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文集 》 蘇軾集 》
捲一百
蘇軾 Su Shi
◎雜文十八首
【明正(送於伋失官東歸)】
世俗之患,患在悲樂不以其正,非不以其正,其所取以為正者非也,請藉子
以明其正。子之失官,有為子悲如子之自悲者乎?有如子之父兄妻子之為子悲者
乎?子之所以悲者,惑於得也。父兄妻子之所以悲者,惑於愛也。惟不與於己者,
則不惑亦不悲。夫惑則悲,不惑則不悲,人宜以惑者為正歟,抑將以不惑者為正
歟?以不惑者為正,則不悲者正也。然子亦有所樂者,曰:吾之所以為吾者,豈
以是哉。雖失是,其所以為吾者猶存,則吾猶可樂焉已。而不樂,又從而悲之,
則亦不忍夫天下之凡愛我者之悲而不釋夫天下之凡惡我者之喜也。夫愛我而悲,
惡我而喜,是知我之粗也。樂其所以為吾者存,是自知之深也。人不以自知之深
為正,而以知我之粗者為正,是得為正也歟?故吾願為子言其正。子將終身樂而
不悲。《詩》雲:“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慎改竄】
近世人輕以意改書,鄙淺之人好惡多同,故從而和之者衆,遂使古書日就訛
舛,深可忿疾。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自予少時,見前輩皆不敢輕改
書。故蜀本大字書皆善本。蜀本《莊子》雲:“用志不分,及疑於神。”此與
《易》陰疑於陽、《禮》使人疑汝於夫子同。今四方本皆作“凝”。陶潛詩“
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
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子美雲:“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蓋滅沒於
煙波間耳。而宋敏求謂予雲:“鷗不善沒,改作波字。”二詩改兩字,便覺一篇
神氣索然也。
【捨銅龜子文】
蘇州報恩寺重造古塔,諸公皆捨所藏捨利。予無捨利可捨,獨捨盛捨利者,
敬為四恩三有捨之。故人王頤為武功宰,長安有修古塔者,發舊葬,得之以遺予,
予以藏私印。成壞者有形之所不免,而以藏捨利則可以久存,藏私印或以速壞。
貴捨利而賤私印,樂久存而悲速壞,物豈有是哉。予其並捨之。
【日喻】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
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
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
無以過於槃與燭也。自槃而之鐘,自燭而之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
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然則道卒不可求歟?
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緻?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緻也
歟?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夫
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
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
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
學而不志於道。今者以經術取士,士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
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問養生】
餘問養生於吳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謂和?曰:子不見天地之為寒
暑乎?寒暑之極,至於折膠流金,而物不以為病,其變者微也。寒暑之變,晝與
日俱逝,夜與月並馳,俯仰之間,屢變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極也。使此二
極者,相尋而狎至,則人之死久矣。何謂安?曰:吾嘗自牢山浮海達於淮,遇大
風焉,舟中之人,如附於桔橰,而與之上下,如蹈車輪而行,反逆眩亂不可止。
而吾飲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異術也,惟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故凡病我者,
舉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見者必嘔也。其不見而食者,未嘗嘔也。請察其所從
生。論八珍者必咽,言糞穢者必唾。二者未嘗與我接也,唾與咽何從生哉。果生
於物乎?果生於我乎?知其生於我也,則雖與之接而不變,安之至也。安則物之
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吳子,古之靜者也。其
觀於物也,審矣。是以私識其言,而時省觀焉。
【怪石供】
《禹貢》:“青州有鉛鬆怪石。”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今齊安江上往
往得美石,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蠃,清明可愛,雖巧者以意繪
畫有不能及。豈古所謂怪石者耶?凡物之醜好,生於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間石皆若此,則今之凡石復為怪矣。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
形。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
人真以為巧也。雖然,自禹以來怪之矣。齊安小兒浴於江,時有得之者。戲以餅
餌易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慄、菱、芡,其一如
虎豹,首有口、鼻、眼處,以為群石之長。又得古銅盆一枚,以盛石,挹水註之
粲然。而廬山歸宗佛印禪師適有使至,遂以為供。禪師嘗以道眼觀一切,世間混
淪空洞,了無一物,雖夜光尺璧與瓦礫等,而況此石;雖然,願受此供。灌以墨
池水,強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禪師,而力不能辦衣服飲食臥具
者,皆得以淨水註石為供,蓋自蘇子瞻始。時元豐五年五月,黃州東坡雪堂書。
【後怪石供】
蘇子既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諸石。蘇子聞而笑曰:“是安所從來哉?
