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传记 》 南朝纪事:梁武帝萧衍的水路道场 》
悠远的传承(1)
朱岩 Zhu Yan
其实,中国人在“方术”方面的兴趣,并不是秦、汉时期才开始的。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曾经使用一些红色粉末(赤铁矿粉),用于死者入葬前的某种“安魂”仪式。据专家解释,这种将红色粉末涂抹在死者身上的做法,很可能是为了补充死者的“血液”,使其在另一世界有机会“复活”。这种类似的仪式,在世界很多民族的古代葬礼中都曾出现过。这很可能是中国人相信和盛行“朱色辟邪”相关方术的渊源。此外,考古学家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古人还会采用与众不同的俯卧方式,埋葬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以镇压这些凶死者的灵魂,使之不能作祟于人间。可见人死变“鬼”,并会对活人具有某种福、祸影响的观念,当时已经非常流行。
到了商代,用于预测未来的“卜筮”方术已经开始左右部落首领们的决策。商王们在进行重大决策前,必定“谋及卜筮”,一切相关的政宫与行为都视“卜筮”结果而定。如果“卜筮”结果预示某事可行,即使受到王卿、庶民的强烈反对,也仍然可以实施。这样一来,主持这些“巫术”的巫师们,不仅有崇高的威望,还会直接参与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决策。巫师直接参政的现象,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
据《礼记·曲礼》记载,西周时围绕天子设立的“六大天官”,都与宗庙祭祀、祷告诅咒、预卜吉凶等方术有关。春秋时期,天子、国君出门,都有巫师跟随左右保护。他们不仅参与国家重大决策,还成为国君、贵族们的私人“保镖”。当然,这种“保镖”绝不是因为他们武艺高强或力量出众,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种役使鬼神的特殊“技术”。因此,他们所能抵御的,不是来自人间的有形危险,而是来自某种“形而上”的“袭击”。有了他们的保护,那种神秘而不可测的凶险,就会及时化解,使帝王、贵族们的身心得到安全的保障。这些巫师也被称为筮祝,前面曾谈到“巫”能以歌舞的方式降神,因此,他们的各种舞蹈动作,就成为一种鬼神们可以领受的“肢体语言”。人们坚信,“鬼神”必然会随着这些“女巫”们魔鬼般的舞蹈应召而来。当然请求“鬼神”们降临光跳舞是不够的,还要用一些善美之词取悦它们,使它们在心花怒放之余,乘兴施展“鬼神之力”,以达到福佑自身及他人的目的,可见“祝师”们的作用多么重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这些筮祝师的地位,与现代从太空飞回来的宇航员非常类似,被人们像众星捧月一样地簇拥、爱护以至于崇拜着。当然,这些役使鬼神的特殊技能,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因此,这个“行业”被一些人长期垄断着,并按着他们特有的规则,传授给他们的继承者,以至于在古代社会结构中,这些掌握了筮祝“技术”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
这一情况到了战国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鬼神”信仰的降温,思想界开始出现了更多理智的成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远古流传下来的“技术”,并对它的有效性提出种种质疑。更重要的是,那些充满野心的乱世英雄们,不再屈服于这些天命、“鬼神”为他们“建功立业”所制造的各种障碍。“倒行逆施”的结果,并没有使他们受到任何可怕的惩罚,所以,他们的胆子越发大起来,开始随心所欲地自行其是,筮祝们的信誓旦旦,令他们感到反感。此后,筮祝师们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逐渐被排除在国家决策机构之外,职位也由原来的“天官”,降格成为非常低级的官员,变成国君意志的低级附庸。巫师们地位的降低,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得不转向民间,他们的“技术”,成为低级百姓们聊以自慰的奢侈品。同时民间的很多人,见到这一行业有利可图,也混迹其中,使得本有的一点点“专业含量”大打折扣。
秦、汉之际,这些已经衰落的“巫术”,却引起了一些思想家们的注意。它被用来与阴阳五行等学说进行了理论上的结合,成为诠释神秘思想的一种“技术”性的方法。这种比虚玄的理论更能说明问题的“技术”性表演,给这些思想家想要推论的内容,提供了一些表象的佐证。于是,他们顺藤摸瓜,将这些深藏于民间的“巫术”重新发掘出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引子 | 牛刀小试,助人助己(1) | 牛刀小试,助人助己(2) | 救人要先救己(1) | 救人要先救己(2) | 救人要先救己(3) | 救人要先救己(4) | 篡位需要“大智慧”(1) | 篡位需要“大智慧”(2) | 篡位需要“大智慧”(3) | 店主的面目(1) | 店主的面目(2) | 店主的面目(3) | 店主的面目(4) | 你的样子很古怪(1) | 你的样子很古怪(2) | 你的样子很古怪(3) | 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1) | 梁武帝的旗帜高高飘扬(2) | 不和谐的音符(1) | 不和谐的音符(2) | 不和谐的音符(3) | 不和谐的音符(4) | 不和谐的音符(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