丞相瀎為帥,復作。自是不廢。
觀燈舊例:太守以三元會監司,(底本作“三□”,缺一字,崇抄作“三日”,庫本作“三元”。疑是“上元”,今從庫本。)命僚屬招郡寄居者,置酒臨賞。既夕,太守以燈炬千百、群妓、雜戲迎往一大剎中以覽勝。(底本作“□□覽勝”,缺二字,庫本作“登臨覽勝”,據崇抄補。)州人、士女卻立企望、排衆爭睹以為樂。本州司理王子獻詩:“春燈絶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銀燭燒空排麗景,鰲山聳處現祥光。管弦喧夜‘千秋歲’,羅綺填街百和香。(底本作“百合香”,據庫本、崇抄改。)欲識使君行樂意,姑循前哲事祈禳。”又司理方孝能詩:“街頭如晝火山紅,(底本、庫本作“如晝”,據崇抄改。)酒面生鱗錦障風。佳客醉醒春色裏,新妝歌舞月明中。”“薄薄春衫新鏤金,樽前風細怯輕陰。酒香隱約生紅粉,正與桃花共淺深。”又“燈外風搖沽酒旆,月中人數買花錢。少年心緒如飛絮,爭逐遺香拾墜鈿。”元豐,劉待製瑾為守。元夕,不問富貧,(底本作“富貴”,據庫本改。)每戶科燈十盞。陳先生烈以詩題鼓門大燈籠雲:“富傢一盞燈,太倉一粒慄。貧傢一盞燈,父子相聚哭。風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無妙麯。”瑾聞而謝之。
·寒食
開花園州園在牙門之西,所謂春臺館是也。歲二月啓鑰,縱民遊賞,常閱一月,與民同樂也。蔡密學襄為郡日,有《開州園》詩:“風物朝來好,園林雨後清。魚遊知水樂,蝶戲見春晴。草軟迷行跡,花深隱笑聲。觀民聊自適,不用管弦迎。”又詩云:“節候近清明,遊人已踏青。插花穿戲戶,沽酒似旗亭。日嚮林光潤,風回海氣腥。未知何處樂,歸路已嚴扃。”程大卿師孟《春風亭》詩:“為報尋芳沽酒客,年年到此且徘徊”。
鞦韆古《清明》詩:“萬裏鞦韆習俗同”。州設於春臺館內外。
遊山州民踏青,東郊尤盛。多拾野菜煮臛,(臛,音蒿,肉羹。有菜曰羹,無菜曰臛。蓋今清明餜之濫觴。)謂之“煮菜臛”,亦唐人杏粥、榆羹之意也。太守以假日拉寮屬登臨。蔡密學襄有《寒食遊西湖》詩:“山前雨氣曉纔收,水際風光翠欲流。盡處旌旗停麯岸,滿潭鉦鼓競飛舟。浮來煙島疑相就,引去沙禽好自由。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花樓。”是時西湖競渡可知也。程大卿師孟《寒食遊九仙、烏石山》詩:“城中無事喜尋山,千裏提封並海寬。賓客相從筵既冷,士民同出食猶寒。芳園病葉堆何限,古院閑花落幾般。(底本作“?花”,字跡不清,據庫本、崇抄補。)誰道異鄉多感慨,登臨遲卻十年官。”通判馬益和雲:“屬吏參陪宴二山,金杯滿沃酒腸寬。公私不禁三朝火,(底本前句作“酒觴”,後句作“三朝天”,皆據庫本、崇抄改。)風雨都無一日寒。花引遊蜂香四座,人穿蕭寺景千般。清明休暇歡心洽,飽德鹹知有上官。”是日,早登烏石,晚遊九仙。
墓祭士庶不合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柳宗元文:“近世,禮重拜掃”。《五代史》曰:“野祭而焚紙錢”。謂此也。(底本、庫本前句皆作“五代史”,崇抄作“五代始”;底本末句作“謂□也”,缺一字,崇抄作“謂是也”,據庫本補。)州人,寒食春祀,必拜墳下。富室大姓有贍塋田産,祭畢,閤族多至數百人,少數十人,因是燕集,序列款昵。尊祖睦族之道也。
·上巳
禊飲《舊記》:“桑溪,在閩縣東,乃越王無諸於此為流杯宴集之地。國朝以來,太守禊飲之地有三:一曰,南湖禊遊亭。政和乙未,黃尚書裳更名洞霄堂;宣和五年,俞憲嚮攝郡,仍舊名。二曰,東禪秉蘭堂,(底本、庫本作“肖蘭堂”,據崇抄改。)宣和中,俞憲嚮立,今廢。三曰,聖泉麯水亭,亦嚮立,今更名聚星。惟暮春,祓除之日,率群僚,惟意所適。王祠部逵有《上巳遊東禪》詩:“紫陌破清晨,雕鞍映畫輪。因修洛陽禊,重憶永和春。錦綉荀香度,樓臺梵宇新。忙中得閑暇,來見解空人。”程大卿師孟《上巳遊東禪》詩:“出城林徑起蒼煙。白馬遺蹤俗尚傳。第一僧居蘭若處,幾番身醉荔支前。百年騷客來題寺,三月遊人作樂天。更愛堂頭迎太守,路旁先墜碧雲鞭。”(底本、庫本作“百年騷客來題寺”,崇抄作“百年騷客來閑處”;末句,底本、庫本作“碧雲編”,據崇抄改。)
