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禅真逸史 》
前言
Fang Ruhao
Cheng Zhengkui
清溪道人 著 江巨荣 李平 标点
(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 八卷四十回 存
题“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据署“瀔水方汝浩清溪道人识”序,知为方汝浩作。汝浩洛阳人,可能寓居在杭州。而心心仙侣,路工以为是杭州人履先甫。
明天启间杭州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刊本,有图八十叶,极精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傅奕、诸允修、徐良辅、李蕃、施途原、翁立环、陈台辉、徐良翰、阎宗圣、谢五邻、李文卿、李隽卿、夏礼、夏之日、方汝浩等十五篇序跋。又有爽阁主人履先甫《禅真逸史凡例》。正文标题下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说见路工《访书见闻录》。另《善本小说书目》油印本著录有明末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初文新堂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清初爽阁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藏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等】同治间文新堂刊本,八卷,依八卦分八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刊,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有插图二十叶,记刻工姓名曰“素明刊”。复有石印本,改题《残梁外史》。【藏南京图书馆】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出《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禅真逸史》,四十回,八卷。据藏于浙江图书馆的“本衙爽阁藏版本”,目录及卷前题“新镌批评全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前有署“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提督通惠道古越徐良辅撰”的“题奇侠禅真逸史”,及托名“唐庆史会傅奕”撰的“读禅真逸史”,题“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识”的“凡例”八则。“凡例”中有对此书的评论语,曰:“此书旧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购始得。今编订,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西游记》、《金瓶梅》等方劣之矣。……诚海内奇观,国门之赤帜也。”虽是过誉之辞,但打几点折扣还是叫人信服的。
作者“清溪道人”,一般都认为是明末方汝浩,洛阳或郑州人,也有人说是古杭人。作者除著有本书外,尚有《禅真后史》、《扫魅敦伦东度记》,但也有人疑之。
《禅真逸史》写的是南北朝时的事。书中人物,如高欢、高澄、侯景、丁和、萧正德、谢举、朱异、和士开等,都史有其人;而薛举、杜伏威、张善相都是著名将领,新、旧《唐书》都有传;只有澹然、钟守净是虚构的,书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大致参照史实,后半部写杜伏威等人事,与史实有较大距离。大致说来,本书可算作历史演义小说的变种。
故事梗概如下:南朝梁武帝曾封一和尚为妙相寺副主持,此人正是东魏镇南将军林时茂,出于义愤,斥退践踏民田的相国之子高澄,为避祸而出家,法号澹然。此时主持妙相寺的钟守净和尚正抛却佛戒,勾引住在寺院隔壁的沈全之的妻子黎赛玉。林澹然婉言劝告,反遭忌恨。钟守净乘梁武帝来寺烧香之机,挑动皇上赶走林副主持。林澹然闻信遁逃,梁武帝又派兵追辑,张榜捉拿。林澹然终于在武平被擒,拘押在狱。幸亏都督杜成治为报答恩惠而出面保释出来,逃往魏国。梁武帝得知此事,大怒,杜成治惊恐至极,一口痰没上来就噎死了。家产尽没,其妾不久生下一遗腹子,取名伏威。
