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演绎 话说唐僧   》 楔子(1)      冯宝善 Feng Baoshan

  我的家乡在豫北平原。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县名“获嘉”,据史书上说,是因为当年南方吕嘉叛乱,汉武大帝御驾亲征,到了这儿,听到前方传来捕获吕嘉的消息,为了纪念这振奋人心的胜利,皇帝金口玉言,赐名此地曰“获嘉”,迄今其名未改。在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历史留下的印痕。我出生的村庄名“宣阳驿”,大约也是古代的驿站一类,同样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总令人不免兴起白云苍狗的感慨。
  这古老悠久的黄土地,在历史长河的激流翻滚中,几经沉浮,却早已是辉煌不再,落寞孤寂,不为人知,仿佛成了一座原始闭塞的古堡。在这儿,我的童年时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夏日的夜晚,在露天的院子里,仰望着寥廓天空里闪烁的繁星,听父亲断断续续地讲些残缺的《西游记》故事,编织着自己的天宫想像;或者,就是在漫漫的寒夜, 于炉火旁边,或是在温暖的被窝里,听母亲说些花妖狐魅的离奇神话。一直到了18岁,因为高考考取了县里的文科状元,作为代表到市里去交流经验,这才是我第一次走出县城的大门,到了新乡。那一年是1981年。
  最初知道“唐僧”,当然是来自父亲讲述的《西游记》故事。《西游记》里讲唐僧的父亲是海州人,如此, 这海州,自然也就应该是唐僧的老家了。至于海州在什么地方,在儿时的想像里,虽不像《西游记》里的天宫那样遥远,也同样是一个远不可及的地方。最终知道唐僧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物,法名玄奘,家乡就在河南的豫西,是在读大学中文系,听老师讲《西游记》小说的时候。大学里的授课总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虽然老师分析《西游记》里的文学形象唐僧也讲得头头是道,但那依然都是小说里的事情,所以,虽然与“唐僧”认了“老乡”,却对“老乡”的不辨人妖、不分贤愚、懦弱胆小、爱听谗言、逢恶山险水便大惊失色、遇妖魔鬼怪就哀求乞怜的窝囊相,很有些不屑,自然也就不会引他以为荣光了。
  得之于小说里的印象,竟根深蒂固,令人总难以抹去。我们就先从小说里的相关文字描写说起吧!
  第十三回,此时的唐僧还没有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徒,只是带了两个普通的从者、一匹坐骑的凡马。刚过了河州卫,离了边界,这日起得太早了,“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悚惧,又闻得里面哮吼高呼:‘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地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幸得太白金星救脱,惊魂甫定,在山坡上遇到了猎户刘伯钦,见其手执钢叉,腰悬弓箭,便又以为遭遇了强盗,“三藏见他来得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条汉到边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如果说,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尚未出现以前,因为身边缺少护法的人,这时的唐僧有如此种种表现,还都属于凡夫俗子的常态,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苛责的话,那么,在拥有了三人以后,唐僧的遇到妖怪便“坐不稳雕鞍,翻跟头跌下马来,斜倚在路旁,真个是魂飞魄散”、“说着话,泪落如雨”、“满眼下泪道”等等表现,却已是不免令人大失所望,很不以为然了。
  胆怯懦弱,终究是个庸人,却算不得人品上的瑕疵;而不辨贤愚、不分邪正、不识好歹、不顾情谊,这却毫无疑问地要算是人品的问题,不能不让人为之不齿。再看《西游记》中唐僧的表现: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到,唐僧一行来到一座险峻的高山下。山上有个妖精,听说唐僧“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便一心一意,想要拿了唐僧,吃他的肉。因为惮于孙、猪、沙三位的神力,妖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位月貌花容的女子,“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此时孙悟空化斋去了,猪八戒见那女子生得俊俏,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上前搭讪。那女子回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肉眼凡胎的三藏,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却也不认得。这时,孙悟空从南山顶上摘桃子归来,睁火眼金睛,“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孙悟空说这女子是个妖精,唐僧却死活不信。孙悟空使棒打去,那妖精使个解尸法,撇下了假尸首逃去,便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悟空让唐僧看那女子留下的饭罐瓶子,只见满是拖着尾巴的长蛆,还有青蛙、癞蛤蟆。旁边的猪八戒挑唆,说这都是孙悟空怕念《紧箍儿咒》,使障眼法变的,于是三藏不顾眼前事实,竟真的念起《紧箍儿咒》,直疼得孙悟空喊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那妖精元神逃去,将孙悟空恨得咬牙切齿,又不甘心徒劳无功,便在那山坡下,摇身一变,再变成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孙悟空认得仍是妖精变的,“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见此,更不辨真假,“只是把那《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唐僧却执意要赶孙悟空回去。妖精也不会善罢甘休,再次变做一个老公公,前来哄骗唐僧。孙悟空担心的只是师父被妖精掳去,他怕妖精再次逃脱,便念动咒语,唤来山神、土地,协助帮忙,有诸神的通力照应,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原来是一堆粉骷髅,脊梁上一行字,叫“白骨夫人”。旁边的猪八戒再次谗言挑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反复念起《紧箍儿咒》,并且吃了秤砣,决不肯接受孙悟空的恳求,铁了心要将自己的救命恩人赶走了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西游记
王立群作序(1)王立群作序(2)楔子(1)楔子(2)
楔子(3)楔子(4)华阀裔孙(1)华阀裔孙(2)
华阀裔孙(3)净土寺出家(1)净土寺出家(2)游学大江南北(1)
游学大江南北(2)求法缘起(1)求法缘起(2)求法缘起(3)
求法缘起(4)杖策孤征(1)杖策孤征(2)杖策孤征(3)
杖策孤征(4)杖策孤征(5)杖策孤征(6)穿越西域各国(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