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 與哲學大師一起漫步:與哲學大師的人生對話   》 第29節:一、 認識(1)      高路 Gao Lu

  第十四章康德
  先驗:主體性世界一、 認識
  伊曼努爾·康德(1)住在普魯士(2)的哥尼斯堡(3)。除了去不遠的但澤旅行外,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這座用褐色的花崗岩壘起來的小城,深深地依戀着她。哲學家終身未婚,家乡就是他永遠忠實的情人。
  城中心有一個地方的名字挺怪,當地人叫它"哲學家之路"。這是一條適宜散步的路綫,每天午後,市民就都會看到一個小老頭,背着手,微微低着頭,沿着這條遮得緑陰遍地的石子路緩緩走來。一次,一個小女孩在路上和他相遇了,她戴着頂小紅帽,手臂上挎着個籃子,裏面放着剛出爐的面包。她走得很快,差點撞在老人身上。
  "老爺爺,您丟了錢嗎?"女孩問。
  "沒有呀。"老人蹲下身子,望着孩子的眼睛。
  "那您幹嗎盯着地面一個勁地看呀?"女孩不相信。
  "這是習慣。"老人回答。
  女孩不滿意,學着外婆的樣子皺起了眉,搖着頭說:"不,不,說實話,您在找什麽?"
  老人眯起了眼睛,穿過樹葉的一縷陽光剛好照在他臉上,他想了想說:"找答案。"
  這回小女孩滿意了,嚴肅地點點頭,"那就接着找吧。要是找不着的話,跟我說一聲,我幫您找。我眼睛特別尖,有一回外婆縫衣服的針丟了,就是我找到的。您猜它藏在了哪兒?--告訴你吧,地板縫裏。"
  不用說,這個老人就是康德。哲學家到底是幹什麽的?好多市民並不清楚。但所有人都相信,那一定是個非常神聖的職業,這從他極有規律的生活就可以看出來--他每天出現在這條路上的時間竟分秒不差。還有一件事也讓人們心生敬畏,他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論述地球的衰老問題,斷言這個星球內部有烈火在翻滾、奔突。一年後,裏斯本發生了大地震。於是,他被視為預言傢。人們都希望他的答案能不斷地找下去,這樣人類也許就能少遭點兒罪。
  李智和楊慧坐在街邊的長凳上。秋日午後的陽光在地上灑下斑駁的樹影,風一吹過,伴隨着頭頂"沙沙"的聲響,影子便晃動起來。貿然造訪休謨傢的經驗教訓太深刻了,沒準兒這回去康德傢也會吃個閉門羹,聽說康德的管傢兼僕人是一個德軍退伍兵,想必他比休謨的管傢更刻板,更厲害,弄不好也許會動粗的。因此,他們索性守在路邊。
  突然,旁邊雜貨鋪的老闆費力地拖着肥胖的身軀站起來,從鋪子裏探出圓乎乎的頭。兩條大狗停止了嬉戲,耳朵警覺地竪得直直的。一聲輕響,康德傢的大門打開了,一個老人走了出來。老闆下意識地扭臉望一眼座鐘,一條狗愣愣地瞧了會兒老人,然後撒腿飛奔而去。老闆嘆了口氣,囔囔地說:"去吧去吧,可憐的畜生,談不成戀愛了,時間到了,快點兒回傢送小主人去學校吧。"
  李智和楊慧趕緊站起身。老人走近了。他又瘦又小,胸口內晗,雙肩突出,看上去比楊慧還要矮小半個頭,本來就大的腦袋顯得出奇的大,似乎迎面而來的不是身體而是充滿了思想的頭顱。他留着和休謨差不多的半長發型,頭髮也已經全都白了。比頭髮還白的是他的臉色,襯托着藍灰色的眼睛。那雙眼睛毫無表情,深不可測。臉型略長,尖尖的下巴上是一張閉得緊緊的大嘴巴。
  "您好!康德先生。"他們招呼道。
  老人擡起了眼睛,面對兩個英國式裝扮的不速之客有些吃驚--當地人從來沒有在他沉思默想時打擾過他。哪來的英國人?他有點兒不高興,說實話,因為英國反對北美獨立,他對英國人沒有多少好感,但奇怪的很,他最信任的朋友卻是英國人。再仔細瞧瞧,又不像,膚色和氣質都不對。於是,他抿得緊緊的嘴張開了:"你們好!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麽?"
  "我們是訪問學者,來自遙遠的中國。"李智說。
  "哦?"康德臉上漸漸現出笑容,深邃的目光變得和藹起來,"一個出産偉大思想的國度。歡迎來到哥尼斯堡。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們就會喜歡上這座城市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第1節:一、憤世(1)第2節:一、憤世(2)第3節:二、苦行(1)第4節:二、苦行(2)
第5節:二、苦行(3)第6節:三、自主(1)第7節:三、自主(2)第8節:三、自主(3)
第9節:一、性惡(1)第10節:一、性惡(2)第11節:一、性惡(3)第12節:二、霸道(1)
第13節:二、霸道(2)第14節:二、霸道(3)第15節:三、為人(1)第16節:三、為人(2)
第17節:三、為人(3)第18節:三、為人(4)第19節:一、存理(1)第20節:一、存理(2)
第21節:一、存理(3)第22節:一、存理(4)第23節:二、明理(1)第24節:二、明理(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