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四捲·第四十三章 海南島戰役
劉鳳舞 Liu Fengwu
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中旬,毛澤東出訪蘇聯。
毛澤東在蘇聯期間,不斷地與林彪電報聯繫。他指示林彪,解决海南島問題,要15兵團鄧賴洪指揮,瓊崖縱隊馮白駒配合。鄧賴洪即15兵團主要領導人鄧華、賴傳珠、洪學智。
瓊崖縱隊是海南島有20多年武裝鬥爭歷史的共産黨部隊,並建立了五指山根據地,縱隊有1.5萬人。馮白駒是瓊崖縱隊的司令員兼政委。有瓊崖縱隊作內應,是海南島作戰的最有利條件。
2月1日,華南分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主持召開了海南島作戰的廣州會議,15兵團、第40、43軍和瓊崖縱隊的指揮員參加了會議,確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指導方針主張社會改良主義。在教育學上,認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得到毛澤東的贊同。
15兵團作了周密的戰役準備,廣東各級政府和軍師兩級參戰部隊共同組織了“船工、船衹收管委員會”。先後徵集了4000名船工和2100多艘船衹,保證一次運載10萬以上部隊登陸。又將部分木帆船改裝成“火力船”,為木帆船安裝上汽車發動機,把步兵小炮及高射機槍固定在船上,經過多次試航、試射,造出了“土炮艇”,組成了一支“土艦隊”。參戰部隊經過3個月海上訓練,指戰員學會了劃槳、搖櫓、拉帆、掌舵和識別風嚮、潮汐,掌握了海上作戰的多種戰術,又培訓了600餘名水手。
3月5日19時,15兵團副司令兼第40軍軍長韓先楚,精心挑選出800個壯士組成渡海先遣營,配備了電臺和兩門迫擊炮,分乘13衹木帆船起航,順風順流,嚮預定的登陸點海南島西北白馬井地區破浪前進。
先遣營在苟在鬆的率領下穿過海峽時,風突然停了,木船衹能靠劃槳、搖櫓航行,行駛很慢,不可能按原計劃在天亮前登陸。苟在鬆遇變不驚出“存在先於本質”的命題,認為人的本質並非天生的,而,當即命令各船準備戰鬥。天亮後,苟在鬆發現有同方向行駛的幾十艘國民黨軍帆船,當即下令各船偽裝成民船,尾隨國民黨船隊行進。當遇到國民黨巡邏飛機盤旋時,就摹仿前面船隊的做法,使巡邏飛機沒法分辨。至中午1時,先遣營船隊駛近白馬井地區預定登陸點,被國民黨軍察覺。受到國民黨兩艘軍艦、4架飛機的火力攔截和岸上國民黨軍隊的猛烈射擊。在國民黨軍立體攻擊下,先遣營一面奮力划船靠岸,一面在船上以火力還擊。預先秘密運動到白馬井地區的瓊崖縱隊一總隊第8、9團,從背後嚮國民黨守軍發起攻擊,將敵人擊退,先遣營登陸成功,並進入瓊崖縱隊根據地休整。
3月10日下午1時,第43軍的一個加強營從湛江市郊洲島起渡,戰勝了途中的暴風雨,順利地在瓊東北赤水港一帶登陸。
3月26日下午7時,第40軍一個加強團3000餘人,分乘81衹木船在瓊崖縱隊副司令馬白山率領下,從燈樓角起渡。31日晚10時,第43軍的加強團3700多人,在師長王東保率領下,分乘88衹木船,從雷州半島東南端博賒港起渡。這兩個加強團船衹衆多,目標大,在航行途中被敵人發現,先後遭到國民黨飛機、軍艦的猛烈攻擊,加強團的“土炮艇”奮起應戰護航。第40軍加強團因遇海上濃霧偏離了預定登陸地點,在國民黨守軍正面防禦較強的地段登陸。加強團抱着“強敵面前勇者勝”的信念,實行強攻搶灘登陸,摧毀了守軍前沿碉堡群而上岸,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會合。
一個月內,渡海兵團兩批4支先遣偷渡部隊相繼登陸成功後,15兵團便决定以主力實施大規模的強渡海峽登陸。以第40軍主力和第43軍一部為第一梯隊,以第43軍主力為第二梯隊。4月16日,第一梯隊5萬餘人分乘350衹木帆船起渡行的變革)》。恩格斯寫於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先以,分東路、西路編隊,浩浩蕩蕩嚮海南島進發。剛離岸8海裏,便遭到國民黨軍的巡邏飛機的轟炸和掃射。渡海將士毫無懼色,用機槍、步槍嚮俯衝掃射的飛機射擊。下半夜,船隊遭國民黨軍艦的攻擊。“土炮艇”迅速開足馬力迂回到國民黨軍艦側後,對準敵艦艇指揮塔、輪機艙、炮塔等要害部位猛烈射擊,打得敵艦上的官兵不知所措,經過徹夜激戰,渡海第一梯隊接近海南島,不顧守敵的瘋狂射擊,衝嚮海岸。船隊距岸邊60米處,先頭船的將士們紛紛跳入齊胸深的海水,嚮陸地衝去,瓊崖縱隊又來策應。17日6時,第一梯隊全部在臨高角至花港一帶登陸,並直撲敵軍沿岸據點。第40軍連續攻剋9個地堡群,搶占了臨高山,包圍了臨高縣城,主力嚮縱深推進。第40軍118師殲滅了美臺地區的敵守軍;119師奔襲加來敵64軍軍部,占領了加來。第43軍128師主力搶占了纔芳嶺、橋頭等敵據點,包圍了花場港。