予以餅易諸小兒者也。以可食易無用,予既足笑矣,彼又從而刻之。今以餅供佛
印,佛印必不刻也,石與餅何異?”參寥子曰:“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
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夫幻何適而不可。”舉手而示蘇子曰:“拱此而揖人,
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異,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誠
知拱、戟之皆幻,則喜怒雖存而根亡。刻與不刻,無不可者。”蘇子大笑曰:
“子欲之耶?”乃亦以供之。凡二百五十,並二石槃去。
【太息送秦少章】
孔北海與曹公論盛孝章雲:“孝章,實丈夫之雄者也。遊談之士,依以成聲。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重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吾讀至此,未嘗不廢書太息也。曰:嗟乎,英偉奇逸之士不容於世俗也久矣。雖
然,自今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嚮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久矣。昔吾舉
進士,試於禮部,歐陽文忠公見吾文,曰:“此我輩人也,吾當避之。”方是時,
士以剽裂為文,聚而見訕,且訕公者所在成市。曾未數年,忽然若潦水之歸壑,
無復見一人者,此豈復待後世哉。今吾衰老廢學,自視缺然,而天下士不吾棄,
以為可以與於斯文者,猶以文忠公之故也。張文潛、秦少遊此兩人者,士之超逸
絶塵者也,非獨吾雲爾。二三子亦自以為莫及也。士駭於所未聞,不能無異同,
故紛紛之言,常及吾與二子,吾策之審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價,豈可以愛
憎口舌貴賤之歟?少遊之弟少章,復從吾遊,不及期年,而論議日新,若將施於
用者。欲歸省其親,且不忍去。嗚呼,子行矣,歸而求諸兄,吾何加焉。作《太
息》一篇,以餞其行,使藏於傢,三年然後出之。
【藥誦】
嵇中散作《幽憤》詩,知不免矣,而卒章乃曰“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
長吟,頤性養壽”者,悼此志之不遂也。司馬景王既殺中散而悔,使悔於未殺之
前,中散得免於死者,吾知其掃跡滅景於人世,如脫兔之投林也,采薇散發,豈
其所難哉。孫真人著《大風惡疾論》曰:《神仙傳》有數十人,皆因惡疾而得仙
道。何者?割棄塵纍,懷潁陽之風,所以因禍而取福也。吾始得罪遷嶺表,不自
意全,既逾年無後命,知不死矣。然舊苦痔,至是大作,呻呼幾百日。地無醫藥,
有亦不效。道士教吾去滋味,絶薫血,以清淨勝之。痔有蟲館於吾後,滋味薫血,
既以自養,亦以養蟲。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兩,猶復念食,則以鬍麻、茯
苓麨足之。飲食之外,不啖一物。主人枯槁,則客自棄去。尚恐習性易流,故取
中散真人之言,對病為藥,使人誦之日三。曰:東坡居士,汝忘逾年之憂,百日
之苦乎?使汝不幸而有中散之禍,伯牛之疾,雖欲采薇散發,豈可得哉,今食麻、
麥、茯苓多矣。居士則歌以答之曰:事無事之事,百事治兮。味無味之味,五味
