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蒗彝族自治縣,俗稱小涼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025平方公裏,縣城海拔2240米。境內最高點白岩子主峰海拔4513.3米,最低點金沙江畔子補河口海拔1350米。縣城距昆明交通距離568公裏,距麗江139公裏,距成昆鐵路金江火車站328公裏的。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時,年均氣溫12.7℃,年均無霜期190天。屬低緯度高原氣候區,幹濕季分明,立體氣候顯著,擁有豐富多樣的資源。總人口2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大興鎮。郵編:674300。代碼:530724。區號:0888。拼音:Ninglang Yizu Zizhixian。 |
|
寧蒗一名,係民國6年(1917年)設分縣時,各取永寧和蒗蕖兩地一字合併而成(永寧、蒗蕖兩州為元朝時設立)。寧蒗歷史悠久,據發掘遺址考證,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寧蒗生産力水平低,社會發育程度參差不齊,經濟社會發展起步較晚。解放前夕,金沙江邊的傈僳族保留着刀耕火種、遊牧遊耕的原始共耕製,涼山彝族保留着完整的奴隸製,壩區和半山區的摩梭人、普米族、漢族等,則處於封建領主製。寧蒗各民族的宗教禮儀、風俗習慣、生産生活方式等,至今尚不同程度地帶有原始社會的特點和遺風。
寧蒗於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彝族自治縣;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治理的272個貧睏縣之一;1999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八大少數民族貧睏山區之一;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國傢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現全縣有15個鄉1個鎮,86個村委會,5個社區,1122個村民小組,32個居民小組。有12種民族,其中11種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9.99%,彝族占總人口的60.75%;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233327人,按新的脫貧標準計算尚有19.14萬貧睏人口,其中6.28萬人處於絶對貧睏境地,占總人口的27%,是個典型的山、少、邊、窮縣。
1936年設寧蒗設治局。由元時永寧府、蒗蕖州二名各一字而得名。1959年為寧蒗彝族自治縣。
2000年,寧蒗彝族自治縣轄1個鎮、15個鄉:大興鎮、拉伯鄉、永寧鄉、跑馬坪鄉、戰河鄉、西川鄉、紅橋鄉、布河鄉、金棉鄉、爛泥箐鄉、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紅旗鄉、寧利鄉、蟬戰河鄉、新營盤鄉、永寧坪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920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大興鎮 28085 拉伯鄉 10512 永寧鄉 17804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 13739 紅橋鄉 17156 紅旗鄉 12900 寧利鄉 12909 金棉鄉 7693 西川鄉 13946 西布河鄉 18314 戰河鄉 20501 永寧坪鄉 7096 跑馬坪鄉 10397 蟬戰河鄉 7358 新營盤鄉 16410 爛泥箐鄉 14384
