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運城旅遊投訴電話:運城旅遊投訴電話:0359-2085615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運城最佳旅遊時間:運城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氣溫11—13度。夏季炎熱,鼕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氣溫高,早晚溫差適中。
最佳旅遊時間:5月——10月運城民俗節慶活動:運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樣,有着豐富的節慶活動,永濟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熱鬧,每個鎮區代表團都要表演節目,有首陽的背冰最為著名,表演者光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塊遊街,其場面可謂精彩,每年都有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還有關公文化節等等。運城城市地圖:運城美食:運城風味小吃著名的有聞喜煮餅、燒麥、豆沙糕、老勁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饃、晉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饃等等。
運城購物:運城土特産十分豐富,最著名的有北相羊肉鬍卜,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製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麵薄餅切成絲條,加鮮羊肉湯煮成,再加香油、蔥花、紅辣椒面等調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衆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故名。
聞喜煮餅是聞喜縣生産的著名糕點類食品,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煮餅外裹一層芝麻,滾圓狀。將芝麻團掰開,便露出外深內淺的慄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釐米長的細絲。營養豐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膩,久不變質,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産於黃河北岸的芮城縣。是用芝麻、小米湯、熟面粉、大豆油、檸檬酸、廣東榴花白糖等十餘種原料和質軟甘甜的芮城井水精製而成。片薄如紙,晶瑩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後有餘香。經盛夏而不粘連,存放久而不變味。長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補充營養、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老幼鹹宜。在市場上享有聲譽。
芮城醬萊,製作考究,花樣30多種。醬筍、醬苴蘭、醬包瓜、豆瓣醬被評為省優質食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色澤金紅,透明發光,色、香、味俱佳。
運城池????,因運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又因????運使曾駐解州,也叫“解????”;還因????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池????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用池????腌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棗,主要産區在稷山縣陶村、姚村、南陽、辛莊、吳村等地,是當地的傳統特産,早已聞名國內外,板棗呈長圓形,體大肥碩,紅光閃閃,肉厚核小,質地細密,含糖分多,幹製後含糖率達74%。板棗味道甘美,富有彈性,久儲不幹。板棗還有不易裂縫腐爛、大棗核小、小棗無核等特點。目前,已開辦工廠加工成金絲蜜棗,大量出口外銷。
運城席張白水蜜杏,主要産於席張五馬、李傢墳一帶,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種杏個大形圓,淡黃透白,略綴紅色,皮薄肉厚,質細汁多,含纖維少,味甜醇香,並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質、鈣、磷、鎂、鐵、抗壞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帶産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細漿多、味甜無籽和最容易脫澀的特點而誘人。品種頗多,有豬頭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屬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餅,無核、綿軟、香甜、餅霜厚。把青柿餅掰開,能拉出一尺多長的油絲。把這種柿餅放在碗裏,用濃茶一衝,便可溶化為湯汁。青柿餅個頭特別大,經過加工,可以在柿餅上面雕成各種圖案。所以,在明清兩代,是地方官嚮皇宮進貢之品。
