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美国诗人五十家   》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Archibald Macleish (1892——)      彼得·琼斯 Peter Jones

  我血液里的这位陌生者,我的皮肤
  我能否将它指挥?我说起立
  他会不会起立?出来?进去?
  做什么事情?
  
  ——《锡拉丘兹的暴君》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的诗难以归类,他的作品既有写得很出色的抒情诗,如:
  这里脸庞在阳光中朝下俯视
  感觉到黑夜的影子末得多么迅速,
  多么诡秘……
  
  也有政治诗、感伤诗以及哲理诗。无论哪一种诗,麦克利什写得都很有份量。既使是他写的近于虚无主义的诗包有一种坚强的乐观主义特点,——这是一种真正的、不动摇的乐观主义。那些认为他的诗“浅北的批评家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位诗人,并不是他的诗。
  
  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在他的诗作里。广泛的经历给了他的诗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有时也容易削弱诗的强度。
  
  麦克利什1898年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的葛林考镇。从霍契斯学院毕业后,他便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毕业时二十四岁。之后他又入哈佛法律学院。一年后成家,1919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法国服役,先在医院工作,后来又到了野战炮兵部队。回国后曾在哈佛大学教法律,并在波士顿开律师业,直到1923年他决定去法国居祝
  
  此时他已经发表了十四行组诗《夏日之歌》(1915)。并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一首获奖诗。1917年他的第一部完整的诗集《象牙之塔}问世。在侨居国外期间他写下了《幸福的婚姻》(1924)、《一钵土》(1925)、《月亮上的街道》(1926)、一部名叫《努波代地》的诗剧(1926)和《麦克利什的汉姆雷特》(1928)。这些作品由于盲目地受到外来的影响,特别是庞德、艾略特以及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而被削弱了。他开始越来越关切人们对于当代生活的各种态度以及这种生活对有创造性的诗人所产生的影响。然而,这在他的诗中并没有起到足以掩盖他在技巧上的某种肤浅的重要作用。
  
  麦克利什在大萧条即将到来的时候回到了美国。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努力创造一种更接近日常口语的不同音域的诗歌语言。
  
  1929年他到墨西哥旅行,为他的史诗《征服者》(1932)收集素材。这部史诗后来获得了普利策奖,并为他赢得了他后来获得许多的荣誉学位。他曾在《财富》杂志社工作过。1939年至1944年任国会图书馆馆员。他从事过新闻记者工作,因而使他能够周游美国。他曾为《财富》杂志撰写过一些政治和社会题目的文章。在这期间他写了一本抨击自己同代人的书《不负责的人》(1940),指责他们有意摆脱在他看来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在《诗歌与经验》(1961)一书中,他进一步发挥了这个论点,主张诗歌为社会服务
  
  在长诗《为洛克菲勒的城市所做的壁画》(1933)中他讽刺了资本主义的穷奢极欲。接着他写了另一部诗剧《恐怖》(1935)和另外一本诗集《公开讲演》(1936)。他对美国放任法西斯主义在欧洲蔓延的态度非常担忧,首创了广播诗剧,如《城市的陷落》(1937),希望喚醒自己的同胞们。紧接着,他写出了好几本诗集和戏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F.D.罗斯福的手下任助理国务卿。他是一九四五年创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代表团成员之一。从1945年到1962年他在哈佛大学任修辞学和讲演学的博伊尔斯顿教授。他的诗又从极端的说教回到了原先的抒情风格。说教性的作品都集中在他的诗剧中,特别是在《j.B.》(1958)中,他以美国的现代商业为背景,发展了那个约伯的故事[1],上帝和撒旦通过一位名叫J.B.的资本家来表明他们之间的差异。《诗选1917——1952》曾获得普利策奖、博林根奖和国家图书奖。后来的诗集中有《夏娃之歌》(1954)和《疯狂年老的恶人及其它诗》(1968)。
  
  麦克利什一生尽奉公职,他的诗也同样献给了公众。值得注意的是,他写给公众的诗在修辞上具有说教性,并且常常为了使大众看懂而把主要的问题简单化,因而只是部分地感情地传达了诗的意义。这种简单化的倾向破坏了他的诗的文学效果。他写得最好的抒情诗如;《你,安德鲁·马维尔》以及他的大众诗《给那些称同志的人们的话》都由于修辞的华丽而受到了损害。他是一个更喜欢沉思默想的人。大众诗由于是应时而作的东西因而至少失去了一部分影响力。
  
