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董耀會 Dong Yaohui

  自宋代後國傢版圖退至長城以南,元清兩朝俱為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元疆域橫跨歐亞,清奉行依重蒙古貴族的聯姻政策,都不再有大規模築城之舉。除此之外,各代基本沿襲了西漢時期的邊防格局,直至明朝,更是不斷增修、加固長城,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長城的具體形製、方位走嚮大體依據生態環境、政治形勢、經濟狀況、民族關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點而定。如明長城比起秦漢長城就已大規模南移。顯然,長城乃是宏觀上鞏固邊防、抗禦北方遊牧民族劫掠、拱衛中原的戰略防綫,並非就是位列最前沿的邊境綫,更非國界綫。構築長城也並不是什麽人突發奇想的結果,想像力要受時空條件的製約。既然無法徹底清除飄忽無定的對手,又時刻要防備突如其來的偷襲,廣築邊墻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歷史時期便不失為一種實際有效的對策,有其不得已而為之的歷史依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編 歷史沿革(1)第一編 歷史沿革(2)第一編 歷史沿革(3)第一編 歷史沿革(4)
第一編 歷史沿革(5)第一編 歷史沿革(6)第一編 歷史沿革(7)第一編 歷史沿革(8)
第一編 歷史沿革(9)第一編 歷史沿革(10)第一編 歷史沿革(11)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第二編 建築遺存(1)第二編 建築遺存(2)第二編 建築遺存(3)
第二編 建築遺存(4)第二編 建築遺存(5)第二編 建築遺存(6)第二編 建築遺存(7)
第二編 建築遺存(8)第二編 建築遺存(9)第二編 建築遺存(10)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