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陝西 >安康 >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基本概況·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悠久歷史·經濟發展
·縣城風貌·歷史沿革·名優特産
·文化風俗·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行政區劃代碼
  610925
基本概況
  嵐臯縣位於陝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南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北與安康市漢濱區、西與紫陽縣、東與平利縣相鄰,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全縣轄17個鄉鎮198個行政村,4.4萬戶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2萬人,境內以山地為主,屬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25400,電話區號:0915
  嵐臯,位於陝西南部的鄂、渝、陝三省交界處,北距安康市區71公裏,西鄰紫陽,東毗平利,南接重慶城口,全縣總面積1956平方公裏,人口17萬。
  嵐臯物華天寶,資源豐饒。境內嵐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54.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24萬千瓦,建成和在建各型電站32座,總裝機17.2萬千瓦,年發電量4.5億千瓦時,成為發展載能工業的強大能源支撐。礦産主要有金、銅、鐵、石英石、重晶石、瓦板岩等,其中鈦鐵礦總儲量22億噸。魔芋、茶葉、生漆以及山野菜、中藥材等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魔芋種植歷史悠久,是全國魔芋標準化示範區,魔芋種植示範標準通過陝西省質量技術首傢頒布,近年來産業化步伐加快,先後被列為“全國魔芋種植基地重點縣”和“全國魔芋加工重點縣”。茶葉生産久盛不衰,清代乾隆年間就已作為貢品,現今打造的“南宮山富鋅富硒茶”更是位居全省名優茶之列。生漆早在明代就被稱為“金漆”,屬國際市場三大名漆之一。
  境內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全縣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268.8公裏,其中207省道貫穿6個鄉鎮,98%的村修通了村級公路,嵐城、大洞等公路的貫通,形成了東通平利、西到紫陽、北連安康、西接重慶的公路交通網絡。航運蓬勃發展,建永久性碼頭2個,營運航運里程114公裏。
  嵐臯風光旖旎,美景薈萃。境內有中國最神奇的森林公園、國傢AAAA級景區南宮山,以百年不腐的高僧真身、佯死復活的千年古櫟、4億年前的古冰川遺跡蜚聲海內外。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省級森林公園神河源,讓你不到蒙古卻能領略一馬平川的彪悍和曠達。享有“西北第一漂”美譽、國傢AAAA級景區嵐河漂流,集旅遊、探險、娛樂為一體,是戲謔山水、親近自然的最佳去處。被譽為“九寨溝幺妹”的千層河景區,森林植被蔥蘢,山澗清泉成瀑,景緻別樣,美如畫圖。中國最大天然蠟燭蠟燭山,壁立千仞,氣勢恢宏,登高望遠,心曠神怡。還有水圍城、武學館、百子洞、嵐宮湖、肖傢壩仰韶文化遺址等自然人文景觀,構建起門類齊全、各具特色的嵐臯生態旅遊鏈。
  近年來,以“巴山人傢農傢樂”為主打品牌的鄉村旅遊迅猛發展,吸引着各方客商慕名前來,品農傢風味,賞鄉村美景,觀地方民俗。嵐臯—中國生態旅遊的最佳地方、中國魔芋之鄉。
自然資源
