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遥远的乡愁   》 第28节:第二章 盛开(9)      公路 Gong Lu

第28节:第二章 盛开(9)
  同时,以"中国现代民歌"为名的大型演唱会以及相应的座谈会也在稍后出现,整合中国现代民歌旗帜下的歌手以及广播界及文艺界(包括部分音乐界)的参与者,特别是7月的"中国现代民歌"和随后的座谈会,以及12月的"第一届中国现代民歌之夜",基本上都是陶晓清在策划与推动。由她负责策划的《我们的歌》唱片第一、二辑也在洪建全基金会的支持下于10月一起出版,首版三千张在12月初即售罄,随即再版。
  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出版的《中国创作民歌系列--我们的歌》,自1977年10月起发行,前后共三辑。几位校园民歌运动初期的大将都在这里头留下了许多佳作,包括杨弦、胡德夫、吴楚楚、陈屏、杨祖君、朱介英、韩正皓、潘丽莉、任祥等等。
  尤其是吴楚楚,即后来成立飞碟唱片公司并与滚石唱片共同主导198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的音乐人,这位弹得一手好吉他并且嗓音独树一帜的歌手,留下的录音作品极其稀少,而最令人回味的《好了歌》与《你的歌》即是出自《我们的歌》。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地政系毕业的吴楚楚也是喜欢用现代诗入词的一位创作歌手,比如《我们的歌》第三辑中的《摆渡船上》与《行到水穷处》都是采用周梦蝶的诗作,而《好了歌》是直接采用了《红楼梦》中曹雪芹的同名诗。
  吴楚楚在流行音乐界的地位,堪以"枭雄"来称谓(张钊维语)。2005年第16届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颁予吴楚楚,其中甘苦是否得到了回报,唯一人知。
  ……
  中国现代民歌在一连串的抨击炮火中,原本高层文化文艺界中的支持力量渐渐有改变立场的迹象,直到商品化的校园民歌席卷全岛大专院校时,以洪建全文教基金会为代表的支持力量都转向离去了。这也是为什么评论认为商业介入是民歌运动终结的原因,但校园歌曲是民歌运动的传承这一事实,使高层文化的转向只是支持力量的变更,并未改变年轻人"唱自己的歌"这一初衷的延续。
  中篇:淡江--《夏潮》 一、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多年来的教训,使我晓得该把"中国"和"传统"分开了,该把"现代"和"西方"分开了,我想登高一呼:"中国就是我,现代就是我!" --民歌手 李双泽 李双泽1949年生于福建晋江,父亲是菲律宾华侨。他幼年随家人来台,在中学时代开始画画,学吉他和唱歌。在淡江文理学院数学系毕业之后,曾经分别到西班牙、美国学画。在西方音乐的熏陶下,他在回台后每周定期在台北哥伦比亚咖啡厅演唱西洋歌曲,被誉为"台湾的鲍勃·迪伦"。
  1973年底,李双泽认识了颇负盛名的歌手胡德夫,随后一起筹划1974年胡德夫"美丽的稻穗"演唱会,也就是杨弦首次正式发表作品《乡愁四韵》的那场民谣演唱会。那时起,李双泽与胡德夫就决定一起努力"要写自己的歌,要唱自己的歌"。据李双泽《歌从哪里来》一文中描述那个冬天与胡德夫、杨弦在一起的情景: 冬天的夜晚,洛诗地餐厅曲终客散,门外飘着细雨,这是一段好时光,可以供我们自己演练。不知是谁唱起了杨三的《港都夜雨》:"今夜又是风雨微微,异乡的都市,路灯青青,照着水滴,叫我的悉意;青春男儿,不知自己,要朝哪里去?"凄凄清清的,确是真实的心声啊!可悲啊可耻,我们这一代怎么唱不出自己语言的歌? 在唏嘘叹息声中,胡德夫猛然撇出了一把琴音:"打鱼儿呀,游啊游……"喃喃地,声音还哽在喉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推荐序一 唤起民歌时代的心中梦想第2节:推荐序二 唱过一个时代第3节:推荐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节:推荐序四 回到少年中国的路第5节:推荐序五 岛屿的宽度第6节:跋 给孤独的孩子们
第7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1)第8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2)第9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节:第一章 往事(1)
第13节:第一章 往事(2)第14节:第一章 往事(3)第15节:第一章 往事(4)
第16节:第一章 往事(5)第17节:第一章 往事(6)第18节:第一章 往事(7)
第19节:第一章 往事(8)第20节:第二章 盛开(1)第21节:第二章 盛开(2)
第22节:第二章 盛开(3)第23节:第二章 盛开(4)第24节:第二章 盛开(5)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