2001年,全縣轄1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大興鎮、新營盤鄉、爛泥箐鄉、跑馬坪鄉、蟬戰河鄉、戰河鄉、永寧坪鄉、西布河鄉、西川鄉、金棉鄉、寧利鄉、紅旗鄉、紅橋鄉、永寧鄉、拉伯鄉、翠玉傈僳族普米族鄉。
2005年,撤銷紅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興鎮,大興鎮政府駐地不變。 |
地理氣候 Geography and Climate |
寧蒗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境內山峰林立,溝壑交錯,屬典型山原地貌。綿綿山自北嚮南縱貫全境。綿綿山以西屬金沙江高山峽𠔌地貌,群山爭峙,河𠔌深切,海拔懸殊。綿綿山以東大部屬山原區,山勢較渾厚。主要高原平壩分佈於這一帶,較大的有永寧壩(面積56.5平方公裏)、白渠壩(縣城壩,面積20.5平方公裏)、紅橋壩(面積20.4平方公裏)。境內最高點白岩子山主峰海拔4510.3米,最低點為寧利鄉金沙江畔子補河口海拔1350米。境內大小河流20餘條,主要有寧蒗河、永寧河、碧源河,均屬金沙江水係。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區,幹濕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峽𠔌地形的影響,立體氣候顯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時,年均無霜期190天,年均氣溫12.7℃。 |
|
寧蒗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海拔高差極大,立體氣候明顯,是雲南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孕育着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多種動植物。僅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就有60科155種,藏量達3610.6萬公斤;有鬆茸、木耳、羊肚菌等25種珍稀野生菌;農業以水稻、玉米、蕎麥、馬鈴薯、豆類等糧食作物和蘋果、花椒、烤煙、酸梅、油料、香料等經濟作物為主,有天然牧場447.15萬畝,可載畜5.7萬個黃牛單位,是雲南省重要的商品牛羊基地縣。全縣森林覆蓋率43.4%,是金沙江流域的重點林區縣。
境內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煤儲量約在1.5—2億萬噸左右,已探明儲量達3500萬噸。還有豐富的鐵、銅、鉛、鋅、鋁土、錳、金、銀、鎢、鉬、鎳等金屬礦及石膏、石灰石、白雲岩、大理石等礦藏資源。水資源十分豐富,人均占水1萬立方米,水能資源藏量僅小水電就達20萬千瓦以上,目前尚有8萬千瓦未開發,開發前景十分廣阔。 |
|
寧蒗風景名勝衆多,有以“情、山、水”融為一體的高原明珠瀘沽湖和摩梭母係文化;有集高山湖泊群、萬畝杜鵑林、萬畝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觀為一體的青竜海生態旅遊區;有望鄉臺高山草甸、女神幽𠔌、吉意溶洞、永寧溫泉等各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有古老燦爛的彝族“畢摩文化”、普米族“韓規文化”等各民族獨特奇異的文化;還有永寧紮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列南徵屯兵日月河、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珠聯璧合,融為一體,形成了以瀘沽湖為中心,南連吉意溶洞、縣城、青竜海,北接永寧壩、三江口的景點群體。 |
|
寧蒗是一個多民族的山區內陸縣,居住有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藏、白、壯、傣、苗、回等12個民族,民俗民風純樸、獨特。
