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胡锦涛执政理念初探:情系民生 》
第17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6)
伍鸿亮 Wu Hongliang
第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着力解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发展要有成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来达到发展的目的。用我们通常的话说,就是如何做到"价廉物美"。人和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人类从古代的屈服和崇拜自然,到产业革命以来的大规模征服自然以至破坏自然,发展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人类不断觉醒的标志。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长使人均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经济快速增长使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矛盾的尖锐化,主要还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行,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实现"一个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新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应着力解决"既扩大开放,又保护自己"的问题。经济竞争,形同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做到既敢于扩大开放,又善于保护自己,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键。对此,温家宝同志在2004年2月21日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论述:"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引进外资的关系。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要敢于扩大开放,又要善于保护自己,在扩大开放中注意维护我国企业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温总理的这段话,可以说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行动的指南。
5、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紧缺矛盾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对此,我想通过2004年12月4日的《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买主》 来说明这个问题。全文如下:
中国正在一点点地组织它的广泛的全球供应网络。巴西的铝矾土、铁、大豆、锌和锰;委内瑞拉的石油;玻利维亚的锡;还有智利的铜。中国的胃口太大了,而且屡屡打破记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买主。这个巨人为支持其今后的经济增长,到底有哪些需求?
首先是能源。年需求的增长率在9%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今年,中国的巨大能源需求已经对石油的价格产生了极大影响。今天,中国1/3的原油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其一半的原油靠进口,以满足到2020年4.5亿吨的需求。其他原料对中国也是必需的。钢的需求量占全球的1/4,而钢的价格已经上涨了近30%。这是一种滚雪球效应,随着钢价的上涨,镍、锰、铁矿石、煤,还有废钢铁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中国对基本金属--铅、锌以及贵金属--金与铂的需求也很强劲。中国的贵金属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2004年第二季度,其需求增长了30.8%。国际金理会预计中国未来贵金属需求将会从200吨增加到600吨。
全球谷物市场也有压力。中国准备像80年代那样重新占据谷物进口大国的地位。今年它已重新开始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进口大约850万吨谷物。
2003年10月,美国农业部记录下了自1995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买卖。买主是谁?还是中国,它购买了57.14万包棉花。橡胶的需求量也是破记录的,2003年,中国成了橡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进口了150万吨。中国的需求立即对橡胶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达到了6年来的最高价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导 论 "以人为本":中华政治文明的精华 | 第2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1) | 第3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2) | 第4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3) | 第5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4) | 第6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5) | 第7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6) | 第8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1) | 第9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2) | 第10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3) | 第11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4) | 第1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 | 第1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2) | 第1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3) | 第15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4) | 第16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5) | 第17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6) | 第18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7) | 第19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8) | 第20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9) | 第21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0) | 第2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1) | 第2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2) | 第2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