  麦克利什最有名的诗句:“一首诗不应意味什么/而应该是什么”出自他的《诗艺》一诗,而这首诗却自相矛盾地请求我们解释它的意义。许多诗使人觉得只是勉强成诗——它们可以被释义,逐步发展成了散文式的主题:
  那曾经照亮过暴君的
  骄傲的小小闪光曾经是黑暗
  那里枪炮统治着饥饿的街道
  正义欺骗着惊恐而死的人。
  
  这几行诗出自《今年的极星》,展示的是一种思想的萌芽而不是一个意象:这种思想在十二个诗段中得到了发展,诗中的“意义”与诗是可分的;诗歌的直截了当没有了,只有逻辑上的那种散文式清晰。
  
  麦克利什流传最广的诗是《世界的末日》,其含意非常明显,但也难以用散文释意。隐喻中包含着复杂的情绪以及诗外之言。这些东西并不是装饰。换言之,诗中的意思蕴在其中,而未溢于言表。这是一首十四行诗。在一段马戏表演过程中,帐篷顶部突然塌倒了:
  那边,那边头顶上,那边,那边吊起了
  千百张白色的脸,惶惑的眼睛
  在无艺术的黑暗中,那姿态、那翱翔
  张开巨大的翅膀飞越过消失的天空
  在那突然的黑暗中,空无,空无,
  空无——完全空无的黑色墓罩。
  
  “消失的天空”给予人的恐怖把重复性的修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重复并不是麦克利什到处都可以用好的拿手好戏。在一些诗中,重复产生了不好的效果,这显然是由于缺乏强度。在《宁发河如何流过石灰矿下的城墟》中,他写道:
  许久以前,许久以前……
  现在谁的幻影也不是,谁的幻影也不是……
  无人知晓,无人知晓
  
  在《加里索歌岛》中,他写道:“她的头发将变灰白,身体将衰老/灰白加衰老……”
  
  但是在他后来的几本诗中,他又使用了以往的抒情调子。他获得了某种新生,获得了一种社会经验较淡、诗意较浓的多变风格。在《三角帆》中,他因自己年愈七旬而沉思:
  为何在塔斯坎[2]的春天而衰老
  彼处的万物
  歌舞鲜花、爱情和树叶
  都日益年轻,沃土孕育着生机
  甚至迟缓古老的太阳
  也在水中戏闹
  山丘
  又在创造着新的
  第一个青蓝。
  
  麦克利什后期更为自由奔放的抒情诗效果都很好,尽管有时所选的意象是为了音韵而不是其它更重要的原因。但到他感到非要进行道德说教或释义时,他的诗就变得有意味,而不是是了。
  只有一只盘旋着的小苍蝇
  记得世界在旋转
  而且我们与它一道旋转
  他和我。
  
  这里的道德说教非常生硬武断。然而,他写的最好的诗,包括近作《老人的旅途》完全不能释义,有一种复杂的诗的清澈。但是他的大众诗(我们可以在这类诗中意识到“血液”中的“陌生者”)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诗的清澈的。
  
  --------------------------------------------------------------------------------
  [1]
  指《圣经·旧约全书》中关于约伯的故事。——泽注
  [2] 意大利一城市。 ——译注

    汤潮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安娜·布拉德斯特里特 Anne Bradstreet (1612?——1672)
爱德华·泰勒 Edward Taylor (1642?—1729)
威廉·卡伦·布赖恩特 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 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l882)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亨利·大卫·梭罗 Henry Thoreau (1817—1862)
赫尔曼·梅尔维尔 Herman Melville (l8l9—189l)
沃尔特·惠持曼 Walt Whiteman (1819—1892)
爱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1869—1953)
埃德加·李·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1869—1950)
斯蒂芬·克莱恩 Stephen Crane (1871—1900)
罗伯特·弗洛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卡尔·桑德堡 Carl Sandbura (1878——1967)
华莱士·斯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l879——1955)
威廉·卡洛·威廉斯 William Carlo Williams (1883——1963)
埃兹拉·庞德 Ezra Pound (1885——1972)
H.D.(希尔达·杜利特尔) Hilda Doolittle (1886——1961)
罗宾逊·杰弗斯 Robinson Jeffers (1887——1962)
约翰·克劳·兰塞姆 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
玛丽安娜·穆尔 Marianne Moore (1887——1972)
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 Thoi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
康拉德·艾肯 Conrad Aiken (1889——197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