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靈體操   》 第36節:免費午餐      劉心武 Liu Xinwu

  單身,依我的理解,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謝絶性愛,不僅不找對象不考慮結婚,也不找異性或同性的伴侶同居,但卻可能比較看重親情和友情,他或她可能會同父母長期居住在一起,會與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的不少同窗保持較熱絡的聯繫,而且往往會和同代人中的若幹對夫妻成為很親密的朋友,成為人傢愛巢中經常性的座上客。這樣的單身人士除了無性愛不結婚以外,其生活方式其實並不怎麽單身,甚至於他們在情感上依賴親友的程度比許多結了婚的人還高,即使一個人獨處一室,也很喜歡"煲電話粥"。倘若有一段時間裏不能得到親友的招待,他們便會悒悒不樂,性格上接近未成年的大孩子,心地多半善良而單純,容易得到滿足,即使心情不好,也不會有什麽出格的表現。另一種呢,有性愛,卻不打算結婚,也不打算跟異性或同性的朋友建立同居關係。他或她絶對不願與哪怕是最友善的親友同住一處,他們單身的標志必得是擁有個人的私秘空間--無論是分配來的還是藉來的租來的買來的--而購買一處完全屬於自己、不對外人輕易開放的私秘空間,是他們在人生物質追求中列為首位的頭等要事。他們的社交活動一般都約在餐廳茶寮等公共空間裏進行,那樣的活動或許會很多,但他們最感覺愉快的還是在個人私秘空間裏獨處時的那一份難以言喻的感覺--他們在自己那私秘空間裏究竟做些什麽?也未必是所謂"見不得人的事",可能是聽音樂,看光盤,上因特網漫遊,翻閱報章雜志,品味經典名著,寫日記,畫架上畫,拍攝自己的"行為藝術",創作不一定拿出去發表的詩歌、小說,製作小玩意,摩挲收藏物,乃至於衹是凝望着天花板上閃爍的光影,沉思冥想。
  對上述兩種單身人士,我都能理解。我尊重他們的人生選擇。其實,像我這樣不僅結了婚,而且目前是"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居的典型的非單身人士,有時也需要一個人靜處一室,不希望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來打攪,獲得一種"我是我自己,我有自己的空間、時間與自由的心靈"那樣的尊嚴與快感。
  又想起了那回倚窗欣賞搖曳着金光的銀杏樹的情景。每一種樹都有其獨特的生命之美,包括一貫單身的銀杏樹……
  免費午餐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流傳到我們這邊的一句西諺。如今在外企當白領的,往往中午會有似乎免費的盒飯,其實那份開支,是打在了雇傭成本裏的,道是免費實不然。午餐無免費,晚餐亦然。總之,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冷森森的商品社會的"遊戲規則"。這句話實在是"一句頂一萬句",因為諸如"買一送一"、"跳樓價、吐血價大甩賣"、"先入住後付款"、"兩年後退回全部貨款"、"開業讓利大酬賓、大派送"、"衹收成本費,郵購從速,以免嚮隅"等等,等等,透過那動人的字面與魅惑的行為模式,其內在的實質,都是並無"免費午餐"可言--即使那種廣告方式與促銷手段尚屬正當的商業競爭。
  不過,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卻也真會被邀進免費的飯局。父親在世時,曾嚮我講述過他年輕時所獲得過的一次免費午餐。那是20年代初,父親纔十七八歲,因為祖父遠行,而後祖母對他極為苛嗇,所以他離開了家庭,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那時他的維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學,他也實在是有應考的才能與氣數,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從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爺手裏,每回也得不到幾個錢,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籌莫展。父親本人何嘗不想進入名牌大學,但縱使他讓自己考取了頭一名,也沒錢繳納學費;就算學校愛纔如渴,准許他減免學費,他也無法應付食宿等方面的開支;而勤工儉學,路子也不是那麽好找。惟一的辦法,便是設法貸到一筆款,畢業後盡早歸還。誰能貸給他款呢?想來想去,有這種實力並可能情願的,應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輩中。父親在那一年的夏天為自己去應考,以優異成績被協和醫學院放榜錄取,這令他萬分興奮,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既是祖父對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宿願,於是籌措入學讀書的費用便成了當務之急。他經過一番盤算,决定嚮一位祖父的老友求助,該人當時在社會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氣,經濟狀況極佳,並且從小看着父親長大。
  父親找到了那位名人,是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裏。該人見了父親,不待父親發話,便感慨萬端地說,我祖父這人性格真夠特別,竟可拋下傢小一個人遠走高飛!又說我後祖母實在不像話,祖父寄回的錢居然一個子兒也不給我父親,書香門第的後裔淪落成了流浪青年!父親聽了非常感動,原來這位伯伯很瞭解情況,並關愛着自己,於是便傾訴起自己的具體窘境和企盼來。名人沒聽完便有電話打來,一連接聽打出了幾個電話後,名人便藹然可親地對父親說,中午有個飯局,無妨一同去,席間可以繼續聊。
  父親跟着那位名人,乘坐當時仍頗時髦的彈簧馬車到了前門外的"擷英番菜館",這是當時顯貴名流們纔有財力與雅興去消費的一傢最著名的西餐館。
  很多年以後,父親仍能描述出那一頓午餐的種種情景,從餐館的外觀到內部,從廳堂到餐桌以及閃閃發光的杯盤刀叉,從與宴男女的衣着到各個人的作派,從頭道湯到色拉、主菜到最後的甜點……祖父在北京時不曾帶父親吃過這麽高檔的西餐,想到這一點父親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這一切都還並不是主要的,更令父親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間出現的幾乎都是後來進入歷史的人物,有的是社會活動傢,有的是藝術傢,有的是學者、教授。剛進入餐廳時父親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牽着他的手引他入席,並嚮大傢介紹說他是祖父的公子,顯然祖父在這些人心目中也是有相當分量的,父親發現席間的名流們對他都很友善,於是也就慢慢放鬆下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第2節:皺皮蘋果第3節:譬如朝露第4節:春水浴心
第5節:心靈百葉窗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第8節:雲錦滿心湖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第10節:長吻蜂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第12節:香檳玫瑰
第13節:淡黃的銀杏第14節:親近牛筋草第15節:康熙開心果第16節:碰頭食
第17節:勇對平淡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第19節:顧影自賞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第22節:半拉西瓜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第24節:我的緑寶石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