  境內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全縣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268.8公裏,其中207省道貫穿6個鄉鎮,98%的村修通了村級公路,嵐城、大洞等公路的貫通,形成了東通平利、西到紫陽、北連安康、西接重慶的公路交通網絡。航運蓬勃發展,建永久性碼頭2個,營運航運里程114公裏。礦産、生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金、銅、鐵、鉬、磷、原煤、碳、石棉、石英石、重晶石、花崗岩、石板岩等,其中鈦鐵礦總儲量達22億噸。
  嵐臯是陝西重點林業縣之一,豐富的林業資源,孕育了大量的山貨特産,共400多個品種,主要有生漆、茶葉、杜仲、黑木耳、香菇、果類及各種山野菜等。嵐臯生漆在明代被稱為“金漆”,屬國際市場三大名漆之一。竜安茶為陝西名茶,“竜安碧旋”曾作為貢茶,列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水電理論藴藏量54.8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1萬千瓦。
  生態旅遊資源享譽省內外,境內的南宮山國傢森林公園距縣城22公裏,園內有百年不腐的高僧真身、佯死復活的千年古櫟、4億年前的古冰川遺跡、火山熔岩和7648公頃的原始森林;神河源省級森林公園距縣城50公裏,園內有神田草原、巴山秋池、朝陽洞,占地3200公頃;有“西北第一漂”美譽,集旅遊、探險、體育健身為一體的娛樂項目嵐河漂流;還有被譽為陝南的“小九寨”千層河自然風景區正待開發;衆多的河流、電站庫區,“水圍城”、蠟燭山、武學館、百子洞、肖傢壩仰韶文化遺址等人文自然景觀組成了獨特的生態旅遊庫。
行政區劃
  嵐臯縣轄8個鎮、9個鄉:城關鎮、佐竜鎮、花裏鎮、滔河鎮、官元鎮、石門鎮、民主鎮、大道河鎮、藺河鄉、溢河鄉、孟石嶺鄉、漳河鄉、四季鄉、橫溪鄉、堰門鄉、鐵爐鄉、曉道鄉。
  2004年,嵐臯縣行政區劃一覽:轄8個鎮、9個鄉,5個居委會、198個行政村。(根據“安康市2004年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城關鎮 轄2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東新村、城關村、新春村、方埡村、堰溪村、梨樹村、竹林村、東埡村、四坪村、耳扒村、茅坪村、愛國村、永豐村、水田村、春光村、六口村、聯春村、雙灣村、萬傢村、東風村、保衛村。
  佐竜鎮 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佐竜街道居委會、杜壩村、亂石溝村、金珠店村、大沙壩村、佐竜村、馬宗村、花壩村、西湘村、雪溪村、長春村、青竹村、天燭村、臘燭村、正溝村、朝陽村、塔元村。
  花裏鎮 轄9個村委會:紅日村、花裏村、桂花村、界梁村、雙嶺村、竜安村、嚮陽村、金寨村、西河村。
  滔河鎮 轄10個村委會:柏坪村、友誼村、興隆村、田埡村、車坪村、構坪村、聯閤村、泥坪村、興勝村、同心村。
  官元鎮 轄11個村委會:吉安村、團興村、竜板營村、古傢村、陳爾村、竜洞村、北坪村、山河村、後小河村、二郎坪村、黃金村。
  石門鎮 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石門街道居委會、鐵佛村、月星村、紅岩村、老鴉村、鬆林村、三灣村、雙豐村、平河村、芙蓉村、新生村、雙村村、東升村、小溝村、新倉村、三岔村、莊房村。
  民主鎮 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民主街居委會、農田村、五一村、新喜村、馬安村、榨溪村、太洪村、大興村、三星村、棗樹村、銀盤村、楓樹村、田灣村、八一村、國慶村、銀米村、德勝村、獅子村。
  大道河鎮 轄1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大道河街道居委會、月池臺村、嚮陽村、東坪村、茶農村、淳風村、白果坪村、魏灣村。
  藺河鄉 轄10個村委會:藺河村、光明村、草埡村、大灣村、立新村、蔣傢關村、棋盤村、中壩村、和平村、茶園村。
  溢河鄉 轄9個村委會:溢河村、新灣村、高橋村、宏大村、佘傢梁村、展望村、臺子村、天池村、新建村。
  孟石嶺鄉 轄15個村委會:武學村、草坪村、桃園村、柏楊林村、田壩村、九臺村、雙橋村、前進村、青坪村、豐景村、仁溝村、豐坪村、四新村、易坪村、東嶺村。
  漳河鄉 轄9個村委會:漆扒村、青岩村、洛陽村、白鶴村、葵花村、雙臺村、長灘村、雙嚮村、東河村。
  四季鄉 轄9個村委會:月壩村、頭橋村、長梁村、鬆林村、麥溪村、茶棚村、竹園村、木竹村、蒼水村。
