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四川 >內江 > 
目錄
·概況 Longchang County·城市名片·城市概況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交通運輸
·經濟發展·觀光旅遊·文化教育
·礦産資源·隆昌縣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社會事業
·隆昌名人·英文解釋·近義詞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Longchang County
  郵編:642150 代碼:511028 區號:0832
  拼音:Lóng Chāng Xiàn 英譯:Longchang County
  
    隆昌縣位於四川東南部,東北與重慶市榮昌縣相鄰。總面積792平方千米。總人口77萬人(2006年)。全縣轄1個街道、16個鎮、2個鄉:古湖街道、金鵝鎮、山川鎮、響石鎮、聖燈鎮、黃傢鎮、雙鳳鎮、竜市鎮、迎祥鎮、界市鎮、石碾鎮、周興鎮、漁箭鎮、石燕橋鎮、李市鎮、鬍傢鎮、雲頂鎮、桂花井鄉、普潤鄉。縣政府駐金鵝鎮,距內江市區34千米。
  
    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竜市河、隆昌河、漁箭河呈扇形分佈,有古宇宙水庫、柏林寺水庫。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059.7毫米,年均氣溫17.3℃。煤、天燃氣、石英砂等礦藏較豐富。成渝、隆瀘鐵路,成渝高速公路過境。有清建牌坊群、雲頂古寨、鵝洞飛泉、古宇湖度假區等風景名勝。
城市名片
  “中國石牌坊之鄉” “青石文化城”
城市概況
  地處四川盆地南部腹部,川渝兩省市交界處,古有“北接秦隴、南通滇海、西馳敘馬、東達荊襄,以彈丸而當六路之衝,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稱,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資集散地。
  隆昌古為隆橋驛;
  明隆慶元年(1567年)置縣;
  全縣總人口75.57萬人;
  全縣幅員面積794.41平方公裏;
歷史沿革
  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12月18日成立隆昌縣人民政府,屬瀘縣專區。1952年1月,瀘縣專區改為隆昌專區,專署移駐隆昌縣城;1952年12月20日,隆昌專區改為瀘州專區,專署遷至瀘州,隆昌屬瀘州專區。1960年7月,瀘州專區 撤銷,隆昌屬宜賓專區。1968年專區改製為地區,隆昌屬宜賓地區。1978年4月隆昌改屬內江地區;1985年6月內江地區改為內江市,隆昌屬內江市管轄至今。
  1997年,隆昌縣面積760平方千米,人口74萬,轄12鎮4鄉:金鵝鎮、聖燈鎮、黃傢鎮、山川鎮、界市鎮、竜市鎮、雙鳳鎮、石碾鎮、石燕橋鎮、響石鎮、迎祥鎮、鬍傢鎮、雲頂鄉、周興鄉、桂花井鄉、普潤鄉。縣政府駐金鵝鎮。
    2000年,隆昌縣轄16個鎮、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45033人,其中: 金鵝鎮 160283 山川鎮 24768 響石鎮 48152 聖燈鎮 28730 黃傢鎮 55091 雙鳳鎮 45879 竜市鎮 53450 迎祥鎮 37265 界市鎮 43236 石碾鎮 34037 周興鎮 19312 漁箭鎮 13636 石燕橋鎮 47447 李市鎮 14761 鬍傢鎮 47879 雲頂鎮 38014 桂花井鄉 13023 普潤鄉 20070 
    2004年,隆昌縣轄16個鎮(金鵝、響石、聖燈、黃傢、竜市、界市、石碾、鬍傢、漁箭、山川、雙鳳、迎祥、周興、雲頂、李市、石燕橋)、2個鄉(桂花井、普潤)。
    2009年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4號)同意隆昌縣設立古湖街道辦事處。轄原金鵝鎮的巨星、明星、羅星、群星、恆星、金星、紅衛、衛星、建設、春光、望城、飛泉、古宇、工農、上遊15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古湖街道辦事處駐古宇路233號。
行政區劃
  縣政府所在地金鵝鎮;
  縣轄1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2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古湖街道辦事處)、15個鎮(金鵝、響石、聖燈、黃傢、竜市、界市、石碾、鬍傢、漁箭、山川、雙鳳、迎祥、周興、雲頂、李市、石燕橋)、2個鄉(桂花井、普潤)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4503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金鵝鎮(含古湖街道辦事處) 160283 山川鎮 24768 響石鎮 48152 聖燈鎮 28730 黃傢鎮 55091 雙鳳鎮 45879 竜市鎮 53450 迎祥鎮 37265 界市鎮 43236 石碾鎮 34037 周興鎮 19312 漁箭鎮 13636 石燕橋鎮 47447 李市鎮 14761 鬍傢鎮 47879 雲頂鎮 38014 桂花井鄉 13023 普潤鄉 20070 
  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隸屬隆昌專區;
  1978年4月,隆昌縣由宜賓地區劃歸內江地區。
交通運輸
  隆昌素有“川南門戶”之稱,重慶直轄後,即成為“四川東大門”。
  隆昌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四川出川和出海的大通道,川東南陸路交通樞紐。
  成渝——成渝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橫貫縣境;
  雲貴——隆黃(隆昌至貴州黃桶)鐵路;隆納(隆昌至瀘州)高速公路;川雲(四川至雲南)東路;
  川西——隆雅(隆昌至雅安)公路;
  2009年即將開工成渝城際鐵路(350公裏/小時)。
經濟發展
  全縣2008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84.74億元,同比增長15.3%,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5.6億元,增長5.4%;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47.32億元,增長20.1%;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1.82億元,增長12.6%。