競渡政和、宣和中,自黃尚書裳至陸侍郎藻為守,皆登禊遊亭,臨南湖,令民競渡。時徽宗御制《上巳》詩云:“韶光三月恰芬芳,禊飲池邊泛羽觴。畫鷁翩翩戲竜虎,一時佳景勝端陽。”(底本作“畫□翩翩戲竜虎,一□□景類江鄉”,缺三字;庫本上句作“畫舫”,下句作“一時風景類江鄉”,據崇抄補、改。)
青飯南柷木,鼕夏常青,取其葉搗碎,(底本、庫本作“弱葉搗碎”,缺一字,據崇抄補。)漬米為飯,染成紺青之色,日進一合,可以延年。《本草》雲:“吳越多有之。”今上巳青飯以此。《舊記》:“任敦仙去,取柷葉染飯。閩俗效之”。
·三月廿八
東嶽焚香州民以是日為嶽帝生日,結社薦獻,觀者如堵。俚詩有“三月廿八出郭東”之句,蓋其來舊矣。
·四月八
慶佛生日是日,州民所在與僧寺共為慶贊道常蔡密學襄為州日,有《四月八日西湖觀民放生》詩,此風蓋久矣。元豐五年,住東禪僧衝真始合為慶贊大會於城東報國寺,齋僧尼等至一萬餘人,探鬮分施衣、巾、扇、藥之屬。迄建炎四年,為會四十有九而罷。紹興三年,復就萬歲寺作第一會。是日,緇黃至一萬六千餘人。凡會,僧俗號“勸首”數十人,分路抄題,戶無富貧,作“如意袋”散俵,聽所施予無免者,真偽莫考。至乾道四年,歲大饑,𠔌價騰涌,城市會首有取至三千餘緡。王參政之望為帥,聞之,諭令糴𠔌賑濟,不服,乃命根治,盡拘其錢入官,至是遂絶。然所至鄉社亡業之民,猶有自為之者甚衆。(底本作“□衆”,缺一字,庫本作“鄉衆”,據崇抄補。)似斯之類,藉是為利。歲無時節,率旬以三二日,或集民居,或聚社廟,閭閻翁媼輟食誶語來赴者亦數百人。此近歲之俗也。
·端午
插艾午日,天未明,采艾插戶上,以禳毒氣,亦有結艾為人者,與荊楚同。鄉村或采楝木葉插之,父老相傳可以禁蚊。
係五色絲綫舊傳:三閭大夫語人:“五色絲,蛟竜所畏。”故是日長幼悉以五色綵係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底本作“□命縷”,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父老相傳,可以避蛇。至七夕,(底本作“至□夕”,缺一字,據崇抄補。)始解棄之。
簪榴花婦女競插花,榴花為多,亦喜梧桐花。
飲菖蒲酒李彤《四序總要》雲:“五日,婦禮:上續壽菖蒲酒”。以《本草》雲:“菖蒲可以延年”。今州人是日飲之,名曰飲續。
角黍楚人是日以竹筒貯米祭屈原,名筒粽。四方相傳,皆以為節物。今州人以大竹葉裹米為角黍,亦有為方粽,以相饋遺。舊俗婦禮,是日上續壽衣服、鞋履、團粽、扇子、菖蒲酒。今鮮行之矣。
競渡楚人以吊屈原,後四方以為故事,是日競渡以為戲。州南臺江沿內諸河,皆竜舟鼓楫,鉦鼓喧鳴,彩服鮮衣,共鬥輕駛。士女觀者,或乘潮解縴,(底本、庫本作“縴”,崇抄作“繂”。)或置酒臨流,或緣堤夾岸駢首爭睹,竟日乃歸。程大卿師孟《端午出遊》詩:“三山縹緲藹蓬瀛,一望青天十裏平。千騎臨流搴翠幄。萬人擁道出重城。參差螮蝀橫波闊,飛躍鯨鯢鬥楫輕。且醉樽前金瀲灧,笙歌歸道月華明。”蓋出南臺觀競渡也。紹興中,因鄉村爭鬥殺傷,遂一切拘納,分諸院修浮橋。船後稍稍復造。
採藥是日採藥用之,多以為驗。寧德縣安遠裏有午日岩,昔有邑人程公,於是日入岩採藥,忽然輕舉,因以為名。
·七夕
乞巧閩令應廓詩:“烏鵲成橋架碧空,人間天上此歡同。仙槎逐浪浮銀漢,青鳥傳音到帝宮。牛女佳期情不斷,古今遺恨意難窮。彩樓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闌漏欲終。”(底本作“始終”,據庫本、崇抄改。)今州人率以是夕會集。
·中元
盂蘭盆會州人以是日嚴潔廳宇,排設祖考齋筵,逐位薦獻。貧者率就寺院,標題先世位號供設。
