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册府元龜   》 捲二百十六◎閏位部·徵伐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閏位部·徵伐
  秦始皇元年晉陽反將軍蒙驁擊走之。
  二年麃公將卒攻捲斬首三萬。
  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十月攻魏氏有詭。
  四年拔有詭。
  五年將軍蒙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邱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罷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
  七年將軍蒙騖死以攻竜孤慶都(慶一作麃)還兵攻汲。
  八年始皇弟長安君成喬將軍擊趙。
  九年攻魏垣蒲陽。
  十一年王翦桓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潦楊(在並州)皆並為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鬥食以下(百石以下有鬥食佐史之秩)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桓將。
  十三年桓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十四年桓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定平陽武城。
  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太原有狼孟縣)。
  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山名在常山今為縣)端和將河內羌<疒鬼>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十九年王翦羌<疒鬼>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𠔌。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狥
  而使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
  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乃益發卒詣王翦軍隨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
  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二十三年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汝南有平輿縣)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淮一作江)。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三十三年發諸常通亡人贅胥(贅謂窮有子使就其婦傢為贅胥)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今鬱林是)象郡(今日南)南海以遣遣戍(五千萬人守五嶺)。
  二世元年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張大楚國也。)勝自立為楚王周文自言習兵勝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十萬至戲軍焉(戲水名在新豐東)秦令少府章邯免驪山徒人奴産子(奴産子猶今人云:傢生奴也。)悉發以擊楚軍大敗之周文走出關止屯曹陽(曹水之陽也。其水出陝縣西南峴顗山西北流入河今謂之好陽澗在陝縣西四十五裏)二月餘章邯追敗之復走澠池十餘日章邯擊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蜀先主章武三年三月漢嘉太守黃元以先主疾舉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勿月}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糹專生緻成都斬之。
  後主建興元年夏太守米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皆叛。
  三年三月丞相諸葛亮南徵四郡皆平。
  七年春丞相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剋定二郡。
  吳大帝黃武二年戲口守將晉宗殺將王直以衆叛如魏魏以為蘄春太守數犯邊境帝令將軍賀齊糜芳劉邵等襲蘄春郡等生虜宗。
  嘉禾三年八月以諸葛恪為丹陽太守討山越。
  四年夏遣呂岱討廬陵賊李桓等(赤烏元年春破之)。
  六年二月以陸遜討鄱陽賊彭旦等其年皆殺之。
  赤烏二年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網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郡衆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餘皆破。
  廢帝太平二年八月會稽南郡反殺都尉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曹將軍鐘離牧率軍討之。
  後主寶鼎元年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衆數千人(永安今武康縣)劫後主庶弟永安侯謙屯烏程北至建鄴衆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屯大戰但等敗走。
  天紀三年夏合浦太守修允部麯督郭馬與部麯將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攻殺廣州督虞授馬自號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興廣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蒼梧族攻始興八月以執金吾滕循(循一作修)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討馬興族遇於始興未得前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逐廣州刺史徐旗。又遣徐陵督陶將七千人從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領及合浦鬱林諸郡兵當與東西軍共擊焉(未剋而吳降晉循師遂還)宋文帝元嘉三年正月遣中領將軍到彥之徵北將軍檀道濟討荊州刺史謝晦擒之。
  孝武帝孝建元年二月豫州刺史魯爽車騎將軍江州刺史臧質丞相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襄州刺史徐道寶舉兵反遣佐衛將軍王玄謨大破之薛安都時為左軍將軍爽反帝遣安都及冗從僕射鬍子反竜驤將軍宗越率步騎據歷陽爽遣將鄭德玄戍大峴德玄使前鋒楊鬍與輕兵嚮歷陽安都遣宗越及歷陽太守程天祚逆擊破之斬鬍與及其軍副德玄復使其司馬梁嚴屯峴東安都幢主周文恭晨往偵候因而襲之悉擒賊未敢進世祖詔安都留三百人守歷陽度還采石遷輔國將軍竟陵內史四月魯爽使弟瑜卒三千人出小峴爽尋以大衆阻大峴。又遣安都步騎八千度江與歷陽太守張幼緒等討爽安都軍副建武將軍譚金率數十騎挑戰斬其偏帥幼緒忄匡怯輒引軍退還安都復還歷陽臧質久不至世祖復遣瀋慶之濟江督統諸軍爽軍食少引退慶之使安都率數騎追之四月丙戍及爽於小峴爽自與腹心壯騎斷後譚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而倒左右範雙斬爽首爽纍世梟猛生習戰陣鹹雲:萬人敵安都獨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云:關侯之斬顔良不是過也。