  隆昌先後被國傢、省列為全國水禽基地縣、全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全國外貿自營出口經營權縣,四川省經濟發展“一條綫”重點縣,四川省享受內陸開放城市優惠政策縣,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被評為全國食品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
  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貿工農”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目標,鞏固第一産業,提高第二産業,發展第三産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深化企業改革,着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快城鎮建設和旅遊等第三産業發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堅持“讓出資源、讓出産權、讓出市場、讓出利益”的“四讓”原則,切實增強對外開放實效,努力把隆昌建成川東南交通樞紐和商貿大縣、工業強縣、旅遊新縣,推進隆昌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川渝合作隆昌試驗示範區
  四川隆昌經濟開發區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全省十個重點開發區之一。
  2008年隆昌縣被正式批準成立“川渝合作隆昌試驗示範區”。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0.44平方公裏,以承接機械汽配、紡織羽絨、食品三大支柱産業為主。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百億園區”。
  2008年,“化學工業園”啓動,占地2平方公裏的隆昌化學工業園以隆橋化工為依托,采取“以企辦園”的模式,着力培育特色化工産業,形成生産二甲醚、食用二氧化碳為主的化工産業集群。園區建設重點將實施 “525工程”,即用5年的時間,建成面積達2平方公裏,實現産值50億元。
  2009年,“浙江工業園”啓動,總投資20億元,選址“川渝合作隆昌工業園”,規劃面積1900畝,擬用4年時間建成。目前用地500畝,在2010年6月底建成,2013該項目全面竣工投産。園區建成後每年可實現稅收3.6億元,解决就業7000餘人。首批簽約入駐浙商工業園的有電動摩托車、紡織、傢紡及小傢電等7個項目。
觀光旅遊
  隆昌縣境內有一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古宇湖風景名勝區),古宇湖風景名勝區:由金鵝鎮景區、古宇湖景區、雲頂風景區和聖燈山景區四組風景名勝襟連而成,合稱“一城一湖兩架山”。主要景點:川南明珠古宇湖,石化聖地聖燈山,夢幻奇峰雲頂山,立體史書牌坊群。兩個縣級風景旅遊區(大佛坎風景旅遊區,黑水凼風景旅遊區)。
  “青石文化城”
  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也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隆昌盛産青石,為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城市特色,隆昌正在着力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已由四川美術學院瑞地設計室編製完成了隆昌縣“青石文化城” 總體城市風貌建設規劃。按照“青石文化城”總體城市風貌建設規劃,將在城市空間中設置 “城市之門、城市文脈、城市客廳、城市通廊、城市緑地、景觀環道、城市金街、地標建築”八大青石形象要素景觀,構架“一座牌坊古鎮,一座青石文化廣場,兩條城市文脈,四座城市之門”的青石文化城。西部青石文化城的建設,增添了隆昌旅遊的新亮點。
  “立體史書”石牌坊
  牌坊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間“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素有“立體史書”之稱。隆昌石牌坊現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狀坐北嚮南一字排列,位於巴蜀古驛道隆昌縣城南北兩端的驛道中央。牌坊沉澱和藴涵華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學、歷史、數學、文學、力學、建築學、美學為一體的明、清建築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以其全國最大的石牌坊群、全國唯一男女同坊、牌坊種類多樣、奉旨建造、雕刻精美等特色,與安徽歙縣牌坊相媲美。2005年3月,隆昌縣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夢幻奇峰”雲頂寨
  雲頂古寨始建於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占地245畝,寨墻總長1640米,墻高7.4米,張愛萍題詞寨墻寬4.5米,有莊院48座(現存13座),是隆昌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在四川乃至西南都具有唯一性。雲頂寨具有獨特的傢族文化。郭氏傢族在雲頂寨聚居600多年,生息繁衍,發展成為一個與安徽桐城方傢齊名的大傢族。600年來形成了郭氏傢族獨特的族規族距,規章制度;演繹了雲頂寨內許多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成就了郭氏傢族工農商學兵的傑出人才。雲頂寨具有獨特的建築文化。雲頂古寨是郭氏傢族壘石成墻、築寨自保的族居地,寨墻規模宏大,高大雄偉,寨樓、炮臺、兵棚、馬房、倉庫、武器庫、蓄煤池等一應具備,內容和形式構成上同歐洲的古堡有異麯同工之妙,在國內實屬罕見。寨內建築形式多樣,有川南民居、客傢民居、徽派民居及中西混合式風格,省規劃設計院的專傢評價說:雲頂寨的建築在建築學上堪稱世界少有,是中國傳統與近現代建築的露天博物館。雲頂寨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
