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十九、李清照(4)      Min Zeping

  据说赵明诚看到这首词后,深受刺激,想想堂堂须眉,写诗作词怎能为小女子压倒。于是关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一口气填了五十首词,把李清照的这首夹在中间,一起送给朋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味再三,说道:其中有三句很好。赵明诚欣然追问,陆德夫告诉他乃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今天,很多人都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同行是怨家,找对象千万莫要找同行,因为他(她)不会对你所从事的职业表示足够的尊重。当李清照把自己痴痴的思念写进词中,而丈夫却把它把当作艺术作品来鉴赏品评,不知道此时李清照应该高兴还是伤心。不过,旁观者一致认为这正好说明他们二人品味格调相当,能相互欣赏,乃佳偶天成,“才女”没有明珠暗投。李清照晚年回忆这段生活,也认为当时自己应该是很幸福的,说要“甘老是乡”,意思说如果能在这种环境下一直生活下去该是多么幸福呀。
  真有那么幸福与美满吗?有个美国人叫宇文所安,本名是Stephen Owen,翻译过来是斯蒂芬·欧文,是大名鼎鼎的汉学专家,写了一系列关于唐诗的专著,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尤其是古典文学的研究者看了大汗淋漓。他还有一本小册子,叫《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对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进行详细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李清照根本无幸福可言,所谓的幸福是一种假象,李清照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我们。
  理由一:在最初的日子里,李清照夫妇收集与欣赏古旧书画碑文欢乐是单纯的,但随着藏品的丰富、收入的丰厚,她的丈夫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投入,最后陷入到荣利的漩涡中失去了自身。李清照则觉得乐趣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成为一种负担,所以她含蓄地说,喜欢文物的收藏家与喜欢钱财的守财奴,没有什么不同,“其惑一也”。
  在最初的日子里,藏品是夫妻共有的,欢乐是属于大家的,书籍是联系感情的纽带。如我们最熟悉的那段描写夫妻和谐生活的文字:“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浪漫与温馨。但是,到后来李清照看书,却要先向丈夫请示,登记造册,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如果书籍弄脏了,还要受到惩罚。李清照不耐烦了,拿出买衣服与化妆品的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床头自己看。书籍之类的藏品夫妻俩一分为二,愉悦与快乐也随之一剖两半。
  理由二:最后一次分别,形势岌岌可危,李清照请示如何逃生。赵明诚指示要她和大伙一起逃,不得已先抛弃辎重,然后是衣被,然后是书册卷轴,然后是古器,但一定要与宗器共存亡。宗器在,人在;宗器亡,人亡。这禁不住让人想到了葛朗台对他太太的态度。宗器是什么呢?可能是赵家氏族的祭器,也可以是赵明诚藏品中最精美的青铜器。倘若是后者,李清照更要伤心了,在丈夫的眼中,她的地位终究还不如一件藏品重要。丈夫病危,她夜行三百里前去侍奉,但赵明诚临死之前没有对她今后的生活有任何安排,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给妻子今后的生活提供一个保障,只是写下了一首绝笔诗。
  仔细想来,这段美满婚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危机。吏部侍郎的儿子娶礼部员外郎的女儿,算是门当户对,问题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不属于同一个战壕。赵挺之属于蔡京一派,当年李格非最尊敬的苏轼就说赵挺之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无数事实说明,政治斗争必然会波及家庭生活。李格非在斗争中失势,即将发配到蛮荒之地。李清照向公公求救,说“何况人间父子情”,不料遭到拒绝,于是有才气的李清照写出了“灸手可热心可寒”来讽刺公公。这样的媳妇,想必公公也不会太喜欢。
  太有才气的妻子,丈夫也未必会喜欢。传言赵挺之成亲前做了个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赵挺之一听,说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也就是说你是一女词人的丈夫。“词女之夫”,可能是荣耀,也可能是压力。有史书记载,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女词人就会诗兴大发,在雪中漫步,寻诗觅句。作为“词女”的丈夫,赵明诚不能拂了雅兴,降了格调,自当陪同前往。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赵明诚的那点才气也散发尽了,后来就只是看客,这难免让以读书人自居的他,在大冬天脸臊得通红。渐渐地,赏雪成了赵明诚的伤心事,一到冬天,他就惶恐与紧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崇文书局
一、王维(1)一、王维(2)一、王维(3)一、王维(4)一、王维(5)一、王维(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