  橫溪鄉 轄6個村委會:興坪村、樂景村、天福村、平安村、大河村、油房村。
  堰門鄉 轄14個村委會:興隆村、一心村、堰門村、青春村、長徵村、天聖寺村、水磨溝村、團員村、瑞金村、延安村、中武村、建軍村、堰塘村、進步村。
  鐵爐鄉 轄14個村委會:先進村、春風村、紅星村、蘭傢壩村、建國村、柳林村、紅桔村、新風村、永紅村、光榮村、豐興村、先鋒村、文化村、廟壩村。
  曉道鄉 轄5個村委會:雙喜村、黃興村、華興村、明興村、遠景村。
悠久歷史
  嵐,林邊之霧氣。臯,水邊之高地。
  漢江擦邊而過,澎湃於西北,令人英姿勃發,蕩氣回腸;巴山逶迤而來,橫亙於東南,令人氣度巍巍,挺拔嚮上;嵐河潺湲於東北,波光瀲灧,碧流如鏡,令人清新愉悅,愜意豪爽。
  嵐臯地方開發較早,遠在原始社會母係公社時期,這兒就有我們的的先民。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由於極其荒野,官方心遲遲沒有在主裏建立任何機構,後人連原始地名都知道。直到清清朝初年,清軍纔到這裏設置汛地,“汛”同“訊”,即盤問之意,“汛地”類似現在的關卡。因為在高立汛地建房時,於土坪內挖出了許多漢磚,便取名為“磚坪”。當時磚坪汛屬興安州管轄。乾隆四十七年(1782)將興安州升為興安府,在府城設安康縣,磚坪汛歸安康縣管轄。嘉慶初年(1796)升為磚坪營,道光二年(1822)年升為磚坪廳。廳是清朝在新開闢的地方建立的行政機構,比府小而比縣大。因此,那時的磚坪廳居興安府所屬的八個縣之首,連安康那樣的大縣的縣太爺見了磚坪廳的通判也要敬畏三分。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府、州、廳製,省以下改設道、縣兩級,於是磚坪廳遂改為磚坪縣。民國六年(1917)公民王樾等人聯名嚮上呈報請求更改縣名,並陳述他們的理由:本縣地處巴山老林,而山林中的霧氣是“嵐”,境內有一條長達八百裏的河流,已定名為“嵐河”;水邊的高地是“臯”,二字合起來便是“嵐臯”。國民政府贊賞這種見解,並由國務院總理伍廷芳發佈命令:磚坪縣更名為嵐臯縣。1949年11月28日嵐臯縣解放,沿用嵐臯縣名,隸屬安康行政公署。1958年為適應“大躍進”的需要,撤銷嵐臯縣建製,將長春、堰門、七步、泰山、大河、官元、大北河並入紫陽縣,其餘地方並入安康縣,俗稱“安嵐合縣”。1961年糾正“大躍進”中的“左”的作法,恢復嵐臯縣建製。除將大道公社的鷺鷥灣、周傢孔院子、安康嘴和長春公社的石傢灣、柯傢院子、王傢嶺劃入紫陽縣外,原並入紫陽和安康二縣的疆域復歸嵐臯縣
  本縣的城址也是經歷過數次變遷纔固定下來的。明朝正德年間,在堰溪河至火石畝之間,當時地名叫林鋪子,是縣城的雛形,清朝乾隆年間,安康縣在在磚坪設縣承署,買康傢3.75畝地基,建房18間,成為本縣歷史上第一個縣城。嘉慶二年(1797年),清軍鎮壓白蓮教起義,衙署被毀。七年(1802年)遷移到嵐河與四季河的交匯睡,因此處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名叫水圍城。建房18間,並移駐宮汛,修造城堡。十九年(1814年),因土堡狹隘,不利於擴充防務,安康知縣鄭謙下令遷至今縣城處,縣城署設在今縣政府機關大院內。因地址原是尹傢的墳地,縣城為徵這塊地送給尹傢“永不當差”匾一塊。城垣周長440丈,高1.8丈,寬1.8丈,頂寬一丈,女墻1275垛。墻身用土石砌,門洞用磚嵌,二十一年(1816年)竣工,城東、西、北三道門,每道門上設譙樓1間,炮臺八座,水關4座,馬道3處,瀎水溝16條。耗銀36000兩,城建規模之大在本歷史上是空前的。
  “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而嵐臯衙門卻例外。縣城雖幾經變遷,但衙門始終朝北開,原因有三:一是地理環境獨特,南面是又高又陡的的中梁子山,北面卻是平緩的嵐河灘,有居高臨下之意;二是百姓進衙門由低嚮高而入,才能顯示縣老爺的威嚴;三是正北方的蠟燭山,似兩束光柱朝衙門照射,表示本縣前程光明。
  縣城所在地及郊區,民國時叫尚忠鎮,解放後改名城關鎮,既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又是陝南邊陲的重鎮。
經濟發展
  2007年農業發展概況
