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齡童品西遊(上)   》 第26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7)      六小齡童 Liu Xiaolingtong

  其實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要把神與魔的象徵意義分得清清楚楚着實不易,而這種多樣性正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所應該具有的。
  吳承恩何以鐘情於猴王
  《西遊記》中對悟空的描寫其實是反映了悟空從童年到成年的心路歷程,悟空在這個人生的歷程中一直保持了童心,這就是吳承恩為什麽喜歡孫悟空的原因。
  悟空從出世的那天起就展示出不同尋常的一面,他擁有驚人的天賦異稟,後來漂洋過海求道,更是練就了通天的本領,但是,他的心智在很長時間裏處於童年階段。在被壓五行山之前,悟空處於人生的童年階段,沒有人世的經驗,也不知道社會的“禁忌”。也就是說,悟空之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就在於他根本不知道何謂“規則”,何謂“秩序”,也根本不瞭解什麽是真正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他纔大鬧天宮,不懼怕天宮中的諸神,甚至連西天的如來佛祖都不放在眼裏。不過他最終還是未能逃出如來佛祖的掌心,被壓五行山下。從花果山出世到被壓五行山下,悟空的本領不斷增強,他的年齡也在增長,但他的心智卻未成熟,依然停留在孩童階段。
  很多人把悟空在花果山竪起“齊天大聖”的旗幟及他的大鬧天宮等“叛逆”行為,看作是農民起義造反來推翻專製政權。其實悟空那時根本沒有推翻玉帝政權的意識,也對“叛逆”的概念一無所知,否則他就不會那樣地蠻幹。悟空追求的是自由自在,他的種種“叛逆”行為也是孩童般任性、頑皮的表現。孩童的行為是不能用成人尺度來衡量和評價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悟空尚處於人生的童年階段,還沒有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
  讀者都喜歡悟空,原因有二:一是悟空具有超強的本領,敢於嚮以玉帝為代表的專製政權挑戰;二是悟空的諸般行為都非常頑皮和可愛。皈依佛門後,悟空在心智和處世上逐漸走嚮成熟,但其身上的那份童心仍然保留了下來。取經路上的悟空之所以依舊惹人喜愛,除了他降妖除怪、為民除害所代表的正義外,還有他那份充滿樂趣的童心。
  被壓五行山下後,悟空開始從童年嚮成年過渡。他從“齊天大聖”到被壓五行山,這個天壤之別的生活處境不能不引起悟空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吃一塹,長一智。悟空總結經驗和教訓,五百年後從五行山下出來的他,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悟空以前所經歷的是是非非以及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生活讓他成熟了很多,他知道了事業的重要性,知道了生活的目的。
  否則他不會對取經事業那麽執著。但這並不說明悟空真正進入了成年階段,他還經歷了一段過渡期。在這個時期中,觀音菩薩的循循善誘以及給他戴上的緊箍兒對悟空的心智成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期的悟空,他的人生是與社會責任感聯繫在一起的。
  在觀音菩薩的引導下,以及西天取經途中悟空經歷的種種磨礪,使悟空逐漸成熟起來,他學會了寬容與忍讓,學會了依靠集體與他人,最後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是悟空真正成熟的標志。西天路上所經歷的八十一難,象徵着在從童年嚮成年過渡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磨煉,一個人就是在睏難中一步一步走嚮成熟的。
  大多數人在完全成熟後,走進成人世界的同時,孩提時代的童心卻盡皆丟去。而悟空的成長經歷卻是一個例外,他無論什麽時候都依舊保持着一顆童心。悟空雖然心智成熟但又童心未泯。悟空降妖捉怪的英雄形象讓我們尊敬,他頑皮的本性和充滿童心的性格讓我們備感親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節:序Ⅰ和序Ⅱ第2節:前言(1)
第3節:前言(2)第4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1)
第5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2)第6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3)
第7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4)第8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5)
第9節: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孫悟空(6)第10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1)
第11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2)第12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3)
第13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4)第14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5)
第15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6)第16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7)
第17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8)第18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9)
第19節:第三章 歷史上的玄奘和小說中的唐僧(10)第20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1)
第21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2)第22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3)
第23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4)第24節:第八章 回味取經路(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