備兮。茯苓、麻、麥,有時而匱兮。有則食無則已者,與我無既兮。嗚呼噫嘻,
館客不終,以是為愧兮。
【補竜山文(並引)】
.丙子重九,客有言桓溫竜山之盛會,風吹孟嘉帽落,溫遣孫盛嘲之。嘉作
《解嘲》,文辭超卓,四坐嘆伏,恨今世不見此文。予乃戲為補之曰:
徵西天府,重九令節。駕言竜山,燕凱群哲。壺歌雅奏,緩帶輕帢。鬍為
中觴,一笑粲發。楩楠競秀,榆柳獨脫。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
帽莫覺。戎服囚首,枯顱茁發。維明將軍,度量閎達。容此下士,顛倒冠襪。
宰夫揚觶,兕觥舉罰。請歌《相鼠》,以侑此爵。(右嘲。)
吾聞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風雨,不改其度。平生丘壑,散發箕踞。墜車天
全,顛沛何懼。腰適忘帶,足適忘履。不知有我,帽復奚數。流水莫係,浮雲暫
寓。飄然隨風,非去非取。我冠明月,被服寶璐。不纓而結,不簪而附。歌詩寧
擇,請歌《相鼠》。罰此陋人,俾出童羖。(右解嘲。)
【東坡酒經】
南方之氓,以糯與粇,雜以卉藥而為餅。嗅之香,嚼之辣,揣之枵然而輕,
此餅之良者也。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薑液,烝之使十裂,繩穿而風戾之,
愈久而益悍,此麯之精者也。米五鬥以為率,而五分之,為三鬥者一,為五升者
四。三鬥者以釀,五升者以投,三投而止,尚有五升之贏也。始釀以四兩之餅,
而每投以二兩之麯,皆澤以少水,取足以散解而勻停也。釀者必甕按而並泓之,
三日而並溢,此吾酒之萌也。酒之始萌也,甚烈而微苦,蓋三投而後平也。凡餅
烈而麯和,投者必屢嘗而增損之,以舌為權衡也。既溢之,三日乃投,九日三投,
通十有五日而後定也。既定乃註以鬥水,凡水必熟而冷者也。凡釀與投,必寒之
而後下,此炎州之令也。既水五日乃篘,得二鬥有半,此吾酒之正也。先篘,半
日,取所謂贏者為粥,米一而水三之,揉以餅麯,凡四兩,二物並也。投之糟中,
熟撋而再釀之,五日壓得鬥有半,此吾酒之少勁者也。勁正合為四鬥,又五日
而飲,則和而力嚴而不猛也。篘絶不旋踵而粥投之,少留,則糟枯中風而酒病也。
釀久者酒醇而豐,速者反是,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
【罪言】
吾聞肉食之憂,非藿食者所宜慮也。府居之謀,非巷居者所宜處也。分之所
不及,義之所弗出也。義之所弗出,利之所不釋也。犯義者惑,維卒不自剋,作
《罪言》。
萬夫之望,萬夫所依,匪纔尚之,而量包之。丘山之憾,一笑可散;芥蒂之
仇,千河不收。嗚呼!寧我容汝,豈汝不可,神之聽之,終和而同乎?乘人之氣,
决人易耳;解忮觸猜,是惟艱哉。水激則旱,其傷淫夷;矢激則遠,行將安追。
嗚呼!佐涉者湍,佐鬥者呼。柴不立,其愚乃可以須。愛心之偏,其辭溢妍;惡
心之厚,其辭溢醜。惟仁人之言,愛惡兩捐,廣大恬愉,上通於天。嗚呼!善言
未升,貧客瞰門,曷以壽我,公侯承之,天道好還,莫適後先。人事喜復,無常
倚伏。前之所是,事定而偷;今之所是,後當焉如。嗚呼!禍不在先,亦不在人,
還隱其心,有萬其全。疾惡過義,美惡易位;矯枉過直,美惡同則。如食宜饇,
饜則為度;如酌孔取,劇則荒舞。嗚呼!乃陰乃陽,神理所藏;一弛一張,人道
之常。
【論文(一作自評文)】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裏無難。及其