  雲頂寨以古寨為依托的雲頂場被譽為川南民風民俗的活化石。集市交易形成了獨特神秘的“夜半相聚,雞鳴則散”的半夜市場,俗稱“鬼市”,構成一幅川南民風民俗的生動畫捲。這一民風民俗在全國是唯一的,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探詢“鬼市”的神秘。總之,雲頂寨以其“萬擔地主收稅院”、40平方公裏地主莊園微縮景觀、千年民風民俗活化石和獨特民俗雲頂場“鬼市”而享譽四海。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搜索天下》欄目,先後到雲頂寨拍攝了旅遊專題片,並在中央臺黃金時段播出,提高了雲頂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雲頂寨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距離隆昌縣城僅19公裏,車程僅需20分鐘。
  “川南明珠”古宇湖
  古宇湖為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水庫。湖面面積5.4平方公裏,東西最長7.5公裏,古宇湖南北最寬2公裏,最大水深27米,平均水深15米,庫容量5600萬立方米,湖中島嶼和半島較多。以湖泊水景、環湖鬆林、成群野鴨灰鶴為景觀特色,春夏賞湖光山色、秋鼕觀萬千水鳥,素有“川南明珠”、“侯鳥樂園”之美譽。古宇湖的野生水禽有5科16種,其中有大白鷺、鸕鶿等四川稀有種類,四川省熊貓館館長、省鳥類著名專傢吳先智評價說:“古宇湖的水禽種類多,數量大,在四川的河湖庫塘中是罕見的”。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十萬餘衹水鳥在湖面飛翔,蔚為壯觀,勾勒了一幅人、鳥和諧相處的美好畫捲。古宇湖距縣城僅0.5公裏,是成渝地區離城市最近的湖泊,極適宜都市人休閑旅遊。
  “石化聖地”聖燈山
  與古宇湖襟連而成的聖燈山,有紀念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傢視察“3·27”炭黑車間的紀念館,是留下毛澤東一生唯一蹲姿視察記錄照片的地方。有水氣同井的溫泉資源,經初步測定,溫泉日産量可達800—1000立方米,水溫達60—70℃,所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産物質含量豐富,具有醫藥保健價值,開發潛力巨大。
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
  四川省隆昌幼兒師範學校:
  ——國傢級重點師範學校;西華師範大學隆昌學前教育學院
  學校創辦於1932年,是四川省重點建設的一所全日製幼兒師範學校, 四川省幼兒教育師資培養基地,四川省首批小學、學前教育專科辦學水平的達標學校。2008年挂牌西華師範大學隆昌學前教育學院。學校目前正在籌備升格專科學校,四川省隆昌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省隆昌縣城關職業中學:
  ——四川省重點職業中學校;
  隆昌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隆昌縣政府於1992年創辦的中等學校,主要為社會培養中初級技術人才。學校師資雄厚,設備先進,設有電子、機電、醫士、財會、文秘等專業。
  隆昌縣教師進修校:(與成人中專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隆昌縣教師進修校坐落於縣城康復中路488號,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講師、高級講師19人,擔負着全縣小學教師和小學、鄉鎮初中校長的培訓任務。
  內江電大隆昌分校:內江廣播電視大學隆昌分校建立於1999年6月,它是隆昌縣人民政府領導的一所地方成人高等教育學校。
  普通中學(重點)
  四川省隆昌縣第一中學校:
  ——國傢級示範普通高中;
  學校是在康熙6年(1667年)創辦的“金鵝書院”舊址上於1903年創建,迄今已有340餘年悠久歷史,初名為隆昌縣中學堂,建國後為隆昌中學。1960年10月,命名為隆昌縣第一中學,同年出席“全國文教係統群英會”,受到國務院通令嘉奬。1978年為內江地區重點中學;1982年,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37所重點中學之一;1994年復查驗收為四川省重點中學,02年,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現為國傢級示範高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尚平、工程院院士鄭皆璉、馬遠良,世界冠軍陳莉莎等,都曾就讀於我校。學校於八十年代曾獲全國教育改革“金鑰匙”奬,國傢體委頒發的“銀盾奬”,現為“全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體係傳統項目示範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省百所心理教育實驗校”,省“實驗教學示範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教學、科研、藝體等工作連續多次獲國傢、省、市表彰。
  隆昌二中: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以樓峰中學(1939年)為基,納渝洲之南華中學(1944年),合興國中學(1943年)於1951年組建的,初名為隆橋中學。1993年學校晉升為內江市重點中學,2002年,學校晉升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省重)。現為中央電教館電化教育科學研究實驗試點學校,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實驗中學,內江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優秀學校。
  隆昌七中: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創建於1958年,原名隆昌七中,1986年更名為黃傢中學。2008年9月又恢復為隆昌縣第七中學。於1995年建成內江市重點中學。省級緑色學校(內江市第一所),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特色:推行重點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文理藝體職全面育纔”的辦學思想,我校藝體生考入大專院校人數在內江市雄居榜首已達12年。
礦産資源
