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200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力作:金色筆記 》
第4節:自由女性Ⅰ(1)
多麗絲·萊辛 Doris Lessing
五種筆記與《自由女性》的關係,實際上是大主題和小主題之間的關係。世界那麽混亂,你的力量又那麽渺小,你根本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無法把那塊大圓石推上山頂。你又不是站在山頂上嚮下觀望下面的人如何推動圓石的那種人(這種人為數很少),而是在下面賣力氣的蕓蕓叢生,那麽,你就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吧。衹要你盡了自己的責任,做了你應該做的事,這也就夠了。作為一個作傢,你就繼續寫你的書去,既然你理不清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團亂麻,就不要去理它。世界那麽混亂,你就應該在混亂中求生存,而决不應該因混亂而放棄自我生存的權利。
這恐怕就是萊辛在讓女主人公解除寫作障礙癥時想說而沒有明說的話,也是索爾在給安娜寫下"兩個女人獨自住在倫敦一座公寓裏"這句話時所期待的。
還有,在寫作風格上,《自由女性》采用的完全是一種傳統的敘事文學的寫作方法;而四種筆記則有多種手法的混合:如心理分析的方法和新聞報道的方法就常常與紀實的方法並駕齊驅。這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這樣做使四種筆記增加了層次感、混亂感(當然,作傢自己是一點也不亂的),從而使《自由女性》的傳統回歸顯得更招人惹眼。作者在這裏再次給無言的形式賦予某種意義:主人公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迷惘以後,又回到了常規,回到了無奈的,表面上平平淡淡、骨子裏混亂無序的現實。
《金色筆記》的翻譯是我和劉新民兄共同完成的。我譯至黃色筆記第三部分,餘下的是劉兄的譯筆。
本來我是打算一個人承擔到底的,衹因受國傢教委委派赴劍橋大學進修古英語和中古英語文學,不想在那塊文學和科學的風水寶地裏做在國內貧寒的書齋裏也可以做的工作,於是請了劉兄幫忙,完成餘下的那一部分。好在劉兄是我多年的合作夥伴,我們曾十分愉快地在一起翻譯過《莎士比亞詩全集》。
譯完這部書,對萊辛的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後,我們更感到《金色筆記》確實是二十世紀英國文學的重頭戲。說它劃時代恐怕言之過重,但至少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能夠流之久遠的書。陳纔宇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日
自由女性Ⅰ
一九五七年夏天,安娜和她的朋友摩莉別後重逢……兩個女人單獨待在倫敦的一套住宅裏。
"問題的關鍵是,"當她的朋友從樓梯口的電話機旁回來時,安娜說,"問題的關鍵是我能看出來,一切都開始崩潰了。"
摩莉是個經常打電話的女人。剛纔電話鈴響時,她僅僅問了句:"嗯,有什麽閑話?"現在她說,"是理查打來的,他馬上要過來。下個月他沒有空,今天好像是他惟一有空的日子。也許這是他故意說說的。"
"那我就不走開了。"安娜說。
"不用走開,你衹管待在這裏就是。"
摩莉在考慮自己的打扮---她穿着長褲和一件毛衣,這都是最難看的服飾。"不過我既然這樣了,他也就不得不就這麽着。"她斷言,一邊在窗口邊坐了下來,"他不會說出為什麽來的原因的---我猜想,他與馬莉恩的關係又出現危機了。""他給你寫過信嗎?"安娜謹慎地問。
"他和馬莉恩都寫過---都是些很親熱的信,這不很奇怪嗎?"說"這不很奇怪嗎"時,摩莉的語氣顯得很獨特,那是她們親密地聊天時所慣用的。但這一次剛一開口,摩莉就改變了口氣:"現在談它也沒有用了,因為他馬上就要過來,他是這樣說的。"
"當他看見我在這裏時,也許會走開的。"安娜興致很高,但顯得有點兒放肆。摩莉銳利地看了她一眼,說:"哦,這是為什麽?"一般人都以為安娜和理查誰都不喜歡誰。過去,衹要理查一出現,安娜就會主動走開。現在摩莉說:"我知道,他內心其實很喜歡你。問題的關鍵是,他原則上衹能喜歡我---他真是個大傻瓜,始終得喜歡某個人或不喜歡某個人,因此,他把自己不願承認而實際上存在的對我的厭惡感全都轉嫁到你的身上了。"
"這真讓人開心。"安娜說,"但你知道嗎?在你不在這兒的這段時間裏,我發現對於許多人而言,我們倆實際上都可以交換各自的角色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譯林出版社 |
|
|
第1節:譯 序(1) | 第2節:譯 序(2) | 第3節:譯 序(3) | 第4節:自由女性Ⅰ(1) | 第5節:自由女性Ⅰ(2) | 第6節:自由女性Ⅰ(3) | 第7節:自由女性Ⅰ(4) | 第8節:自由女性Ⅰ(5) | 第9節:自由女性Ⅰ(6) | 第10節:自由女性Ⅰ(7) | 第11節:自由女性Ⅰ(8) | 第12節:自由女性Ⅰ(9) | 第13節:自由女性Ⅰ(10) | 第14節:自由女性Ⅰ(11) | 第15節:自由女性Ⅰ(12) | 第16節:自由女性Ⅰ(13) | 第17節:自由女性Ⅰ(14) | 第18節:自由女性Ⅰ(15) | 第19節:自由女性Ⅰ(16) | 第20節:自由女性Ⅰ(17) | 第21節:自由女性Ⅰ(18) | 第22節:自由女性Ⅰ(19) | 第23節:自由女性Ⅰ(20) | 第24節:自由女性Ⅰ(2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