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中國高端訪問5:解密18位文化名流的本色人生   》 第23節:於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3)      餘瑋 Yu Wei

  在品讀《論語》中,於丹的講解非常有特色,慣以女性感性的一面去解讀《論語》中那些晦澀的語言,諸如"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等意味豐富的句子不時脫口而出。
  對於網絡上的追捧,於丹自己比較低調,她表示,自己談《論語》衹是些個人心得。"詩無達詁。我喜歡的解讀方式不是我註六經,而是六經註我。我衹是在講一己之心得,我不認為自己是在解讀《論語》,我是在講《於丹〈論語〉心得》,而不是《於丹解讀〈論語〉》,主詞是心得,而不是《論語》。千顆心有千種所得,萬顆心有萬種所得。我講的孔子肯定不是最權威的,但我認為是最真誠樸素的。我把我的體驗和感悟拿出來和大傢交流,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的理解是標準答案。我相信,道不遠人,它貼近人性,在現實中産生作用,樸素的真理永遠是簡單的,這就是道。"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學養可能做不到去解讀《論語》內涵,衹能去做它外延的延伸,也就是心得。
  有人質疑於丹講《論語》衹截取了孔子催人奮進的言論,而忽略孔子言論中那些灰暗的東西,沒有對《論語》全面解讀。對此,於丹直言不諱:"我是做傳播的,就要講究傳播的積極效果。在有限的時間裏,我會覺得捕捉陽光總比捕捉灰暗要好。讓人心靈得到積極的感悟總比感受人生無望更好。我是在電視上做節目,不是在大學裏做研究做學問,要做全面權威的學問就不會選擇大衆媒體,電視是要收視率的。"
  "心靈的雞湯"讓大傢一同分享閱讀《論語》的感悟
  隨後,中華書局將於丹在《百傢講壇》講解的《論語》心得講稿結集成書。該書局總經理李岩表示,《於丹〈論語〉心得》一書開印就是60萬册,打破了易中天《品三國》的單本起印數。出版第一批《百傢講壇》暢銷書(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兩年後,中華書局此次把"賭註"押在了於丹身上。李岩表示,出版社看中的是於丹的個人魅力與《百傢講壇》的品牌效應,而且還有《正說清朝十二帝》熱銷在前。出版社表示,計劃再印刷20萬册。
  對經典名著的解構性再造,似乎也分"民間派"和"學術派"。到圖書市場上隨便逛一圈,看到水煮的、戲說的,那是肯定民間的;而帶"品"、"解讀"字樣的,多半是學者寫就的。於丹是另一路的,以女性的角度詮釋《論語》心得,這在《百傢講壇》還不多見。
  言及學術的大衆化,於丹認為,有些學術可以大衆化,而有些學術是萬萬不能的。"我覺得學術有很多層面,有些層面是不可能也沒必要大衆化的,比如說高能物理,人文科學中的經典哲學,但也有一些學術,它有純學術的一面,也有大衆化的可能。比如《論語》,可以解讀為儒教的儒學的,也可以解讀為個人生命方式的。有解讀的可能,我們為什麽不讓大衆分享?"
  於丹認為,《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這種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將永遠生活在陰影之中。這種心理暗示的力量之大,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於丹認為半部《論語》修自身就足夠了。《論語》可以有成千上萬的角度。於丹把《論語》當成體驗式和感悟式解讀,用全身心浸潤其中,所感受到的美麗,這種東西是直指人心的。
  於丹的《論語》心得是有溫度的,所以書采取的是雙色印刷,封面設計也有種溫暖的古意,內頁還配上了8幅插圖。據瞭解,這次中華書局能簽到這張"大單",內中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於丹的父親曾是中華書局的老領導。
  在一個周日下午,於丹攜新書《於丹〈論語〉心得》在中關村圖書大廈簽售,從下午1點40分到晚上10點30分共簽售新書13000册,創中國作者日簽售新紀錄。當天,擁擠的人群令人震驚。長長的隊伍已經將圖書大廈繞了一圈,大廈北邊的小廣場上,排隊的讀者更是折成了4隊,而隨後來的於丹粉絲"魚丸"也絡繹不絶地加入隊伍。現場一位不明就裏的行人不知給誰打電話:"我在中關村圖書大廈,人特多,好像出事了!"在等待簽售隊伍的前列有位60歲左右的女士,她說自己傢住通州,中午之前就到了中關村圖書大廈。她一共買了8本書,其中4本是為天津的親戚買的,"他們說一定要拿到簽名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中心
第1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1)第2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2)
第3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3)第4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4)
第5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5)第6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6)
第7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7)第8節:牛漢:詩壇上倔強的老黃牛(8)
第9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1)第10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2)
第11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3)第12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4)
第13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5)第14節:屠岸:用生命與美的詩魂擁抱(6)
第15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1)第16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2)
第17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3)第18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4)
第19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5)第20節:呂濟民:閱盡滄桑不失儒雅高潔的文博泰鬥(6)
第21節:於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1)第22節:於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2)
第23節:於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3)第24節:於丹:與2556歲的聖賢聊“心得”(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