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三、 杜甫(11)      閔澤平 Min Zeping

  左拾遺雖然衹是從八品,卻是清要之職,跟隨皇帝左右,負責勸諫工作及舉薦人才,也算得上“近臣”,有機會給皇上留下深刻印象,前途比較遠大。懷着感恩的心情,杜甫積極投入到工作之中。也許是詩人太想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結果忽視了皇帝的感受,捲入到房琯事件的漩渦之中,被押進班房。房琯是杜甫的布衣之交,一生正氣,大義凜然,名聲響亮,自信心強,但能力極差,典型的傳統士大夫。一個不懂軍事的書生,在擔任宰相之後,卻積極要求指揮作戰,結果一敗塗地。政敵抓住機會詆毀他衹忠於太上皇玄宗,對現任聖上不恭。肅宗大怒,罷免了他的相位。杜老夫子卻暢言房琯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天下士大夫的楷模,即使有些小瑕疵,也不會影響他高大的形象。
  肅宗皇帝看見杜甫的論調,勃然大怒,下詔三司(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去審問他居心何在。幸虧韋陟與宰相張鎬等人的論救,說杜甫雖然有些狂悖之詞,但還沒有失去諫臣的本分,這纔使杜老夫子免遭處罰。遭此一劫的杜老夫子卻十分倔強,在無罪釋放後,他寫了一篇《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表面上是述己之罪,奉謝感恩,實則固執地為自己辯白,並再次陳述自己由賊庭赴鳳翔的經歷,顯示他的忠貞,實質上還是在指斥聖上誤解賢臣。皇上很不高興,逐漸喪失了對他的興趣,慢慢疏遠了他。三個月後,聖上找了個機會,打發詩人去探親,以愛護關心他的名義將詩人從身邊攆走了。《新唐書》杜甫本傳的敘述是“(杜)甫傢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至德二載閏八月,詩人離開臨時首都鳳翔,北歸鄜州羌村探望妻兒,這促發他寫下了被成為古今絶唱的敘事詩《北徵》。蘇東坡感嘆說:古往今來的詩人很多,而唯以杜子美為首,為什麽呢?那是因為老杜雖然饑寒流落,但一飯未嘗忘君。《北徵》就是一首識君臣大體、忠義之氣可與秋色爭高的佳作。後世書生常說老杜“每飯不忘思君”,也就是從這裏開始的。不過,更讓普通讀者感動的詩篇,還是老杜見到傢人後所寫的《羌村三首》:
  崢嶸赤雲西, 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 歸客千裏至。妻孥怪我在, 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 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 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 相對如夢寐。
  晚歲迫偷生, 還傢少歡趣。嬌兒不離膝, 畏我復卻去。憶昔好追涼, 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 撫事煎百慮。賴知禾黍收, 已覺糟床註。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遲暮。
  群雞正亂叫, 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 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 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 傾榼濁復清。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 兒童盡東徵。請為父老歌, 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 四座淚縱橫。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描述的就是這種詩篇。豪華落盡,返璞歸真,纔是詩歌的最上一層,這也就是前輩們常說的“筆力高古”,“遭亂生還,事出意外,倉卒情景,歷歷敘出。敘事之工不必言,尤妙在筆力高古,愈質愈難。”(《杜詩集評》)所以連乾隆都盛贊它“真語流露,不假雕飾,而情文並至”(《唐宋詩醇》)。至於那些分析其起承轉闔的評論,總讓人覺得是皮相之談。
  這年九月,朝廷光榮收復長安。探親假滿的杜甫率領妻子兒女浩浩蕩蕩地回到長安,繼續擔任他的左拾遺。不過,雖然詩人還在兢兢業業地工作,但還是難以彌補所失掉的聖上的恩寵與歡心。次年六月,又因房琯的牽連,杜甫被貶為華州(陝西華縣)司功參軍,這使他內心充滿了委屈。一年之前,他從金光門成功逃亡,進入了中央政府;一年之後,長安光復,他卻作為待罪之身被攆出金光門。這又如何讓他不傷感,在詩中他含蓄地說“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無纔日衰老,駐馬望千門”。那些得到聖上恩寵的官員紛紛從流亡之地回到首都,而自己這個在艱苦歲月中追隨皇上的有功之臣卻被流放到地方。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詩人騎着馬兒駐足在都城之外,內心百感交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一、王維(1)一、王維(2)一、王維(3)一、王維(4)一、王維(5)一、王維(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