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算法类 》 九章算術 》
九章算術註序
劉徽 Liu Hui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該書內容十分豐富,係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該書經多次增補,成書時間已不可考,但據估算最遲在公元一世紀已有了現傳本。許多人曾為它作過註釋,其中不乏歷史上的數學名人,最著名的有劉徽(公元263年)、李淳風(公元656年)等人。
《九章算術》的主要內容:
《九章算術》的內容十分豐富,全書采用問題集的形式,收有246個與生産、生活實踐有聯繫的應用問題,其中每道題有問(題目)、答(答案)、術(解題的步驟,但沒有證明),有的是一題一術,有的是多題一術或一題多術。這些問題依照性質和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音崔cui)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如下所示。原作有插圖,今傳本已衹剩下正文了。
《九章算術》的九章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田畝面積計算;
第二章“粟米”:𠔌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
《九章算術》的數學成就
《九章算術》中的數學成就是多方面的:
(1)、在算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分數運算、比例問題和“盈不足”算法。《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係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在第二、三、六章中有許多比例問題,在世界上也是比較早的。“盈不足”算法需要給出兩次假設,是一項創造,中世紀歐洲稱它為“雙設法”,有人認為它是由中國經中世紀阿拉伯國傢傳去的.
(2)、在幾何方面,主要是面積、體積計算。
(3)、在代數方面,主要有一次方程組解法、開平方、開立方、一般二次方程解法等。“方程”一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引入了負數及其加減法運算法則.作為一部世界科學名著,《九章算術》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入朝鮮、日本。現在它已被譯成日、俄、德、英、法等多種文字。
關於《九章算術》的歷史考證:
現傳本《九章算術》成書於何時,目前衆說紛紜,多數認為在西漢末到東漢初之間,約公元一世紀前後,《九章算術》的作者不詳。很可能是在成書前一段歷史時期內通過多人之手逐次整理、修改、補充而成的集體創作結晶。由於二千年來經過輾轉手抄、刻印,難免會出現差錯和遺漏,加上《九章算術》文字簡略有些內容不易理解,因此歷史上有過多次校正和註釋。
關於對《九章算術》所做的註住要有:三國時曹魏劉徽註,唐朝李淳風註,南宋楊輝著《詳解九章算法》選用《九章算術》中80道典型的題作過詳解並分類,清李潢(?~1811年)所著《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對《九章算術》進行了校訂、列算草、補插圖、加說明,尤其是圖文並茂之作。現代錢寶琮(1892~1974年)曾對包括《九章算術》在內的《算經十書》進行了校點,用通俗語言、近代數學術語對《九章算術》及劉、李註文詳加註釋。80年代以來,今人白尚恕、郭書春、李繼閔等都有校註本出版。
對《九章算術》的評價和其對後世的影響:
《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係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項令人驚奇的創造;“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在代數方面,《九章算術》在世界數學史上最早提出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現在中學講授的綫性方程組的解法和《九章算術》介紹的方法大體相同。註重實際應用是《九章算術》的一個顯著特點。該書的一些知識還傳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經過這些地區遠至歐洲。
《九章算術》是幾代人共同勞動的結晶,它的出現標志着中國古代數學體係的形成.後世的數學家,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知識的。唐宋兩代都由國傢明令規定為教科書。1084年由當時的北宋朝廷進行刊刻,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
可以說,《九章算術》是中國為數學發展做出的又一傑出貢獻。
九章算術註序
昔在庖犧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九九之數,以合六爻之變。暨於黃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於是建歷紀,協律呂,用稽道原,然後兩儀四象精微之氣可得而效焉。記稱隸首作數,其詳未之聞也。按周公製禮而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往者暴秦焚書,經術散壞。自時厥後,漢北
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皆以善算命世。蒼等因舊文之遺殘,各稱刪補。故校其目則與古或異,而所論者多近語也。徽幼習《九章》,長再詳覽。觀陰陽之割裂,總算術之根源,探賾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頑魯,采其所見,為之作註。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榦知,發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辭,解體用圖,庶亦約而能周,通而不黷,覽之者思過半矣。且算在六藝,古者以賓興賢能,教習國子;雖曰九數,其能窮纖入微,探測無方;至於以法相傳,亦猶規矩度量可得而共,非特難為也。當今好之者寡,故世雖多通纔達學,而未必能綜於此耳。《周官·大司徒》職,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說雲,南戴日下萬五千裏。夫雲爾者,以術推之。案:《九章》立四表望遠及因木望山之術,皆端旁互見,無有超邈若斯之類。然則蒼等為術猶未足以博盡群數也。徽尋九數有重差之名,原其指趣乃所以施於此也。凡望極高、測絶深而兼知其遠者必用重差、句股,則必以重差為率,故曰重差也。立兩表於洛陽之城,令高八尺,南北各盡平地。同日度其正中之時。以景差為法,表高乘表間為實,實如法而一。所得加表高,即日去地也。以南表之景乘表間為實,實如法而一,即為從南表至南戴日下也。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為句、股,為之求弦,即日去人也。以徑寸之筒南望日,日滿筒空,則定筒之長短以為股率,以筒徑為句率,日去人之數為大股,大股之句即日徑也。雖夫圓穹之象猶曰可度,又況泰山之高與江海之廣哉。徽以為今之史籍且略舉天地之物,考論厥數,載之於志,以闡世術之美,輒造《重差》,並為註解,以究古人之意,綴於句股之下。度高者重表,測深者纍矩,孤離者三望,離而又旁求者四望。觸類而長之,則雖幽遐詭伏,靡所不入,博物君子,詳而覽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