  2007年,以緑色産業建設為重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圍繞“依托山水、立足富民、突出重點、多元發展”的思路,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着力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狠抓農民增收,在春季持續幹旱、秋季遭受罕見洪澇災害的情況下,農村經濟仍然保持了平穩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873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19%。
  農業(種植業)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當年實現農業(種植業)産值35230萬元,比上年下降3.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9萬畝,糧食總産76955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3.52%,實現糧食産值18055萬元,占農業(種植業)産值的51.2%,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萬畝,産量2692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1.1%和17.55%;全年蔬菜播種面積達到8.7萬畝,蔬菜總産量79005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57%和-2.7%,其中種植魔芋3.9萬畝,産鮮芋3.8萬噸,實現産值5699萬元,占蔬菜産值的51.4%;中藥材種植面積2.5萬畝,收穫産量3643噸,實現産值152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7%、-38.8%和-11.8%。
  “山川秀美”工程穩步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當年完成造林面積5.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1萬畝、飛播造林3萬畝;主要林産品産量大幅度增長,生漆産量達到71噸,收穫核桃80噸、板慄318噸,比上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幼林撫育和天然林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強,木材采伐得到有效控製,全年采伐木材0.22萬立方米,同比下降68.6%。由於退耕還林工程已近尾聲,木材限伐,林業資源優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尚未顯現。全年實現林業産值1964萬元,比上年下降0.42%。
  畜牧産業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當年實現牧業産值19735萬元,比上年增長7.29%,占農林牧漁業總産值比重為33.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全年養蠶4萬張,産繭1316噸,實現産值2632萬元;出欄生豬14.2萬頭、山羊4.4萬衹、傢禽114萬衹,分別比上年增長8.1%、15.3%和8.7%。禽蛋産量達到2812噸,增長8.3%;肉類總産14105噸,增長7.7%。生豬、山羊、傢禽飼養量分別達到29.4萬頭、9.7萬衹、219萬衹,分別比上年增長18.1%、19.8%和10.7%。
  全年水産品産量135噸,比上年增長25.0%。實現漁業産值141萬元,比上年增長23.4%。
  2007年工業發展概況
  2007年,工業生産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工業總産值達36696萬元,同比增長16.4%,實現工業增加值11300萬元,同比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較快增長,實現現價總産值18062萬元,同比增長14%,工業增加值6701萬元,同比增長6.3%。8戶獨立核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478萬元,同比增長29.4%,工業産品銷售率達96.86%,實現利潤-920萬元,減虧1504萬元。