平陸百合,地處中條山下的平陸縣,盛産百合。由於質量好,營養價值高,有“中條參”的美稱。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來的。個頭大,肉厚,後味不苦,瓣內無柴。最大的重三兩以上,一般的也在二兩左右。鮮嫩時,鱗莖如一朵白蓮。收穫後的鮮百合,放置起來幹而不爛,埋入濕土可終年保持鮮嫩。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並含有少量鈣、磷、鐵等。藥用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鮮百合,成為當地治療支氣管炎,失眠癥的佳品。平陸罐頭廠已製成百合罐頭,頗受顧客歡迎。
晉南泡泡糕,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有一種獨特的風味食品,當地人稱之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簡單,用白麵、豬油、糖、陳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來工藝較為復雜。要經過燙面、製餡、油炸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程序。油糕從油鍋撈上來後,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銀絮、白中微黃,吃起來香甜、酥、脆。侯馬市一位老師傅屈志明,他製作的“太後御膳泡泡糕”,晶瑩透亮,酥脆香甜。這種原來專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後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十餘種名貴中藥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櫻桃、核桃仁等為餡,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陰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
晉南無鹼饃,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饅頭叫饃,把無鹼饅頭叫做“無鹼饃”。山西南部地區的老百姓製作發酵後的蒸饃時有不在面裏放鹼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已延傳了數千年,發酵後的面雖然不放鹼,但蒸出來卻甜香可口,個頭大,吃着比放過鹼的味道還要好。在白麵發酵時,首先要掌握發酵的程度。把發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團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衹要發酵三到四個鐘頭,面已經充分膨脹時,即停止發酵。把生面加入到發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須控製在發酵過的面的三分之一內。把這三分之一以內的面摻到發酵過的面中,連續揉搓,反復加工,使生面與發酵面完全和勻後,稍稍停放幾十分鐘到個把鐘頭可做成饃的形狀上籠蒸製,蒸出來的饃即是無鐵饃。把饃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形狀,那就是著名的“晉南面塑”了。
新絳雲雕、蠃鈿,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産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製作雲雕産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顔色漆層層堆起,然後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顔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雲紋,統稱之為“雲雕”。新絳雲雕、蠃鈿産品,綫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製作出了許多造型優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緻的雲雕、蠃鈿産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産的發展增添了異彩。運城交通:交通頗為方便,同蒲、候西兩條幹綫鐵路是本區交通大動脈,並有禮元至古堆鐵路支綫一條。公路以運城為中心,幹綫有:太原至茅津渡、晉城至禹門口、臨猗至大寧、運城至風陵渡等;支綫有:聞喜至永濟、風陵渡至平陸等。運城至三門峽、運城至風陵渡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大同至運城的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之中。
鐵路 從運城有發往北京、西安、天津、成都、太原、石傢莊、大同、臨汾等地的列車
公路 運城市境內有209國道通過,分別可通達河南三門峽市、陝西華陰市。
運城住宿:運城市住宿比較方便,自助旅行的遊客可下榻於紅旗西路的張傢北巷兩側,這一帶小旅館與網吧較多。其它情況請看運城賓館飯店