  大明三年四月司空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誕據廣陵反以瀋慶之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討之八月己巳剋廣陵城斬誕(初慶之至廣陵誕遣客慶之宗人瀋道愍賫書說慶之餉以玉環刀慶之遣道愍反數以罪惡慶之至城下誕登樓謂之曰:瀋君白首之年何為來此慶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勞少壯故使僕來爾誕。又餉慶之食提挈者百餘人出自北門慶之不開悉焚之誕於城上投函表倩慶之為送慶之曰:我奉詔討賊不得為汝送表汝必歸允朝廷自應開門遣使吾為汝送之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斬誕)。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遣竜驤將軍張興世領水軍拒南賊於赭圻築二城於湖口偽竜驤將軍陳慶領舸於前為遊擊軍興世率竜驤將軍佼長生董凱之攻剋二城因擊慶慶戰大敗投水死者數千人時臺軍據赭圻南賊屯鵲尾相持久不决興世欲率所領直取大雷而軍旅未集不足分張會薛索兒平定帝使張永以步騎五千留戍盱眙餘衆二萬人悉遣南討山陽。又尋平徵阮佃夫所領諸軍悉還南伐衆軍大集乃分戰士七千配興世興世乃令輕舸溯流而上旋復回還一二日中輒復如此使賊不為之備劉鬍聞興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揚州張興世何人欲輕據我上興世謂瀋攸之等曰:上流惟有錢可據地既險要江。又甚狹去大衆不遠應赴無難江有洄洑船下必來泊岸橫浦可以藏船舸二三為宜乃夜渡湖口至散頭因復回下以疑之其夜四更值風便舉直前賊亦遣鬍靈秀諸軍於東岸相翼而上興世夕住景江浦宿賊亦不進夜潛遣黃道標領七十舸徑據錢營立城砦明旦興世與軍齊集停一宿劉鬍自領水步二十六軍平旦來攻將士欲迎擊之興世禁之曰:賊來尚遠而氣盛矢驟驟既力盡盛亦衰此曹劌之所以破齊也。令將士不得妄動治城如故俄而賊來轉近舫入洄洑興世乃命壽寂之任農夫率壯士數百擊之乃與衆軍相繼進鬍,於是敗走斬級數百投水者甚衆鬍收軍而下時興世城壘未固司徒建安王休仁慮賊並力攻錢欲分其形勢命瀋攸之吳喜佼長生劉靈遺等以皮艦二十攻賊濃湖苦戰連日斬獲千數是日劉鬍果率衆軍欲更攻興世未至錢數十裏袁顗以濃湖之急扌處追之錢城砦繇此得立賊連戰轉敗興世。又遏其糧道尋陽遣運至南陵不敢下賊衆漸饑劉鬍乃遣顗安北府司馬偽右軍瀋仲玉領千人步取南陵迎接糧運仲玉至南陵領米三十萬斛錢布數十舫竪榜為城規欲突過行至貴口不敢進遣間信報鬍令遣重軍援接興世壽寂之任濃夫李安民等三千人至貴口擊之與仲玉相值交戰盡日仲玉走還顗營悉虜其資實賊衆大震鬍棄軍遁走袁顗仍亦奔散。
  泰始元年十月鼕晉安王子勳僭位於尋陽城帝遣散騎常侍領軍將軍王玄謨領水軍南討吳興太守張永為其後繼。又遣寧朔將軍尋陽內史瀋攸之寧朔將軍江方興竜驤將軍劉靈貴率衆屯虎檻時東賊甚急張水江方興回軍東討尚書下符曰:夫晦明處運崇替相氵公帝造之基懋業維永聖祖重光氤氳上業狂昏承祀國難以紊毒流九縣[C260]穢三靈縉紳戮辱黔庶塗炭人神同憤朝野泣血聖上明睿在躬膺符握曜眷懷傢國夙夜劬勞懼社稷湮蕪彝倫左裧天威電發氛冰消殄兇焦門不俟鳴條之旅殲虐牧野無勞孟津之鉞華夷即晏晷緯還光鏗鏘間於管弦趨翔被於寇冕同冕仰化異域懷風劉子勳昏世稱兵義同翦惡明朝不戢罔識邪正窺窬畿甸逼遏兩江陵上無君暴於遐邇王赫斯怒興言討逆命彼上將治兵薄伐今遣寧朔將軍尋陽內史瀋攸之輕銳七萬飛舟先邁竜驤將軍劉靈遣羽林虎旅連鋒繼進假節督南討前鋒諸軍事冠軍將軍兗州刺史殷孝祖驅濟河涇卒電擊雷動使持節車騎將軍江州刺史麯江縣開國侯王玄謨徒五萬董繞前師使持節侍中司徒揚州刺史建安王休仁擁神州之衆總督群師竜驤將軍劉寧朔將軍劉懷珍步騎五千直指大雷寧朔將軍柳倫司州刺史龐孟虯淮[A13C]突騎邪趣西陽使持節驃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山陽王休總勒步師連旗百萬河舟代馬遄騖江越棘吳鈎交曜畿服笳鼓動坤維金甲震漢犄角相望水陸俱發冠軍將軍武念率擁司之銳已據樊沔徐州刺史申令孫提彭宋剽勇陸塗炎奮皇上當親馭六師降臨江服旌旆掩舳艫咽海昔吳楚連衡燕淮勁悍塵擾區內聲沸秦中霧散埃滅,豈非先鑒而嬰彼孤城以代該天之網迫此烏合以抗絡寓之師羅四掩霜鋒交集猶勁飈之拂細草烈火之掃寒原樵捲之形昭然已著朝廷惻愍我僚吏哀矜我士民並亦何辜拘誤迷黨故加宣示令得自新如其淪惑不改抵冒王威同焚既至雖悔奚補奉詔以四王玄弱不幸舀難交兵之日不得妄加侵犯。若有逼損誅翦無貸左右主帥嚴相衛奉註誤之罪一無所問(二年八月討平之二月討平之)。