縣城風貌
  依山傍水的小縣城,玲瓏小巧,集靈秀飄逸於一身。中梁子山在城後建一道長長的緑色屏幕,嵐河在城前流出千般妖媚萬種風情,刷一道麯綫迷人的柳岸回廊。城對面山寨上的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既是嵐臯的今古奇觀,也是嵐臯的七彩窗口,像一顆美人痣點綴在嵐臯的大地上。
  縣城由肖傢壩開發區、老街、新街、嵐花街、安嵐綫5條主要街道構成。老街主要是回民居住區,放射鱗次櫛比,層出不窮,縣委、政府、嵐臯中學、城關小學、電影院、文化館、公安局、審計局、幼兒園、新華書店、清真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縣聯社、城關糧站、工人俱樂部、藥材公司、地方稅務局等散落其間;從小河口到堰溪溝是一條新型商業街,衹見樓房林立,商賈雲集,依次有喜洋洋超市、百貨大樓、嵐臯賓館、農業局、郵電局、山城商店、衛生局、縣醫院、經貿局、糧食局、保險公司、文化教育體育局、財政局等;城關中學、電力招待所,建設銀行、工商局、城關中學、國傢稅務局、城關鎮、種子公司等像一顆顆珍珠,被嵐花街這根鏈條串起來;縣水利局、交通局、公路段、石油公司坐落在安嵐路上。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清軍纔到這裏設置汛地,“汛”同“訊”,即盤問之意,“汛地”類似現在的關卡。因為在高立汛地建房時,於土坪內挖出了許多漢磚,便取名為“磚坪”。當時磚坪汛屬興安州管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將興安州升為興安府,在府城設安康縣,磚坪汛歸安康縣管轄。嘉慶初年(1796年)升為磚坪營,道光二年(1822年)年升為磚坪廳。民國二年(1913年)年磚坪廳改為磚坪縣。民國六年(1917年)公民王樾等人聯名嚮上呈報請求更改縣名,並陳述他們的理由:本縣地處巴山老林,而山林中的霧氣是“嵐”,境內有一條長達八百裏的河流,已定名為“嵐河”;水邊的高地是“臯”,二字合起來便是“嵐臯”。國民政府贊賞這種見解,並由國務院總理伍廷芳發佈命令:磚坪縣更名為嵐臯縣
  1949年11月28日嵐臯縣解放,隸屬安康行政公署。1958年撤銷嵐臯縣建製,將長春、堰門、七步、泰山、大河、官元、大北河並入紫陽縣,其餘地方並入安康縣,俗稱“安嵐合縣”。1961年恢復嵐臯縣建製,除將大道公社的鷺鷥灣、周傢孔院子、安康嘴和長春公社的石傢灣、柯傢院子、王傢嶺劃入紫陽縣外,原並入紫陽和安康二縣的境域復歸嵐臯縣
  2000年,嵐臯縣轄8個鎮、1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831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29101 佐竜鎮 11936 花裏鎮 6245 滔河鎮 5815 官元鎮 6561 石門鎮 9898 民主鎮 16184 大道河鎮 5189 藺河鄉 8057 溢河鄉 5907 孟石嶺鄉 8822 漳河鄉 2021 東坪鄉 1785 四季鄉 5471 橫溪鄉 3263 七一鄉 4357 堰門鄉 4290 鐵爐鄉 9225 曉道鄉 4184。
名優特産
  嵐臯魔芋豆腐
  嵐臯地處陝西南部,巴山北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極適宜天南星科半野生草本植物魔芋生長。因魔芋桿如蛇,其莖又醜陋,民間又稱“鬼腦殼”。魔芋既是一種特殊的蔬菜,也是一種藥材,可治皮炎包癤。它還是理想的大衆漿糊,半斤重一小芋就能磨一臉盆,糊裱粘貼,附着力極強,且蟲不蛀鼠不咬。當地姑娘出嫁,陪嫁的布鞋,其底都是用魔芋漿子粘的棕殼納製而成,穿在腳上濾汗不得腳氣。
  嵐臯民間製作魔芋豆腐方法簡單,將鮮芋洗淨去皮,用手捉住在花櫟木棒或特製的工具上快磨,邊磨邊兌沉澱後的草木灰水,不停地攪拌以防凝成疙瘩。如對入鹼面,豆腐如同女大十八變由黑變白,楚楚可人。冷卻凝固切成塊狀,放進鹼水鍋內猛煮,撈起再切成薄片入清水中漂三四次即可食用。由於魔芋澱粉膨脹力強,一公斤鮮芋可做五公斤豆腐。製成的豆腐上等的灰白光鮮,手感細膩,富有彈性,塊片丁絲均可,烹炒燉拌都行。若曬至半幹一鹵,涼拌下酒佐餐,色香味齊備,軟柔綿兼有,爽而不膩,滑而不油,往往令食者胃口大開,舉筷難收。