運城娛樂:運城的風情豐富多彩,民間社火,本區民間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聞喜、新絳、稷山、芮城、運城等縣(市)出土的漢、晉、唐、宋、金、元各代的雜俑、舞俑、戲俑文物考證,漢代桐鄉(今聞喜縣)、麯沃民間即有耍一類的社火流行;唐宋直至金元時期,本區各縣民間社火已很盛行,社火種類由雜耍擴大到音(鑼鼓、花鼓)、舞蹈(獅舞、竜舞)、體育(武術、高蹺)、觀賞(冰山、擡閣)等,內容更加豐富,場面亦更加壯觀。舊時社火多在傳統節日(元宵節、端陽節、重陽節)、迎神賽社、春祈秋報會和喜慶之時(祝壽、婚禮)舉行。新中國成立以後,各類社火在原有基礎上普遍發展年提高,每逢傳統節日,成為群衆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人民群衆亦用這種傳統的民間娛樂形式慶祝國慶節、建軍節、勞動節等,或為各種重大工程開工典禮、竣工剪彩、商貿活動助興。本區流行較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種類有:
鑼鼓
流行於全區城鎮鄉村,多用於喜慶、迎神、賽社、喪葬等。樂器配置以鼓、鑼、釵、鈸為主,輔以小釵、雲鑼、爆鼓(一種手持小鼓)等。敲打套數及演奏風格因地而異。絳州(即新絳縣)鑼鼓以鼓樂為主,代表麯目《秦王點兵》譽滿華夏,並應邀赴香港、東南亞及北歐一些國傢表演。運城市東郭鄉、北相鎮的鑼鼓氣勢宏大,節奏緊促,代表麯目《關公戰蚩尤》馳名省內外。河津市以汾北鑼鼓為佳,一個表演隊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演奏員古代武士裝束,指揮者手持兩米左右長竿,竿頭飾以絨球、彩綢,鑼鼓聲起,聽似山洪出𠔌,響雷震耳,看如遣兵布陣,壯烈撕殺,代表麯目有《亂颳風》、《風攪雪》、《獅子滾綉球》等。此外,萬榮縣丁樊、埝底鑼鼓隊、聞喜縣宋店鑼鼓隊、平陸縣張店鑼鼓隊也都頗有名氣。
高蹺
俗稱“踩拐子”,流行於全區城鎮鄉村。表演者踩着有踏腳裝置的木質器具(俗稱拐子),化妝成各種神話、傳說、傳統戲麯人物或現代劇人物,在鑼鼓伴奏下舞蹈行進。拐子高低不等,低者1-1.5米,高者2-3米。表演形式有單拐、雙拐,亦有3人4拐的。表演特技有上高桌、劈八叉等。臨猜縣臨晉鎮西關表演的《趕驢》堪稱一絶:妻騎驢挎籃,夫執鞭趕驢,不慎跌倒,妻拋彩練與夫,各伸一腿相對,妻用力拉,夫即迅起,二人相視一笑,復繼續前行。運城、永濟、萬榮、垣麯等縣(市)的高蹺表演亦各有特色,頗受群衆歡迎。
花鼓
流行於全區城鄉,以萬榮、聞喜兩縣的花鼓聲譽較高。據傳,花鼓起源於唐,興盛於宋。表演時除一人打鼓外,另有一唱麯者,稱為“傘頭”,還有10多位女郎擊雲鑼伴奏。擊鼓者有三種姿勢:低鼓,即腰係鼓;高鼓,即胸前鼓;多鼓,即係鼓於頭部、胸部、肩部、腿部,多者可達7-8個鼓。擊鼓時講究舞姿優美,鼓點響亮。花鼓的套子很多,有“一點油”、“風攪雪”“幹炒豆”、“狗嘶咬”、“緊三錘”、“慢三錘”等。走圓場時有“白菜捲心”、“竜擺尾”“踏四角”、“十“十字花”、“蟬脫皮”、“倒推磨”等路數。在擊鼓的技術上有掏腰、掏腿、繞膝及種種高難度動作,如“獅子滾綉球”、“秦王背劍”、“鳳凰雙展翅”等。地域不同,花鼓風格亦有差異。在萬榮縣的花鼓中即有西南鄉、東南鄉、北鄉之別,西南鄉節奏緊促,動作跳躍;東南鄉節奏緩慢,動作詼諧;北鄉則穩健大方。已故的著名花鼓藝人有聞喜縣的尹廷炎、萬榮縣的王天福、暢春生等。王天福之徒田金川深諳其師技藝之妙,曾多次赴省城、進北京表演,受到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的接見,並拍攝成電影、電視片嚮全國播放。
竜燈
本區的竜燈起源於漢代,亦稱“耍竜燈”。竜燈用竹衊、彩絹紮糊,上面製做勾畫出竜鱗、竜頭、竜角,造形逼真,形象威武。竜嘴內能噴火者稱為“火竜”,能噴水者稱為“水竜”。一條竜燈首身分成若幹節,每節安一長柄,由耍竜燈者操持。每節竜身內點燃一支蠟燭,整條竜長達20餘米。表演時多在元宵節夜間,由20-30名操持者統一協調,互相配合,做捲麯、翻滾、騰躍等動作,在鑼鼓的伴奏下,或沿街行進,或在廣場轉圈表演,氣勢宏大、壯觀。1989年,繹縣民間藝術愛好者根據神話與科學原理,對傳統的竜燈製做工藝進行改造,采用超輕型材料內充氫氣的方法,使竜燈能乘風而起,婉蜒飄逸,扶搖而上,直衝雲天,名為“玉竜騰空”。1989年首次試驗成功,1990年元宵節在運城表演,此後曾參加第十一屆北京亞州運動會開幕式,1997年參加慶祝香港回歸活動等,並應邀出訪日本,均獲得好評。
水故事
為聞喜縣阜底村獨有,源於清初。製作方法是在一大型裝置內,以硬紙剪成各種人物、鳥獸、魚蟲及亭臺樓閣,並用彩筆描繪,組成一出或幾出戲劇故事,固定在特殊的位置上。表演時開啓水閘,以水力帶動,人物、烏獸一齊動作,十分生動有趣。
背高
流行於芮城縣、永濟市沿黃河一帶村鎮,又稱“背支”。表演者在身上安裝一支架子,一根鐵棍高過頭頂,再在鐵棍頂端裝上腳踏和一圓形鐵圈。表演時將3-5歲幼童裝扮成戲劇人物,卡在鐵圈裏,使之成為固定的造型。一般是一出戲劇人物為一組,在鑼鼓伴奏聲中,背者跑前跑後,穿插往來,進行表演。亦有背兩名幼兒組成一出戲的。
背冰
為永濟市首陽鄉長旺村獨有。表演時由一人肩扛丈餘長的檁條在前引導,名日“旗桿”。表演人數不限,均不畏嚴寒,赤腳裸背衹穿短褲,身背巨大冰决在鑼鼓伴奏下舞蹈行進。這種社火起源於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據傳長旺村的相福祿任清兵千總時,在茅津渡口與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作戰,清兵在黃河北岸設兩道火墻,太平軍不畏嚴寒,身背冰塊渡河攻破清兵防綫。相福祿佩服太平軍的英勇頑強,退役回鄉後倡導背冰,一直流傳至今。
