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 第36节: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13)      Zhou Weijun

  傅斯年主持制定过教员聘任及升级标准六条,以保障取得大学教师资格者的合法权益。他制定了严格的图书馆管理、附属医院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使校务工作迅速步入正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鞭策大学老师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地不断进取,不能睡在床上吃老本。他原则上赞许大学的讲座制度,认为要保障教授的独立性与教学自由,如果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员一样,大学便不成其为大学。
  在提高师资素质的同时,傅斯年着手整顿沿袭已久的新生入学不公平现象,制定了周密的考试与录取制度,努力改进命题卷和评卷各环节的组织保密工作,杜绝为权贵大开方便之门的混乱局面的出现。在他上任后的1950年夏的高考,台大的考试录取办法十分严格完善。报名时审查证件没有丝毫敷衍塞责;对泄题的防范可谓疏而不漏,每题不仅有标准答案还有得分要点;考试时学生单人单桌,每一考场有几名监考,门外警察巡逻;阅卷录取更加小心谨慎,如考生觉得分数有误,便可以直接要求查阅。傅斯年以雷厉风行的坚决态度顶住各种社会压力,终于使考试工作中的舞弊现象在他的视野里彻底消失。
  为力刹新生录取的说情之风,傅斯年多次在报端发表公开声明,称假如自己以任何理由答应一个考试不及格或未经考试的学生进来,就是对校长一职的失职。所以他奉告至亲好友千万不要向他谈录取学生事,"只要把招生简章买来细细照办,一切全凭本领了,而其他是毫无通融例外之办法"。如果有人查出他有例外通融之办法,应由政府或社会予以最严厉之制裁。他还在校长室门前树起一块告示牌,上书曰:"有为子女入学说者,请免开尊口!"
  傅斯年为人胸襟坦荡,做事光明磊落,上行下效共同治理招生考试的舞弊行为。当时台大职工最怕"入围"出试题、印试卷。时正值流火的盛夏,在学校图书馆门窗被封闭的一角,门外密布着岗哨,当时又没有空调设备可以消暑,人进入像坐牢似的一关几天,有位老教授只好带着氧气瓶进去。
  台大讲师殷海光上课因为评分标准严格,期末大批学生逻辑课程不及格,家长跑到傅斯年这告状,傅斯年高声重复了殷海光的理由:这是西南联大的标准!因为傅斯年目标是要把台大办成一流的大学,成为台湾的学术文化中心。作为五四之子的傅斯年,他在北大度过了人生中重要的六年,赶上了蔡元培主政的时光,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观念与"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一套制度已经植根于他生命深处。30年前他的作为表明他是当年五四理想最好的捍卫者,30年后当他在乱哄哄的孤岛上受命主持小小的台大时,他心中的模本就是30年前的北大。同为五四时期北大学生领袖的罗家伦常开玩笑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和傅斯年是功狗。傅斯年对北大有功,对台大的功劳更是彪炳史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前言(1)第2节:前言(2)第3节:前言(3)
第4节:前言(4)第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第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2)
第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3)第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4)第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5)
第1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6)第1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7)第1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8)
第1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9)第14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0)第15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1)
第16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2)第17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3)第18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4)
第19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5)第20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6)第21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7)
第22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8)第23节:胡适书生最后的闹与寂(19)第24节: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