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二、李白(5)
閔澤平 Min Zeping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夕陽西下時,詩人攀登上峰頂,在那裏,他可以與太白星傾耳交談,也似乎可以乘着和和習風,飄然飛升,穿過層雲,直到月亮旁邊。李太白感覺太白星與他親密無間。更令人拍案的是《竜城錄》中的記載:
退之(韓愈)嘗言李太白得仙去。元和初,有人自北海來,見太白與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語久之。頃道士於碧霧中跨赤虯而去,太白聳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東去。此亦可駭也。
《竜城錄》傳說是柳宗元所撰,但大傢都心存疑慮,憑藉柳宗元的見識水平,即使造假,想必不會製造出如此拙劣的野史,李太白自然也沒有活到元和初年。這裏的描述確實讓人驚駭,不過,李白終成正果,卻是太白自己與衆多讀者共同的願望。
3. 鬧市殺人
在後世的武俠世界中,道士與俠客總是聯繫在一起的。道士占據的名山大觀,往往也會成為俠客出沒的地方。李白求仙訪道,出入道觀丘壑,練就了仙風道骨,也練就了一身豪俠之氣。這使李白與武俠世界的道士頗為接近——不是那種身穿青袍高冠鶴氅手執拂塵玉樹臨風的道士,而是腰懸配劍氣宇軒昂功力深厚的武林高手。想想峨眉派、青城派名震寰宇,似乎李太白能夠偷學得一招兩式也是尋常之事。
二十四的李太白出川之後,曾經到湖南一遊,當時蜀中的朋友吳指南陪伴着他。第二天夏天,這位吳指南病死在洞庭湖邊。李太白一如武俠世界中的俠客,慷慨仗義,“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哭聲驚天動地,讓趕路的行人都為之惻然,老虎也被驚動了,聞訊跑了過來,但詩人“堅守不動”,臨危不懼,氣勢上壓倒了老虎,老虎衹得悻悻而去。李太白將友人吳指南埋在湖邊,獨自轉道金陵。過了若幹年,李太白回到洞庭湖,扒開墳堆,發現吳指南屍體上的筋肉尚存,於是拿出白刃,剔掉筋肉,將屍骨包好,隨身攜帶,晝夜不離開自己。後來到了鄂城(今湖北武昌),尋找一塊墳地,將他隆重地安葬下來。
這件事情是李太白自己透露出來的,前因後果都寫在李白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他告訴裴長史的目的,是想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個重情仗義之輩,從而盡可能地提攜自己。後來許多專傢對這段文字也非常感興趣,他們認為這種剔骨葬友的做法,正顯示出了李白蠻人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說李白深受南蠻文化的影響。南蠻文化還影響了李太白哪些方面呢?似乎還有讓李太白總是隨身攜帶着一把剔骨的白刃,當然,這把白刃不僅可以用來剔去屍體上的筋肉,還可以刺殺活人。
李白在很多詩篇裏都談到了鬧市殺人的事情。如《結客少年場行》:
紫燕黃金瞳,啾啾搖緑騣。平明相馳逐,結客洛門東。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燕丹事不立,虛沒秦帝宮。舞陽死灰人,安可與成功。
又如著名的《俠客行》中有“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名”,《白馬行》中則聲稱“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遨遊”,《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則言:“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當朝輯高義,舉世欽英風。”有今人據此笑稱李太白為“古惑仔”,對打打殺殺有着非同一般的興趣,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專傢紛紛出來抨擊這種不嚴肅的言論,認為這是對崇高詩人的褻瀆。他們還認為李太白在詩歌中描寫的是俠客的舉動,並非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文學家有虛構與誇張的權力及自由。
俠客與“古惑仔”雖然都崇尚用武力來解决問題,但在處事原則與境界上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李太白當然不是“古惑仔”,以後也不會出現這樣高素質的“古惑仔”,雖然他確實參加過街頭鬥毆事件,其《敘舊贈江陽宰陸調》有一段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場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
|
|
一、王維(1) | 一、王維(2) | 一、王維(3) | 一、王維(4) | 一、王維(5) | 一、王維(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