冰山
盛行於河津市城北村。源於隋末唐初,係城北村一工匠所創。冰山的製作頗費工時,必於春節前先做成所設計的大型木質山形,骨架用麻布包紮,倒置後往上潑灑城南蓮花池的濃鹼水,山架四周各放一臺大風車,20多人晝夜輪番扇動,讓氣溫降至零下四五十度,使潑上去的鹼水當即層層結冰,成型後再倒置過來進行整形,飾以鬆枝柏葉、亭臺樓閣,成品形似山,質如玉,用大車拉載(今多用汽車)供人觀賞。
轉燈
流行於河津市境內,多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夜晚表演。係當地民間藝人根據風車原理研製而成,起源於清光緒年間。開始衹有單轉或雙轉,以後逐漸發展到幾個、十幾個、幾十個花燈同時在一個燈架上轉動。轉燈製作先用竹子紮成骨架,用葵花桿做燈身主體,用麻紙糊成各種花燈,另用厚紙糊成4-5個風輪,安裝在每個花燈的中心,燈面上飾以各種剪紙圖案。燈的空心處穿一轉軸,軸外固定一燃燭柱,使燭光保持平穩達到燈轉燭不動的效果。燈架的頂端再飾一雉尾和紙綉球、風哨等,使燈在轉動時有色有聲,引人註目。表演隊伍雄壯,有時多達數百人,各持一燈架,身穿馬童裝,頭紮英雄巾,佩戴馬鈴,勁吹—口哨,碎步行進。隊首由一人持火球嚮導。整個表演鑼鼓震天,嗩吶嘹亮,燈光絢麗輝煌,蔚為壯觀。河津市的轉燈已被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山西捲》。
走獸
為稷山縣北陽城村所獨有,相傳始於清代。走獸造型奇特,體形龐大,製作復雜,頗為費工。先以麻絲、麻紙、細竹、鐵絲、布料縫製綁縛成獸體,並塗以各種顔色,其製做工藝和方法至今密不外傳。走獸多達十餘種,以奇獸、怪獸居多,如獨角獸、麒麟等。數人飾演獸,足踩高蹺,身負重荷(獸背上有騎者1-2人),行走時腳步必須協調一致,難度極大。表演時在雄壯的鑼鼓伴奏下,列陣行進,氣勢宏偉壯觀。
焰火
俗稱“放火”,流行於永濟、臨猗、運城、新絳、芮城、萬榮、聞喜等縣(市)的部分鄉鎮和村莊。焰火的規模以火桿數量多少而定,燃放多在廣場或街巷。其製作原料以火藥、硫磺為主,工藝復雜,頗費工時。火桿有一般火桿和老桿之別。一般火桿裝飾簡單,有“方城”、“花樹”“戲鞦韆”等樣式;老桿高大,裝飾內容豐富,有“八仙過海”、“和尚敲鐘”、“金猴搗米”等,極盡工巧之能事。各火桿之間用火藥綫連接,燃放時由低到高,最後至老桿,達到高潮。運城市安邑火神廟、臨猗縣城關鎮火神廟的焰火聲譽頗高,每次燃放都吸引四鄰八鄉數萬民衆觀賞。
河燈
流行於平陸縣太陽渡沿黃河一帶村鎮,相傳始於唐代,多在每年元宵節夜晚燃放。燈籠製做精美,形狀各異,內燃蠟燭或油料,置於木筏之上。元宵之夜,千傢競放,滿河通明,燈隨波涌,光耀水流,蔚為壯觀,引人入勝。
血故事
為臨猗百俊村所獨有。表演者將豬、羊等動物腸子盤於腰間,再通過特種技巧,讓刀箭戳穿胸部,或利刃砍傷背部,並塗以血紅色,形象逼真,氣氛恐怖。因此種社火於人無益,尤不宜少兒觀看,新中國建立後已明令禁演
區號:0359
郵編:044000
位置:位於山西省最南端,南與河南相鄰,西與陝西接壤。
區劃:下轄運城市、永濟市、河津市、聞喜縣、新絳縣、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稷山縣、夏縣、絳縣、平陸縣、垣麯縣。
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裏。黃河中遊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裏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早在180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裏生息繁衍。歷史上,這裏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即今永濟市,後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可謂文化源遠流長,且光輝燦爛。
運城地區現轄運城市、永濟市、河津市及聞喜、繹縣、垣麯、夏縣、平陸、新絳、稷山、萬榮、臨猗、芮城等縣。總面積13968平方公裏,總人口425萬。中共運城地委、行署設在運城市。
就中國成立以後,運城地區的社會經濟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已形成以紡織,造紙,化工,食品,冶金,建材,機械為支柱産業的門類較齊全的國經濟體係,成為我省重要的樸棉生産基地。
運城境內水資源比較年富.黃河、汾河、涑水河流經境內,境內總流長6對公裏、境內平川占到總面積的58.3%。該區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4°35′─35°41′,東經110°15′─112°04′之間,屬暖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氣候溫和,鼕寒夏暖,熱量資源充足,夏秋雨水豐沛,光能,風能較豐富。是山西省積溫較高的地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跡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傢池峪𠔌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傢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傢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運城地區是風味特産衆多的地方,聞喜煮餅、稷山板棗、蒲州青柿、芮城麻片、席張白水蜜杏,還有北相羊肉和泡泡糕、無鹼饃,關公酒等。蒲劇、眉戶、絳州鼓樂、浮山木偶戲、皮影戲等地方戲劇聞名省內外。