  隆昌位於新華夏係構造帶四川沉降帶中部,屬川東褶皺帶嚮西南延伸的尾部。境內構造形跡較少,僅有三條背斜和一個嚮斜,即蠃觀山背斜、聖燈山背斜、黃傢場背斜及背斜之間開闊平緩的嚮斜。出露地層均為沉積岩。主要為距今2.25億年至0.7億年的中生代陸相碎屑岩類地層;少量為距今250萬年的新生代第上係河流相鬆散堆積層。陸相碎屑岩主要為中生代時期,距今1.8億年至1.3億年的侏羅係地層;其次為三迭係上統須傢河組地層。目前,已發現的礦産資源有煤炭、天然氣、石英砂礦、石灰石礦、砂岩礦、頁岩礦、陶土、粘土礦等十幾種礦産。已探明儲量有天然氣、煤炭,已開發利用的有石英砂、石灰石礦、砂岩、頁岩、陶土、粘土等礦産資源。天然氣和煤炭年産量分別為2.91億立方米和50萬噸,石灰石礦年産量70萬噸,石英砂礦等基他礦種,也形成了相當規模。
  隆昌縣林業用地面積10628公頃,占幅員面積13.38%,其中:有林地面積10220.1公頃,疏林地面積39.9公頃;未成林地面積84.3公頃,無林地面積281.4公頃,苗圃地面積2.3公頃。主要樹種有香樟、馬尾鬆、美國鬆、杉木、柏木、桉樹、櫟類。非林業用地中“四旁”樹占地面積3371.1公頃,主要樹種有桉樹、千丈、川柏等。全縣活立木總蓄積357787.2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7.1%。全縣共縣經濟林2.2公頃,經濟林面積1450.7公頃。全縣共有經濟林2011萬株,主要有柑桔、梨、桃、油茶、桑 等品種。竹資源7066萬株,主要為慈竹、黃竹和楠竹。野生動物資源有黃鼠狼、野貓、布鵒鳥、白鶴、野兔、野鴨、蛇、鳥等種類,有17種屬國傢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或例入有科研價值和有益的野生動物。名貴花卉植物有“隆昌素”蘭草。
隆昌縣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6年,是執行“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壯工業、建新村、強旅遊、促城建、興商貿”工作重點,團结奮鬥,負重拼搏,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剋服了特大旱災等睏難。全縣國民經濟繼續呈現出持續、平穩和健康發展的良好運行態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增加,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合
  經濟總量平穩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緊緊抓住了“川渝經濟合作”這一契機,以打造“川東第一縣”為總攬,初步形成了以構築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和諧隆昌、平安隆昌。據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5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9.95億元,增長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 %;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25.72億元,增長2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6.19億元,增長1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2.8%。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2.01:44.98:33.01調整為19.19:49.59:31.22,産業結構繼續保持了“二三一”的經濟結構模式。
  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機械汽配、食品、紡織等傳統優勢産業,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較強支撐能力和帶頭作用的民營骨幹企業。2006年,全縣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8.78億元,同比增長17.4%,比GDP增速高1.8個百分點。
  新增就業人數增加。多渠道安置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903人,其中領取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實現再就業3499人,企業新吸納安置1400人,社區就業實體吸納安置7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運行質量不夠,産業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支柱産業的有力支撐,實施的大項目還不多;製約經濟發展的土地、資金、能源等因素依然存在;公共財政保障力不夠強;社會保障體係不夠健全。
  二、農業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面對特大旱災,奮起抗災自救,實現了“一保四補”的目標。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6.82億元,增長4.0%,實現增加值 9.95億元,增長0.7%。農、林、牧、漁業結構由2005年的41.8:1.2:52.3:4.7調整為2006年的38.54:1.04: 55.14:5.28;種養業結構由40.0:60.0調整為38.80:61.20;糧經結構由64.3:35.7變為59.51:40.49。主要農産品産量列示如下:
  名 稱2006年度比2005年±%糧 食 (萬噸)24.33-8.49小 麥 (萬噸)2.44 0.41稻 (萬噸)15.45-13.85薯 類 (萬噸)3.370.60玉 米 (萬噸)2.45-0.41豆 類 (萬噸)0.59-14.49油 料 (噸)8270-12.22油菜籽 (噸)54580.94蔬 菜 (萬噸)15.413.15水 果 (萬噸)1.882.17林業工作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以退耕還林工程和天保公益林建設為重點,以發展麻竹、檸檬、桑樹為主導産業,大力培育和發展非公有製經濟林業。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2100畝(檸檬700畝、桑樹1000畝、其它果樹300畝),退耕還林配套荒山造林2000畝,古宇湖區域緑化280 畝,四旁植樹75萬株,林業新育苗28畝。實現林業産值1753萬元,同比增長6.1%。