與山石麯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
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
【記講筵】
(此文重見於捲一百二,刪。)
【天華宮】
天華宮在羅浮山之西。蘇軾曰:南漢主建有甘露、羽蓋等亭,雲華閣,命中
書捨人鐘有章作記。初,南漢主夢神人指羅浮山之西,去延祥寺西北,有兩峰相
疊,一洞對流,可以為宮。訪之,得其地。又夢金竜起於宮所,遂改為黃竜洞。
此地即葛仙西庵。至宋朝革命,四方僣叛以次誅服,劉氏懼焉。將欲潛遁羅浮,
為狡兔之穴,又命於增江水口,鑿濠通山,往來山洞,倉卒為航舟之計。開寶四
年,乃始歸命。則知劉氏為寶宮於山間,無事則為臨賞之樂,警急則為捕逃之所,
其計窘矣。
【錫杖泉】
錫杖泉在羅浮寶積寺,即景泰禪師卓錫之地,亦謂之卓錫泉。蘇軾曰:予昔
自汴入淮,泛江氵斥漢歸蜀,飲江淮水蓋彌年,既至,覺井水腥澀,百餘日然後
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於井也審矣。予來嶺外,自揚子始飲江水,及至南康,江
益清駛,水益甘,則又知南江賢於北江也。近度嶺入清遠峽,水色如碧玉,味亦
益勝。今遊羅浮,酌景泰禪師錫杖泉,則清遠水又在其下矣。嶺外惟惠人喜鬥茶,
此水不虛出也。
【白水山】
白水山在象頭南。蘇軾曰:羅浮之東麓也,有懸泉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
為潭,深者縋石四五丈不能及。旁有巨人夾數十,謂之佛跡岩。岩西故有院亦
曰“佛跡”。
【縣榜】
先朝值邊庭懷服,兵革寢息,而又體質恭儉,在位四十有二年,宮室苑囿無
所益,故民無暴賦橫徭而生齒歲登,墾田日廣。至於法令則去苛慘、尚寬簡,守
令則進賢良、退貪殘,牛酒以禮高年,粟帛以旌孝行,廣惠以廩煢獨,寬恤以省
力役,除身丁之算,馳????榷之利。故能道迎休祥,年𠔌登衍,其裕民之德,固已
浹肌膚而淪骨髓矣。然猶慊然憂下民之疾AA82無良劑以全濟,於是詔太醫集名方,
曰“簡要濟衆”。凡五捲,三册,鏤板模印,以賜郡縣,俾人得傳錄,用廣拯療,
意欲錫以康寧之福,躋之仁壽之域。已而縣與律令同藏,殆逾一紀,窮遠之民,
或莫聞知。聖澤壅而不宣,吏之罪也,乃書以方板,揭之通會。不獨流傳民間,
痊痾愈疾,亦欲人人知上恩也。後之君子倘不以是為誚,歲一檢案之,使無遺毀
焉。嘉祐七年正月日。
◎擬作二首
【代侯公說項羽辭(並敘)】
.漢與楚戰,敗於彭城。太公間走,見獲於楚。項羽常置軍中以為質。漢王
遣辯士陸賈說項羽請之,不聽。後遣侯公,羽許之,遂歸太公。侯公之辯,過陸
生矣。而史闕其所以說羽之辭,遂探其事情以補之,作《代侯公說項羽辭》。
漢王四年,遣辯士陸賈東說項王,請還太公。項羽弗聽,賈還。漢王不懌者
纍日。左右計無所出。侯公在軍中,而未知名,乃超進而言曰:“秦為無道,荼
毒天下,戮人之父,刑人之子,如刈草菅。大王奮不顧身,建大義,除殘賊,為
萬民請命。今秦氏已誅,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傢,皆得保完以相守也,其慶大
矣。宜與太公享萬歲無窮之歡。不幸太公拘於強仇,以重大王夙夜之憂。臣聞主
憂臣辱,主辱臣死。大王諸臣,未有輸忠出奇,以還太公之屬車,蹈義死節,以
折項羽之狼心者,臣恐天下有以議漢為無人矣,此臣等之罪也。臣願先即辱國之
誅。”漢王嘻戲曰:“吾惟不孝不武,而太公暴露拘辱於楚者,三年矣。吾重念
天下大計,未獲即死之,此吾所以早夜痛心疾首東嚮而不忘也。顧為之奈何?”
