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高粮价的诱因和背后的危机:粮食战争   》 第10节:探析粮食危机诱因(1)      佚名 Yi Ming

  探析粮食危机诱因
  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我们知道工业品的生产,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天气状况。风调雨顺与否,对工业影响不大,对服务业影响不大,但对农业却影响甚大,因为农业是唯一一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部门。农业的产出,更多地取决于耕地规模和天气变化,农作物的生长,是自然界吸收阳光、空气、雨水、养料的一个自然过程,不像工业品和服务那样,完全由人为控制。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食物能的过程。也就是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是由人来决定的。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农业至少要比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多面临一项风险—自然风险。此外,我们还知道,在缺乏保护、缺乏组织的情况下,农民们又面临着比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大的市场风险。而且,农业的自然风险,主要是由追求消费满足的处于生存经济状态的小农承担的,这和追求利润的企业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叠加的情况下,农业就变成了一个弱质部门。这是从农业的风险特征角度来说的。
  不可否认,现代国际社会并非第一次经历粮食危机。如1972年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然而,此轮粮食危机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危机要么因为天灾,要么来自战乱,今天的危机则是粮食国际供求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然。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8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8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2008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1.14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8%。布朗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2005年的200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00万吨。
  导致粮价危机的另一大原因是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兴发展中国家有4亿人成为中产阶层并因此正在改善其饮食习惯。这类人对肉、奶、蛋需求比例的上升,大幅提升了粮食的需求,因畜牧业产1斤肉需消耗4~7斤粮食。
  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增幅却因各种原因大幅滞后。天灾自不必说,气候变暖也是粮食减产中日益严重的因素。另外,人为因素也在上升,如农业国快速城镇化,乃至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大量可耕地丧失。这些都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
  长期以来,世界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不均衡问题困绕着人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发展到今天,粮食问题不仅更加重要、复杂,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从根源上来说,当今世界可能面临的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上的粮食危机大都是由气候异常造成的,而目前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源却是多方面的,具体地说,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增多,使得作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导致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灌溉水源的匮乏,使得农作物在旱灾时不能被及时地浇灌;用于燃料生产的粮食大幅度增加以及人口增长的粮食需求上升。而尤为重要的是在粮食问题上,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从而可能导致粮食的高价和粮荒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粮食产量的增速远高于人口的增速,但粮荒仍然不时地威胁着世界,从冷战后至今,世界大规模的粮食危机已经发生了5次。特别是,在过去45年的时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到了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而就世界粮食储备而言,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大量地囤积粮食。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的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0.9天,美国达到103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的粮食储备既无必要,也不经济,因此导致世界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
  从世界粮食生产方面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于垄断地位,仅美国的粮食出口就占了全球的1/3。全球粮食产量的严重不平衡威胁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穷国。长期以来,那里大部分贫民都只能依靠外来粮食供应维持生活。
  目前,世界粮食价格的高涨与原油价格的攀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广生物能源的做法是分不开的。据调查,美国目前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作物的比例日益提高,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国。而发达国家生物能源的推广,使得汽车等能源产品与人争粮,最终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再创新高。
  据统计,全球有20%的耕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正在变得盐碱化,土壤的生产力正在下降,而研究表明,水稻由于全球性温室效应,在未来几年内产量会急剧下降。所有这些都昭示着一个潜在的粮食危机时代的到来。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粮食战争已经打响第2节:告别廉价粮食时代(1)第3节:告别廉价粮食时代(2)
第4节:高粮价刺痛了谁第5节:国际谷物市场价格走势第6节:令人担忧的世界人口增长
第7节:疲弱的美元也吃粮(1)第8节:疲弱的美元也吃粮(2)第9节:粮食是怎么“吃”人的
第10节:探析粮食危机诱因(1)第11节:探析粮食危机诱因(2)第12节:粮荒威胁全球安全
第13节:国际粮食救援行动告急第14节:美国的“粮食武器”第15节: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1)
第16节: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2)第17节:食物营养结构被严重扭曲第18节: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第19节:“食物帝国”的生意经第20节:“食物帝国”背后的“食物巨人”(1)第21节:“食物帝国”背后的“食物巨人”(2)
第22节:食物的政治化(1)第23节:食物的政治化(2)第24节:食物的政治化(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