  畜牧工作按照“畜牧業一年一變化,三年大提高”的目標,大力推進生豬和水禽産業化發展,有效阻擊了豬鏈球菌病、口蹄疫和禽流感及以狂犬病等動物重大疫情,確保了全縣清淨無疫。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産值9.27億元,增長8.6%。主要畜牧産品列示如下:
  名 稱2006年度比2005年±%肉 類 (噸)7151311.31豬 肉 (噸)5168511.00牛 肉 (噸)65812.10羊 肉 (噸)6957.80禽 蛋 (噸)81002.00蠶 繭 (噸)4295.90出 欄 肥 豬(萬頭)69.3811.00年末生豬存欄(萬頭)53.6811.90
  年末大牲畜存欄(萬頭)1.228.40年末羊存欄(頭)379308.00
  水産品産量(噸)131727.00小傢禽畜出欄(萬衹)1256.807.70水 禽(萬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年整治病害水庫25座,新建3口;維修改造石河堰15處;新建蓄水池85口、新建供水工程3處;防滲整治維修渠道5公裏、新建3公裏。全縣新增節水灌面2500畝,恢復改善灌面4000畝,新增蓄水能力10萬方,水利工程蓄水保栽達24.5萬畝。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堅定不移的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結合打造“西部汽配基地”這一契機,着力培育汽配、食品、紡織三大支柱産業,加大工業技改投入,推進資源整合,工業經濟呈現速效並進的良好運行態勢。全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産值67.35億元,增長19.9%,增加值21.95億元,增長29.3%,占GDP的 42.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2006年的86戶,資産合計達到249541萬元,增長18.0%,從業人員19750人,增長16.3%。全年實現總産值51.37億元,增長38.6%,實現增加值17.53億元,增長36.3%。主要工業産品列示如下:
  名 稱2006年度比2005年±%原 煤(萬噸)2545.8紗 (噸)243104.3白 酒(噸)251648.0生 絲(噸)76036.7 成 氨(噸)6081224.6水 泥(萬噸)33.644.4日 用 玻 璃 (萬噸)50025.0成 品 鋼 材 (噸)490496.5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0.3%,比上年高34.92個百分點;總資産貢獻率24.08%,比上年高7.4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8.87萬元/人,比上年高1.18萬元/人;每萬元産值綜合能耗1.19噸標準煤;産品銷售收入53.98億元,增長49.5%;利潤總額26134萬元,增長86.2%;利稅總額49730萬元,增長88.10%。虧損企業虧損額由上年的454萬元下降到2006年的199萬元,下降56.2%。
  建築業生産健康發展。全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23個,從業人員達到19009人,增長9.5%。全年實現産值9.76億元,同比增長41.4%,增加值3.77億元,增長12.0%。實現利潤總額2877萬元,同比增長99.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0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
  四、固定資産投資和招商引資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加快。全縣共實施項目153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9120萬元,同比增長33.2%。其中:9個市屬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3億元,52個縣屬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7億元。從投資類型分析:基本建設完成投資47446萬元,同比增長39.0%;更新改造完成投資43976萬元,同比增長77.6%;房地産開發完成投資20775萬元,同比增長34.4%;農戶投資16923萬元,同比下降23.6%。
  重點圍繞“工業強縣”突出抓了聚壑石油液化氣、鑫竜紡織紡紗生産綫等87個工業項目,實現工業技改投入43976萬元,同比增長77.6%。圍繞新農村建設突出抓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建設、柏林寺水庫除險加固等16個農業項目,實現農業投資11591萬元,同比增長39.2%。圍繞“旅遊新縣”突出抓了南關石牌坊古鎮等6個旅遊項目,實現旅遊投資 13400萬元,同比增長33.2%。圍繞城鎮化突出抓了9、11號安置房、隆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等27個城建項目,實現城建投資43878萬元,同比增長5.1%。圍繞“五年攻堅戰”突出抓了自榮公路、通村公路標美路等9個交通項目。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2006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域外資金62700萬元,同比增長77.8%,其中工業生産性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44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1%。
  五、交通建設和郵電通訊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資4611萬元,重點交通建設項目自榮路、石漁路已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隆古路納入旅遊環綫,改建縣道42公裏,新改建村道128公裏,建成農村公路橋梁3座/45米、農村客運站3個,建設碼頭217.96米/9個,新增通車里程179.5公裏,全縣通車里程達到 1294公裏,實現省道好路率83.7%,縣道好路率73.6%。