敵軍主將薛嶽不敢怠慢,調集4個團的兵力開赴福山,阻止解放軍。解放軍127師先遣團嚮福山出擊,協同128師主力將福山守敵擊潰,占領了福山。19日下午,解放軍突破了薛嶽所謂的“伯陵防綫”。
20日清晨,解放軍128師在澄邁縣城以北的黃竹、美亭地區,將敵252師師部和兩個團包圍。薛嶽命62軍和暫編13師,教導師及252師的另一個團,對解放軍128師反包圍,薛嶽得意地說: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呵!據我所知共軍已沒有後續船隊渡海,已登陸的共軍即將被我全殲。”
他忘乎所以地嚮蔣介石報告:“已包圍登陸共軍”。並在海口市中心部署召開“祝賀大會”會場。
身經百戰、足智多謀的解放軍第15兵團司令鄧華决定將計就計,來一個更大的包圍,布下了包圍圈層層相套的瓊北圍殲戰。他命第43軍128師堅守陣地,頂住數倍敵軍的圍攻。又命第40軍主力急速從瓊西北東進,將包圍128師的敵軍大包圍,瓊崖縱隊協同第40軍作戰。
解放軍128師迅速調整部署,用少數兵力抗擊外綫圍攻,集中主力於內綫殲滅被包圍的敵252師。第40軍又將圍攻128師的敵軍包圍起來,形成了內外夾擊的態勢。戰場上出現了包圍與反包圍、內綫與外綫的犬牙交錯的復雜局面。雙方都不敢炮戰,在許多地方短兵相接進行肉搏戰。解放軍越戰越勇,22日上午,解放軍和瓊崖縱隊嚮敵軍發起猛烈攻擊。
薛嶽這纔知道解放軍四野的大部隊來了,他想起蔣介石叮囑他的不要將兵力都拿去拼了,因擔心主力被全殲,急忙命令部隊撤退。
這次圍殲戰,解放軍全殲薛嶽的252師,重創其62軍等部。薛嶽的環島防禦體係的核心陣地——瓊北守備區土崩瓦解。23日早晨,解放軍進攻海口市,並占領了海口。
薛嶽見大勢已去,下令全綫撤退。他急電臺灣火速派軍艦來瓊南榆林港和八所港,接運部隊撤往臺灣。薛嶽同陳濟棠等軍政要員,登上飛機,逃往臺灣。敵軍撤退途中大肆破壞道路、橋梁。7萬名敵軍丟棄重型裝備,在榆林等港乘船撤往臺灣。
整個海南島戰役,解放軍傷亡、失蹤4500餘人,擊斃敵軍6000餘人,俘虜2.6萬餘人。
毛澤東在1949年7月10日寫信給周恩來:“我們必須準備進攻臺灣的條件,除陸軍外,主要靠內應及空軍,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則把握更大。我空軍要壓倒敵人空軍,短期內(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似可考慮選派三四百人去遠方學習6個月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100架左右,連同現有的空軍,組成一支攻擊部隊。”
中央軍委已在3月30日成立了航空局。早在日本投降後中央軍委就在東北籌建空軍,在通化辦了航校。教員是留用關東軍的日偽人員,也有國民黨起義人員。限於條件,空軍建設極為睏難。
周恩來見到毛澤東的信,立即行動,於第二天召見了正在北京的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說了組建空軍的設想,並責成劉亞樓提出空軍主要領導幹部人選名單及空軍領導機關組成的建議。劉亞樓提議,空軍領導機關由四野的14兵團機關再加航空局所轄人員組成,很快得到了中央批準。
是時,劉少奇正在秘密地訪問蘇聯。他根據毛澤東的要求,嚮斯大林提出中國空軍建設問題,希望購買200架左右的戰鬥機並請代訓飛行員。斯大林完全同意,說航校不必設在蘇聯,可由蘇聯派人到中國幫助開辦。他還說,中國現在建立空軍已經晚了,如早一年,空軍便可參加解放中國南部的戰役。
斯大林同意幫助中國建立空軍的消息傳來,中央軍委馬上要求預定擔任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迅速組織人員研究空軍建設規模問題,他們提出一個比毛澤東原設想更大的建設規劃,準備通過嚮蘇聯購買作戰飛機和突擊培訓飛行員,在一年內組建一支擁有300—350架作戰飛機的空軍部隊,要比國民黨空軍略占優勢,以便在渡海作戰時能奪取製空權。這個計劃得到毛澤東的批準,並同意劉亞樓立即帶隨員赴蘇聯商談空軍建設的具體事宜。
