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胡适的谦和雅量   》 第12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1)      Huang Tuanyuan

  张元济长胡适24岁,成了胡适的忘年交。胡适40岁生日时,他撰了一副白话寿联予以祝贺:“我劝先生常看看贤阃戒指,从今少喝些老酒;你做阿哥好带带小弟北大,享于无限的遐龄。”这副“寿联”明白如话,但又对仗含韵,既有家庭的祝福,又有工作的期望,更为可贵的是幽默谐谑。如上联中“贤阃戒指”中的“贤阃”,是对朋友的好老婆的称呼。江冬秀曾送胡适一枚戒指,上面镌有“戒酒”二字。用这样的白话揭晚辈“老底”,情趣盎然。
  1937年,在日寇的炮声中和铁蹄下,张元济编写了一本《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小册子,内容都是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等典籍中撷取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聂政,刺秦王而亡的荆轲,仗义而死的樊于期,复仇而死的高渐离,知“耻”而死的田横……虽然故事的主人公的下场都是“死”,但表达的是“忠、孝、节、义”,突出的是“人格”。
  张元济在这本书中指出: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就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1940年3月26日,张元济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写信,说:“弟于三年前辑有《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不知先生曾见及否?兹姑寄呈一册。”并要求“乞赐小序,当俟再版时录入简端,借以增重”。
  8月18日,胡适在华盛顿为《中华民族的人格》写序:“张先生爱国忧国的深心,是我最佩服的。我也相信‘榜样’的功效远过于空言。”胡适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颇希望张先生在这些古代故事之外,另选一些汉以后的中国模范人物的故事;时代比较近些,使读者感觉更真实,更亲切;事迹不限于杀身、报仇,要注意一些有风骨,有肩膀,挑得起天下国家重担子的人物。”胡适还特意列出了马援、诸葛亮、陶侃、魏征、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等二十多人的名单,供张元济选用。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华民族的人格》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也引起了日本侵略军的恐慌。鬼子兵屡加查禁,但禁而不绝!胡适尊重张元济,张元济器重胡适。远在美国的胡适时常向大使馆成员讲起张元济的“清廉”和“人格”。在“人格”上,全馆上下都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格”做人;在“清廉”方面,胡适更是以身作则。
  梁实秋在《怀念胡适先生》一文中说:“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报销的。胡先生从未动用过一文,原封缴还国库。他说:‘旅行演讲有出差交通费可领,站在台上说话不需要钱,特支何为?’”八举荐巨擘出版家——胡适和王云五
  胡适未能赴商务印书馆主政,却为商务留下了一纸“改良计划书”,举荐了一个“最佳人选”王云五。
  “改良计划书”纵是无价之宝,如果没有能人实践,就一钱不值。王云五是个不见经传的人,但胡适离开商务时,居然去而复返把他说成了一朵花:“云五的学问道德都比我好,他的办事能力更是我全没有的。我举他代我,很可以对商务诸君的好意了。”——恰似《三国演义》中的“元直走马荐诸葛”!王云五1888年7月生于上海,原籍广东香山。他幼年只读了《三字经》、《千字文》。旧学没有考过科举,新学没有进过学校。14岁时在上海一家五金店当学徒,靠自学在18岁时担任中国公学的英文教员。那时,他是胡适的英文老师。据说,是他当年劝胡适搬出不利于学习的地方,不让他与“混混”往来,并介绍他到新公学的低年级兼课,还劝他在课余时间翻译外国小说,终使胡适走出泥团,走上正道。
  不过,胡适举荐王云五,并不完全出于私交。
  当商务人还犹疑时,胡适进一步夸赞王云五:“他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家中藏西文书一万二千本,中文书也不少。他没有文凭和学位,你们可以怀疑他没有能力胜任,但是,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我建议你们重用此人,应该不会错!”1921年9月,王云五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但是他进馆的条件之一,就是让商务出钱让他留洋,去考察半年。商务满足了他的要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节:胡适说
第2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
第3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2)
第4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3)
第5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4)
第6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5)
第7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6)
第8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7)
第9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8)
第10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9)
第11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0)
第12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1)
第13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2)
第14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3)
第15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4)
第16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5)
第17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6)
第18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7)
第19节:第一章 热心交友一“愿常相亲不相鄙”——胡适和二“章”(18)
第20节:第二章 诚心待人十三“不能批评孙中山”——胡适和孙中山(1)
第21节:第二章 诚心待人十三“不能批评孙中山”——胡适和孙中山(2)
第22节:第二章 诚心待人十三“不能批评孙中山”——胡适和孙中山(3)
第23节:第二章 诚心待人十三“不能批评孙中山”——胡适和孙中山(4)
第24节:第二章 诚心待人十三“不能批评孙中山”——胡适和孙中山(5)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