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卡爾·威特的教育   》 第19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1)      卡爾·威特 Carl Weter

  第三章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孩子愛吃的食物纔是最好的食物
  為了盡早發揮孩子的能力,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呢?很簡單,如果嬰兒已感到了你的關心和愛撫,這就說明你已經在教育他了。這種教育訓練是細小而繁瑣的。孩子渴了要給他喝水,孩子餓了要給他喂奶,孩子尿布濕了要馬上更換……父母要隨時隨地解除孩子的不愉快,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孩子的需要。能夠成功地感知孩子的需要,便是父母成功的開始。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來的第一條成功的紐帶,它會為今後的教育和訓練提供良好的感情基礎。
  我從兒子4個月時起,在吃母乳前,先給他點蜜柑汁,後來又添加香蕉泥、蘋果泥、鬍蘿蔔泥、青菜粥等等。再過一段時間,開始給他喂湯,吃煮熟的雞蛋、馬鈴薯等。大多數孩子愛吃𠔌類食物,這是他們最好的食物。然而,我兒子卻不愛吃。我認為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衹給他吃喜歡的食物。但是在他兩周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德國有句諺語,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於食物"。看來,食物同人的性格確有關係。曾經有人主張"菜食療法",他們說選擇不同的食物,就能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給孩子多吃鬍蘿蔔,牙齒和皮膚就會美麗;吃馬鈴薯就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就能發展孩子的美術興趣;吃洋白菜和花菜會使孩子思想簡單,成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輕率的性格。因此,可以讓厭惡數學的孩子多吃馬鈴薯,讓缺乏美術興趣的孩子多吃菜豆,沒毅力的孩子禁食青豆,粗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
  兒子出生後的頭半個月,我們堅持定時給他喂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鐘一開始就形成規律。直到他能吃飯後,兩頓飯之間仍然衹許喝水不許吃別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也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腦。如果讓孩子的精力衹用於消化,那麽大腦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吃得過多除了阻礙腦部發育,也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胃腸疾病。
  人們總以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知識。其實,這些僅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
  遺憾的是,至今許多父母包括許多教育專傢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就拿孩子吃東西來說,人們總以為吃得越多越好,越有益於健康。其實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吃得過多,必然有礙大腦的發展,還會使孩子從小大腦就充滿"吃能解决一切問題"的概念。因為對於嬰兒來說,最令他難受的除了生病之外就是饑餓。如果嬰兒一餓就給他大量的食物,讓他吃得過飽,就會使他認為吃東西、填飽肚子是排除難受之感的惟一途徑。在他長大之後,這種"吃"的概念,會轉化為過於依賴物質的概念。
  當然,在這裏,我不是想要求父母對孩子所需的食物加以限製,而衹是想提醒那些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切都要有個限度,包括吃東西。
  有一天,我看見妻子正在喂小卡爾牛奶,便走了過去。
  "怎麽?剛纔不是喂過了嗎?"我問道。
  "是的,我看他在哭,就想讓他再喝點兒牛奶。"妻子說。
  "不,卡爾剛纔就已經吃飽了,"我從妻子手中奪過奶瓶,"他沒有再吃任何東西的必要,至少他現在還不需要。"
  由於突然失去了美味,小卡爾"哇哇"大哭起來。
  "你是幹什麽呀!"妻子不高興地說。
  這時,卡爾的外祖母走了過來。
  "上帝呀!你怎麽能這樣對待這個可憐的孩子。"外祖母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嬰兒都是要喝牛奶的,為什麽不讓他喝?這孩子自從生下來就那麽不幸,為什麽還要如此對待他呢?哦,可憐的孩子!"
  "我不是不想讓他喝牛奶,衹是認為他現在沒有喝的必要。"我解釋道。
  "你總說要把卡爾培養成纔,可是不讓他吃飯,他怎麽能成纔呢?你成天大談教育,我看那些都是無用的空談。"外祖母生氣地說。
  對於外祖母的不理解,我當時並沒有說什麽。因為對於這位善良的婦女,我怎麽能與她爭辯呢?
  事後,我仔細嚮妻子講明了道理,告訴她疼愛孩子並非是一味地呵護他,一味地順從他,我們應該以謹慎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培養和教育。
  妻子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在她明白其中道理之後,便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分地順從孩子了。
  恐怕有人會說我的這種做法未免太過分,但無論怎樣,我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培養優秀的孩子正是要從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做起。我們不應該忽視任何一點哪怕看起來微乎其微的東西。
  曾經有人說過:"不同的胃,會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决定這個人變成樂天派或厭世者。"我想,這句話的含義不僅僅衹是說明了吃東西對人身體上的影響,它對人的影響還有許多。
  保持兒子健康的心情
  人們見到我兒子時常說:"這孩子體格太好,不像個天才。"看來他們仍在堅持"才子多病"的舊觀念。然而,這是毫無根據的。有句諺語"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這是有根據的。
  的確,有的天才體弱多病,但並不是天才一定病弱,這種看法是不對的。那些病弱的天才如果健康,一定會是更加偉大的天才。而且身體健康的天才人物也並不少,如:韋伯斯特、布萊恩特、亨利·比卡、卡爾芬、珍妮·林德、阿德裏娜·巴奇、薩拉·本哈忒、朱裏亞·烏德·浩、約翰·衛斯裏、路易斯、阿爾科剋等。這些人不僅身體健康,而且體格魁悟,很有力氣。
  兒子的健康一再使人們驚異,這是因為我從嬰兒期就對他進行體能訓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珍藏於哈佛大學的孤本(代序)第2節: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原書說明)(1)
第3節: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原書說明)(2)第4節: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原書說明)(3)
第5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1)第6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2)
第7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3)第8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4)
第9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5)第10節: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6)
第11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1)第12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2)
第13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3)第14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4)
第15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5)第16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6)
第17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7)第18節: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8)
第19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1)第20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2)
第21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3)第22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4)
第23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5)第24節: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6)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