焚紙衣前中元一二日,具酒饌享祭,逐位為紙衣焚獻。
遊神光寺寺有佛■〈揑,氵代扌〉槃像,旁列十弟子,有捫心、按趾、哭泣、擗踴、出涕、失聲之類。是日,盂蘭盆會因怪像以招遊人,遂成墟市。相傳謂之看死佛。《舊記》:閩王於薛老峰西作百道階。每歲中元,閩人盛遊於此。王祠部逵《中元燕百丈小樓》詩:“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樓高閣與雲齊。中山酒熟中元節,歸去從他醉似泥。”近三十年,人亦厭之,此遊遂息。
·重陽
登高飲菊花可以延年,茱萸以避惡氣。州人率以是日登高臨賞。《舊記》:“九仙山,亦名九日山。無諸王是日於此鑿石樽以泛菊。石樽可盛三■〈豆鬥〉,猶存。天聖中,陳工部絳重陽遊此山,閏月九日遊越山。縣尉黃虛舟獻詩。賡和者,至四十三篇。絳詩云:“勸君莫辭滿酌酒,瑤林瓊木皆良友。就中此會難暫忘,一年兩經九月九。茱萸含香又滿頭,黃菊飄英再盈手。清歡未見玉山頽,高空任待金烏走。落帽聲名何足取,孟嘉一會登竜首。梅仙耳熱遺我詩,詩筆如椽膽如鬥。”後,程大卿師孟遊道山亭、宴蕃宣樓,陳尚書軒遊萬歲平遠臺,各有詩。曾師建雲:“福州,東南一都會,跨巨海,負高山,號泉石清觀。連峰萬仞,綿屬雲霄。晴嵐朝開,癡靄四捲,(底本作“癡靄四□”,缺一字,庫本作“四面”,據崇抄補。)錦屏綉障,周圍環合,不知幾千載也。城郭繚繞,鼎立三山,飛閣層樓,架空聳漢,得泉石之勝,不可殫紀。郡人、風物,熙和衝融,故名長樂。昔參政元公詩云:‘可惜閩州風物好,一生魂夢繞三山’。中書溫公詩云:‘夢寐常思山水國,登臨今到鳳凰池’。張司封詩云:‘金銀佛地三千界,風月人居十萬傢’。黃尚書詩云:‘照萬事時惟是道,(底本、庫本作“照萬事”,崇抄作“照萬乘”。)賞三山處最宜秋’。莫不以是邦為山水之勝。九日登高,於此、於彼,惟其所之,皆足以盡眺臨之異。”
·鼕至
序拜州人重此節。節前,鄰里族戚更相饋遺,上塚祭享。至節日,則序拜如獻歲之儀。
·歲除
驅儺“鄉人儺”,古有之,今州人以為“打夜狐”。曾師建雲:“《南史》載:曹景宗為人好樂,在揚州日,至臘月,則使人邪呼逐除,遍往人傢乞酒食為戲。迄今閩俗,乃曰打夜狐,蓋唐敬宗夜捕狐狸為樂,謂之打夜狐。閩俗豈以作邪呼逐除之戲與夜捕狐之戲同,故云;抑亦作邪呼之語,訛而為打夜狐歟?”
饋歲別歲守歲歲晚相饋,酒食相邀,達旦不眠,蓋閩、蜀同風。
火爆《荊楚歲時記》雲:“山鱢、惡鬼犯人則病,惡爆竹之聲。”李彤雲:“元日爆竹於庭,避山鱢、惡鬼。”今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燒爆於庭中,兒童當街燒爆相望,戲呼達旦,謂之燒火爆。張丞相瀎為帥日,除夕,莆人鄭樵客郡中,與觀火爆。丞相命賦詩,給“竿”字為韻。樵口占雲:“駒隙光陰歲已殘,千門竹爆共團欒。燒成焰焰丹砂塊,碎盡琅琅碧玉竿。喚轉韶光新景燠,辟除惡味舊寒酸。主人從此占佳瑞,再入為霖灑旱幹。”
宿歲《荊楚歲時記》雲:“歲暮,傢傢具餚饌為宿歲之儲,以迎新年,相聚酣飲。”閩俗亦然。又於除夕留宿歲飯,謂之隔年飯,為節假內之備。
桃符鐘馗書桃符置戶間,挂鐘馗門上,禳厭邪魅。今州人,歲暮,畫工市之。
《三山志》捲第四十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關於《淳熙三山志》 | 前言 | 總敘 | 凡例 | 序 | 捲第一地理類一 | 捲第二地理類二 | 捲第三地理類三 | 捲第四地理類四 | 捲第五地理類五 | 捲第六地理類六 | 捲第七公廨類一 | 捲第八公廨類二 | 捲第九公廨類三 | 捲第十版籍類一 | 捲第十一版籍類二 | 捲第十二版籍類三 | 捲第十三版籍類四 | 捲第十四版籍類五 | 捲第十五版籍類六 | 捲第十六版籍類七 | 捲第十七財賦類 | 捲第十八兵防類一 | 捲第十九兵防類二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