  二年正月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曇生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標山陽太守程天祚並舉兵反遣鎮軍巴陵王休右統軍東討(二月討平之)。
  後廢帝元徽二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反以中領軍劉勔右衛將軍蕭道成前鋒南討出屯新亭徵北將軍張永屯白下前南兗州刺史瀋懷明戍石頭。
  南齊武帝永明八年八月荊州刺史巴東王子響反遣丹陽尹蕭順之討之子響伏誅。
  海陵王延興元年九月晉安王子懋起兵遣中護軍王玄邈討誅之。
  明帝永泰元年四月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舉兵反五月遣輔國將軍劉山陽率軍討斬之。
  東昏侯永元元年八月丙午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遣領軍將軍蕭坦之致討尚書符遙光曰:逆順之數皎然有徵幹紀亂常刑茲罔赦蕭遙光宗室蚩庸纔行鄙薄緹裙可望天路何階受遇自昔恩加猶子禮絶帝體寵越皇季旗章車服窮千乘之尊隍爽塏逾百雉之製及聖後在天親受顧話言在耳德音猶存侮衊天明罔畏不義無君之心履霜有日遂乃稱兵內犯竊發京畿自古巨[C260]莫斯為甚今便分命六師玄宣九伐皇上當親禦戎軒弘此廟略信賞必罰有如大江戊午斬遙光傳首。
  十一月太尉江州刺史陳顯達舉兵反於尋陽加護軍將軍崔慧景平南將軍督衆南討斬之。
  二年正月詔討豫州刺史裴叔業二月以衛尉蕭懿為豫州刺史徵壽春叔業病死。
  梁高祖天監元年五月戊子江州刺史陳伯之舉兵反以領軍將軍王茂為徵南將軍江州刺史率衆討之。
  十年三月鄧晰以朐山引魏軍遣振遠將軍馬仙卑討之是月魏徐州刺史盧昶率衆赴朐山十二月仙卑大破魏軍剋復朐山城。
  中大通二年八月山賊聚結寇稽郡所部縣九月假超武將軍湛海會節以討之。
  大同十年妖賊王勤宗起於巴山郡以威遠將軍陳昕為宣猛將軍假節討平之。
  太清二年八月大將軍侯景舉兵反擅攻馬頭木柵荊山等戍以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都督衆軍討景。
  元帝大寶元年九月侯景偽將任約寇西陽武昌遣左衛將軍徐文盛右衛將軍陰子春太子右衛率蕭慧正雋州刺史席大獻等下武昌拒約。
  二年五月帝遣遊擊將軍鬍僧信州刺史陸法和率衆下秣陵任約敗景遂遁走以王僧辯為徵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鬍僧為領軍陸法和為護軍將軍仍令僧辯率衆追景所至皆捷(僧辯為鎮衛將軍侍中尚書令時湘州賊陸納等攻破衡州刺史丁道貴於碌口盡收其軍實李洪雅。又自零陵率衆出空陵灘稱助討納朝廷未達其心深以為慮乃遣中書捨人羅重歡徵僧辯上就拜驃騎將軍宜豐侯循南徵僧辯因督杜﹀率衆軍發於建業師次巴陵詔僧辯為都督東上諸軍事驃騎霸先讓都督於僧辯不受故世祖分為東西都督而俱南討焉時納等下據車輪夾岸為城前斷水勢士率驍猛皆百戰之餘僧辯憚之不與輕進,於是稍作連城以逼賊賊見不敢交鋒並懷懈怠僧辯因其無備命諸軍水步攻之親執旗鼓以誡進止,於是諸軍競出大戰於車輪與驃騎循並力苦攻舀其二城賊大敗走步歸保長沙驅逼居民入城拒守僧辯追躡乃命築壘圍之悉令諸軍廣建圍柵僧辯出坐壟上而自臨視賊望識僧辯知不設備賊黨吳藏李賢明等乃率銳卒千人開門掩出蒙並進遙僧辯時杜﹀杜龕並侍左右帶甲衛者皆百餘人因下逆入與賊人交戰李賢明乘鎧馬從者十騎大呼衝突僧辯尚據鬍戕不為之動,於是指揮勇敢遂獲賢明而因即斬之賊乃退歸城內初陸納阻兵內逆以王琳為辭雲:朝廷。若殺王琳納等自當降伏,於是衆軍並進未之許也。而武陵王擁衆上流內外駭懼世祖乃遣琳和解之至是湘州平)。
