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當時衹道是尋常   》 第22節:采桑子      安意如 An Yiru

  采桑子
  彤雲久絶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飛瓊字】
  唐朝開成初年,有個進士叫許瀍到河中遊學,忽然得了一場大病,不省人事。他的幾位親友圍坐着,守護着他。到了第三天,許瀍突然站起身來,取筆在墻壁上飛快地寫道:“曉入瑤臺露氣清,坐中唯有許飛瓊。塵心未盡俗緣在,十裏下山空月明。”寫完,許瀍又倒下睡着了。到了第二天,他又慌忙起來,取筆把墻上詩的第二句改為“天風飛下步虛聲”。寫完,渾然無知地像醉了似的,不再睡覺了。過了很久,他纔漸漸能說話了,他說:“我昨天在夢中到了瑤臺,那裏有仙女三百多人,都住在大屋子裏。其中有個人自己說是許飛瓊,讓我賦詩。等詩寫成了,她又叫我改,她說:‘不想讓世上的人知道有我。’詩改完,很受贊賞,並令衆仙依韻和詩。許飛瓊說:‘您就到此結束吧,暫且回去吧!’就好象有人引導似的,終於回來了。”
  許飛瓊的典故常被唐詩宋詞引用,後用來泛指仙女。白居易有詩:“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緑,王母揮袂別飛瓊。”蘇軾有詞:“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蕭瑟。不用許飛瓊,瑤臺空月明。”讀起來都沒有容若這闋哽切。
  中國的文人慣來膽大油滑,不同於西方文人的冷靜嚴謹,西方人是直接開放,但他們不愛拿聖母,天使來開玩笑。女性是清楚而對等的可交往瞭解的對象,不需要太多繁復無稽的幻想。因此西方男子思想中並無東方男子對女性的糾結矛盾。而在東方,文化,思想,傳統,禮教,交往和婚姻方式,這些都足以讓男子對女性産生幻想和隔閡。少年時拘謹難安,見母親亦羞。然而思想上的處女膜一旦消除,卻又十分放誕不羈,無論是儒傢的世俗女子還是佛道兩教裏的女仙,觀音和王母,無不在他們幻想的範圍內。所以中國人,是沒有宗教的,他們尊重而不神聖,理解而不惟命是從,有時像少年淘氣天真有時又是天生反骨的大人。
  容若曾有戀人入宮,從《飲水詞》來看,是無疑的事,而非一般好事文人的杜撰附會。從上闋首句“彤雲久絶飛瓊字”來解,即是寫戀人在宮中許久沒有音信傳遞,彤雲即紅霞,道傢傳說在仙人所居處有彤霞繚繞。玉清是道傢所指天上的宮殿, “彤雲”和“玉清”略通古典的人就會知道這是指天上的宮殿,容若以此來代指宮禁,這種暗示又合文法,又通情理,文總要講個含蓄穩重,總不成要他寫:“今夜皇宮眠不眠”吧?
  “香銷”、“被冷”、“殘燈滅”說明這又是一個不眠夜。當中情形意境很像林黛玉嘆的“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三個詞,三樣尋常的東西,帶出一副居傢圖,於平淡中顯出精準的力道。衹要作者的功力夠,其實越是尋常的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感觸和共鳴。這也是我理解的“真切”的意思。
  全詞用的即是采桑子的疊句法。上闋“人在誰邊”的反問,使得伊人不在自己身邊的孤苦如一杯功夫茶,漸品漸深。下闋寫自己在思念裏度日如年的漫長等待,卻不多言,衹是將“靜數秋天”這一心思用疊句強調,暗示了流光飛舞,雖然短小卻強悍有力地表達了自己期待的心情。“又誤心期到下弦。”一句,明寫光陰的蹉跎流逝,卻又用“下弦月”暗指了自己的心願始終不能夠圓滿。
  想必有人會置疑,說戀人既然已經入宮,怎麽能夠傳遞書信呢?平民百姓是不要想了,像容若這樣的人還是可以這樣做的。納蘭傢是皇親重戚,兩人又是中表至親,容若本人是皇帝的近衛,在這樣特殊的身份和關係下,不但是書信,就是某些稀罕食物,在被允許的時候,方便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遞送出來的。此事另一首《臨江仙-謝餉櫻桃》可為明證,自然這樣的事不會頻繁,更不會有露骨言辭。也正為如此,我們才能體會到容若相戀之苦。
  若果真是寒微無路謁金門,絶了想頭。從此天上人間,你我撂開手,各有各的活法。最哀怨,不過是結個來生來世緣。
  可是偏偏,你就在我手心之外躊躇徘徊。
  你欲出無路,我欲進無門。
  紫禁城,那一道宮墻囚住了多少人?
  有時候,你我之間衹是隔了一道墻;有時候,衹是隔了一個門;有時候,衹是隔了一叢花,一株柳的隱約相望,可是,偏偏不能再有一絲接近。
  愛你,好象天上人間對影自憐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鏡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如夢令(圖)第3節:如夢令第4節:浣溪沙(圖)
第5節:浣溪沙第6節:浣溪沙第7節:虞美人(圖)第8節:虞美人(秋夕信步)
第9節:虞美人第10節:虞美人第11節:虞美人第12節:虞美人
第13節:蝶戀花第14節:蝶戀花第15節:蝶戀花第16節: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第17節:采桑子 塞上詠雪花(圖)第18節:采桑子第19節:采桑子第20節:采桑子
第21節:采桑子第22節:采桑子第23節:采桑子 九日(圖)第24節:山花子(圖)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