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國人的精神(貳) 》
第25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0)
辜鴻銘 Gu Hongming
概括起來說,中國難題中主要且關鍵的問題在於,西方列強必須清楚而毫不含糊地决定,究竟是要代行統治中國之責,還是要將此一責任留給清帝國政府?如果列強决定代行統治中國之責,那麽請便;但如果列強要求清帝國政府負起“良治”之責,那麽它們的簡單義務就是絶對地承認和尊重精帝國政府作為一個享有獨立主權的國傢的政府所應保留的一切權利——在目前,衹有裁判外國僑民除外,因為“治外法權”目前還應當存在。
三、對外國人的管理
然而,在中國,治外法權的行使,亦使列強對於其僑民是否循規蹈矩、列強對於本國使臣是否能維持“良治”狀態負有責任。任何人,衹要認真去讀一讀上世紀前三十年英國的藍皮書和國會文件就會清楚地看到,英國之所以要派一個國王的代言人到中國來,實際上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對於英國僑民是否能處於“良治”狀態下負責。在廣東,英國僑民所做所為體現出的那種無政府狀態已經惡化到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英國嚮中國派駐使臣的主要及最初的目的不是推進貿易,而是要照看好英國僑民,使其規規矩矩地保持“良治”秩序。
現在,人們卻大談特談帝國主義了。帝國主義意味着公正無私的統治——一種既不用害怕誰,又無需討好誰,絶對有權去做它認為正確的、對於國傢的良治有益的事情的統治狀態。然而現在,要想讓一個英國大臣以公正無私行事,卻是睏難的。現在的英國大臣不是為了祖國的榮譽去對國王負責,而是對坐在衆議院的那六百個不固定的“小國王”負責。英國國會最初是一個智囊,或曰一個智者的會議,現在卻衹是一個私心重重的市儈們的會議。
我實在想知道,英國統治階層的人們是否從未想過到,如此熱心地並如此高聲地談論英國利益,至少可以說是相當自私的。英國紳士所以鄙視純粹的“職業作風”,就是因為後者要求關心並且衹是關心利益,也就是錢。無論怎麽說,那些建立大英帝國的人們並不談利,而是談責任。理查德?麥剋唐納爵士,像竇納樂爵士一樣,是個軍人,曾做過新加坡的殖民總督,他曾在造訪新加坡的一個英國同胞代表團面前對種植園的苦力們說:“我是女王派到這兒來統治你們的,你們這些種植土豆的傢夥!”在英國殖民地,在那些有中國移民的地方,英國政府尚有常識,尚可以指令一個官員去做中國人的保護者。在中國的通商口岸,他們本來更應該像在殖民地一樣,指派一個同樣的官員來,以保護那些雇不起律師以抵擋惡霸之欺凌的、可憐的中國人的利益,使他們免於那些粗暴無賴、肆無忌憚的英國僑民的欺侮。至於說到貿易,用不着派一個商務專員來教英國商人如何經商,或者招徠他們去影響“進步”的中國官員,我想恐怕組成一個由像麥剋唐納這樣的人參加的委員會,指令他們來華調查貿易情況要更為有益。他們的任務是要調查何為合法貿易,即那些既有益於英國人也有益於中國人的貿易;當然,他們也應該何為不合法貿易,即那僅有利於英國某些個體的利益而損害了上面所提到的那種合法貿易的貿易。因此,正如已故威妥瑪(30 )爵士所說的那樣:“持久地傷害中國人,最終必定也要傷害到外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在華外國人。”
總而言之,外國列強首要的責任,是當他們行使治外法權的時候,要采取嚴格的、適當而有效的措施,以保證他們每個可敬的國民都遵紀守法,形成“良治”秩序。必須承認,要在外國僑民中保持“良治”秩序是不易的,因為治外法權是國際法中的一個怪胎。讓人費解的是,似乎上述問題還不夠棘手,如今列強又試圖增加它的睏難,他們竟然愚蠢地要求每個國傢在每個通商口岸都應劃有一個獨立的租界。於是,現在每個通商口岸現在都變成了一個小國林立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每個小火星都有可能引爆它。在此,應當指出,歐洲列強要求擁有一個獨立的租界,大概存在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英國政府所犯下的一個錯誤,即它把主要的權力授予所有的英國殖民者——不僅授予英國領事,而且授予由多人組成的市政當局,甚至還將其授予到英國商人捲入的每場官司上。對於外國列強來說,要使其國民服從於市政當局——儘管英國官員的市政管理已然糟透,仍然可以勉強維持,但若使其臣民服從於英國商人的權威,那就太過分了。事實上,正如已故的弗勞德先生(31 )曾指出的那樣,在一個魚竜混雜的社會中,要實行代議製政治是不可能的,在這樣一個地方,你必須實行君主統治。帶有強烈的種族與民族偏見的人們,是决不可能成功地通過選舉並建立起一個真正的代議製政府的。為了廢除那愚蠢的獨立租界的規定,也是為了維持外國人的“良治”秩序,外國殖民者的機構應當接受調查,並加以改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 | 第2節:序言(1) | 第3節:序言(2) | 第4節:序言(3) | 第5節:序言(4) | 第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 | 第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2) | 第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3) | 第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4) | 第1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5) | 第1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6) | 第1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7) | 第1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8) | 第1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9) | 第15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0) | 第16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1) | 第17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2) | 第18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3) | 第19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4) | 第20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5) | 第21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6) | 第22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7) | 第23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8) | 第24節:總督衙門論文集(19)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