  陳武帝永定二年十月遣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文育都督衆軍出討餘孝勵文帝天嘉二年十一月東陽太守留異叛舉兵戍下淮及建德帝乃下詔曰:昔四罪難弘大媯之所無赦九黎亂德少昊之所必誅自古皇王不貪徵伐苟為時蠹事非獲已逆賊留異數應亡滅繕甲完聚繇來積年進謝群竜自躍於千裏退懷首鼠恆持於百心中歲密契番禺既弘天網賜以名爵敦以國姻儻望懷音猶能革面王琳竊據中流翻相應接控引南川之嶺路專為東道之主人結附兇渠唯欣禍亂既妖氛蕩定氣沮心孤類傷鳥之驚弦等窮獸之謀觸雖復遣傢入質子陽之態轉遒侍子還朝隗之心方熾朕志相成養不計疵慝披襟解帶敷喻殷勤蜂目彌彰梟聲無改遂置軍江口嚴戍下淮顯然反叛非可容匿。且縉邦膏腴稽南殷曠永割王賦長壅國民竹箭良材絶望京輦萑苻小盜共肆貪殘念彼餘兼其慨息西戎屈膝自款重關秦國依風並輸侵地三邊已。又四表鹹寧唯此微妖所宜清殄可遣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徵北將軍司空南徐州刺史桂陽郡開國公侯安都指往擒戮罪止異身餘無所問先是晉安太守陳寶應娶留異女為妻侯安都之討異也。寶應遣兵助之。又資周迪兵糧出寇臨川及都督章昭達於東興南城破迪帝因命昭達都督衆軍繇建安南道渡嶺。又命益州刺史領信義太守餘孝頃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自東道會之以討寶應並詔宗正絶其屬籍,於是尚書下符曰:告晉安士庶昔隴西旅拒漢不稽誅遼東叛渙魏申宏略。若夫無諸漢之會勳有扈夏之同姓至於納吳濞之子緻橫海之師違姒啓之命有甘誓之討況乃族不係於宗盟名無紀於彝器而顯成三叛[C260]深四罪者乎!案閩寇陳寶應父子卉服支孽本迷愛敬梁季喪亂閩隅阻絶父既豪俠扇動蠻陬椎髻箕坐自為渠帥無聞訓義所資姦謟爰肆蜂豺俄而解印炎行方謝綱漏吞舟日月居諸棄之度外自東南王氣實表聖基鬥牛聚星允符王跡梯山航海雖。若款誠擅割懷舊競緻職貢朝廷遵養捨弘寵靈隆赫起傢臨郡兼晝綉之榮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即封戶牖仍邑櫟陽乘華轂者十人保弊廬而萬石。又以盛漢君臨推恩婁敬隆周朝會乃長滕侯繇是紫泥青紙遠賁恩澤鄉亭龜組頒及嬰孩自𠔌遷喬孰復為擬而包藏鴆毒敢行狼戾連結留異表裏周迪盟軟婚姻自為唇齒屈強山𠔌推移歲時及我彀騎防山定秦望之西部戈船下瀨剋匯澤之南川逐敢舉斧並助兇孽莫不應弦摧衄盡殪鬼徒每以罪在酋渠憫茲驅逼所收俘馘並勒矜放仍遣中使爰降詔書天網恢弘猶許改思異既走險迪。又逃刑誑侮王人為之川藪遂使袁弘請席遠嘆頭行馬援觀蛙猶安井底至如遏絶九賦剽掠四民闔境資財盡室封奪凡厥蒼頭皆略黔首蝥賊相扇葉契連蹤乃復逾超瀛溟寇擾浹口侵軼嶺嶠掩襲述城糹專掠吏民焚燒官寺此而可縱孰不可容今遣沙州刺史俞文冏明威將軍程文季假節宣猛將軍成州刺史甘他假節旗將軍譚假節宣猛將軍前監臨海郡陳思慶前軍將軍徐智遠明毅將軍宜黃縣開國侯慧紀開遠將軍新除晉安太守趙彖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壯武將軍定州刺史康樂縣開國侯林馮假節信威將軍都督東討諸軍事益州刺史餘孝頃率羽林二萬蒙衝蓋海乘跨滄波掃蕩巢窟此皆明恥教戰濡須鞫旅纍從楊僕亟走孫恩斬蛟中流命馮夷而鳴鼓黿鼉為駕方壺而建旗義安太守張紹賓忠誠款到纍使求軍南康內史裴忌新除輕軍將軍劉東衡州刺史錢道戢並即遣人仗與紹賓同行故司空歐陽公昔有表奏請宣薄伐遙途意合。若伏波之論兵長逝遺誠同子顔之勿赦徵南薨謝上策無忘周南餘恨嗣子弗忝廣州刺史歐陽紇剋符傢聲聿遵廣略舟師步卒二萬分水扼長鯨陸掣封豕董率衡廣之師會我六軍潼州刺史李暑明州刺史戴晃新州刺史區白獸壯武將軍修行師陳留太守張遂前安成內史闕慎前廬陵太守陸子隆前豫章太守任蠻奴巴山太守黃法慈戎昭將軍湘東公世子徐敬成吳州刺史魯廣達前吳州刺史遂興縣開國侯詳使持節都督徵討諸軍事散騎常侍護軍將軍昭達率緹騎五千組甲二萬直度邵武仍頓晉安按轡揚旗夷山堙𠔌指期犄角以製飛走前宣威太守錢肅臨川太守駱牙太子左衛率孫詡尋陽太守莫景隆豫章太守劉廣德並隨機鎮遏絡驛在路使持節散騎常侍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新建縣開國侯法戒嚴中流以為後殿斧鉞所臨罪唯元惡及留異父子其黨主帥雖有請泥函𠔌相背淮陰。