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高端專傢訪談:共享中國 》
第26節:湯敏訪談(10)
楊林林 Yang Linlin
楊林林:這就意味着……?
湯敏:這就意味着,國傢的錢不可能再老往我們的大學裏面投了。公辦大學沒有國傢投錢,發展得起來嗎?它還能擴招嗎?那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公辦大學以後擴招的步伐,肯定隨着國傢撥款的減少慢下來。
楊林林:或者他一部分實行“民營化”,跟過去國企辦合資企業一樣,衹拿一部分跟外資搞合資。那麽這一部分,實際上就已經改製了。
湯敏:行!那這樣也行啊!所以就是,現在的公辦大學擴招,速度可能要……(楊:減慢?)很快的慢下來,急速的慢下來!(楊:嗯)但是社會需求不會變。所以在未來10年裏,中國的民營大學、民辦大學一定會大大發展起來。
楊林林:哦,這很重要,非常好!我相信:在今後10年內,中國一定會有大富翁願意投幾十個億辦大學,而且不為賺錢,就是做公益湯敏:在這種情況下,民辦大學如果有這麽多機會,下面的問題就是誰來投資民辦大學了。這個投資呢,目前來說,一個可能是,會有很多合資的大學,會有不少外國的大學願意到中國來投資。
楊林林:他們是想來挖中國的人才。
湯敏:挖吧!無所謂啊!人是帶腿的,外國把他培養好,他可以跑回來。(楊笑)我們不是都回來了?這個是不怕的。(楊笑)第二個是民營企業,未來也會有很多人來投資教育。
楊林林:有眼光的老闆,就別老投房地産了。
湯敏:問題是這樣——大學的投資,教育的投資,不完全是為了利潤和賺錢。當然,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投資教育的人,目的都是以賺錢為主。但這些人現在是越過越難。因為想在教育裏賺錢不太容易。但辦教育可以“賺”什麽呢?“賺名”。如果從“賺名”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東西能比投資辦大學更能夠有名、出名的!而且這個名是長久的。
楊林林:會是一個很長命的無形資産?
湯敏:對。他會有一個長期的好名聲。誰投資辦教育,老百姓都一定會特別承認他。我在北大那個會上就講了這個例子,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都是幾個人一開始在200年前投了一筆錢,沒多少,幾百萬美元而已。可是到現在,他的名字還在。您說,跟他同期的那些富翁會有多少?但是誰記得他們?但是這幾個投資大學的人呢,人們老記得他。不但現在記得,一百年、兩百年以後還會記得。他的名字永遠會在那兒,大傢永遠會感謝他!(楊:萬古留芳?)對。他的子子孫孫會說,那是我爺爺當初投資的大學,我能不進去嗎?這個是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的。中國的陳嘉庚捐款辦學那時候,也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時候華人華僑中的富翁也不少吧,但是誰記得他們?誰也不知道。就是陳嘉庚,因為辦了個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人們就永遠永遠記得他!一談到中國的教育,就永遠有他。所以要想“賺名”,沒有什麽比辦教育更容易賺名的。自己又賺了名,而且又服務了社會。
楊林林:他還可以擁有很多人才呢,那都是人脈啊!
湯敏:對呀!以前我們民營企業沒錢,他即使有心辦教育也做不了。而現在出現了很多億萬富翁,等中國出現了一批10萬億富翁、百萬億富翁的時候,這些人就該開始琢磨這些問題了。美國也是一樣,不是一開始就大傢都去辦學。(楊:而是積纍了相當財富之後?)對,那時候他就想這個了。對他來說,他自己能消費多少?他的兒子、孫子又能消費多少?所以他一定要想,我這筆錢幹什麽。為什麽李嘉誠辦“長江商學院”?如果現在允許李嘉誠辦一個“李嘉誠大學”,他就是傾傢蕩産也會辦的。因為他覺得,這個事情是他對社會的回饋,也是他長期能保持他的……
楊林林:身後美名的?
湯敏:對呀!古人不是說麽?世上無非是名利爾。一個名,一個利。
楊林林:富人辦教育,就是用“利”換“名”(笑)?
湯敏:對呀。所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相信,10年內,中國一定有大富翁願意投幾十個億辦大學。而且他不是為了賺錢,就是公益型的。
楊林林:依您所說,今後10年左右還真會有大富翁願意投巨資辦教育了。現在迫切的問題,就是從“擴招”轉到……?
湯敏:這樣的學校。一旦中國出了一個,就會有3個、4個,5個……一旦成功了,它就一定會掀起一個新的浪潮。大傢突然就覺得,原來民辦大學呀,可能說不定比北大、清華還要好!我把我的兒子送到那兒去讀書,沒準反而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未來中國教育的希望,在優秀的民辦大學湯敏:這樣的學校招人的話——我在北大做的那個報告中就提出來,中國能不能有第二套高考係統?
楊林林:哎,我剛纔正想問呢,就是您打算對咱們的政策引導,提出什麽建議?
湯敏:如果是國有的大學,那沒辦法,衹能聽教育部的。但民辦大學應該可以自己弄一套規則,自己考試,就按照美國那套——美國的高考,每年考七八次,你愛什麽時候考就什麽時候考。
楊林林:啊,美國的高考的每年可以考七八次?
湯敏:對。他們的高考衹是個參考分數,不是一錘定音。(楊:哦!這好)而且還要面試,要考生寫——每個要上大學的孩子,得寫5篇作文!(楊:嗯)還要看他的高中成績,看他拿了哪些奬,做了哪些課外活動,做了哪些慈善活動,綜合選拔。(楊:這比單純看一次高考公數的做法,科學多了!)是啊。不過呢,最後,他們這樣挑出來的,可能是“中分高能”的,甚至是“低分高能”的。在新的高考制度中,高分的呢,可能讓國立大學都給挑去了。但是民辦大學要的,可能就是“高能”的。
楊林林:不管分數怎麽樣,“高能”纔是最重要的?
湯敏:對。他有這樣一批高能的人在手上,10年以後他能不成功嗎?!(楊:對)所以現在我覺得,有錢又有識之士啊,要把錢拿出來辦學。而且我非常想建議什麽呢?——我們的民營企業,別每個企業都去辦一個大學,要合起來推出一個大學。
楊林林:哎,——對對對。那樣的力量可能更大一些。不過問題是,政策上有沒有鼓勵條款啊?現在是,教育主管部門不僅不給民辦大學投資,也不給他們文憑,但照樣還要管他們。
湯敏:民辦大學可以不要文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出版社 |
|
|
第1節:林毅夫簡介 | 第2節:林毅夫訪談(1) | 第3節:林毅夫訪談(2) | 第4節:林毅夫訪談(3) | 第5節:林毅夫訪談(4) | 第6節:林毅夫訪談(5) | 第7節:林毅夫訪談(6) | 第8節:林毅夫訪談(7) | 第9節:林毅夫訪談(8) | 第10節:林毅夫訪談(9) | 第11節:林毅夫訪談(10) | 第12節:林毅夫訪談(11) | 第13節:林毅夫訪談(12) | 第14節:林毅夫訪談(13) | 第15節:林毅夫訪談(14) | 第16節:湯敏簡介 | 第17節:湯敏訪談(1) | 第18節:湯敏訪談(2) | 第19節:湯敏訪談(3) | 第20節:湯敏訪談(4) | 第21節:湯敏訪談(5) | 第22節:湯敏訪談(6) | 第23節:湯敏訪談(7) | 第24節:湯敏訪談(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