(一)彝族
1、節日。第一、火把節。火把節(彝語稱杜責),是彝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的日期,原則上是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但有的在此前後另擇吉日過節。第二、過年節。過年節(彝語稱庫施),是彝族又一盛大傳統節日。彝族過年日期各異,一般視農活完成的情況决定。1988年縣人民政府决定,每年農歷11月16日—18日定為彝族過年日。第三、二月八節和三月三節。二月八節,在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三月三節,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第四、初十五節。彝族一般不過春節,但到農歷正月十五日有打雞斷口嘴、打豬頭驅邪活動。
2、飲食。第一、飯食。彝族居住在山區,食品主要有馬鈴薯、蕎麥、燕表、大小麥、玉米、圓根、青菜等。第二、肉食。彝區的肉食類主要有牛、羊、豬、雞等,以羊肉為貴。殺豬,以火去毛,也可用開水去毛。殺綿羊,用一木棒猛擊頸部倒地後,捏其咽喉窒息而死。殺牛,用斧頭猛擊頭部,待牛昏倒後,割斷咽喉,放血剝皮。殺雞,捏其頸部窒息而死後,燒毛或燙毛。第三、飲酒。彝族以酒為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設宴待客、調解糾紛、驅鬼求神等都離不開酒。彝人好酒,尤喜烈酒,習慣飲“寡酒”,即飲酒不吃菜。彝族有規矩,男子路遇背酒婦女,親戚朋友帶酒登門拜訪探望,須贈一份禮,或為錢幣、衣物,或為牲畜、糧食等。第四、飲茶。彝族好茶,凡中年以上男女均有飲茶習慣。以陶製小砂罐熬煮,以精製製小瓷杯作茶盅,以蕎粑、炒面為佐食。有的還在茶水中加食????。第五、吸煙。彝族愛吸自種的蘭花煙,且有吸煙不能斷代之說。彝諺說:“煙為子孫煙,吸煙子孫旺”。彝族成年、老年男女幾乎都吸煙,青年男女也有吸煙者。
3、服飾。建國前,寧蒗彝族的裝飾品以金、銀、銅、玉、骨、貝等為原料製成,品種繁多。女子,特別是青年女子喜戴飾物。男子有穿左耳戴珠習慣。彝族服裝以毛麻製品為主,女子服裝式樣隨年齡而變化,特別是下裙和頭帕。男子服裝式樣,小孩、青年、中年、老年都差別不大。色調和綉花鑲邊程度則與年齡大小和身份有關,一般年紀大者較素淡,年紀輕者較豔麗;諾的服裝較為素淡,即使青年女子也很少鑲邊綉花,以示莊重、高貴。百姓服裝較為豔麗,富裕家庭青年女子服裝鑲邊綉花,豔麗炫目。無論是女子、男子服裝,還是諾、百姓服裝,季節性都不強,寒暑不變,終年身披披氈既為避雨又為禦寒。建國後,大多數男子和少數女子改穿漢裝。穿彝族服裝者,其服裝已以棉、絲、纖維製品為主,款式新穎,縫製精細。
4、婚姻。建國前,寧蒗彝族實行嚴格的同族內婚、等級內婚、傢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優先婚制度。男女婚事由父母包辦,指腹為婚和幼時擇配偶極為普遍,男女雙方均無戀愛自由權和婚姻自主權。解放後,彝族原有的婚姻制度已逐漸改變,異族通婚及由於奴隸製的消亡過去所謂的不同等級的男女通婚者已漸多,男女青年已有一定的戀愛自由權,但仍有父母包辦和買賣婚姻現象。
5、喪葬。寧蒗彝族除對未滿周歲夭折的嬰兒實行土葬,對患麻風病死者實行裹牛皮蓋鍋土葬外,其餘皆行火葬。
(二)摩梭人
1、節日慶典和祭祀禮儀。第一、春節。摩梭人稱庫史,意即新年。摩梭人過春節,隆重熱鬧。第二、端午節。摩梭人過端午節,除象漢族一樣,采草藥、喝雄黃酒以及擺宴外,還要燒鬆枝,燒糌粑,灑敬酒淨水,念經文,祭祀山神、水神和日、月、星、天神以求保護莊稼,保佑人畜平安,不要下冰雹颳狂風,降瘟疫鬧災害。第三、轉山節(包括瀘沽湖)。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是,是摩梭人的轉山轉海節。第四、祭祖節。農歷十月,摩梭每戶人傢由打巴或喇嘛擇定吉日殺年豬。殺年豬這天,即是祭祖節,請打巴念經,敬神祭祖,儀式隆重。第五、祭牧神節。農歷正月十二日這天,所有摩梭家庭都要做很豐盛的早餐,而且一定要煮豬心子。吃飯前先燒香祭供,專門祭祀牧神。第六、祭土地節。農歷十一月三十日,摩梭村寨以某一傢為重點,請打巴念祭土地神的經,同時也念咒各種害蟲的經,請天、地、山、水神禁止風、旱、澇、雹、洪、蟲等災害,保護地裏的莊稼正常生長,獲得豐收,在以某一戶為主的請打巴念經的同時,每傢都要用樹枝在田邊地角燒大塘煙火,全村煙霧迷漫,祭祀天、地、山、水神,摩梭人稱這個儀式為“地補”。