  嵐臯魔芋豆腐,首推靠漢江邊上的大道河出産的為最。他們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還能提煉出一種上等精品——魔芋晶,雪白晶瑩,脆而不硬,韌性極強,用力擲地也不會破碎,有人贊言(說歇後語):大道河的魔芋晶掉進灰窩裏——能吹也能拍。過去吃魔芋豆腐,當地還有一個忌諱,吃時不能直呼其名,要說就說“鬼腦殼”,不然食後口感蜇人,嚴重的全身不適,其實這是從前缺鹼所致。
  20世紀80年代,縣上作為主導産業建起魔芋精粉廠,魔芋精粉走州過縣,漂洋過海,風光一時。後改成魔芋食品廠,再後生産出魔芋係列袋裝食品,方便快捷,供不應求,真正是走出茅庵草捨登上大雅之堂,成為21世紀的富硒、素食、緑色保健食品。
文化風俗
  嵐臯民風淳樸,習俗勤儉,為人厚道,幽默風趣,充滿着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無論生人敦熟人,進門為客,好酒好菜待承,有煙酒不分傢之說。三言兩語便成知己,兩三回合視為至交,大有有福有享有難同當的豪俠氣度。客人登門,敬茶為先,茶熱心暖,茶濃情濃。再看那緑茶點綴的山水風光。一番滋味便在心頭蕩漾。連綿不絶的茶帶茶園和古樸的煙俗茶風,儼然千裏丹青畫軸,在清風碧流間盡情舒展。
  一、別有風情的報路歌
  嵐臯山大林密,溝壑縱橫,走路全靠兩雙腳,運輸離不了背和擡。由於山路的崎嶇狹窄,上坡下坎,過溝捌彎較多,搬運大一點的物件, 特別是幾個人擡東西,後面的的視綫往往被除遮擋,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為了行路安全,首尾有個照應,在千百年來,流傳一種安全走山路的“報路歌”。
  最早的報路歌是婚娶擡陪嫁物品時唱的。出嫁那天,稍微寬裕一點的人傢都要給女兒預辦十臺八臺。
  捌彎就報:“連環之字捌”,後答“你去我不來!”,過溝或路上有水坑時前報:“一路花灘”,後答“兩腳叉開!”,過橋時前報:“兩邊虛空”,後答“端走當中!”。
  20紀紀50年代,為了將食????、布匹等日用品運住山區,除了船載馬馱,更多的是用人背挑。這些被群衆稱為“背老二”“背二哥”的腳夫,上路時都愛結伴而行,啓程前還要推舉一位眼明嘴巧的人為“領頭”。遇到險路或障礙物時,領頭便將擡取陪嫁的報路歌藉來。
  上路的人再多,衹要一踏上節拍,步調步會協調自如,似乎背頭的重負也減輕了許多。一人報,衆人答,加上大山的回聲,此起彼伏,精獷中透出幽默的情韻。
  報路歌也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無調含韻,自由唱和,節奏明快,無拘無束,在搬運大件行李的的過程中,除唱一些流傳的固定句式外,還穿插一些逗趣取樂的順口溜,用來且興鼓勁。
  最早的報路歌是婚娶擡陪嫁物品時唱的。出嫁那天,稍微寬裕一點的人傢都要給女兒預辦十臺八臺。請來擡陪嫁物品的不僅力大腳穩,且能言善唱,遇上上坡下坡,走在最前面的就報唱:“陡下陡”,後面的齊答:“促起走!”,下坡時,前報“陽陽坡”,後答“慢慢梭!”。
  如領頭的見前面荊棘叢生、枝柯倒懸就報:“青蓬挂頂”,後邊的答“扯爛了不賠!”,若路上有一堆糞便,領頭的怕後邊的看不到,就唱:“路上一朵花”,後邊的忙答:“我們不踩它!”,意思是知道了。若遇上蛇,前報:“路邊有根繩!”,後應:“繞個彎彎行!”,背老二原來幹的是很纍很苦的營生,但他們越纍越愛跟婦女們開玩笑,往往主動用話挑逗,若遭對方育駡,反作倒覺得舒服過癮,腳步也不由得加快了許多。如:“前頭來了一枝花!”,後答:“伸手摘了它(她)!”“走攏看清它(她)!”“原來是娃兒他媽!”,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二、守號與狩獵
  在靠近大巴山的一些地方,山大人稀,野獸出沒無常。為了守衛即將到手的莊稼,苞𠔌挂須、豆類結莢之時,山裏邊便出現一些“介”字形的茅庵草捨。這是山民們為保護勞動果實不受野獸糟踏而搭起的臨時“哨所”,當地人把這種看秋護糧叫“守號”,把守號人住的簡易草房稱作“號棚”。
  人煙稀少的地方,當莊稼即將成熟之時,狗熊、野豬、獾、土老鼠等,就會夜裏出來糟害。最厲害的是野豬,它們常常成群結隊,一夜之間就可將幾畝莊稼夷為平地。因此,人們在地邊搭上號棚,每晚除在棚前燒一大堆篝火外,還要不時地吼唱有韻無詞的山歌號子,放土槍、敲梆子、吹牛角號,用來驚嚇野獸,避免他們靠近地邊。