林澹然入魏国后来到广宁县,为一庄主张太公除妖,偶得狐精传褚真人笺示,至独峰山五花洞取《天枢》、《地衡》、《人权》三本秘籍,据说以书习练,能排兵布阵,降龙伏虎。澹然先后结识各路英雄好汉,由苗龙、李秀、薛志义三人,定计火烧妙相寺,钟守净死于墙下,众偻罗一刀砍死黎赛玉,埋伏的人马又将闻讯而至的官兵击败。梁武帝诏令各府州县查检山岭湖海,枢密院发兵征剿。两军交战,薛志义跌入陷坑,自刎而死;李秀投崖身亡,总部被荡平。只剩苗龙先到林澹然处求救得免一死,然后亦摩顶受戒,拜林澹然为师。薛志义随身心腹胡小九于乱军中救出薛之幼孩贞儿,由林澹然抚育,名薛举,并与张太公孙张善相同师学业。一日,林澹然与众人出城踏青,邂逅东魏总督大将军侯景,畅叙旧情。侯景久欲叛魏归梁,正想乘出镇河南之机相机行事,忽听朝廷降旨回朝,猜知是丞相高澄定计除他,当即献土降梁。梁武帝封他为大将军、河南王。高澄设离间计,使武帝与侯景相互猜忌。侯景只好猝起谋反,直奔建康,将武帝困死于静居殿中。太子即位,加侯景为相国,侯不满意,自称汉王,朝政大权都由他实际掌握。此时,林澹然夜观星象,知武帝已死,遂派人寻访杜都督家眷,恰巧近邻一媒婆领来一个买来的小男孩,一打听竟是都督之子杜伏威,林澹然安排他与薛举一起读书。至此,林澹然已收下三位徒弟: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人情同手足,义结金兰。
不久,杜伏威去岐阳安葬祖父遗骨,半路被二位道士引上清虚仙境,得天主赠诗与祖师应饥、神仙充腹二方,其后又被劫持至一山寨,与绿林好汉缪一麟结为兄弟。接着,杜伏威告别缪一麟,辗转来到祖籍岐阳,拜访了族叔杜应元,将骨罐供于正厅,焚香拜祭。叙谈之间,杜伏威见应元眉头紧锁,便问家僮,告以参将公子桑皮筋欺压其叔,将妾作为财注对奕,得胜而去。次日,杜伏威把桑皮筋找来下棋,将对手杀得大败,只得把妾送回。谁知帮闲挑唆,桑皮筋写状诬告,其父桑守德又去太守府说情,府丞吴恢贪赃枉法,杜伏威倒被捕入狱。杜应元病殁牢中,杜伏威与众囚徒策反成功,杀了吴恢、桑皮筋,设计智胜官军,齐集至黄河之中的孟门山缪一麟营寨内。官军围寨,杜伏威大败之。
岐阳府提营团练使将助阵,杜伏威即差好汉朱俭投书林澹然。薛举与朱俭偕好汉佯装投诚,为蒋励领军校尉,里外夹攻,大获全胜,蒋太守阵亡。杜伏威乘胜拣选五百壮士,杀奔延州府。时,侯景已即位称帝,而梁朝两员大将却辅佐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为帝,发兵讨侯,斩侯马下。不二年,湘东王权重归魏主,大将陈霸先复立一主,又逊位与其子,其子又禅位于陈霸先,是为陈高祖皇帝,辖江南地带,江北地方则属东魏。不久,魏主下诏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澄之弟齐郡王高洋,国号齐。延州府属齐境,延州太守蒋励,乃是齐帝宠臣,管辖二州七县。杜伏威听取书生查讷与降将常泰之计,攻下府城,自称都统正元帅。州州判献城归顺,继又攻破上郡州、白土县城,广乐县共约纳降,朔州府城也被攻占,杜伏威杀仇祭亡父。
张善相自与杜伏威分手后,林澹然把三卷经书传授给他,不久即深知兵法,熟谙玄机。一日,骑马踹死醉汉孙鬼车,张善相惊惶,飞奔数十里,逸入一富贵人家花园,与齐国右都督段韶之女段琳瑛私订终身,然后赴朔州郡,与杜伏威、薛举会合。不久武州郡刺史田龙秋来犯,张善相破其毒龙吸髓法,该州官员遂降。杜伏威听取军师查讷之言,乘机攻掠傍都,围攻岐阳。齐后主派右都督将军段韶领兵十万来救应。副帅齐穆等被擒,段韶也中了杜伏威计,兵陷苦株湾。杜伏威知道张善相与段小姐私订终身,遂将齐穆等放回,为张善相婚事向段韶致意,自己也解甲休戈,受了招安,随段韶班师回朝。后主御笔手诏,免了杜伏威等人死罪,亲封杜伏威等大将军职,并钦赐张善相与段琳瑛完婚。
一月后,杜伏威、薛举、张善相兄弟三人,回乡省亲祭扫,并与林澹然重会,随后各自到任,励精图治,代民除害。十余年后,杜、薛、张约期为饮。畅叙别情,忽报周高祖发兵,齐后主被执而死。杜伏威当即据地称王。不几年周高祖驾崩后,数易其主,逊位于隋,隋遣大臣诱归杜、薛、张等三人,林澹然也受皇封。辞别众人回到峨嵋山。不久,唐兴隋灭,杜等受二仙人点化与林澹然教诲,决定蝉蜕红尘。后来林澹然圆寂,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皆弃家学道,羽化成仙。至唐贞观年间,薛举下凡,救子于难,三人之子也早已归顺唐朝。
以上为《禅真逸史》情节概要,听起来似乎有些烦琐冗长,无非勾心斗角,你争我夺而已。其实原文极美,文笔洗炼、优雅,叙述活泼,张驰有致,也不乏凡夫俗子的儿女情长,苟且偷欢之精采场面。下面节录第七回《绣闺禅室两心通,淫妇奸僧双愿遂》,权作解颐:黎赛玉坐在椅上,等了半晌,不见赵婆与钟住持出来,心里惊惶,起身推门,门已锁上,却推不开。四面看时,又没门路,叫了几声赵妈妈,并没人答应。正踌躇无计,只听得呀的一声,壁门开处,一个和尚捱身入来,依旧双手将板壁上了,走向前对黎赛玉深深稽首。黎赛玉看时,却正是钟住持,即忙答礼,问道:“赵妈妈却在何处,怎地不见她?”钟守净笑道“赵干娘有事,自回去了。”黎赛玉道:“住持爷,将拿绣佛缘簿来,待我押了花字,好回去。”钟守净陪着笑脸儿道:“不要押什么花字,只要成全了好事,才放去哩!”黎赛玉道:“既不要写缘簿,黄昏黑夜,留我女人在此何干?”