侯公曰:“臣雖不敏,願大王假臣革車一乘,騎卒十人,臣朝馳至楚壁,而暮與
太公驂乘而歸,可乎?”漢王慢駡曰:“腐儒,何言之易也。夫陸賈天下之辯士,
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若何言之易也!”侯
公曰:“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則喪氣。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則挫心。大王前
日之遣賈也,恃之為必能之人,望之有必集之事。今賈乃睏辱而歸,是大王氣喪
而心挫也,宜有以深鄙臣也。且大王一失任於陸賈,乃遂懲艾以為無足使令者,
是大王示太公之無還期,待天下為無士也。”漢王曰:“吾豈忘親者耶,顧若豈
足以辦此?且項王陰忮不仁,徒觸其鋒,與之俱靡耳。”侯公曰:“昔趙平原君
苦秦之侵,欲結楚從也,求其可與從適楚者二十人。蓋擇於門下也,食客數千,
得十九焉,其一人無得也,最下客毛遂請行。平原君不擇而與之俱,卒至強楚,
廷叱其王,而定從於立談之間者,毛遂功也。日者,趙王武臣見獲於燕,以其臣
陳餘、張耳之賢,擇人請王,往者十輩,無一返者。終於養卒請行,朝炊未終,
乃與趙王同載而歸。此大王之所知者。臣乃今日願為大王之毛遂、養卒,大王何
慊不辱平原、餘、耳之聽哉。”漢王曰:“善。”即飭車十乘,騎卒百人,以遣
侯公。
侯公至楚,晨扣軍門,謁項王曰:“臣聞漢王之父太公為俘囚,臣竊慶大王
獲所以勝於漢者。前日漢王遣使請之,而大王不與,至將烹焉,臣竊吊大王似不
恤楚矣。”項王嗔目大怒,叱侯公曰:“若自薦死,乃欲為而主行說以僥幸也。
且吾親與人角,而獲其父,固將甘心焉。今乃言無恤者,何也?”侯公曰:“臣
以區區之身,備漢之使,而有謁於大王,故大王以臣為漢遊說而忘忠楚也。大王
試幸聽之。使其言有可用,則楚漢之大利,兩君之至歡,豈臣之私幸也。使其言
無可用,則臣徐蹈鼎鑊,以從太公之烹,蓋未晚也。”
項王曰:“太公之不得歸必矣,若將何言?”侯公曰:“夫漢王失職,怏怏
而西,因思歸之士,收豪傑之伍,舉梁漢之師,下巴蜀之粟,並三秦,定齊魏,
日引而東,以與大王决一旦之命,大王視其志,固將一天下,朝諸侯,建七廟,
定大號,為萬世基業耶?抑將區區狥匹夫之節,為曾參之孝而已者耶?且連兵
帶壘,與楚百戰以决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大王軍覆將死,自救不暇,凡所
以運奇决勝為大王之勍敵者,在漢王與諸將了事耶?抑太公實為之也耶?雖庸人
孺子固知之。然則太公,獨一亡似人耳,不足為楚、漢之輕重。大王幸虜獲之,
而禍福實係焉,視其用之如何耳。得所以用而用之者強,失所以用而用之者亡。
苟為失其所用,未若不獲之為善也。大王所以久拘而不歸者,固以要之。誠是也。
且要而能致之,則權在我。要而不能緻,則權在人。權之所在,以戰必剋。則要
者,名也;歸者,實也。大王苟不得志於名,當速收效於實,無為兩失而自遺其
患。是以臣竊為大王慎惜此舉也。大王固嘗置之俎上而命之矣,彼報之曰:‘必
欲烹之,願分羹焉。’且父子相愛之情,豈相遠哉。方漢王窘於彭城,二子同載,
推墮捐之,弗顧也,安知其視父不與子同也。太公之囚楚者,三年矣,彼誠篤於
愛父,固將捐兵解甲,膝行頓顙楚之轅門,為之請一旦之命,今勵士方力,督戰
方急,無一日而忘與楚從事,此其志在天下,無以親為也。大王今不歸之,以收
其實,將久留之,以執其名,故曰似不恤楚也。”
項王怒氣少息,徐曰:“顧吾所仇者漢王爾,其父何與耶?且漢王親以其身
投吾掌握者,數矣,我常易而釋之,今乃曰東嚮必欲亡楚而後已,故吾深仇之,
欲菹醢其父,聊快於一時,況與之歸耶?”侯公曰:“辱大王幸賜聽臣,臣請言
其不可者。夫首建大義誅暴秦者,惟楚。世為賢明顯名於天下者,惟楚。天下豪
傑樂從而爭赴者,惟楚。被堅執銳為士卒先,所嚮摧靡,莫如大王。兵強將武,
百戰百勝,莫如大王。諸侯畏懼,惟所號令,莫如大王。割地據國,連城數十,
莫如大王。大王持此數者以令天下,朝諸侯,建大號,何待於今。然而為之八年,
智窮兵敗,土疆日促,反為漢雌。大王嘗自知其所以失乎?”項王曰:“吾誠每
不自知,如公言焉,公試論吾所以失者。”侯公曰:“大王知夫博者事乎?夫財
均則氣均,氣均則敵偶,然後勝負之勢,决於一時。今大王求與漢博,方布席徒
手未及投地,而驟以己資推遺之,已而財索氣竭,徒手而校之,則大王之勝勢去
矣。夫仁義禮智,所以取天下之資,而製敵之具也。大王乃棄資委具,以為無所