2、飲食。摩梭人以玉米、稻穀為主食,其他還有大麥、洋芋、燕麥、青稞等,夏秋季節有青白菜、蘿蔔、蔓菁、蓮花白、鬍蘿蔔等蔬菜,鼕春有酸腌菜、幹蘿蔔絲、幹魚和酸腌魚。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糌粑為佐食。摩梭人傢傢會擠牛奶,製作酥油,會做印花餌塊粑粑、油炸米粉片以及豆腐、涼粉。肉食中,以豬膘(又稱琵琶肉)為貴,喜歡灌製香腸、灌豬腳、米灌腸、幹豬肝。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
3、服飾。摩梭男女在13歲以前穿長衫,係腰帶,13歲行成丁禮後,男女皆穿金邊大襟衣,鈕扣喜用銀幣和彩珠,鈕扣在右邊,頸項中心有領扣,右肩胛骨旁有一副,右腋下有兩副,每副兩顆。女性的金邊衣內,還穿領和袖口為黃色或緑色的綢緞內衣。下穿百褶裙,裙布至少二丈四,多達三丈多,裙長至踝。用各種彩綫綉上花邊。傳說,不綉花邊,死了找不到路,其實是為了美觀。摩梭婦女還講究首飾,頭上加以氂牛尾做的假辮,尾上配有一大束彩絲綫,以青黑為主,辮長4—5尺,輓成盤髻,配以彩珠串,彩絲束尾垂在左耳鬢,戴耳環、手鐲,腰係紅花色帶,戴戒指,胸前配銀鏈,耳環戒指以銀質為多,手鐲有銀有玉。摩梭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衣,係腰帶,配腰刀,下穿寬腳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紮上彩絲帶,這與祖先是遊牧民族有關係,是古代牧民的遺風,與藏族來往多了以後,摩梭男子的服裝也就與藏族相似,有的也穿衝巴(即藏服)。
4、喪葬。摩梭人行火葬,喪葬儀式繁雜,一般分為洗屍、捆屍、安魂超度、停屍、起屍裝棺、打巴開路、交待祖譜、洗馬繞村、謝別鄉親等幾個步驟。
5、母係大家庭。母係大家庭的特點是家庭中男子不娶,女子不嫁,傢係以母係計算,傢財由女子繼承,祖母在,祖母為傢長,祖母不在,母為傢長。男子外出經商、掙錢,女子操持傢務和負責農業生産。與摩梭家庭結構相對應的阿夏婚姻,即通常所說的走婚,是摩梭人最富特色的文化資源,也是滇西北最具知名度的文化旅遊資源。阿夏婚又可分為阿夏異居婚和阿夏同居婚,前者的特點是雙方平時各居母傢,男子衹在夜晚到女阿夏傢居住,清晨返回母傢,所生子女屬女方家庭成員,姓氏隨母,這就是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同居婚則是男到女傢或女到男傢共同居住。無論阿夏異居婚還是阿夏同居婚,感情是基礎。雙方一旦感情破裂,阿夏關係即宣告結束。自主婚姻、註重感情、有情則合無情則分、聚散自由是摩梭人阿夏婚姻最顯著的特點。
(三)普米族
1、節日。普米族主要節日有吾昔節、大十五節、端午節、七月半、嘗新節、轉山節等。“吾昔”節(“吾”意為年,“昔”意為新,即新年)為普米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臘月初六或初七、初八舉行。臘月十五為大十五節。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秋收嘗新節,把新糧釀成美酒,先祭“宗巴拉”神,後祭祖先,隨後傢人盡情暢飲,談論當年豐收情景。轉山節日期不固定,有的選在農歷十月的一天,有的選農歷七月的一天。