钟守净向前一把搂住,双膝跪下道:“我的亲亲娘,没奈何,救小僧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黎赛玉料,笑道:“小僧这阁里莫讲喊叫,便是敲锣擂鼓,兀自没人听见得。只求亲娘方便小僧!”黎赛玉怒道:“贼秃真有心机,老狗做成圈套,骗我来此,强求淫欲。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妾身宁死不辱!”钟守净道:“亲娘息怒,容小僧诉禀衷肠。自从正月十三日东厅讲经之际,偶然见了亲娘玉貌,爱慕不禁。亲娘临去之时,又承青盼,小僧愈觉难熬。至十五元宵夜,重蒙厚爱。从此,小僧废寝忘食,得了相思病症,讲不尽黄昏寂寞,白昼凄凉。吃药无功,求神少应,小僧自分多死。今日幸亲娘降临,可怜见小僧伶仃病体,费尽了万千神思,方和见亲娘一面。若赐片时欢会,救小僧一命,这是莫大的功德。”黎守玉则道:“这却使不得,我丈夫亦是有名器的,你不要倚势强奸,逼人性命。”钟守净道:“娘子还是真不肯,假不肯?”黎赛玉摇摇道:“实是不肯。不要胡缠!”
钟守净立起身来道:“罢罢罢!小僧无福,娘子不肯垂怜,这病越添得重了,终须是死,不如死在娘子跟前罢了!”即伸手在袜筒里摸出一把明晃晃尖刀来,向颈上欲待自刎。黎赛玉看见慌了。即双手抱住道:“痴冤家!怎地要女色不要了性命?”夺了刀,往地下一掷,钟守净乘势转身,将黎赛玉紧紧搂住,道:“亲娘,既不容小僧自刎,乞哀怜救济则个!”常言道:女人水性。黎赛玉被钟守净缠了这一会,又见他少年聪俊,是个富贵有势力的和尚,不觉欲心也动,按捺不住,当下双手亦抱住钟守净,同到床上。
正欲脱衣解带,共枕欢娱,黎赛玉猛然腹中绞痛起来。一霎时唇青面紫,手足皆冷。钟守净惊慌无措,抱住道:“我的奶奶!这是什么缘故?吓死我也!佛爷保佑,人命关天,怎了怎了?”赛玉忍着痛,推手道:“不妨。这是我的旧病,速将姜汤我吃。”守净方才心定,忙推开壁门,奔入厨房,取了姜汤,复进阁中来。赛玉呷了数口,转觉腹中作响,一股气从膈上卷至脐下,疼痛不止。钟守净搀扶摹抚,不住的茶汤调理,直至四更将尽,方才疼定,赛玉和衣靠在几上。弄得钟守净神疲力倦,连珠箭的打哈欠,也倚着桌儿睡去了。
顷刻间晨钟声响,遍处鸡鸣,钟守净醒来,搂定黎赛玉道:“我的娘,这会儿玉体好些吗?”赛玉道:“好了。”钟守净欢喜,双手捧定赛玉玉脸儿,在灯下细细看觑,依旧如花似玉,非复病时模样,搂过亲了个嘴,一手摸入怀中弄乳,一手替解衣带,复求云雨。赛玉推辞道:“今日断然不可。”守净笑道:“晚上已蒙娘子慨允,脱衣就寝,因病发阻了高兴。今已无恙,正好与小僧一乐,为何又言不可?”赛玉道:“我自幼爱吃冷物,积成一疾,每月行经之期,必先腹中绞痛,然后经通。凡经次不忌房事,要成血淋。况住持早晚佛前行动,若秽污了身体,罪过不轻,连我也难逃罪孽。”守净笑道:“我们佛祖是大慈大悲的,哪里管这等闲事?”此时钟和尚欲火难禁,兴发如狂,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一手将赛玉搂住,一手持入裤里,赛玉慌忙推时,已被他摸着那话儿。守净忽失声道:“我的亲亲,为何这等着慌?尿皆溺出来了。”赛玉笑道:“呆和尚!你且将手看一看,可是尿吗?”守净伸出看时,满掌鲜血淋漓,心下大骇,道:“这是何故?纵不然原有血淋病症的?”赛玉道:“适才我与住持讲过,女人家经水每月通流一次,人人如此。你这只手只索罢了,有一个月点不得香烛,近不得佛像经典哩!”
