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醫故事 》
流芳百世(2)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老大夫用一個簡單的藥方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但這個藥方,對於其他看似同一類病的病人卻不起任何作用。開創個體化的治療方法,正是張仲景對於中國醫學的一大貢獻。
有一年夏天北京很熱,我的一個中學同班同學,在外地一個避暑勝地做領導,他給我打來長途電話,他說北京要是熱的話,你就來我們這兒避暑吧。那我當然就去了,到那兒之後他說,我舅舅腿疼,疼了十多年了,一直拄着拐杖走不了路,你能不能給他看看?我心想,腿疼不是風濕就是類風濕,或者是痛風,這都是比較難治的頑固的病,都十幾年了,我不知道能不能給他治好。後來他舅舅來了,真是拄着個拐杖。我說你是關節疼嗎?有沒有紅腫?他說我關節不疼,關節也沒有紅腫變形。可見不是風濕,不是類風濕,也不是痛風。我說那你到底是怎麽疼,他說我這個腿抽筋,一受涼就抽筋,一活動就抽筋,一活動、一走路、一負重,腿就抽筋,抽筋疼得我走不了路。晚上一夜一夜地抽筋,睡到半夜就抽醒了。我說那補點鈣啊。他說鈣片我不知道吃了多少了,就是不管用。於是,我就想到了,一受涼他的腿就抽筋,這不是有寒嗎?中醫有驅寒的、助陽的藥啊。那麽一活動他就抽筋,而他的皮膚很乾燥,皮膚又瘙癢,這不是陰血不足嗎?咱用點養血的藥,鬆解肌肉痙攣的藥,正好張仲景的《傷寒論》裏有個方子,叫芍藥甘草附子湯,這個附子和甘草相配是助陽的,芍藥和甘草相配是養陰血、鬆解筋脈拘攣的。芍藥、甘草相配非常有意思,後來的醫生就把芍藥、甘草相配叫做去杖湯,杖是拐杖的杖,我說這醫生也真能吹啊,就這麽兩味藥,你把它叫做去杖湯,有沒有這麽靈啊?中醫有個藥叫木瓜,實際上木瓜也是食品。中醫的很多藥都是藥食同源,它既是藥又是食品。木瓜是鬆解肌肉痙攣的,所以我要加進去。還有個藥叫伸筋草,聽這個名字不就是鬆解肌肉的嗎?也加進去了。這個老先生長期不能幹活,走路不便,腿疼扶個拐杖,心情鬱悶,常常感覺胸悶,我就加了一個寬胸理氣的藥,叫蘇梗。就開了這麽一個小方,我心想很難取得療效,他拄拐杖都拄了十多年,怎麽能有效呢?反正你讓我開方我就開個方吧。我開了三服,我說老先生,您要吃着有效,又沒有什麽副作用,您就多吃幾服,沒效您就另請高明。
過了兩三年,我又到了這個地方,這都是很早以前了。那個地方還比較落後,自來水不是接到每個人傢裏,而是在街道上,人們挑着桶去接水。我在街上走着,有個老先生挑着一桶水過來了,一看見我就把水桶放下去跟我打招呼:郝醫生,你來了。我說您是?他說我是誰誰的舅舅,他說我同學的小名,那個同學已經是縣長了。你怎麽不認識我了,幾年前你給我看病,我腿疼,拄了十幾年的拐杖,吃了你的藥就好了,你看我現在居然能挑水了。我說我給你開了什麽藥?因為開完方我不覺得它會有多大的療效,我就忘了。我真想看看我開的這麽好的療效的方子,到底是什麽方?他挑着水,我就跟着他到他傢裏去了。他拿出一張紙來,紙後面貼了好幾層紙,拿糨糊粘着,成了厚厚的一個紙板,上面真是我拿鋼筆寫的字,就是我剛纔所說的,附子、白芍藥、甘草、木瓜、伸筋草,還有蘇梗,當然還有個藥,川牛膝,是引藥下行的。他說我就吃你這個方子吃了六十多服,從此我的腿就不再抽筋了。你看我現在,不但可以走路,而且可以挑水了。我說你為什麽把這個方子糊這麽厚啊,他說我們這兒的人都知道我拄了十幾年的拐杖,都知道吃了這個方子之後我的腿好了,所以腿疼的病人都來求我要這個方子。我就給他們看,看的人多了就把這個方子揉爛了,所以我就貼了一層又一層。我說他們吃了有效嗎?他說大多數沒效。你想想能有效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這個方子本來就不是治這些病的,是治陽虛,筋脈失溫,陰血不足,經脈失養的。所以我們要特別註意,當聽說別人用某個方子治好某個病的時候,不要把這個方子拿來直接吃,它不一定適合你。這就是說,醫生給他開的方子是針對他個人的,是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不具有普遍的適應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診病聖手(1) | 診病聖手(2) | 診病聖手(3) | 診病聖手(4) | 診病聖手(5) | 扁鵲之謎(1) | 扁鵲之謎(2) | 扁鵲之謎(3) | 扁鵲之謎(4) | 附錄(1) | 神醫傳奇(1) | 神醫傳奇(2) | 神醫傳奇(3) | 神醫傳奇(4) | 華佗之死(1) | 華佗之死(2) | 華佗之死(3) | 華佗之死(4) | 附錄 | 醫聖之路(1) | 醫聖之路(2) | 醫聖之路(3) | 醫聖之路(4) | 醫聖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