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 The era of the text but also touching   》 第25節:寫不過自己      劉紹銘 Liu Shaoming

  寫不過自己
  寫文章寫不過人傢,也衹好認命了。如果是創作,想是天分不足。如屬學術性的東西,那可能是訓練不夠,或讀書不多。總而言之,比不過人傢就是比不過人傢。
  但自己某一個時期的著作達到了相當的境界,過了十年、二十年,竟無法超越,確令自己傷心。據說念數理的人年過四十尚無成就,往下去的日子也不容易開花結果。念文科或從事創作的,本不應受年齡的限製;年紀大了,書看多了,閱歷深了,智慧該越成熟,但問題是,成熟的智慧不一定能發揮成文章的華彩。
  天才總是個例外。托爾斯泰到了隨心所欲之年,還有《復活》之作。杜甫命苦,五十九歲就死了,但他五十六歲那年,百病纏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之餘,還可留下佳句讓我們傳誦,還沒有“寫不過自己”的跡象。我們也許可以這麽假定,杜甫如活到六十二歲,也不會受“我寫不出來了”這個念頭的折磨,因為他是天才。海明威就是在六十二歲那年被這心魔纏住了老命的。
  想是介乎天才與庸纔之間的作傢最痛苦。正因不是等閑人物,纔知眼高手低的道理,二三十歲前出了些已被認定為小經典的作品,為自己立了高山,往後雖然續有新篇,但比對之下,覺得總是少了些什麽的。結果不是撕掉就往抽屜一塞,或者更極端一些——從此金盆洗手。
  有自尊心的人才會珍惜羽毛,這本是好事。但一個作傢如果太着意於保全因一兩本得意之作建立起來的形象,從此罷寫,也是受了心魔之害。從事創作不同於少林學武,沒有越練越爐火純青這回事。搖筆桿的人,誰敢誇口說我下篇一定比上一篇精彩?
  傳統中國小說傢的生平多渺不可考,不知他們是否也着了心魔,但真正偉大的幾位如《金瓶梅》和《紅樓夢》的作者,初試啼聲,便成絶響,倒是事實。
  《紅樓夢》的境界,實在不易超越。老天即使再讓曹雪芹辛苦十年,他也不一定寫得過自己。
  但寫不過自己與因擔心寫不過自己而擱筆是兩回事。從文學史的角度看,作傢為環境所迫而勤於筆耕也許不是壞事。狄更斯靠“下回分解”式的小說過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爾紮剋靠版稅還巨額賭債;在中國,老捨和張恨水等多産作傢,其小說也是為了類似的理由一本本趕出來的。生活迫人,他們無閑計較寫得過寫不過自己了。
  慢工出細活,但急就章的東西有時一樣傳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部名著《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和《賭徒》都是債主臨門時加工出貨的。巴爾紮剋的長短著作近百篇,但為後世批評傢肯定的不多,僅有《高老頭》和尚未完成的《人間喜劇》係列小說。我們今天也不會計較他有沒有寫得過自己。巴爾紮剋剛滿五十歲就中風而死,留下兩三部小說供後人清玩,也沒有白活了。
  老捨的作品,一樣良莠不齊,但有什麽關係?一部《駱駝祥子》已奠定他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通俗小說傢張恨水,本無躋身“廟堂文學”的野心,但隨着通俗文學受到重視,他早期的《啼笑因緣》和《夜深沉》也因此得到應有的評價。
  此文乃有感而作。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臺灣地區大放異彩的幾位小說傢,久無動靜。希望他們“伏櫪”另有原因,而不是怕寫不過自己。最怕寫不過自己的作傢,應是獲諾貝爾奬級別的人物。近在《花花公子》上讀到馬爾剋斯新作,平淡無奇,普通作傢也可以寫出來。但馬爾剋斯好像毫不在乎——我有《百年孤獨》給你看嘛!多有信心。
  1986年
  未完待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文學細胞第3節:詩的功用第4節:成語與文字
第5節:有關文化的聯想第6節:“支那人的機會”第7節:認同與執著第8節:同事·朋友
第9節:金漆屁股第10節:入禪的境界第11節:輕薄文學(1)第12節:輕薄文學(2)
第13節:階級與民族第14節:通人言獸語的年紀第15節:謝師宴第16節:Mea Culpa
第17節:英倫名士錄第18節:去中國的方法第19節:忽然天國第20節:大散文識小
第21節:可讀 bility第22節:我的第一步(1)第23節:我的第一步(2)第24節:童年今昔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