若能翻然改圖因機立效非止肆眚仍加賞擢其建晉士民久被驅迫者大軍明加撫慰各安樂業流寓失鄉即還本土其餘立功立事已具賞格。若執迷不改同惡趑趄斧鉞一臨罔知所赦昭達已剋周迪逾東興嶺頓於建安餘孝頃。又自臨海道襲於晉安寶應據建安之湖際逆拒王師水陸為柵昭達深溝高壘不與戰但命軍士伐木為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柵仍水步薄之寶應亂身奔山草間窮而就執並其子弟二十人送都斬於建康市(初留異據擁東陽安都奉詔率衆討之異本謂臺軍繇錢塘江而上安都乃步繇會稽之諸暨出永康異大恐奔桃枝嶺處岩𠔌間於竪柵以拒王師安都作連城攻異躬自接戰為流矢所中血流至足安都乘麾軍容止不變因其山隴之勢迮而為堰天嘉三年夏潦水漲滿安都引船入堰起樓艦與異城等放拍碎其樓雉異與第二子忠臣脫身奔晉安虜其妻子盡收其人馬甲仗振旅而歸)。
  廢帝光大元年五月乙未安南將軍湘州刺史華皎謀反以中撫大將軍淳於量為使持節徵南大將軍總率舟師以討之。
  宣帝太建元年十月新除左衛將軍歐陽紇據廣州舉兵反遣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率衆討之(二年二月擒斬之)。
  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閏十二月梁高祖以元慶和為魏王入據平瀨鄉遣尚書右僕射元晏為東南道行臺破走之。
  武定二年二月徐州人劉烏黑聚衆反遣行臺慕容紹宗討平之。
  五年二月司徒河南大行臺侯景降於梁以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臺與大都督高嶽潘相樂大破之。
  北齊武成帝河清元年七月太祖冀州刺史平秦王歸彥據州反詔大司馬韶司空婁睿討擒之斬歸彥並其二子黨與二十人於都市。
  梁太祖開平二年六月壬戍嶽州為淮寇所據上以此郡五嶺三湘水流會合之地委輸商賈靡繇於斯遂令荊襄湖南皆舉舟師悉力攻討王師既集淮夷毀壁焚俘郭而遁。
  三年六月庚戌同州節度使劉知俊據本郡反製令削奪劉知俊在身官爵仍徵發諸軍速令進討如有軍前將士懷忠烈以知機賊內朋徒憤脅從而識變便能梟夷逆堅擒獲兇渠務立殊功當行厚賞活捉得劉知俊者賞錢一萬貫文便授忠武軍節度使並賜莊宅各一所如活捉得劉知浣者賞錢一萬貫文便與除刺史有官者超轉三階無官者特授兵部尚書如活得劉知俊骨肉及近上都將並梟送闕廷者賞賜有差(是月知俊奔於鳳翔同州平)。
  十一月靈州奏鳳翔賊將劉知俊率岐秦涇之師侵迫州城帝遣陝州康懷英華州寇彥卿率兵攻迫岐以緩朔方之寇。
  四年四月鎮海軍節度使錢鏐擊高澧於潮州大敗之梟夷擒殺萬人拔其郡潮州平先是澧以州叛入淮南故詔鏐討之也。
  七月劉知俊攻逼夏州以宣化軍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面行營都指揮使陝州節度使楊師厚為兩路行營招討使九月乙巳王師敗蕃寇於夏州初劉知俊誘沙陀振武賊帥周德威涇原賊帥李繼鸞合步騎五萬大舉欲俯拾夏臺節度使李仁福兵力俱乏以急來告先是供奉官張漢玫宣諭在壁國禮使杜廷隱賜弊於夏及石堡寨聞賊至以防卒三百人馳入州既而大兵圍合廷隱漢玫與指揮使張初李君用率州民防卒與仁福部分固守晝夜戮力逾月及延援至大軍奪擊敗之河東岐賊分路逃遁夏州圍解丙午詔曰:劉知俊貴為方伯尊極郡王而乃背誕朝恩竄投賊壘因人神之共怒諒天地所不容雖命討除尚稽擒戮宜懸爵賞以大功名必有忠貞鹹思憤發有生擒劉知俊者賞錢千萬授節度使首級次之得孟審登者錢百萬除刺史得將孫坑卓瑰劉儒張鄰等賞有差。
  十二月以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充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勁為副湘州刺史李思安為先鋒使時鎮州王定州王處直叛結連晉人故遣將討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册府元龜》簡介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捲二◎帝王部·誕聖捲三◎帝王部·名諱
捲四◎帝王部·運歷捲五◎帝王部·創業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