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開悟 》
貪欲的可怕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貪欲的可怕
所謂“學而時習之”,人人生來就不斷地學,嚮好的學,就熏習良善習氣;嚮壞的學,就熏染惡習。各人的生活形態、待人處事都不同,倘若多數人都嚮壞的方向學,就會亂了自己的人生,而且亂了家庭、社會,甚至天下。
在世間,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自我的感“覺”,不僅在區分眼睛所見的一切外在事物,或者自身所感受的情感,內心所想的欲念,甚至付諸行動的種種;更進一步要“覺”悟的是,在分秒瞬息變遷,世間森羅萬象不停地流逝下,如何徹底明白世間萬物的真理?
從基本的待人處事中就要非常用心,才能有所“覺”;覺就是不昏瀋、不無明、不愚癡,十分明朗的意思。人的心性原本都是清淨無染,這種善良的本性人人皆同,因世間復雜,人的習性慢慢地被熏染而改變,纔會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說法。
我認為應該是“習氣不同,各如其面”,比如兄弟姊妹,同一對父母生養,之所以個性不同,都是後天習氣所致。所謂“學而時習之”,人人生來就不斷地學,嚮好的學,就熏習良善習氣;嚮壞的學,就熏染惡習。各人的生活形態、待人處事都不同,倘若多數人都嚮壞的方向學,就會亂了自己的人生,而且亂了家庭、社會,甚至天下。
佛陀的教育,希望凡夫拋卻無明、闇鈍、愚癡的心態,走出無明,提高覺性,要提高覺性,就要少欲知足。欲念使人墮落、受苦,很多的危機、苦難都是從貪欲而起,然而凡夫被無明、闇鈍、愚癡所蒙蔽,往往忽略貪欲的可怕。
佛陀常以淺顯的故事為譬喻——很久以前,有位國王嗜吃鳥肉,尤其喜愛又肥又嫩的鳥,人民為了討國王的歡心,爭相捕鳥奉獻。
那時有衹鳥王,看到空中網羅密佈、危機四伏,飛鳥們無一寧日,心裏很着急,苦思如何使鳥類平安?
有一天,捕鳥人設了很大的網,捕獲許多鳥類,這衹鳥王也在其中。後來皇宮的廚房為了能夠不斷地供應國王的餐食,就設了許多鳥籠,將捕獲的鳥兒暫時飼養着。
廚師每天挑選一隻又肥又嫩的鳥進獻國王,鳥王就對這些鳥說:“大傢都是因為一個‘貪’字,貪吃、貪玩,纔會受此災殃,所以要節食,首先餓肚子就肥不起來,不肥就不會被選入廚房,受刀割、火烹之禍:其次瘦了下來,就能夠鑽出鳥籠,又是海闊天空。”
人間不也是如此?“貪為獄”,牢獄中的犯人,無論是犯什麽罪,都不離一個貪字,人有了貪而蹈入法網就失去自由;即使不犯罪,有了貪就會造業,業報也像無形的牢獄,由不得人自由。
“貪為毒”,新聞常常看到,有些人因為要買毒品而不惜搶錢、勒索,這也是貪,貪就如毒,一旦中毒過深,就無法自拔。
“貪為刀”,貪心一起,妄念便生,掩蓋覺念,如同一把刀,嚮外求取之際,另一面刀刃也嚮着自己,不但毀傷自己的智慧,往往還會招來殺身之禍。
若是減少欲念,無明、煩惱也會隨之減少,就像故事中的鳥如果不肥,就不會被選入廚房。煩惱增長,人也會受魔的境界束縛;煩惱縮小,就像鳥兒瘦下來,能夠鑽出鳥籠一樣地自由自在、海闊天空。
佛法並不艱澀,就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好好地用心,每天減少一點貪欲,就能少一分煩惱,增長一分覺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 錄(1) | 目 錄(2) | 目 錄(3) | 前 言 | 期待大同的世界 | 拉住生命的繩索 | 以禪思開啓大愛 | 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 平等心 | 珍惜清平的日子 | 戰爭之害 | 母愛就像長流水 | 父母難為 | “求不得”苦 | 為富不仁的董事長 | 風水與福慧 | 一念差,步步錯 | 以心轉境 | 鑽石眼貓的婚禮 | 雖富猶貧的老人 | 富中之富 | 發揮人生使用權 | 心的迷惑 | 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