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權閹竊國亡秦祀--秦朝的兩次宮廷政變(3)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趙高深知,這次政變的成功與否,就在於是否能夠拉過來李斯結成同盟。但怎樣才能說服李斯呢?他頗費了一番心計。他把李斯這個人重新認識和判斷了一番。他認為,李斯固然是一個有權謀的人,並且也很忠於秦王朝的事業;但李斯也具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就是逐於權勢,惜祿保位。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輕時曾為鄉裏小吏。有一次他偶然看到屋裏厠所裏的老鼠在吃一些很髒的東西,一見到人和狗走近便非常驚恐;而糧倉裏的那些老鼠,吃的是上好的糧食,居住在大廈之下,卻沒有被人犬驚恐之憂。於是,李斯大發感慨,他覺得人也就像老鼠一樣,富貴和貧賤與否關鍵在於他自己所處的環境。於是,他發誓要改變自己的處境,就跑到荀子那裏去學習輔佐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來到秦國,因為他看到,當時七國之中衹有秦才能統一六國。臨行前,他對老師講了一句最能反映其人生觀的話:“為人最恥辱的莫過於地位的悲慘,最可悲的莫過於處境貧睏。”所以,當他奮鬥了幾十年,終於獲得貴為丞相、位及人臣的權勢祿位時,他是不願意失掉這一切、重新回到過去的卑微貧賤的時代的。何況他為保住自己的寵幸和權勢,曾不惜害死比他更有才能的同學韓非呢?趙高看透了李斯這個人的本質,他感到有把握說服李斯。
  於是,趙高找到李斯說:“皇上駕崩前,曾留下給扶蘇的一份遺詔,讓他回鹹陽辦理喪事,然後繼位。現在遺詔還沒有發出,皇上就去世了,還沒有人知道此事。現在遺詔和符璽都在鬍亥手裏,究竟繼位的太子為何人,全憑你我一句話,你看怎麽辦?”
  李斯聞言大驚:“你怎麽說出這種亡國之言?這不是我們作臣子的應該議論的事呀1
  趙高說:“君侯不必驚慌。你仔細想一下,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你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你的謀略比得上蒙恬嗎?你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嗎?你與扶蘇的關係比得上蒙恬嗎?”
  連珠炮似的問話把李斯說愣了:“這五個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但你為什麽指責我這些呢?”
  趙高說:“我雖然是刑餘之人,但有幸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過秦封賞的功臣能夠傳到二世,很多人都不得善終。皇帝的二十幾個兒子,都是你所瞭解的。長子扶蘇剛毅而勇武,若得嗣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之位豈能保全?這是很明顯的事情。我受詔教鬍亥學習法律,數年來還沒有見他有什麽過失。他仁厚老實,輕財重士,諸公子中還沒有人比得上他。為什麽不立鬍亥為帝,共成大功?”
  李斯道:“我奉先帝遺詔,立扶蘇嗣位,天意如此,得失利害,無暇多顧了。”
  趙高有些不耐煩了:“安可變危,危可變安。此刻正是轉危為安的良機,連這點都看不明白,還算什麽明智之士?1
  李斯心裏亂糟糟的,一時理不出個頭緒來。他心情沉重地說:“我李斯本是上蔡的一個普通老百姓,蒙先帝寵信,提拔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也都為官。先帝信任我,將事關社稷安危的大事托付給我,我怎能忍心相負呢?況且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憚勞,我但求自盡職守罷了!你不要再說了。”
  趙高見李斯色厲內荏,已不能堅持,便進一步威脅說:“如今權柄已掌握在鬍亥手裏,沒有你參加,我也能辦成此事。你如果聽從我的勸告,就可長為通侯,世世稱孤,必有喬鬆之壽,孔、墨之智。如若執意不從,必然禍及子孫,我實在為你寒心。何去何從,你自己選擇吧1
  李斯此時心亂如麻。他知道鬍亥、趙高早已竄通一氣,自己如若不從,必然大禍臨頭;如若從了,又覺得對不起死去的皇上。思忖再三,最後還是私欲占了上風。他禁不住仰天長嘆,垂淚自語:“我生不逢時,偏遭亂世,既不能身隨先帝於地下,又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皇上不負臣,臣卻要負皇上了。”
  趙高見李斯應允了,便拉着他一塊兒來見鬍亥。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决定由李斯出面,裝着受秦始皇遺詔,立鬍亥為太子。同時又偽造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詔書中說:“朕巡行天下,禱祀名山諸神以延壽命。扶蘇與蒙恬率軍隊數十萬屯邊,已有十幾年了,損兵折將,無尺寸之功。扶蘇多次上書誹謗我所作所為,又以不能回京為太子,怨恨於我。扶蘇作人子不孝,現賜劍命其自盡!將軍蒙恬與扶蘇同謀,為大臣不忠,亦賜死,兵權交副將王離。”偽詔寫好後,蓋上玉璽,由鬍亥找了個心腹作使者,給扶蘇和蒙恬送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