守净一面取汤洗手,一面将元宵夜间之梦讲了一遍,笑道:“我向来恨这个红脸头陀,阻住了巫山云雨。大娘子今夜经通,败了一场高兴,只是我和尚福薄,不得消受。”赛玉道:“佳期有日,不必烦愁。”二人讲谈之间,不觉天色已曙……(以上摘自山东齐鲁书社1986年7月第一版《禅真逸史》)
从引文可见作者对和尚偷淫并不持批评态度,倒有些津津乐道之嫌。《禅真逸史》虽写林澹然等人从出家而得正果,但并不把他们当真正的灭欲者来写;描绘钟守净玷污佛地,已起了宣传人欲在于佛心的思想,并且全书不遗余力的攻击佛教,这正与明末思想界提倡个性,肯定人欲的思想相应。本书第一回更有大胆抨击佛教的文字:“假令尽皈佛法,则灭而不生,人无遗类,成何世界?世俗子女难育,故借佛教之以冀延旦夕之命,出乎不得已,谅非其本心也。虽云披缁削发,而男女之欲,人孰无之?不能遂其所愿,轻则欲火煎熬,忧思病死;甚且逾墙窥隙,贪淫犯法而不之顾。至于佛会之说,其恶尤著。科敛人财,聚集男女,阳为拜佛看经,暗里偷情怀法,伤风败俗,紊乱纲常,莫此为甚,其罪一也。”(以下又死“罪二”、“罪三”,略去不引。)
清政府崇尚佛教,自然不能容忍如此放肆的文字,再加上书中时有淫秽、诞妄的描写,所以多次遭到禁毁。
前言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明末方汝浩编著。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工,形容婉切”,面铺演成四十回的规模。所以,它是明代旧小说加工风气下的一个改编增补本。旧本作者已不能详考,改编者方汝浩亦鲜为人知,现仅知道,他号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还写过一部以酒色财气为神魔的《扫魅敦伦东度记》。其乡贯说法不一。孙楷第先生据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本“囗水方汝浩清溪道人”题识,谓为洛阳人。戴不凡疑“囗水”系“囗水”之误,且交友中有“古吴”爽阁主人,评阅人有“西湖渔叟”,疑其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
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它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将军林时茂禀性忠直,因事与丞相高欢之子高澄结仇,他深恐高澄日后报复,就削发为僧,改名澹然,逃奔梁国。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正住持钟守净贪鄙好色,不守清规,澹然好言相劝,反结怨怀恨,并以谗言说动武帝,欲加迫害。澹然得报,连夜潜出,历尽艰辛,死里逃生,重返东魏。在张家庄,澹然因除妖得到仙人所授三卷天书,从此定居研习,修真授徒,拯世济民。这是前二十回以林澹然为中心人物的一条情节主线。后二十回,人物与情节都有变化,林澹然已退居幕后,他的三个门徒杜伏威、薛举、张善相走到台前,情节转而叙述他们的家世以及成长、结义的过程,以浓笔重墨描述北齐时代,四海滔滔,他们竟联络各路英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攻城夺府,于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久受段韶招降,列士封王,镇守西蜀。至隋末,复归降李世民。唐初,澹然圆寂,杜、薛、张经仙人点化,大梦顿觉,遂弃位学道,云游方外。唐高祖各敕赠灵圣大禅师及普化真人、普利真人、普济真人封号,一释三真,均成正果。故事翻腾变化,条分缕析,至最后方豁然开朗,点明题意。
全书的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迹种种异,道种种同”,故最后指迷说教,皈于佛道。这样张扬佛教,是与南北朝时代南梁、北魏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大力发展相适应的。南北朝时期又是儒、释、道三教大论辩的年代,经过激烈的论争,结果是互相汲取,在某些方面融合起来。所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或为释氏高人,或为释氏门徒,他们都得到仙家的传示,崇尚神仙符箓,并学了道家观星望气、补阳炼阴、驱神役鬼一套法术,俨然是一批道者。不宁唯是,在这些释道高人的内心深处,又满是纲常名教的思想,诛奸锄妖、辅佐明主、留名青史的雄心,不得意时,也是高山流水、长啸狂歌的志趣,全是儒家者流的行藏。可见,释而道,道而儒,三教合流,三教互补,正是这部小说总体思想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演变的真实面貌。我国古代小说中,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庸君媚臣礼佛参禅,造成了奸佞得势,英雄斥逐,朝政废弛,烟尘四起的恶果。以侯景之乱为结局,作品写出了国家沦亡、生民涂炭的不幸,对梁武帝一心追求极乐世界,最终幽居宫禁、饿死台城的下场作了辛辣的讽刺,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干戈四境尚谈经,国破家亡佛不灵”的历史教训。