運城地區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雄交錯,南通西安.三門峽,北接太原,有火車直通北京。境內太原至風陵渡、運城至茅津渡、運城至三門峽、西安有高等級公路連通。 |
|
拼音:yuncheng
英文:yuncheng
郵編: 044000
區號: 0359
車牌:晉M
別稱:河東
市樹: 國槐
市花: 月季 菊花
人口: 運城市總人口500萬
面積:全市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裏,總耕地877.3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15畝。
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
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運之城”而得名。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晉、陝、豫三省交界處,黃河金三角經濟圈黃金位置,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全市轄1區2市10縣、146個鄉鎮(辦事處)、3338個行政村。全市總人口500萬,其中鄉村人口351萬,占71%。全市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裏,總耕地877.3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15畝。
運城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80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活動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國奴隸製社會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城均在這裏。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於公元前669年定都於絳(今絳縣)。韓、趙、魏三傢分晉後,運城屬魏,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禹王城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以後兩千多年,建置頻繁,但一直慣稱這一地區為“河東”。新中國建立後,成立運城專署。1954年,運城、臨汾兩專區合併為晉南專區。1970年,晉南地區撤消,重設運城地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運城地區設運城市。
運城市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傳統的農業大區。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時,氣溫13攝氏度,無霜期212天,農業生産條件較為優越。歷史上“嫘祖養蠶”、“後稷稼穡”、“舜耕歷山”等與農業有關的優美傳說均發生在這裏。在四、五千年以前,河東先民已掌握了種植高粱的技術,開中國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勞動人民在黃河、汾河𠔌地建立了農業據點。春秋末期,這裏的汾河𠔌地就因農業發達、人口聚集而興起了著名的城市絳州(今新絳)。新中國成立後,運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國的麥棉、花生基地。13個縣(市、區)中有11個曾被列為山西省商品糧基地縣,其中六個被確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兩個被列為國傢商品棉基地縣,一度被稱為“山西的烏剋蘭”。近年來,堅持科技調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果、畜、菜、糧、棉五大主導産業,糧經比例由過去的8:2調整為5:5。僅蘋果一項就達300多萬畝,成為全國優質果品基地之一。竜頭企業發展到232傢,32傢初具規模,帶動全市22萬農戶從事産業化經營。新絳、粟海、忠民、存寶花生米産業集團跨入國傢級重點竜頭企業。 |
|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全市高速公路覆蓋達到發達國傢水平,居全省第一。大(同)運(城)、運(城)風(陵渡)、運(城)三(門峽)、東(鎮)濟(源)等幾條高速公路連華北、接中原、達西北。通車總里程達到14063.5公裏,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裏99.2公裏;全市高速公路達到315公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北上太原、南下西安、東去鄭州都有高速公路直達,運城中心城市到各縣市一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
鐵路方面,南(大)同蒲(州)鐵路北接太原,西南方向與隴海鐵路大動脈連接;侯(馬)西(安)鐵路是晉煤外運的大通道,目前正在進行擴能和電氣化改造;運城至河南三門峽鐵路已經列入“十一五”規劃。