  運輸業健康發展,營運市場進一步規範。全縣有6傢運輸企業評為A級、1傢評為B級企業,清理換發客運綫路標志牌311塊,查處各類違章車輛227臺次,非法營運車輛49輛。全年完成公裏客運周轉量40907萬人公裏,下降 0.1%,公裏貨運周轉量17264萬噸公裏,增長13.68%。
  郵電通訊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末,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406萬元,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3818萬元,增長17.5%。2006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19750戶,增長10.2%,其中住宅電話89064 戶,增長8.0%,電話普及率達到32.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20144戶,增長37.7%,普及率達43.4%;國際互聯網用戶16615戶,增長 21.4%。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城鄉消費品市場日趨活躍。“萬村千鄉”工程成效顯著,已建成22個鎮級“農傢店”,51個村級“農傢店”建設,有效地拓展了農村流通網點。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951萬元,同比增長15.5%。其中,縣的零售額74781萬元,增長 15.3%,縣以下的零售額112170萬元,增長15.6 %。按行業分組;批發和零售貿易業141143萬元,增長15.4%,住宿和餐飲業42139萬元,增長15.7%,其他零售額3669萬元,增長 14.3%;從經濟類型分析,國有經濟5372萬元,增長10.0%,私營及個體經濟164835萬元,增長16.0%,股份製及其他經濟12432萬元,增長15.2%。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實現外貿出口創匯1591萬美元,同比增長25.0%,全年新增獲權企業6戶,新增出口實績企業5戶,實際利用外資160萬美元,外派勞務512人。
  七、財政、金融
  200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8543萬元,同比增長23.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含基金收入)13550萬元,同比增長27.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81萬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納入市上增長考核稅收完成6342萬元,同比增長27.0%;各項稅收6855萬元,同比增長 24.8%。全縣財政總支出51696萬元,同比增長27.9%,一般預算支出51682萬元,同比增長36.8%。
  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機構實現各項存款餘額54.81億元,比年初增長11.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7.20億元,比年初增長13.1%;實現各項貸款餘額18.26億元,剔除剝離因素,比年初增長7.7%。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縣共組織實施縣以上各類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7項,其中結轉項目10項,新上項目17項;星火計劃14項,科技成果推廣計劃5項,科技攻關項目8項。其中,水禽無公害生産技術集成、推廣與産業化開發項目報國傢科技部;全年共申請國傢專利37 件,實施專利項目3項,成功對接外智項目13項。
  正式啓動“雙高普九”工作和義務教育示範縣工程。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174所,在校學生90347人,教職工5928人,其中專任教師 5210人。有小學129所,招生7597人,在校學生 48438人,專任教師2517人,7—12歲正常兒童入學率達99.98%,小學輟學率0.03%;全縣有普通中學36所,招生12551人,在校學生 36816人,專人教師2318人,13-15周歲正常少年入學率97.32%,初中升學率達74.8%,初中輟學率1.08 %;高中升學率為53.8%;重點上綫430人,本科以上上綫1881人,包括了全市文科前三名;中小學危房改造6097平方米。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藝創作再上新臺階。全年共創作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小品等作品150餘件,組織美術、書法、攝影作品1000餘件,在省獲奬30餘幅。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成功舉辦了新年音樂會、歌舞音樂會、“農普之歌”文藝晚會、川劇折子戲、舞竜彩遊等活動,放映愛教片1560場,圖書館接待讀者 59000人次,書刊流動74558册次。全縣有影劇院1個,文化館(站)19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61823册;開展了對石牌坊的修繕保護工作。
  廣播電視充分發揮黨的“喉舌”作用,在辦好《鵝江話題》、《歡樂今宵》等節目的同時,推出了新的電視欄目《生活驛站》、《百姓故事》、《法製前沿》、《我的舞臺》等四大欄目。全縣有廣播電視臺1座,鄉鎮廣播電視站18個,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全年新架纜綫60.12公裏,新發展光纖用戶 4906戶。
  衛生工作狠抓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工作的組織、監督、檢查和落實等工作。深化農村衛生改革,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加強疾病預防控製體係、醫療救治體係、衛生執法監督體係和婦幼保健工作,整頓和規範醫療衛生市場次序。全縣有醫院、衛生院24個,床位1456張,衛生技術人員994 人,其中醫生449人;加強疾病預防控製體係建設,衛生防疫人員89人;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47個,村衛生站361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1.7‰,嬰兒死亡率8.5‰: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91081人,參保率達94.97%。
