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林語堂次女自傳:女王與我   》 林語堂在臺北(2)      林太乙 Lin Taiyi

  在臺北雙城街的辦公室工作人員有馬驥伸、黃肇珩,他們擔任收集資料、查核,後來添了陳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貢獻。
  父親認為編詞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遊覓食,尋發真理,自有其樂。”事實上,這分工作的龐大艱難,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料到。
  他擬了詞典的藍圖,即編輯體例的概念,與馬驥伸、黃肇珩商量,要他們仔細研究,提出意見。最初六個月,大概都花在體例問題上,父親不憚繁瑣,一再提出修正意見,經過討論,最後决定了“大樣”。這時,編輯小組開始試稿。他們幫父親選擇中文單字和詞句,加以註釋,寫在單張的稿紙上面,並依國語註音符號的次序排列起來。這一切作好之後,把稿子交給父親,由他審定,再譯成英文。
  每天七八個,甚至十個、十二個小時,他都坐在書桌前,用手寫出每個字和每個詞句的英文意義。這種繁重的工作成年纍月地進行。凡在草稿中有疑問,他必反復問明出處、用法。偶爾觸發靈感,想到佳妙詞語,他便撥電話問辦公室的同仁,是否已采錄。譯到得心應手,他會將紙片交司機送到雙城街,供大傢共賞。所有原稿自始至終他都一一過目、修改,並且一校再校。
  工作雖然忙碌,但日子也過得很快樂。傢裏有傭人,母親不必再自己操勞傢務。早上有人挑剛剛從山上砍下來的竹筍來賣,中午殺一隻雞燉湯吃,那是幾十年來沒有嘗到的美味!進城吧,到圓環去吃蚵仔煎、炒米粉,或是去“一條竜”吃餃子。要不然換換氣氛,到統一大飯店的咖啡室飲一杯咖啡,吃一塊奶油蛋糕。
  他也喜歡逛街,有一回他跨進五金店的門,買了一把錘子、一圈銅絲,和不少可用而不必要用的鋼鐵器物,原因很簡單,起初倒無意要買什麽。可是店主是一口真正的竜溪話,普通的閩南話,都有多少縣分的腔調不同,生為竜溪人,聽到真正的故鄉的音調,難免覺得特別的溫情。他們一談談到漳州的東門,又談到江東大石橋,又談到漳州的鹼水桃、鮮牛奶,不覺一片兒時的歡欣喜樂,一齊涌上心頭。誰無故鄉情,怎麽可以不買點東西空手走出去?於是他們做一段小交易,拿了一大捆東西回傢。
  在臺北,父親有許多老朋友,也交了許多新朋友,黃季陸、羅傢倫、吳大猷、劉紹唐、查良釗、蔣復璁、瀋剛伯、毛子水、李濟、吳經熊、張大千、錢穆、徐籲、劉甫琴、瀋雲竜、謝冰瑩、阮毅成、錢思亮、何容、黎東方、陳石孚、魏景蒙、葉公超,衹不過是許多朋友中的幾位。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常到傢裏來訪。有一次,父親在書房工作,傭人進來說,“蔣院長來了。”
  “請他等一等”,父親說,過了一段時間纔走到客廳,赫然發現是行政院長蔣經國,他事先沒有通知就來了。以後他也再來過幾次。
  比較年輕的朋友有王藍、姚朋、殷張蘭熙、馬驥伸、黃肇珩……數也數不完。
  臺灣的作傢、畫傢、詩人和文藝青年在文藝中心的大廳,為父親舉行“幽默之夜”盛會,有一百二十人來到。父親以姓林自豪,把林則徐、林黛玉、林肯都扯上了。司馬中原、林海音、楚戈、段彩華、孫如陵、朱橋等當夜都妙語如珠。
  父母親住在臺北時,我住在香港,常到臺北去看他們,雙親精神奕奕;不像七十多歲的人。有一次,我去臺北住幾天之後,雙親送我到鬆山機場。我們到得太早,於是在咖啡室消磨時間。不久,從窗外看見一架飛機降落,一小隊士兵操過去迎接。父親見了叫道:“快點來看,什麽大人物到了!”他跑到窗邊看,母親也跟了過去。我心裏想,他也可以算是“大人物”,七十多歲了,的確還沒有失去赤子之心。
  那部父親認為是他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於一九七二年十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全書約一千八百頁。他費了五年的工夫在這部詞典上。記得我去香港啓德機場接他們,在乘小輪過海的時候,他站在甲板上,喜形於色,對我說:“我工作完畢了!從此我可以休息了!”我替他高興。他不知道,別人在七十七歲之前早就退休了。
  父親八十歲時,世界筆會推舉他為副會長,這是除印度光詩南、日本川端康成之外,亞洲作傢中榮膺此職位的第三人。那年,他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
  父親過世已將近二十五年,但是他的作品不斷在英、美、德國、巴西、印度、日本等許多國傢出版,共有約四十種新版本,銷路不衰,持續宣揚我國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在大陸,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父親作品文集、全集、單行本非常暢銷,總銷量以百萬計。
  父親的手稿和各種作品版本都陳列在“林語堂紀念館”,供國內外人士前來參觀,委實是臺北市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如今仍是小學生天真無邪(1)天真無邪(2)買票
橡皮擦(1)橡皮擦(2)遠遊(1)遠遊(2)
琦君與我都怪徐志摩不好(1)都怪徐志摩不好(2)都怪徐志摩不好(3)
回顧在《讀者文摘》工作的日子戴眼鏡秘辛(1)戴眼鏡秘辛(2)蒼蠅與狗狗
胖與瘦動與靜何謂美術老雞老排骨
上海湯包和醋泡面頌(1)泡面頌(2)土蚯凍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