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大學中庸今註今譯 》
大學今註今譯(2)
王云五 Wang Yunwu
宋天正 Song Tianzheng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今注今译(2)
蔣介石對此的闡釋是:“天地父母生了我們下來,就有一種天賦靈明的德行,這就是‘明德’。但是它有時不免為氣質所拘,為物欲所蔽,漸漸失其靈明以至於泯滅,而一切驕奢淫逸失德敗行的生活和惡習,乃從之而生。大學之道,第一就是要修明‘明德’,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亦可以說是要存天性而除物欲,要使此‘明德’——‘天性’保持其本體之純潔靈明,不為氣質所移,不為物欲所蔽,不為利害所誘,日益發揚光大,充實完善,此即謂之明其明德。”
③親民:程子曰:“親,當作新。”朱子闡發其意曰:“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王陽明則釋親民之意為親近民衆。
蔣介石說:“所謂‘在親民’,‘親’這一個字,有兩種解釋,程子釋‘親者,新也’,故朱子在《大學章句》中,以‘在親民’作‘在新民’解,所謂‘新民’者,即是使民衆能日新又新,進步不已的意思。而王陽明則照大學古本‘在親民’的‘親’字的原文意義,釋‘親民’為親近民衆,乃本其一體之仁心,以感化民衆、革新國傢與社會的意思。我們曉得:大學所講人生最大任務,莫過於治國平天下。我們明明德修身之後,便要推而廣之,將一般民衆一切腐舊的不良的不適於時代環境的思想、風習、生活,都能鏟除,使其造成一種新的思想、風習、生活,俾能與時代要求相適應,以確保其生存與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謂‘化民成俗’,亦即近來我們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之真正意義。必須如此,然後治平之功纔有基礎,因此朱子釋‘親’為‘新’並沒有什麽錯誤。同時大傢要曉得:王陽明是一個哲學家,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傢與軍事傢,他依照《大學》古本原文的‘親民’釋為親近民衆,亦有其深遠的意義,且有其古本原文充分的根據。因為新民必自親民開始,如果不親近民衆,深入民衆中間,我們自己雖有好的主義、思想、道德、言行、生活,亦無從傳授他們,感化他們,所以他不肯更改古本原義,仍要作為親民的解釋,也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正因新民非親民不可,而親民則為新民應有的前提,所以我們講新民便包括了親民;而單講親近,還不能包括革新的意思;因之我在此還是依照程、朱的解釋易於瞭解。”以上論述講大學之道,是兼采朱王兩傢之說的,這一段話,即是融會兩傢之說以闡明“親民”之意義,使其相得益彰。
④止於至善:朱子註:“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王陽明則謂善就是良知,止於至善即是止於良知。蔣介石說:“這一句話,我以為在現在來講,應該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精益求精’、‘以求至乎其極’的意思;一種是‘擇善固執’、‘止其所止’的意思。這樣解釋更容易瞭解,我們一個人明德(修己)新民(治人),皆應當嚮理想的至善之境,不斷進取;必求達到至善至美之境,而毫無欠缺的地步,亦就是要做到於理已無所不窮,於事已無所不盡,萬物皆能各得其所,千古而不易其道,到這時候方得為止。……我們為人、處世、做事、立業,如能把握住此至善之道而固執不變,堅守不移,就不會馳騁妄想,見異思遷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凡例 | 大學今註今譯(1) | 大學今註今譯(2) | 大學今註今譯(3) | 大學今註今譯(4) | 中庸今註今譯(1) | 中庸今註今譯(2) | 中庸今註今譯(3) | 中庸今註今譯(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