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禪參詩
周膺 Zhou Ying
嚴羽,字儀卿,又字丹邱,自號滄浪逋客,他的朋友、詩人戴復古在《祝二嚴》詩中說他:“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舉。風雅與騷些,歷歷在肺腑。”他的行跡史籍不載。近人郭紹虞根據他的詩作考證,認為滄浪應生於高宗之末,或孝宗之時。
這個嚴滄浪是這樣自詡的:“僕之《詩辨》,乃斷千百年公案,誠驚世絶俗之談,至當歸一之論。其間說江西詩病,真取心肝劊子手。以禪喻詩,莫此親切,是自傢實證實悟者,是自傢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李、杜復生,不易吾言矣。”(《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這個自詡有點兒過了。喻詩以禪早已是宋人的習俗。如蘇軾《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餘首,讀至夜半,書其後》:“每逢佳處輒參禪。”魏慶之《詩人玉屑》捲五引韓子蒼《陵陽室中語》:“詩道如佛法,當分大乘、小乘、邪魔、外道。”嚴羽《滄浪詩話·詩辨》四中“禪傢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等數語,與此雷同,像是抄襲。
不過嚴滄浪自有其可推崇之處。各傢都說,嚴滄浪論詩,首在“妙悟”論。其《詩辨》一說:“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久之自然悟入。雖學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從頂上做來,謂之嚮上一路,謂之直截根源,謂之頓門,謂之單刀直入也。”《詩辨》四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禪宗認為真理是沒法具體講出來的。比之於詩,嚴滄浪也認為這詩的味道也是不可言說的。所謂“羚羊挂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說法禪傢的意味十足,不好捉摸。儘管他講“參”,但還是想說得明白些的。他在前面引的乘有大孝宗有南北那段話後,便推出個具象的東西來,要人悟“第一義”。漢魏晉與盛唐詩為第一義,唐代大歷以來詩為第二義。第一義之詩是藝術成就最高、體現藝術特徵最顯著最好的詩;第二義之詩雖有成就,但有嚴重毛病,是左道旁門。由第一義悟入,可以達到透徹之悟。那麽怎麽才能由第一義悟入呢?這就靠“識”。所謂“看詩須着金剛眼睛,庶不眩於旁門小法”。在《詩法》中他專門講了要從體製、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個方面去讀詩。這裏“興趣”二字大有講究。
宋詩之沒落是因為“尚理而病於意興”,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當時的江西派是其代表。他們講究所謂“脫胎換骨”、“點石成金”,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概念化抽象化,缺乏生動感人的美感形象,詩的特殊性喪失了。這一風氣在當時影響甚大,如蘇軾、黃庭堅、陸遊、楊萬裏、範成大等皆是如此。基於這一問題,嚴滄浪提出了“別材”、“別趣”之說。《詩辨》五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材纔相通,別材是指詩人要有特別的才能,並非讀了許多書、有學問便可作出好詩來。別趣是指詩與其他藝術品相異的特別趣味、滋味,它與為文之“理”是不同的。這是強調詩的特殊類屬界定。但是嚴滄浪並不排斥學與理。他緊接着又說:“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詩的創作要有別材、別趣,詩人的認識能力、知識結構、生活閱歷也是不可偏廢的。問題是怎樣恰當運用。他在《詩評》中說:“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漢魏之詩,詞理意興,無跡可求。”意興即意境。嚴滄浪推崇的是盛唐漢魏理趣皆無痕跡的神韻。錢鍾書《談藝錄·以禪喻詩》講道:“滄浪別開生面,如驪珠之先探,等犀角之獨覺,在學詩時工夫之外,另拈出成詩後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韻。不僅以學詩之事,比諸學禪之事,並以詩成有神,言盡而味無窮之妙,比於禪理之超絶語言文字。他人不過較詩於禪,滄浪遂欲通禪於詩。”嚴滄浪謂“詞理意興,無跡可求”,正是通於禪之詩。這真正通禪之作,又是無禪跡可尋之詩。
《滄浪詩話》是順應以禪說詩的風氣,係統地發揮了一番。結果,詩和禪就更加靠近了。後來不少人學詩,總是強調由悟入手。這一套東西對不對?有人說禪和詩是兩回事,扯不到一塊兒去。這詩是世間事,得講究個藝術形象和人世間道理;禪是出世間事,空得連話都不必說了。這詩與禪確實不是一回事。其實嚴滄浪也沒把詩與禪說混了,他衹是說對待詩要像禪傢那樣講個“悟”,搞清楚什麽叫詩才可作詩,這詩的意境如禪的意境那般如“水中之月”。你把它“摸到”,就“須參活句,勿參死句”。這是用參禪的辦法來參詩。得說一句,嚴滄浪先生所參得的“興趣”這一節非同小可——後來有人把他說成是“為藝術論”,恐怕不大恰當——滄浪所點中的在藝術中掉書袋的毛病,的確是晚唐以來直至現代詩人的毛病,甚至是書法傢、畫傢們的普遍毛玻滄浪在告訴我們應珍視每種藝術的特殊品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 | 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 《救荒活民書》 | 紙幣與信用 | 奇璞與良儈(1) | 奇璞與良儈(2) | 開肆三萬傢(1) | 開肆三萬傢(2) | 粘在地上的商業 | 皇傢外貿 | 官辦“公司” | 專業戶 | 《耕織圖》 | 畫金刺綉滿羅衣 | 南宋官窯 | 竜井問茶(1) | 竜井問茶(2) | 宋學精神 | 理學為誰用 | 官學私學(1) | 官學私學(2) | 選人考什麽纔(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