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古董 》 收藏之旅 》
第29節:千山萬水難不住 騰雲駕霧八仙來(2)
廖文偉 Liao Wenwei
八仙過海是一則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從宋代流傳開來,其版本不計其數。山東民間傳說是七名"囚徒"為越獄而聚到一起,臨離開那個荒無人煙的死亡之島時又帶一名可憐的姑娘逃走,八人後來陰錯陽差而成了神仙。為瞭解救更多的被無辜囚禁的善良人民,八仙各顯神通,各自用各自的辦法漂洋過海,懲罰了惡徒,解救了無辜。而北宋李昉等編著的《太平廣記》引用《野人閑話》說,西蜀道士張素卿繪有八仙圖,是李己、容成等八人。元人雜劇中有八仙劇目,人名又有出入,有一種竟無何仙姑、張果老,代替二人的是徐仙翁、風僧壽。元人雜劇有一種又有一名元壺子的仙,卻無韓湘子。明代八仙纔基本定格,即今日傳誦的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而八人成仙得道的過程,甚至八仙的"籍貫"亦莫衷一是。有的傳說,何仙姑為北宋時湖南永州人。說她能預測人的禍福,人稱何仙姑,後為呂洞賓點化成仙。還有一說,稱何氏女為湖南零陵人,在山中採茶被呂洞賓相中度為仙姑……
妻子果然一見"八仙"便眉飛色舞,不僅贊不絶口,又"表揚"徐樹仁藝術鑒賞能力在大進,夫妻二人笑語歡聲,好不高興。
徐樹仁又想到了筆者,親赴長沙請我去看他的"八仙過海",希望我能作文一篇,唱一唱黃楊木圓雕八名仙人。由於忙,未能同赴瀏陽,但我應允一定會去。
一晃幾年,2003年七月,《當代商報》的舒清慧先生邀集筆者與其他一批文博單位和收藏界人士共議創辦收藏專欄的大計。會上徵集欄目名稱,我建議就稱"大衆收藏",且允諾即寫稿以壯行色。於是想到"八仙",赴瀏陽,看"八仙",回來即動筆,開天窗說亮話,稿題就是《黃楊木雕"八仙過海"》,刊發在《當代商報》收藏專欄10月10日的創欄號上。專欄名稱,采納筆者建議,叫"大衆收藏",我的小稿刊為頭條。如今舒先生已作古,英年早逝,令人倍感辛酸。昔日將我推崇備至的舒清慧,而今陰陽兩隔,白發人送的是黑發人。想想"八仙"還有個暗八仙之稱,是以"八仙"所持器物代其人的,陰陽亦為明暗,舒先生當在暗了,仍為舒先生,他的別的各事各情姑且不論,勤勉精奮是許多人所不及的。"八仙"稿由他編發,今日又話"八仙",點墨及他,算是對舒先生的一點念記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寫在《收藏之旅》前面的幾句話 | 第2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1) | 第3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2) | 第4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1) | 第5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2) | 第6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3) | 第7節:石上牡丹爭富麗 鐵筆妙手字亦香 | 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 第9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2) | 第10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1) | 第11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2) | 第12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3) |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 | 第14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1) | 第15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2) | 第16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1) | 第17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2) | 第18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3) | 第19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1) | 第20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2) | 第21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1) | 第22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2) | 第23節:小心覓得老信札 大意失卻老招牌 | 第24節:鈎沉歲月憑古籍 空山何處覓斯人(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