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下一站,中国   》 第39节:第三章.新世纪"关键词"(7)      陈季冰 Chen Jibing

  首先,这里涉及到实物与货币参照体系不一致的问题。假设我本人是一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我看到上述数据之后一定会觉得抓到了有力的证据--这正说明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了!如果人民币升值100%,那中国创造的GDP就应该占到全世界的近8%,这才更符合中国的实际资源占用情况。
  不过,我并不想在这里花很大篇幅探讨汇率问题,我觉得,更有讨论价值的是资源占用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从各种生产要素的密集情况来划分,当今世界存在着四种经济体:自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当然,也有少数经济体"幸运地"兼具其中的两种甚至三种形态,如美国就是自然资源、资本和知识都十分丰沛的经济体;南美洲的巴西则既有自然资源优势又有劳动力优势;而不少西方国家兼有资本和知识优势。但是,四种生产要素中有些是互为消长的,比如劳动力密集与资本、知识密集就注定是不兼容的。
  由此看来,所谓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体),其经济竞争力一定集中在这个"生产要素谱系"中的后两项。仍然以美国为例,这个国家拥有辽阔的土地、漫长的海岸线、丰富的地下矿藏、广袤的森林……但是,美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这些,而是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这里的技术不仅指科技,也包括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和最雄厚的资本。相反,所谓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其经济竞争力集中在这个"生产要素谱系"中的前两项。当然,任何一个经济体在这个"生产要素谱系"中的位置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发展"或"进步",就是使自己的竞争力从前两项过渡到后两项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有很多自觉的制度设计。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经济体,在上面这张"生产要素谱系图"中,我们的竞争力几乎完全体现在第二项,即劳动力密集,这决定了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也只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也就是说,目前这个阶段,中国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消费类制造业和初级服务业两大领域。我还想说的是,这样的产业结构恐怕我们还不得不忍受相当长一段时间,尽管当前政界、企业界,特别是舆论界的人士都在急切地呼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讨论的资源占用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话题。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仅凭常识就能明白,即便在资源使用效率完全相同的前提下,不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创造相同数额的国民财富时消耗的自然资源也是不相等的。打个比方说,美国的微软公司不需要消耗石油、煤、铁矿石……可能只消耗了为数不多的电力,但它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如果要创造相同数额的利润,中国的宝钢集团恐怕得消耗无数的煤、电力和铁矿石。不同企业之间如此,不同国家(经济体)之间亦如此。由此,尽管我对于中国目前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痛心疾首,但我还是要指出,即使我们大幅度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我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水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也仍然几乎是没有可能的,这是我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也许正是意识到这种产业结构的"落后",近年来,很多地方提出了各种各样"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响亮口号。在这些雄壮的口号下,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得到了热情的鼓励和扶持。诸如"发展楼宇经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核心技术"之类的行动纷纷付诸实施。我却对这股追求"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热潮一直存有很大疑虑,并且很想泼点冷水。
  "产业升级"是一个很美好的想法,但受制于中国现阶段的资源禀赋和整体经济结构,上面这些努力只有可能在极少数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和极少数优势产业领域(如家电制造业)取得成功,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收获,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们只看到发达国家的跨国大企业依靠科技发明和专利标准赚取了高额利润,但我们没有看到这些科技发明和专利标准是投入了巨额资金、承担了无数次血本无归的失败风险才换来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发达国家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劳动力成本高昂而不得不舍弃大量的初级产业,转而发展对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事实上,整个世界经济就像一个金字塔,其中当然存在不公正的收入分配结构,但只要这个金字塔没有被铲平,它的各层之间总是存在着强烈的互相依存关系。中国现在正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攀爬到它的中层、中上层,而不是幻想跳过这些"中间阶梯",一跃攀到塔尖,那样是肯定要从金字塔上摔下去的。俗语说: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第2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2)
第3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3)第4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4)
第5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5)第6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6)
第7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7)第8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8)
第9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9)第10节:楔子."中华复兴"与"大国精神"(10)
第1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第1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2)
第13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3)第14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4)
第15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5)第16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6)
第17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7)第18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8)
第19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9)第20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0)
第21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1)第22节:第一章.现代化的精神历程(12)
第23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1)第24节:第二章.改革需要再出发(2)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