航空方面,截止到2008年12月28日,運城關公機場(簡稱“運城機場”)年客流量達到301070人次,首次突破30萬人次大關。運城機場2005年2月7日通航以來,客流量增長迅速,由最初的5.4萬人次增長到2007年的近21萬人次,在全國民用機場排位由94名上升至2007年的77名,在山西排名第二。經過擴建後,飛行區等級達到4D,跑道長3000米、寬60米,站坪面積4.4萬平方米。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交通網絡已經形成。 運城機場充分發揮運城市黃河金三角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運城機場一班人發揚“求實、創新、發展”的企業精神,堅持“安全第一、優質服務”的經營理念,大膽探索適合運城機場特有的運營模式,積極開拓市場。目前,運城機場現開通運城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瀋陽、昆明、三亞、武漢、太原等11條航綫,其中北京每天3班。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2005年,運城市轄1個市轄區(????湖)、10個縣(臨猗、萬榮、聞喜、稷山、新絳、絳縣、垣麯、夏縣、平陸、芮城),代管2個縣級市(永濟、河津)。
運城市 面積14106平方千米,人口500萬。
????湖區 面積1237平方千米,人口62萬。郵政編碼044000。區人民政府駐府東街。
永濟市 面積1221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044500。市人民政府駐城東街道。
河津市 面積593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043300。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街道。
芮城縣 面積1161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044600。縣人民政府駐古魏鎮。
臨猗縣 面積1350平方千米,人口53萬。郵政編碼044100。縣人民政府駐猗氏鎮。
萬榮縣 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044200。縣人民政府駐解店鎮。
新絳縣 面積600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043100。縣人民政府駐竜興鎮。
稷山縣 面積680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043200。縣人民政府駐稷峰鎮。
聞喜縣 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043800。縣人民政府駐桐城鎮。
夏 縣 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044400。縣人民政府駐瑤峰鎮。
絳 縣 面積968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043600。縣人民政府駐古絳鎮。
平陸縣 面積1151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044300。縣人民政府駐聖人澗鎮。
垣麯縣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22萬。郵政編碼043700。縣人民政府駐新城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5)》
????湖區包括:姚孟辦、東城辦、西城辦、南城辦、北城辦、中城辦、安邑辦、大渠辦、解州鎮、竜居鎮、陶村鎮、泓芝驛鎮、北相鎮、三路裏鎮、東郭鎮、席張鄉、金井鄉、王範鄉、馮村鄉、上郭鄉、上王鄉。
河津市包括:城區街道辦事處、小梁鄉、下化鄉、趙傢莊鄉、陽村鄉、柴家乡、僧樓鎮、樊村鎮、清澗街道辦事處、柴家乡。
永濟市包括: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虞鄉鎮、卿頭鎮、開張鎮、栲栳鎮、張營鄉、蒲州鎮、韓陽鎮。
芮城縣包括:古魏鎮、風陵渡鎮、陽城鎮、永樂鎮、大王鎮、南衛鎮(這個“衛”字是我簡化以後的,真正的“wei”字我的輸入法裏沒有,但字的意思是石磨盤)、西陌鎮、陌南鎮、東垆鎮
臨猗縣包括:猗氏鎮、牛杜鎮,嵋陽鎮、楚候鄉、廟上鄉、七級鎮、臨晉鎮、東張鎮、角杯鄉、孫吉鎮、北辛鄉、耽子鎮、北景鄉、三管鎮。
萬榮縣包括:解店鎮、南張鄉、裴莊鄉、光華鄉、榮河鎮、萬泉鄉、高村鄉、賈村鄉、王顯鄉、通化鎮、西村鄉、皇甫鄉、漢薛鎮。
稷山縣包括:稷峰鎮、翟店鎮、西社鎮、清河鎮、化峪鎮、太陽鄉、蔡村鄉
垣麯縣包括:新城鎮、毛傢鎮、臯落鄉、長直鄉、王茅鎮、解峪鄉、華峰鄉、古城鎮、歷山鎮、英言鄉、蒲掌鄉。
絳縣包括:古絳鎮、橫水鎮、南樊鎮、安峪鎮、大交鎮、磨裏鎮、陳村鎮、衛莊鎮、郝莊鄉、冷口鄉。
夏縣包括:瑤峰鎮、水頭鎮、禹王鄉、鬍張鄉、裴介鎮、尉郭鄉、廟前鎮、埝掌鎮、南大裏鄉、泗交鎮、祁傢河鄉。
平陸縣包括:聖人澗鎮、部官鄉、坡底鄉、杜馬鄉、洪池鄉、三門鎮、張村鎮、張店鎮、曹川鎮、常樂鎮。
聞喜縣包括:桐城鎮、郭傢莊鎮、裴社鄉、石門鄉、河底鎮、後宮鄉、侯村鄉、東鎮、禮元鎮、薛店鎮、畖地鎮、神柏鄉、陽隅鄉。
新絳縣包括:竜興鎮、澤掌鎮、北張鎮、三泉鎮、古交鎮、萬安鎮、橫橋鄉、陽王鎮。 |
|