事,以故漢皆獲而收執之,此所以自引而東,視大王如無也。”項王曰:“何謂
棄資委具?”侯公曰:“夫秦民之不聊生久矣。漢王之入關也,秋毫無所犯,解
秦之罟,約法三章,民大慶悅,惟恐其不王秦也。大王之至,燔燒屠戮,酷甚於
秦,秦人失望,何以為仁?大王始與諸侯受約懷王,先入關者,王之,漢王出萬
死不顧一生之計,叩關决戰,降俘其主,以待大王,而大王背約,遷之南鄭,何
以為信?大王以世為楚將,方舉大義,不立其後,無以令天下,遂共立懷王而稟
聽之,及天下且定,乃陽尊為帝而放殺之,何以為義?以範增之忠,陳平之智,
韓信之勇,皆人傑。爭天下者,視此三人為之存亡。然而增死於疑,平、信去而
不用,何以為智?是以漢王於其入關也,天下歸其仁。其還定三秦也,天下歸其
信。為義帝縞素也,天下歸其義。其用平、信也,天下歸其智。此四者,大王素
有之資,可畜之具,惟其委棄而不用,故漢皆得而收執之,是以大王未得所以稅
駕也。方今之勢,漢王者,高資富室也。大王者,窶人也。天下者,市人也。市
人不趨窶人而趨高資富室,明矣。然則大王今日之資,恃有一太公爾。天所以相
楚也。今不歸之,以伸區區之信義,紓旦夕之急,臣恐漢人怒氣益奮,戰士倍我,
是大王又以其資遺漢,且將索然而為窮人矣。此臣所以為大王寒心也。夫製人之
與見製於人,剋人之與見剋於人,豈同日而語哉。願大王熟計之。”
項王曰:“孤所以恩漢者亦至矣。然去輒背我,今其父在此,猶日急鬥,誠
一旦歸之,徒益其氣爾。”侯公曰:“不然。臣聞懷敵者強,怒敵者亡。大王於
漢,有足懷而製之,乃欲怒而鬥之,臣意天溺大王之衷,將遂孤楚矣。大王誠惠
辱一介之使護太公,且緻言漢王曰:‘前日太公播越於外,羈旅敝軍,獲侍盥沐
者三年於茲,而君王方深督過之,是以下國君臣未敢議太公之歸。今君王敕駕迎
之,孤恐久稽君王旦暮問安侍膳之歡,敢不承令,敬遣下臣衛送太公之屬車以還
行宮。孤亦願自今之日,與君王捐忿與瑕,繼平昔之歡,君王有以報不𠔌者,皇
天後土,實與聞之。’如此而漢不解甲罷兵以答大義,則麯在彼矣。大王因之號
令士卒,以趨漢王,此秦所以獲晉惠公也。今大王不辱聽臣,臣無所受命而歸,
漢王固將慟哭於軍曰:‘楚之仇我者深矣,使者再返,而太公不歸矣,且號為舉
大義,除殘賊,拯萬民,終之有不共戴天之仇,何面目以視天下,今日之事,有
楚無漢,有漢無楚,吾將前死楚軍,不返顧矣。’漢王持此感怒士心,整甲而趨
楚軍,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屍也。”
項王曰:“善。吾聽公,姑無烹。公第還,語而王令罷兵,吾今歸之矣。”
侯公曰:“此又不可。夫智貴乎早决,勇貴乎必為。早决者無後悔,必為者無棄
功。王陵,楚之驍將也,一旦亡去漢,大王拘執其母,將以還陵也,而其母慷慨
對使者為陵陳去就之義,敕陵無還,遂伏劍而死。故天下皆賢智其母,而莫不哀
其死也。今太公幽囚鬱抑於大王之軍,久矣。今聞使者再返,而大王無意幸赦還
之,臣竊意其變生於無聊,不勝恚辱之積,一旦引决,以蹈陵母之義,則大王悔
恐自失,雖欲回漢軍之鋒,不可得矣。臣聞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
機也。方今大王糧匱師老,無以支漢,而韓信之軍,乘勝之鋒,亦且至矣,大王
雖欲解而東歸,不可得矣。臣願大王因其時而用其機,急歸太公,與漢王約,中
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大王解甲登壇,建號東帝,以撫東方之諸
侯,亦休兵儲粟,以待天下之變。漢王老,且厭兵,尚何求哉,固將世為西藩,
以事楚矣。”項王大悅。聽其計,引侯生為上客,召太公,置酒高會三日而歸之。
太公、呂後既至,漢王大悅,軍皆稱萬歲。即日封侯公平國君,曰:“此天
下辯士,所居傾國者,故號平國君焉。”
【擬孫權答曹操書】
權白孟德足下。辱書開示禍福,使之內殺子布,外擒劉備以自效。書辭勤
AA83,若出至誠,雖三尺童子,亦曉然知利害所在矣。然僕懷固陋,敢略布。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
猶能以力自剄,不肯以身辱於劉氏。韓信以全齊之地,束手於漢,而不能死於牖
下。自古同功一體之人,英雄豪傑之士,世亂則藉以剪伐,承平則理必猜疑,與
其受韓信之誅,豈若死田橫之節也哉。
僕先將軍破虜,遭漢陵夷,董卓僣亂,焚燒宗廟,發掘陵寢,故依袁術以舉