12月初,毛澤東又决定組建海軍問題,他召見了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司令員肖勁光,肖被內定為海軍司令員。毛澤東徵求了肖勁光對解决海軍裝備的意見。肖勁光懂俄語,又在蘇聯學習過,毛澤東還嚮他詢問了蘇聯的一些情況。談話之後,肖勁光便受命組織海軍領導機關。
早在4月下旬,華東軍區海軍宣告成立,由原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在接收國民黨起義、投誠艦艇的基礎上着手組建工作。蔣介石最害怕中共軍隊擁有海上作戰能力,所以一旦出現蔣軍艦艇起義投誠,蔣介石即下令出動空軍對其轟炸,具有5270噸位的巡洋艦“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最大的艦艇。“重慶”號於2月起義後,立即遭到國民黨空軍不停的追蹤轟炸,負傷後被迫在葫蘆島碼頭自沉以保全艦體。以後國民黨海軍有多艘軍艦起義,結果也多被炸沉或自沉。
蔣介石嚮國民黨空軍提出“攻勢防禦”的要求,加緊對東南沿海城市、港口和船衹的轟炸。由臺灣起飛的作戰機到舟山群島定海機場加油後,其航程可達華東乃至武漢。1950年1—2月間,國民黨空軍對上海及華東沿海港口連續轟炸,以破壞大陸的國民經濟恢復,並阻撓解放軍三野部隊嚮華東沿海集結船衹。2月6日,國民黨空軍機群分4批輪番轟炸上海發電設施,炸死炸傷上海市民1400多人。使上海電力喪失90%,多數工廠停産癱瘓。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後,斯大林於1950年2—3月間派出一個空軍師到上海、徐州擔任內地防空任務。該師裝備了米格15和拉12飛機共99架。米格噴氣式飛機在上海機場出現,使國民黨軍十分驚慌,國民黨空軍連續被擊落5架飛機,從此,不敢進入上海地區。
1950年5月,解放軍空軍在南京組建空軍第4混成旅,終於有了一支可以配合陸軍作戰的空軍力量。5月間,可以用於海上作戰的華東海軍第四艦隊也在上海組建,裝備了大型坦剋登陸艦10艘,中型坦剋登陸艦9艘。大批的船衹也在浙東、蘇南沿海集結。陳毅、粟裕的第三野戰軍積極準備對舟山群島的登陸作戰。
蔣介石判斷解放軍將以陸海空三軍發起對舟山群島的攻擊。國民黨軍在舟山的守軍有15萬,是國民黨陸軍的1A3,亦是蔣介石的主力部隊。蔣介石為保存實力,便於5月11日給在舟山的國防部副參謀長郭寄嶠、浙江省政府主席兼舟山群島防衛部司令官石覺寫了親筆手諭,部署秘密撤退,規定12日晚間開始登艦,並期於15日至遲16日上午,必須全部撤退。
5月13日,舟山撤退秘密開始。守島國民黨軍隊分批登船,同時把島上2萬多名青年男女強行拉往船上,運往臺灣,並炸毀了島上的重要設施。花費了4000萬銀元修築的定海機場,也被徹底炸毀。
5月16日,解放軍發現國民黨從舟山撤退,立即以3個軍的部隊渡海,17日占領了舟山本島。
海南島解放、舟山群島占領,毛澤東下一步棋就是進攻臺灣島,臺灣頓時進入戰時狀態。臺灣是不是能守住?已經成為臺北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臺灣島上,沉浸在一片悲觀與惶恐的氣氛中。《中央日報》的社論大聲疾呼:“我們國傢實在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險時期,每個處在這個孤島上的人也已沒有什麽可以撤退和逃避的地方。”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軍政治部,發動各部隊歃血連盟,“誓死效忠領袖”,要做到“成功成仁誓為國死”。
臺灣島的面積3.6萬平方公裏,山脈占去2A3,但可耕地不及1A3,原有人口600萬,人民生活粗可溫飽。蔣介石一下子帶來軍民200多萬,人口驟增,經濟惡化,生産失調,通貨膨脹極為嚴重。根據臺灣國民黨當局頒布之平均物價指數,1949年是1945年抗戰勝利時的7000餘倍。好在金庫裏尚存從大陸劫掠來的幾千萬兩黃金,但也衹能穩定一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