  認真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鞏固全國體育先進縣成果。全縣共舉辦、聯辦體育比賽20場次,承辦了“2006年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决賽”四川主賽場的比賽。在全省第十屆運動會中,隆昌獲 2金2銀,在全省重點中學田徑比賽中,隆昌獲1銀4銅,在全市傳統田徑賽中,隆昌獲跳高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十、市政建設 旅遊與環境保護
  市政建設突出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以推進城鎮化進程為中心。全縣建成區面積12.05平方公裏,城鎮化率為35.8%。新建城市道路面積3.53萬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631平方米,新增城市緑地面積3.27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緑地面積231平方米;重點工程污水處理廠已纍计完成投資4100萬元,城區段已全綫貫通;新鋪設受壓供氣管網6.4公裏,完成供氣量935萬立方米,城市氣化緑96.7%;天然氣一戶一表新戶1981戶;安裝Dg100 米以上供水主管2500米,供水量585萬噸,水質綜合合格率99.87%。城區一批重點高檔住宅小區錦林新苑、元亨新村、竜錦傢園、南景源、西怡園三期等工程相繼竣工;隆昌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榮獲內江市“甜城杯”優質工程奬。
  旅遊産業成為我縣一個新興的産業。強力推進“三古之旅”,實現旅遊發展新突破。全年旅遊接待130萬人次,旅遊收入4.67億元,隆昌南關石牌坊古鎮旅遊景點於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開展了省級生態示範區建設。環保工作鞏固小流域污染源整治成果,重點加大沿河治污企業監管。2006年,共投入資金251萬元,完成污染治理企業4傢,出境斷面水水質達到Ш類。城區空氣質量達標率75.2%,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7.8分貝,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執行率達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計劃生育總體保持全市領先水平。2006年,全縣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3.19‰,計劃生育率為91.0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2:93。開展計生“三結合”幫扶基地44個,幫扶戶6706戶,全縣享受獨生子女父母奬勵政策對象61202人,製發“關愛女孩行動”愛心卡1730個;據公安部門年報統計,年末全縣戶籍人口76.61萬人,比上年增加0.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87萬人,非農業人口16.74萬人。常住人口690235人。
  城鄉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據縣地方經濟調查隊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514元,比上年增加1424元,增長23.4%,城鎮恩格爾係數38.9%,城鎮基尼係數0.2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91元,比上年增加283元,增長9.4%,農村恩格爾係數53.57%,農村基尼係數0.219。
  城鎮職工人數增加,工資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末,全縣共有在崗職工42832人,比上年增長0.3%,職工工資總額50128萬元,增長16.3%;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11773元,增長15.2%。
  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60628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49249人(在職24311人,退休20904人);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機構24個,床位949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02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022人,農村傳統救濟993人。
社會事業
  2009年農歷正月初八,新年裏的隆昌縣城熱鬧非凡。當日上午,由隆昌縣委、縣政府主辦的2009年舞竜文化藝術節在喧天鑼鼓聲中拉開序幕。
  市領導王志平、黃忠、張淵、肖和聯、陳玉春和隆昌縣四大班子領導出席了開幕式。來自轄區各鄉鎮機關、企業和學校等組成的20條祥竜自古宇湖沿城區一路遊來,20餘萬市民與竜共舞。
  20支竜燈隊從古宇湖“起水”後,沿隆瀘大道進入城區。竜燈隊每到一處,總是迎來陣陣鞭炮聲和群衆的歡呼聲。不少居民在竜身下鑽來鑽去,用手觸摸竜體,以討吉祥。
隆昌名人
  黃復生 隆昌縣竜市鎮人,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1905年在日本東京參加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會。民國時期,歷任國民政府參議員、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立法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兼政務官懲戒委員、國民政府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1938年10月在重慶逝世,後追授為陸軍上將。