義師,所指城邑響應,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厭。不幸此志未遂,而無祿早世。
先兄伯符嗣命,馳驅鋒鏑,周旋江漢,豈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恥,下以畢先將
軍之志耳。不意袁術亦僣位號,污辱義師,又聞諸君各盜名字,伯符提偏師,進
無所歸,退無所守,故資江東為之業耳,不幸有荊軻、舞陽之變。不以權不肖,
使統士卒,以卒先臣之志。僕受遺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
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
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傢聲耶?
漢自桓、靈以來,上失其道,政出多門,宦官之亂纔息,董卓之禍復興,
傕、汜未誅,袁、劉割據,天下所恃,惟權與公及劉備三人耳。比聞卓已鯨鯢,
天子反正,僕意公當掃除餘孽,同奬王室,上助天子,與宗廟社稷之靈,退守藩
國,無失春秋朝覲之節。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挾天子,以令天下,妄引歷數,
陰構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竊嘆足下蹈覆車也。僕與公有婚姻之舊,加之同好
相求,然自聞求九錫,納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劉備之兵雖少,
然僕觀其為人,雄材大略,寬而有容,拙於攻取,巧於馭人,有漢高祖之餘風,
輔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義不替曩昔,僕以為今海內所望,惟我二人耳。
之有張昭,正如備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國中文武之事,盡以委之,而
見教殺昭與備,僕豈病狂也哉。古諺有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僕與劉備,
實有唇齒相須之勢。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吳、蜀皆存也。今
使僕取蜀,是吳不得獨存也。蜀亡,吳亦隨之矣。晉以垂棘屈産,假道於虞以伐
虢,夫滅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禍。足下意何以異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孟德視僕,
豈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與公共起艱危,一旦勸公讓九
錫,意便憾,使卒憂死。矧僕與公有赤壁之隙,雖復盡釋前憾,然豈敢必公不食
斯言乎?今日歸朝,一匹夫耳,何能為哉。縱公不見害,交鋒兩陣之間,所殺過
當,今其父兄子弟,實在公側,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數窘漢王,及即位,
猶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記人之過,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於九錫,其肯赦僕於赤
壁乎?孔文舉與楊德祖,海內奇士,足下殺之如皂隸,豈復有愛於權!天下之才
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東,豈容復悔耶?甘言重幣,幸勿復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捲六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捲十三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捲十七 | 捲十八 | 捲十九 | 捲二十 | 捲二十一 | 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