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王石自傳:道路與夢想   》 第3節:第一章紅與黑(3)      王石 Wang Dan    繆川 Miao Chuan

  “玉米?廣東不生産玉米啊,這些玉米哪來的?”
  “從香港。”
  “香港也不産玉米啊?”
  再問,得知這些玉米來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
  “為什麽廠傢不直接從東北採購?”我帶着疑問找到正大康地。接待我的是盧達民先生,個子高高的,戴副眼鏡,說話不緊不慢,潮州口音:“公司也想從東北直接採購,以降低原料成本,衹是解决不了運輸。”
  “我解决運輸工具,鐵路、海運都沒問題,組織來的玉米你們要嗎?”
  “要!馬上就可以簽合同!廠裏正在試運轉,設計能力為30萬噸/年,70%的成分就是玉米,平均每個月的需求量在1.7萬噸左右。”
  乖乖,這一開始就是大生意!“正大康地能先開L/C(信用證)嗎?”我小心翼翼地問。衹要正大康地肯給賣方開信用證,我就可以背書開給真正的賣方,“空手套白狼”了。
  “簽合同之後就開出去。”盧先生應承得很爽快。
  “付的是外匯嗎?”
  “對我們來講,付外匯、人民幣都一樣。”
  “貨是外貿部門提供,我要求付外匯。”
  “OK。”
  我並不清楚東北到深圳的運輸情況,但在巨大生意機會的驅動下,我必須硬着頭皮往前闖。
  首先,我找到赤灣碼頭詢問航綫情況。碼頭經理告訴我,剛建成的赤灣港目前衹有從北歐進口的散裝化肥貨源,還沒有開通各地的航綫。
  “能接受多大載重的貨輪?”
  “萬噸輪沒有問題。”
  然後,我找到廣州遠洋公司詢問有無開通大連—赤灣航綫的可能。
  回答是:近海的航綫歸廣州海運局。
  探聽到廣州海運局總部設在沙面,我再次聯繫。
  海運局回答:衹要有貨源,隨時開通。
  “每月至少兩萬噸的運輸量。”我神氣起來,胸有成竹:正大康地、遠東金錢各一萬噸。
  玉米生意就這樣開始了。
  經陸總批準,成立了飼料貿易組,獨立於貿易一科,王石任組長,獨立核算。
  現在的問題是要雇請個幫手了。
  我想到了招待所樓下那座無綫電器件裝配車間,每天上下樓都會聞到一股硫酸味。找到監工,試探其能否推薦一名打工仔。瘦瘦的監工扭頭衝着一個正端着噴燈,呼呼呼,吹化着錫條的工人,“就他行嗎?”看那模樣又瘦又小,像個童工,我壓製着心中的不滿,嘴上卻回答:“行!”
  “多大年紀了?”我問。
  “18歲。”就這樣,鄧奕權成為我聘請的第一位員工。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上)
  第一單到的貨是30噸的玉米,裝了一個車皮,賣給深圳養雞公司。(該公司是後來的上市公司康達爾的前身)
  深圳養雞公司將30噸的玉米拉走了,我也要去公司收錢了。騎着自行車,後座上夾着兩個條紋塑料大口袋,一邊騎,我一邊想:“這30噸的玉米現金用自行車馱回去,不會遇到打劫的吧?可得小心點兒。”
  到了紅嶺路的養雞公司。我對公司的袁經理揚了揚提着的編織袋:“貨你都拉走了,我來收錢了。”
  正抽着煙的袁經理看着我:“發票呢?”
  發票?我有點懵了。
  在省外經委三年,對合同、信用證等常識還比較熟悉,但卻不知道發票是何物。又不好意思問,就猜想可能是收據一類的憑證,“你要發票呀,我回去給你拿。”
  回到特發公司,找到財務部要求開個證明。會計是一位剛從暨南大學財會大專班畢業分配到來的女生,叫張敏。
  “小張,給我開個收款的證明。”
  “開什麽證明?”身材有些單薄的小張會計疑惑地問我。
  “你就寫‘賣了30噸玉米給深圳養雞公司,每噸人民幣1 300元,共計3.9萬元,特此證明’,就行啦。”
  “從來沒有開過這種證明啊?”
  “你就開吧,客戶要求的。”
  小張給我開了證明,上面蓋了財務章。
  騎着自行車,後座依然夾着塑料編織袋,到了養雞公司。把證明遞袁經理:“給,發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紅與黑(1)第2節:第一章紅與黑(2)第3節:第一章紅與黑(3)第4節:第一章紅與黑(4)
第5節:第一章紅與黑(5)第6節:第一章紅與黑(6)第7節:第一章紅與黑(7)第8節:第一章紅與黑(8)
第9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1)第10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2)第11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3)第12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4)
第13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5)第14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6)第15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7)第16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8)
第17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9)第18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10)第19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11)第20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12)
第21節:第二章 喧嘩與騷動(13)第22節:第三章 荊棘鳥(1)第23節:第三章 荊棘鳥(2)第24節:第三章 荊棘鳥(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