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神秘大陸:多彩的非洲 》
第23節:丁香血淚(1)
高秋福 Gao Qiufu
丁香血淚
一飛臨桑給巴爾島上空,我當即就産生一種感覺:萬簇花枝在眼前搖曳,陣陣清香正撲鼻而來。
桑給巴爾是有名的“丁香島”。桑給巴爾島、奔巴島和附近的二十多個小島加在一起,總面積不到2,700平方公裏,卻有8萬英畝土地栽種丁香,丁香樹共有450多萬株。丁香樹每年花開兩季,用花蕾榨的油,芬芳襲人,是一種名貴香料。對這個又有“香料島”之稱的寶地,我早就心馳神往。而今,終於如願以償,又怎能不心醉神迷呢。
沒料到,一下飛機,領事館派來接我的麯洪信同志卻說:“咳,你來得早了點,丁香花期還沒有到哪!”他也許怕我掃興,忙又補充說:“樹木萬千株,花開有早晚。甭愁,丁香花還是能看到的。”
放下行裝,我就跟麯洪信去尋覓丁香。車子駛離桑給巴爾市區不遠,衹見路旁已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樹海林濤,郁郁葱葱,煙籠霧罩。這就是丁香嗎?我不敢相信。在我的記憶中,丁香可不是這樣子。每值春風送暖,在北京的一些公園和庭院裏,叢叢修長的枝條,先是吐出鵝黃淡緑的苞芽,隨後綻放出簇簇白如雪或紫如雲的花朵,雅緻而清香。但眼前卻是一株株高大挺拔的喬木。粗短的枝條上,對生着一排排橢圓形的葉子,油光碧緑。它們有點象我國北方常見的紅棗樹,堅實而壯美。原來,桑給巴爾的丁香是桃金娘科常緑喬木,而我國北方的丁香是木犀科落葉灌木。同是丁香,産地不同,品種迥異,風貌自然也就大相徑庭了。
時令尚早,花枝難尋。我們在茫茫樹海中走來穿去,用了大半個時辰,纔在朝陽的邊緣地帶發現幾枝。記得我國宋朝詞人韋驤描寫丁香花曾有“冷豔幽香奇葩,粉金裁雪”之句。可是,我在這裏看到的卻是,一個個淡紫或肉紅色的小花蕾,酷似含苞待放的倒挂金鐘。三、五個一簇,掩映在繁枝密葉間,羞於見人似的,赧然含情。近前一聞,嗅不出什麽氣味,但掰開花瓣,卻頓感一股暗香浮動,悠悠而來,爽人鼻息。世界上的花種類繁多。有的香在其表,有的香在內心。雖然難以憑此分個高下,但香而不露者,似乎顯得深沉而悠遠。
我國的丁香是供觀賞的花木,而桑給巴爾的丁香卻是一種經濟作物。丁香樹的幼苗種下,五六年後開花,每年花開兩季。花開之時,滿樹着紅點紫,猶如一抹淡淡的彩霞從天而降,呈現出一種朦朧的詩意之美,飄散出一種醉人的清幽之香。可惜花事為時短暫,美景難以長駐,芳香不能久留。聰明勤勞的桑給巴爾人為防止花開香散,總是搶在花開之前就把花蕾采下。一棵成年的丁香樹,每年采摘的花蕾曬幹後可達三四十公斤。花蕾未成熟時呈緑色,成熟後逐漸變成鮮紅色或金黃色,采摘下來晾幹後呈咖啡色。幹花蕾經過加工可提煉出香精油。香精油是製作高級香料、糖果、調味品和化妝品的上等原料,也可入藥,用作局部麻醉劑,治療胸腹脹痛和牙痛。獨特的經濟價值使丁香樹被當地人稱為“搖錢樹”。出口丁香花蕾和丁香油的桑給巴爾港,故有“香港”之稱。
丁香樹原來栽種在印度尼西亞東北部的摩鹿加群島。據記載,早在公元前200年,爪哇使臣到中國覲見漢朝皇帝時,口含丁香,呼出陣陣香氣。公元17世紀初,將印度尼西亞淪為殖民地的荷蘭,壟斷了世界上的丁香生産。18世紀後半期,法國人將丁香樹私運到印度洋上的毛裏求斯、留尼汪等島嶼種植。1818年,統治桑給巴爾的阿曼蘇丹賽義德看到丁香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看到桑給巴爾、奔巴等島嶼有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决定引進丁香樹。當時,桑給巴爾肥沃的土地大多被來自阿曼的阿拉伯移民占有。這位蘇丹下令,所有土地擁有者都必須栽種丁香樹,否則就將其土地沒收。不到三十年時間,在桑給巴爾島和奔巴島就建起大批丁香種植園。賽義德蘇丹本人就有45個種植園。他的許多王子和嬪妃,甚至不少太監,也都擁有自己的丁香種植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第1節:令人動情的非洲(1) | 第2節:令人動情的非洲(2) | 第3節:非洲之巔遠眺(1) | 第4節:非洲之巔遠眺(2) | 第5節:東非裂𠔌行(1) | 第6節:東非裂𠔌行(2) | 第7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1) | 第8節:美麗而神奇的大湖(2) | 第9節:皚皚赤道雪 | 第10節:月亮山傳奇(1) | 第11節:月亮山傳奇(2) | 第12節:山國山情(1) | 第13節:山國山情(2) | 第14節:腹地邊鎮 | 第15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1) | 第16節:花都亞的斯亞貝巴(2) | 第17節:剛果河上兩都城(1) | 第18節:剛果河上兩都城(2) | 第19節:好望角風雲(1) | 第20節:好望角風雲(2) | 第21節:攀登桌山 | 第22節:南非雙城記 | 第23節:丁香血淚(1) | 第24節:丁香血淚(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