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 第35节:三岛由纪夫阅读《十七岁》后的来函(1)      Kenzaburō Ōe    Xu Jinlong

  三岛由纪夫阅读《十七岁》后的来函
  --一九六一年上半年,也就是前往欧洲旅行前不久,您在《文学界》杂志上发表了《十七岁》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一经发表,就遭到右翼团体的威胁,杂志基于其与作者毫无关系的判断,在《文学界》登载了谢罪广告。
  这部小说,是受此前一年社会党浅沼稻次郎②委员长被十七岁少年刺杀,那个少年其后也自杀的事件所刺激而写成的。浅沼这个人很有人气和实力,能够对抗与其对立的执政党首相。《十七岁》发表时,被解读为天皇与安保斗争、超级国家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对比。最近,这部作品被翻译为法文,针对这部译作的批评呀,就不同意这个结论,把那种二项对立的政治状况写为小说的结论。现在说起来,是闲居在家的啃老族③那种类型的年轻人,接受了右翼鼓动人员的单纯的理论,由此在自己的生活里全面展开了年轻人所能使用的暴力。这是一部在内心里将身为作者的自己与那个年轻人重合在一起的小说。因此,少年的自杀便是我本人难以完成之事的造型。第二部至今仍没有发行,不过,那可是一部即便被指为"这是右翼青年写的"或许也说得过去的小说。
  三岛由纪夫强烈关注这部作品,说是"其实这个叫做大江的小说家,该不是在情感上受了国家主义诱惑的人吧"。听说,他对很多人说了这话,其后,通过《新潮》杂志负责我和三岛的编辑,我直接收到了三岛写来的信函。我想,三岛的解读或许是正确的。另一方面,虽然我从内心里参加到了安保斗争里去,可与此同时,对于这场斗争对立面那些国家主义的、法西斯主义的、天皇崇拜的右翼青年,似乎也产生了同感,我就以这种人的视角写了那部小说。对于这一点,即便我自己,现在看得也非常清楚。
  --唯有这种无法分辨左右之色彩,无法加以说明且不合道理的感受性,才是大江先生文学才能不可估量的一个侧面。只是被您本人频繁以"虎头蛇尾"这个怀疑性口吻叙述的政治性活动,尤其是您将"核时代"经常放在头脑里而作的诸多相关发言,在大江全部作品中,无疑同样占有很大位置。在光诞生后不久便成为您所从事的工作的,是一九六五年发表的《广岛札记》。这部作品在《世界》杂志发表后便被岩波新书系列所收录,其发行量累积达到一百多万部。一九七〇年,您在《冲绳札记》里提出"所谓日本人究竟是什么人?能否将自己改造为并非如此日本人的另外一种日本人?"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就冲绳主权归还本土的问题写了现场报道。围绕其中的一些记述,目前也还在打着民事官司①……以您刚才说到的逃亡者的感觉为基点,我认为大江先生的基本姿态是一以贯之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1)第2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2)
第3节: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文/铁凝(3)第4节:多余的序言 文/莫言
第5节:作家生活五十周年来临之际第6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1)
第7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2)第8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3)
第9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4)第10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5)
第11节:孩童时代发现的语言世界(6)第12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1)
第13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2)第14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3)
第15节:与伊丹十三的邂逅(4)第16节:立志要当小说家(1)
第17节:立志要当小说家(2)第18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1)
第19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2)第20节:与渡边一夫先生的交流(3)
第21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1)第22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2)
第23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3)第24节:获得芥川奖的时候(4)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