小说以钟守净为反面典型,揭露了上层僧侣贪财好色、伤风败俗的丑行,暴露了他们口诵弥陀、心藏荆棘的阴险嘴脸,使人们看到被梁武帝定为国教的佛教教会势力的黑暗面。作品还通过对萧梁、东魏、北齐诸国社会矛盾的描写,使人们看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害民的官府。盘剥百姓的豪绅。举朝上下有牛进、周乾、桑皮筋、吴恢、蒋太守、汤思忠、甄雍一类贪官污吏为非作歹、残害无辜,才促发了薛志义、缪一麟、杜伏威等英雄揭竿而起。作者多处赞扬了他们的绿林高义,肯定了这些起义英雄剪戮豪强、济困怜贫、替天行道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因而继承了古典小说民主性思想的光彩。
历史在这里只是现实的镜子。作者的用意不是驻足过去,而是指向现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的内容是相当明代化的。例如,梁武帝拿问犯人,使唤的竟是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处人的极刑是跟明代酷刑相一致的剥皮揎草;唱的丽词艳曲,大多是明代特有的民歌俗曲。这种历史失真现象,也表现出《禅真逸史》与明代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作品揭露的上述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昏君庸主崇释好道,宠用奸佞,朝政腐败,以至外族入侵、危机四起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凡例》所谓“欲期警世”者在此,徐良辅序所谓“其间挽回主张,寓有微意”者亦在此。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明代政治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诸种生活的情状。其间“圣主贤臣、庸君媚子,义夫节妇、恶棍淫娼,清廉(女幸)直、贪鄙奸邪,盖世英雄、么么小丑,真机将略、诈力阴谋,释道儒风、幽期密约,以至世运转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变幻,靡不毕具”。这种驳杂斑斓的色调,有助于我们对明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有更具体、广泛的认识。
应该指出,《禅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纲常名教的教条,顺天知命的天命论观点,也有释、道两家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无为主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等教义,和发源于宗教迷信的神仙法术,真是处处可见,无孔不入,使小说笼罩了一层宗教性的迷雾。不仅如此,作者从儒家的天命观和纲常伦理观念出发,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顺天安命的妥协精神;从道、释二家清心寡欲、委弃红尘的教义出发,安排了修真慕道、飞升霞举的归宿。这样,作品所描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被弓;上一条投降的道路,并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投降主义的沤歌与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总之,由于《禅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释、道主教合为一体,这就必然给作品带来它们固有的消极思想。
《禅真逸史》出现于明代末期,这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都已相继问世,传统的历史小说、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的艺术成就,都得到高度的发展。在一个个艺术高峰面前,作者既缺乏才力,又缺乏胆识,不能另辟蹊径,而是力图把传统小说的不同内容和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兼收并取,渗透综合。所以,从作品反映的南北朝历史背景,从这一百余年发生的历史、社会事件和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叙事方式也接近于讲史。它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历史小说的印记。