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43節:友誼使者長頸鹿(2)      高秋福 Gao Qiufu

  這頭長頸鹿的到來,在當時的中國引起轟動。長頸鹿在東非稱作“吉裏”,聽起來頗似中國傳說中的神獸“麒麟”。傳說中的麒麟雖然是獨角獸,但鹿身牛尾,僅食青草,無害於人,同長頸鹿也極為相似。另外,麒麟在中國歷來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它的出現當然是吉兆,象徵“天恩浩蕩”、“帝德無邊”。於是,為討好皇帝,朝中官員們就藉機發揮,將長頸鹿以“麒麟”相稱。1414年9月20日,當這頭長頸鹿抵達明朝宮廷之時,司禮監呈請皇上準予舉行祝賀儀式。明成祖朱棣倒是頭腦清醒,拒絶說:“卿等但當夙夜竭心輔治,以惠天下。天下既安,雖無麒麟,不害為治,其免賀。”
  事情過去不到一年,又有一頭長頸鹿來到中國。這次的長頸鹿直接來自出産長頸鹿的東非國傢麻林(現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在此之前,麻林同中國並無直接交往。當然,麻林是知道中國的,因為通過阿拉伯和印度商人輸往那裏的中國瓷器和絲綢,非常受歡迎。麻林人也許是在榜葛剌或其他什麽地方遇到過鄭和船隊上的人員,得悉中國朝廷特別喜歡這種奇異的動物。因此,麻林於1415年突然遣使來華,徑直嚮大明皇帝進貢一頭長頸鹿。司禮監像上次一樣,又提出慶賀的請求。明成祖起始仍以“麟之有無,何所損益”相拒。但是,他最後還是走出奉天門,躬親接受。百僚稽首稱賀。皇帝喜曰:“此皆皇考深仁厚澤所被及,亦賴卿等翊贊,故遠人畢來。”
  此後,其他東非國傢,諸如木骨都束(現今索馬裏的摩加迪沙)、卜喇哇(現今索馬裏的布拉瓦),還有阿拉伯半島一些國傢,諸如阿丹、麥加,也都遣使到中國,贈送包括長頸鹿在內的珍禽異獸。出於回報,明成祖命令鄭和再次下西洋。從1417到1433年,鄭和三次去東非,他的船隊曾訪問麻林、木骨都束、卜喇哇、慢八撒(現今肯尼亞的蒙巴薩)等國傢。這是有史以來中國首次派遣官方代表訪問非洲。有人說,是長頸鹿促成了鄭和的非洲之行,恐怕也不是沒有道理。
  長頸鹿作為麒麟,成為明朝御用文人和宮廷畫師吟詠與描繪的題材。永樂年間繪製的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恐怕是中國最早的一幀描繪長頸鹿的畫作。畫作雖然並非精筆,但長頸鹿繪製得還是維妙維肖。畫的上方題有躬臨其盛的翰林院學士瀋度撰寫的一篇頌詞。頌詞在藉機稱頌明朝“德化流行,協和萬邦”的同時,記述麒麟到來,“臣民聚觀,欣喜倍萬”,慨嘆“仁哉茲獸,曠古一遇”,反映了當時迎候長頸鹿的熱鬧與欣喜景象。
  長頸鹿是現今陸地上肢體最高大之動物,遍體布滿棕黃色斑紋和淺褐紅色斑點。斑點和斑紋或有規律而呈幾何圖形,或不規則而呈葉形或片狀。雌雄兩性都有二至四衹包有皮膚的短角,大而突出的兩眼之間則有一個角狀的隆起物。長頸鹿有許多亞種,亞種的劃分主要根據斑紋的形狀。1981年,我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采訪,一位野生動物專傢說,肯尼亞的長頸鹿粗分為兩種,一叫馬賽種,一叫網格種。他告訴我,兩個亞種最明顯的區別是:馬賽種體型較大,數量較多,全身斑紋呈不規則的鋸齒狀:網格種體型稍小,數量較少,顧名思義,斑紋是非常規則的圓形白色網狀。
  那麽,榜葛剌和麻林贈送中國的長頸鹿是哪一種呢?1992年,我再次訪問肯尼亞,趁機探尋解决這個問題。一天,我們起了一個大早,天剛麻麻亮就趕往內羅畢國傢公園。我們知道,長頸鹿同獅子、斑豹、大象等野生動物一樣,喜涼怕熱,總是從夜晚到清晨出來活動,天一熱就躲到樹蔭草叢中。因此,要想看到它們,必須趕早。到達公園門口,一個名叫約瑟夫?卡納吉的小夥子主動要求擔任我們的導遊。他折了一些樹枝,發給我們每人幾根。然後,我們就登上旅遊車,奔嚮這個占地44平方英裏的野生動物園的深處。
  卡納吉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導遊,接待過不少來自中國的遊客。他瞭解中國同非洲、同肯尼亞的歷史聯繫,知道中國人對長頸鹿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說:“你們喜愛長頸鹿,我們也喜愛長頸鹿。我們的先人之所以選擇長頸鹿送往中國,就是出於這樣一種民族豪情:要揀最好的東西贈送朋友。”他告訴我們,長頸鹿本來是不怕人的。可是,近年來偷獵活動猖獗,許多大象和犀牛喪生在原始的弓箭和現代化的槍炮之下。長頸鹿沒有象牙和犀角那樣誘人的東西,很少遭槍殺。但是,經常看到同類被捕殺的慘狀,長頸鹿也難免産生恐懼心理。“不過,”他強調說,“衹要不恐嚇它,衹要對它表示友好,我們不但可以接近它,還可以同它親近一番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第6節:東非裂𠔌行(2)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第9節:皚皚赤道雪第10節:月亮山傳奇(1)第11節:月亮山傳奇(2)第12節:山國山情(1)
第13節:山國山情(2)第14節:腹地邊鎮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第19節:好望角風雲(1)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第21節:攀登桌山第22節:南非雙城記第23節:丁香血淚(1)第24節:丁香血淚(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