2、飲食。普米族普遍食用大米、小麥、青稞、蕎子、洋芋、蠶豆、碗豆、四季豆等。蔬菜以蔓菁、瓜、辣椒、蘿蔔、青菜、西紅柿等為主。肉食常用豬牛羊肉,喜喝牛奶,並製作酥油、乳酪。寧蒗普米族喜以酥油茶就炒面。特別有名的是“豬膘肉”,其製作方法是:將宰後的豬掏去內臟,抽去骨頭,用????巴和花椒撒在豬腹內,然後把豬腹縫合,風腌起來,就成了一頭完整的臘豬,普米語稱“咱貢”。因外形猶如琵琶,也叫“琵琶肉”,是招待客人的上品。普米族喜歡喝茶,吸煙和飲酒。茶的種類很多,主要有酥油茶、化油茶、????茶、核桃仁茶、雪茶等。煙有旱煙、鼻煙、捲煙等。酒分甜酒、黃酒、白酒三種。酒是祭祀和待客的重要禮品。普米族熱情好客,每當客人來訪,總是導入上座,捧上酥油茶和炒面,接着端上一大碗蘇理瑪酒待客。等到用飯時,主人端出熱氣騰騰的牛、羊肉和豬膘肉,另加一碗有蔥、蒜、辣椒以及花椒和香椿的酸辣湯,主人在旁殷勤陪侍,等到客人用餐畢,傢人才開始用飯。
3、服飾:1949年前,普米族男女幼童時都穿麻布長杉,係麻布腰帶。13歲舉行成人禮後,男子穿大襟麻布衣,着寬大褲子,披羊皮領褂。富有人傢穿黑、蘭燈芯絨上衣,外穿氆氌和呢質大衣,膝下用布裹腿,腰間佩刀係囊,大多赤足,有時也穿自製半筒豬皮鞋,手戴鐲圈和戒指。普米族女子包頭帕,編發,喜用氂牛尾及絲綫編入發辮之中,盤於頭頂,以發辮粗大為美。穿紅、白、蘭、黑等色金邊大襟衣,着百褶長裙,喜青、白、藍等色。以寬大的紅、白、蘭、黃等色的彩帶束腰,背披潔白羊皮。胸前佩戴銀鏈,手戴鐲圈和戒指,還喜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頭飾或項鏈,耳戴銀環或玉墜。普米族老年男女服飾與成年男女服飾基本相同,衹是服裝色彩不再鮮豔,一般選用蘭、黑布料,不戴飾物,亦不用假發,纏數米長的黑色大頭帕,紮素色腰帶。現在,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普米族人民和內地人民一樣,穿上了棉質、毛質、化纖質料的服裝,但普米族服飾的民族特色並未改變,衹是服裝色彩更加豔麗,布料更加講究,款式更為新穎。
4、喪葬。普米族認為人死後靈魂將永遠脫離屍體,屍體作焚燒處理,但靈魂還存在,因而形成一套安置靈魂和處理屍體的喪葬儀式。寧蒗普米族實行火葬,其葬儀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實行二次葬。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寧蒗彝族自治縣轄15個鄉1個鎮,86個村委會,5個社區,1122個村民小組,32個居民小組。
大興鎮:轄安樂、大興、幹河子、大村街、岔河5個社區和黃板坪、拉都河2個村委會,32個居民小組和17個村民小組。
拉伯鄉:轄托甸、加澤、田壩、格瓦、拉伯5個村委會,63個村民小組。
永寧鄉:轄落水、永寧、拖支、泥鰍溝、木底箐、溫泉6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
翠玉鄉:轄官田、庫腳、宜底、翠玉、二坪、春東6個村委會,68個村民小組。
紅橋鄉:轄紅橋、莊房、大梨樹、金子溝、大水溝、黃臘老7個村委會,74個村民小組。
紅旗鄉:轄官地壩、紅旗、硝水坪、白牛廠、羊窩子、華崗6個村委會,71個村民小組。
寧利鄉:轄玉鹿、寧利、白草坪、牛窩子、長坪5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
金棉鄉:轄紅星、金棉、竜通、拖腳4個村委會,52個村民小組。
西川鄉:轄界馬、黑赤地、大柏地、石門坎、沙林、沙力河、竹山7個村委會,127個村民小組。
戰河鄉:轄漢傢廠、萬河、戰河、松樹河、清水河、木耳坪、子差拉7個村委會,113個村民小組。
西布河鄉:轄碧源、大溝、石格拉、老傢河、麥地河、大屋基、西布河7個村委會,109個村民小組。
永寧坪鄉:轄昔臘坪、馬鹿塘、抓馬坪、永寧坪4個村委會,45個村民小組。
跑馬坪鄉:轄羊場、二村、跑馬坪、沙力坪4個村委會,61個村民小組。
蟬戰河鄉:轄三股水、萬馬廠、幹海子、蟬戰河4個村委會,44個村民小組。
新營盤鄉:轄新營盤、毛家乡、毛菇坪、藥草坪、東風5個村委會,55個村民小組。
爛泥箐鄉:轄萬桃、二拉壩、氂牛坪、馬金子、大二地、水草壩、爛泥箐7個村委會,79個村民小組。 |
|
寧蒗彝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