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朱子學提綱 》
(十四)朱子之天理人欲論
錢穆 Qian Mu
上兩章,一略述朱子論心之仁,一略述論朱子論心之誠。仁之與誠,乃天之所賦予人而為心,亦可謂是心之本體。然而心多有不仁不誠之時,甚至有不仁不誠之人,此則必有害其仁與誠者。繼此當略述朱子之天理人欲論。
理學家無不辨天理人欲,然天理人欲同出一心,此亦一體兩分兩體合一之一例。朱子論陽不與陰對,善不與惡對,天理亦不與人欲對。朱子曰:
人欲隱於天理中,甚幾甚微。
有個天理,便有個人欲。蓋緣這個天理須有個安頓處。纔安頓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來。人欲便也是天理裏面做出來。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又曰:
人生都是天理,人欲卻是後來沒巴鼻生底。天理人欲,正當於其交界處理會,不是兩個。
鬍宏五峰說: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同行而異情。朱子不喜其上一語,而極贊其下一語,謂此語甚好。因說:
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要求美味,也還是飲食,故說同行。但要求飲食是自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求美味,則不是人人如此。所謂美味,亦人各不同。此中便夾帶有私欲。故說是異情。同是飲食,一為饑渴,一為美味,求美味,其先還是從求解饑渴來,故曰人欲即隱在天理中,又說人欲中自有天理。惟為求美味,往往易於把飲食一事安頓得不恰好。若飲食兼求美味,而又能把來安頓得恰好,則自亦無所謂人欲。但不能說兩者同體。因人心之體本屬至善,衹是一自然,衹是一天理,不能說天理人欲同來合湊成一體。天理先在,人欲後起,如何忽然有人欲後起,朱子則說是沒巴鼻生底,那是說無來由底。若人欲皆有來由,那便即是天理,更無所謂人欲。又說:
善惡皆是理,惡是指其過處。如惻隱之心本是善,纔過便至於姑息。羞惡之心本是善,纔過便至於殘忍。
心之惻隱羞惡,皆由天生,故是至善天理。但稍微過了分,便成姑息殘忍,便成了惡,因此中已夾雜了人欲。但人欲還是無端而起,不能亦謂之由天生。此處衹細參朱子理氣論,則其義自見。
朱子又言:
以理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易。而邪之勝正,人欲之勝天理,若甚難。以事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難。而邪之勝正,人欲之勝天理,卻甚易。正如人身正氣稍不足,邪便得以幹之。
又說:
以理言,人欲自勝不過天理。以事言,則須事事去人欲,存天理,非一蹴即幾,一下即成。
此處理與事分言,理屬宇宙界,事屬人生界,亦略如其理氣分言,備見精密。
明道有雲:衹天理二字,是我自傢體貼出來。一時理學後起,遂群爭指認天理,朱子甚不贊成。朱子說:
聖人平日,也不曾先說個天理在那裏,方教人做去湊。衹是說眼前事,教人平平恁地做工夫。
要先見個天理在前面,方去做,此正是病處。若把這天理放不下,相似把一個空底物,放這邊也無頓處,放那邊也無頓處,放這邊也恐攧破,放那邊也恐攧破。那天理說得蕩漾,似一塊水銀,滾來滾去,捉那不着。又如水,不沿流溯源,合下便要尋其源,鑿來鑿去,終是鑿不着。
理學家張揚言理之病,被朱子在此盡情道破。朱子說:
衹就這心上理會,也衹在日用動靜之間求之,不是去虛中討一個物事來。
朱子教人,不要在懸空中討認天理,衹就心上理會,衹在日用之間此心天理人欲之交界處來理會。衹在事事物物中,此心之一動一靜處來理會。此一意見,可與上面論心論誠兩章參讀。
朱子既不贊成憑空討認天理,也不贊成一味剋治私欲。他說:
天理在人,亙萬古而不泯,無時不自私意中發出。衹於這個道理發見處當下認取,簇合零星,漸成片段。所謂私欲,自然消靡退散,久之不復萌動。若專務剋治私欲,而不能充長善端,則吾心所謂私欲者,日相鬥敵,縱一時按伏得下,又當復作。初不道隔去私意後,別尋一個道理主執而行。纔如此,又衹是私意。衹如一件事,見得如此為是,如此為非,便從是處行將去,不可衹恁休。誤了一事,必須知悔。衹這知悔,便是天理。
此種指點,深中人心消息隱微,亦是洞見天理生機活潑,人人易知,人人能行,又何必更多張皇。又曰:
學者須先置身於法度規矩中,使持於此者足以勝乎彼,則自然有進步處。若自無措足之地,而欲搜歲抉剔於思慮隱微之中,以求所謂人欲之難剋者而剋之,則亦代翕代張,沒世窮年,而不能有以立。
自內心言,則曰於發見處當下認取。自外行言,則曰先置身於法度規矩中。內外交相養,則天理自易長,人欲亦易消,轉移正如一翻手之易。又曰:
說復禮,即說得着實。若說作理,則懸空是個甚物事。
復禮即是置身法度規矩中,豈不着實,可守可循。若懸空說個存天理,則究何者謂之是天理,又如何存法,皆易起爭辯,使人難從。
若謂天理難見,此又不然。朱子又曰:
聖人千言萬語,衹是說個當然之理。恐人不曉,又筆之於書。衹就文字間求之,句句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測。
就內面言,則此心縱在私欲中,天理亦自會時時發露。就外面言,則有禮法可循,有文字可玩,天理亦隨處隨事而見。朱子衹教人各就自傢日常生活中討取,平平恁地做工夫。莫要憑空求討天理,亦莫要一意搜剔私欲。立言平實深到,後人乃謂宋儒以理殺人,又要泯去天理人欲分別,更有認放縱人欲即是天理者。人之私欲,尚不能一意專務剋治,又況要一意提倡與放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弁言 | (一)孔子與朱子 | (二)先秦儒至漢儒的流變 | (三)三國兩晉至唐五代的儒學流變 | (四)宋之新儒 | (五)宋代之理學 | (六)朱子為集儒學之大成者 | (七)朱子之理氣論 | (八)朱子之心性論 | (九)朱子論宇宙之仁 | (十)朱子論宇宙之神 | (十一)朱子之聖人難為論 | (十二)朱子論人心之仁 | (十三)朱子論心之誠 | (十四)朱子之天理人欲論 | (十五)朱子之道心人心論 | (十六)朱子論敬 | (十七)朱子論靜 | (十八)朱子論已發未發以及涵養省察 | (十九)朱子論剋己 | (二十)朱子論立志 | (二十一)朱子論格物 | (二十二)朱子論象山 | (二十三)朱子論禪學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