与此同时,它又受到《水浒传》的强烈影响,不仅书中那些锄奸去恶、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汉;就是其中的情节语言,也经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表现出着意师承《水浒》的痕迹。此外,它还注目于市井小民,帮闲蔑片,加强社会风俗画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笔法;旁门左道、神仙幻术的穿插,又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一类神魔小说的手段。可见作者虽有博采众长之功,却无艺术独创之力。这样一部综合体的小说,就成为我国话本小说不同源流汇集后的产物。虽然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不可抹煞的优点,如气格宏大,情节动人,针线密缝,血脉流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畅达传神,这些都非三流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作品中所写的人物,如东魏的高欢、高澄、侯景、丁和,梁的萧正德、谢举、傅岐、朱异、张绾,齐的和士开、穆提婆、段韶、韩长鸾、张雕,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的行事与性格也大致有凭有据,不曾随意杜撰。这有利于创作一个历史感的氛围,表现出历史小说的特质。但作者一进入主要人物的创作,便换了一副笔墨。书中前半部所着力刻画的林澹然、钟守净,便是虚构的角色。六朝僧传中既没有澹然这样的高僧,史中也无武帝临幸的妙相宝寺。作者以灵动的文字,描摹结撰,而神态毕肖,颇见工力。后半部写的杜、薛、张三人,则在半虚半实之间。说它实,是因为他们确实起过兵,打过仗,拥兵称王,威震一时,曾使朝廷大伤脑筋。但是,他们是隋末分别在江淮、陇右、许州兴起的几支武装力量,彼此从未联合,根本不是“三结义”式大聚义。他们的身分相距很远,杜伏威贫困出身,张善相做过下层小吏,薛举一开始就是地方豪右,缺乏结义合作的基础。他们起事的时候,北齐早已灭亡,段韶已经去世,对他们进行军事镇压的主要是隋炀帝和李世民,小说写他们同受齐主、段韶招抚完全不实。况且,北齐时代,疆域窄小,西部边界不过山西、河南,西秦、巴蜀属北周地盘,齐主何能封西川的楚州、沪州、信州作三大王的封地?他们的结局都很惨,杜伏威在武德七年暴卒,大约是被毒死的。张善相归降以后,守伊州,为王世充所困。张数次求援,唐高祖故不发兵,以至城陷被杀。薛举于武德元年病死军中,可称善终,但其于投降世民后,被腰斩于长安,全家不得免。他们的下场,一点也不像小说所写的那么美妙。这种种矛盾,表现出小说与历史的显著区别。
《禅真逸史》存世版本不少。现知主要有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所藏古杭爽阁主人刻本,马廉旧藏自下翼圣斋本,二本各有插图二十叶。还有无图而增唐太史令傅奕序本。这三种大致为明刻本。清初和清代中叶,有爽阁藏版复刻本和翼圣斋本复刻本,还有文新堂本、据本衙藏板梓行的中小型本、明新堂本。清末有改题《妙相寺全传》和《大梁野史》的石印本,近世有张静庐点校本。我们这次整理则以清初“本衙爽阁主人”复刻本为底本,参照乾隆复刻精批本、本衙梓行的中型本和张氏点校本,择善而从。书中除图像、圈点、集评及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史实失误处作了更正外,不作改动,力求保持原貌。失检之处自不能免,尚望读者指正。
江巨荣 李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禅真逸史凡例 | 第一回 高丞相直谏辟邪 林将军急流勇退 | 第二回 钟爱儿圆慧出家 梁武帝金銮听讲 | 第三回 林长老除孽安民 丘县尹荐贤礼释 | 第四回 妙相寺王妃祝寿 安平村苗二设谋 | 第五回 大侠夜阑降盗贼 淫僧梦里害相思 | 第六回 说风情赵尼画策 赴佛会赛玉中机 | 第七回 绣闺禅室两心通 淫妇奸僧双愿逐 | 第八回 信婆唆沈全逃难 全友谊澹然直言 | 第九回 害忠良守净献谗 逃灾难澹然遇旧 | 第十回 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 | 第十一回 弥勒寺苗龙叙情 武平郡杜帅访信 | 第十二回 都督巧计解僧头 守净狼心验枕骨 | 第十三回 桂姐遗腹诞佳儿 长老借宿擒怪物 | 第十四回 得天书符救李秀 正夫纲义激沈全 | 第十五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党风尾林中箭 | 第十六回 夺先锋诸将斗勇 定埋伏陈玉鏖兵 | 第十七回 古崤关啜守存孤 张老庄伏邪皈正 | 第十八回 梁武帝愎谏纳降 虞天敏感妻死节 | 第十九回 司农忠愤大兴兵 梁武幽囚甘饿死 | 第二十回 都督冥府指翁孙 阿丑书堂弄师父 | 第二十一回 窃天书后园遣将 破妖术古刹诛邪 | 第二十二回 张氏园中三义侠 隔尘溪畔二仙舟 | |
| No. I [II] P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