  農閑時,居住在山裏的人也想學城裏的人來一點“閑適”,帶上彎刀背上幹糧扛上獵槍外出打獵,俗稱“攆山”。他們不但熟悉獵物出沒的地方,還能憑響動、氣味、足跡、糞便之類的判斷出各種不同的獵物,哪些是受保護的,哪些是可獵的,並且對一些山禽野獸的習性了如指掌,如數傢珍。
  打獾之類的動物,有一兩個人即可。打野豬人要多,進山先查出腳跡,由經驗豐富的人指揮,找準“交口”,由槍法最好就用墨汁打上碼子,的獵手“座交”。“攆腳子”帶上自養的獵狗,拿上竹竿或木棍,從三個方向驅趕,嘴裏不時地吼着動聽的攆山號子。坐交的守候在能隱退的地方嚴陣以待,衹要獵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脫不掉。
  打死野豬的獵手,從豬脖子上先扯一撮毛用火燒掉,再扯幾根蘸上血粘貼在火槍的點火處。裝上火藥朝天放一槍,通知大傢前來分享勝利果實,誰擊中的誰優先,將尾巴使勁往後扯,扯到哪裏就從哪裏砍下來。其餘的大夥平分,凡攏了場的個個有份,連帶的獵狗也不例外。“見山打獵,人人有份”,這種獵規至今尚存。
  三、殺年豬與吃泡湯肉
  嵐臯地方,殺過年豬很有一番講究。不僅要選擇吉日(屬牛、屬馬的日子最好,象徵來年喂的豬膘肥體大),還要請把式(殺豬匠)和二把手,準備“卯子”(用棕葉扭成,以備縛肉塊之用)。殺豬時要一刀斃命,稱之為“過山快”,預兆來年槽頭順。毛要颳得幹淨,肉也要砍得周正。當毛剖淨,將整豬支在大澡盆上,殺豬匠就從脊背處“開邊”,看是否“通脊”(首尾膘的厚度均勻),圍觀者多用手指插入量出幾指膘來。也就在這時,內當傢的纔很自信地走出來,享受人們的稱贊。割下豬頭,往往要先稱一下,好預測該豬的淨重,一般是一比十,就是豬頭30斤,淨肉就是300斤。下來就是實測,也就是將砍下的半邊一稱,就會得出整條豬的實際重量,此舉稱之為“吊邊”。砍肉也有講究,常言說:“豬大豬小,二十四個卯”。肉從尾部砍起,依次稱之為:坐墩、二道臀、腿筋、黃鱔肉、倒尖、軟膛、腰綹、寶肋、槽頭、項圈。砍一塊從一到十的寫法為:“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如三斤二兩,就寫成“〣 :”,四斤六兩就寫成“〤〦”。
  趁着豬血未冷,“便倒進早巳準備好的豆腐盆裏,再加上蒜瓣、花椒之類的佐料,捏成疙瘩放在火爐上面熏幹.這種“色香味”俱全的血豆腐幹,當地叫“血粑粑”,是炒臘肉下酒的上等佳餚。
  傢傢殺豬,傢傢都有一頓豐盛的泡湯肉,即使剛在鄰傢吃過,主人也不馬虎。所謂吃泡湯肉,也就是主人用剛殺出來的新鮮肉置辦一桌酒席;一來犒勞殺豬匠和前來幫忙的鄉鄰,二來共慶豐年。嵐臯人厚道,遇誰傢殺過年豬,不論生人熟人,衹要趕上了就得入席就坐,如果過多謙讓,主人反倒不悅,說你見外。真有點“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味道。
  泡湯肉一般用的是“槽頭”,因為這兒的肉塊頭大,一塊就是十幾斤,而且有肥有瘦,便於廚房調理。待頭蹄下水收拾停當,剛把煙吸過,茶喝罷,鮮美可口的泡湯肉就端上了桌。幾碟子幾碗,有炒有燉,再滿滿斟上幾碗自傢烤的柿子酒或拐棗酒。因為酒勁(度數)不大,通常用碗不用盅,真應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說法。一人一碗酒下肚,再猜寶劃拳打通關,直鬧到夜深入靜方罷。雖不是“傢傢扶得醉人歸”,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了。這種泡湯肉,從鼕月初一直要吃到大年三十,衹要你勤快肯幫忙,天天都有吃的。
  這殺年豬吃泡湯肉的風俗,不知興於何年,就連地方志上也沒有記載,但“文革”期間,殺得起過年豬的傢兒屈指可數,若是遇上一頓泡湯肉,那真是享了天福。現在,傢傢戶戶都喂三四頭大肥豬,除了自傢食用外,還要扛到集市去賣,吃泡湯肉成了傢常便飯,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義詞
嵐臯
相關詞
陝西行政區劃地理鄉鎮????業公司????務管理局義務教育通知
學籍管理陝西省行政村
包含詞
嵐臯縣中醫院嵐臯縣人民醫院
嵐臯縣中醫醫院嵐臯縣????務管理局
嵐臯縣衛生防疫站嵐臯縣婦幼保健站
嵐臯縣革命烈士陵園嵐臯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嵐臯縣教育體育局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