  曾琦 隆昌縣響石鎮人,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在巴黎組建國傢主義青年團,1924年回國。1929年國傢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青年黨,曾琦為青年黨主要領導人。1945年12月,曾琦任青年黨主席。曾琦歷任國民政府參議員、國民政府委員、總統府資政。1949年旅居國外。1960年病逝。
  郭尚平 隆昌縣雲頂鎮人,1930年出生,著名滲流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科學院副院長。他研究開發的微觀滲流仿真和測試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他研究的滲流技術成果在地下、工程、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出版了專著《物理化學滲流微觀機理》。199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鄭皆連 隆昌縣人,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副廳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首創了雙麯拱橋支架施工的新工藝,為修建拱橋不立拱架提供了新技術。他研究的千斤頂斜拉和挂連續澆註拱肋外包混凝土等技術,為世界拱橋建築史上首創,分別獲國傢科技進步二、三等奬。1988年獲“國傢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馬遠良 隆昌縣人,西北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第一位水中兵器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兼任中國水聲學會副理事長及水聲分會主任,中國科學院聲場信息國傢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他主要研究水聲信號和數字信號處理、聲納係統和水中兵器信息係統設計。在著名國際學報和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0多篇,同時,在國際會議發表論文40多篇。他有17項科研成果獲國傢及部級奬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葉頂峰 隆昌縣鬍傢鎮人,1983年高考獲四川省理科狀元。中國科技大學畢業,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國傢重點實驗室進行密碼學研究,參與了有限自動機的代數理論研究,開創了有限自動機的分解理論,並成功地分析了國內著名的公鑰密碼,攻破了國際著名的“2R”公鑰密碼體製。2000年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李榮志 隆昌縣人,畢業於北京理工學院,後留法並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主要進行高能物理研究,在等粒子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被評為“全國十佳中青年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肖體俊 隆昌縣人,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她從事數學理論研究,主持過10餘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論文70多篇,在德國出版英文專著一部。曾應邀到英、德、意、比等國知名大學講學,並擔任美國著名刊物《數學評論》的評論員。1992年被評為中國科協“十大傑出青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潘 隆昌縣人,博士,電視節目主持人。曾在成都經濟電視臺“每日財經”、“聊天”、“女人有約”等欄目製作、編輯、主持節目。她參與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欄目的創辦工作,並成為該節目的主持人。後來在中央電視臺《半邊天》欄目做主持人。
  李秀鈞 隆昌縣響石鎮人,1956年考入四川醫學院,畢業後留校從事內科臨床醫療工作。1980年赴美留學,1982年回國後歷任華西醫學院內科副主任、內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胰島素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主要進行內分泌代謝病、糖尿病、甲狀腺、胰島素抵抗癥、生長發育疾病的臨床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傢科委“九五”攻關項目、國傢教育博士點基金項目。在國內外先後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專著29本,並參與《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典》的編纂。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陳樹 隆昌縣周興鎮人,1971年出生,1992年考入廣州外貿學院。1994年在校期間創作歌麯《九月九的酒》。一麯《九月九的酒》紅遍全國。該歌麯榮登1994——1995北京音樂臺“中國歌麯榜”,並獲年度總選十大金麯奬、1995年上海東方臺“東方風雲榜”年度總選十大金麯奬。1995年創作歌麯《老鄉》,1996年“廣東新歌榜”年度總選十大金麯奬。之後,又創作出《夢北京》、《良心》等一係列膾炙人口的好歌麯。
英文解釋
  1. n.:  Longchang County
近義詞
隆昌
相關詞
????業公司????政稽查所中醫院川東大門石牌坊之鄉
包含詞
隆昌縣皮革廠隆昌縣中醫院隆昌縣中醫醫院
隆昌縣人民醫院隆昌縣第一中學隆昌縣第二中學
隆昌縣金鵝賓館隆昌縣精神病院隆昌縣經濟委員會
隆昌縣????政稽查所隆昌縣衛生防疫站隆昌縣婦幼保健院
隆昌縣棉麻紡織廠隆昌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隆昌縣第一實驗小學
隆昌縣響石中心衛生院隆昌縣石碾中心衛生院隆昌縣中醫院城關分院
隆昌縣慢性病防治所隆昌縣離退休教師療養所隆昌縣竜市中心衛生院
隆昌縣黃傢鎮中心衛生院隆昌縣鬍傢中心衛生院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隆昌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