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国古都北京   》 皇家御苑(1)      Yan Chongnian

  紫禁城内的御园,今人能够看到的是,以坤宁宫后的御花园为主体,宁寿宫花园和慈宁宫花园为两翼,以及清建福宫花园为后苑,组成宫城中的内廷园林。园中的亭台轩馆,是为帝后妃嫔休憩游赏而建,众多的殿堂楼阁,是供其敬神、礼佛、藏书、颐养而设,从而成为独具一格的皇家御苑。
  御花园在坤宁宫之后,明代称作宫后苑,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以后不断增修,但仍保持初创时的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15世纪明代遗物。全园南北深90米,东西宽约140米,占地12000多平方米。园内的主体建筑为钦安殿,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黄琉璃瓦顶,屋顶中央设一鎏金宝顶。殿基为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前出月台,四周环以望柱栏板,建筑造型别致,石雕尤为精细。殿有垣墙,形成园中独立院落。钦安殿后西北为延晖阁,东北为御景亭,亭阁峙立,相互对称。延晖阁背倚宫墙而建,站在红墙高阁之上,在雪后晴朗的日子,能饱览西山积雪的景色。正所谓“紫林高阁枕红墙”,“雪朗西山送寒色”。与延晖阁对应的堆秀山,是一座人工叠山,山体堆叠凸凹起伏,山势明暗虚实多变。山侧有迂癹而上的之字形磴道,山腰巧筑玲珑山穹,山顶矗立御景亭。亭方形四柱,琉璃瓦顶,四面安扇门,正中设宝座。这里是帝后在九月九重阳节高的地方。在亭中俯视,北望景山,葱茏秀丽;南瞰园庭,松柏成行。如后来人所云:“北户景山秀堪辑,南墀古柏俨成行。”
  园中除御景亭外,有八座亭子都是左右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东西两侧,四周有山水掩映,花木衬托,显得端庄富丽,景胜优美。玉翠亭与凝香亭,在园内东北角和西北角,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两亭结构雷同,都是方形四柱,攒尖顶,上覆黄、蓝、绿三色琉璃瓦,如同棋格,别具特色。浮碧亭与澄瑞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各立在一座平桥上,四面开放,前出抱厦。桥下各有长方形水池,池中金鱼嬉游,匆聚匆散,金鳞隐现,景色旖旎。万春亭与千秋亭,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两亭构造相同,重檐,上圆下方,抱厦四出,上层为伞状圆顶,掩映在松涛之中,挺拔秀美,绚丽多姿。园内南部还有两座井亭,东西对称,亭方形四柱,琉璃瓦顶,围以栏板,小巧精致。此外,园内树林和花卉,泉池和轩斋,布局得当,运用巧妙,更为御花园增添了清幽爽静、景物宜人的情趣。
  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后面。宁寿宫是清乾隆帝为退位颐养天年而建。但他退位之后,并没有住在宁寿宫,而是照旧住在养心殿。宁寿宫后的花园,设计新颖,布局巧妙,步步出新,景景奇异。是今见紫禁城里最具有特色的宫廷花园。人们观赏之后,无不翘指赞叹。详细介绍,留待下章。
  慈宁宫花园比宁寿宫花园略大些,占地6800平方米。全园仅有馆楼亭台等建筑物11座,多为礼佛之所,前文已经述及。风景区在园的南半部,地面平坦,甬道平直,没有过多的起伏山石,通幽曲径。这是为着同太后、太妃灰冷的心境和衰老的体力相适应。在园的南部有叠山垒池,构亭筑台,饱含着深厚的山林野趣。园中栽植的松柏、丁香,也显得格外清淡、素雅。
  建福宫花园虽清乾隆时所建,但附此一提为便。建福宫花园于乾隆七年(1742年)始建,历时八年建成。园内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北有敬胜斋、吉云楼;西有碧琳馆、妙莲华室、凝晖堂;西南有静室;南有略呈月牙形堆山、玉翠亭;东北有静怡轩等。全园占地约4000平方米,集宫、殿、楼、阁、斋、堂、亭、轩于一体。乾隆时将珍奇文物收藏于此,嘉庆时曾下令将其封存。民国十二年(1923年)起火,整组花园建筑连同所藏珍宝化为灰烬。近年重建。
  紫禁城内的花园,虽然都是宫廷花园,但因其主人的欣赏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御花园是帝后游憩的地方,它布置规整,左右呼应,博大典雅,雍容华贵。宁寿宫花园是乾隆帝当太上皇时游赏的地方,它布局新颖,变幻称奇,精工雕琢,装点妍丽。慈宁宫花园是太后、太妃消时解闷的地方,它格局疏阔,佛堂林立,清平淡雅,气氛肃寂。建福宫花园布局紧凑,风格独特。紫禁城的御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迁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货汇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