運城市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跡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相傳後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舜建都蒲坂(今永濟),禹建都安邑(今夏縣)。重要文化遺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麯的南海峪岩洞、同善鎮的“帝舜故裏”遺存;夏縣的禹王城、東下馮、西陰;永濟的獨頭、堯王臺;河津的西王村、北裏村;絳縣的原窯河;平陸的七裏坡等。重要文物古跡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築別緻,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此外還有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鶯鶯塔、萬國寺;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稷山的青竜寺;新絳的稷益廟等,都是運城的重要文物古跡。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公候將相、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竜門,後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春秋時富賈大商猗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隋未哲學家、教育傢文中子王通,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傢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硅、宋代著名政治傢史學家司馬光等,皆為本市歷史名人。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楊深秀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張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東大地上都負有崇高聲譽。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運城企業經濟:
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完成624.2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6.4億元,經濟總量位居山西省第三位。在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大潮中,運城彰顯出五大優勢: 社會發展
全市負有盛名的十大農産品是:小麥、棉花、蘋果、稷山板棗、王過酥梨、絳縣山楂、蒲州柿子、臨晉醬玉瓜、萬榮大黃牛、存寶花生米,一批優質農産品已經打入首都和國際市場。
運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興的工業基地。
這裏有全國最大的無機????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規模居世界第一的運城製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全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鐵道部的竜頭企業永濟電機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六大産業群體。即:鋁電材聯營、鋼鐵和鎂業等冶金産業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醫藥産業群,機械及精密鑄造産業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點産業群,農副産品加工産業群,以旅遊業為竜頭的第三産業群。
培育了海鑫、陽光、通達、振興、忠民、粟海、竜門、南風、關鋁、製版、亞寶、豐喜等一批年産值達到10億元、30億元、5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集團。海鑫、陽光、通達、振興、粟海、竜門等6傢民營企業進入全國500強,海鑫集團成為全國民營企業最大納稅戶。鋼鐵總産量達到480萬噸;金屬鎂産量達到16萬噸,占世界的25%、全國的50%、全省的80%;化工産品元明粉、硫酸鉀、洗衣粉的産量分別占到國內市場的60%、50%、25%以上;電解鋁産量2005年將達到90萬噸,氧化鋁將突破2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産基地,“神舟6號”火箭用的就是關鋁的電解鋁;以鎂鋁合金、磁性材料、精密鑄造、汽車零部件、納米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0餘個。
工程設施建設:
運城市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交通上,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侯西鐵路橫亙東西,南同蒲鐵路侯馬至東鎮段復綫建設已接近尾聲。境內有運(城)風(陵渡)高速公路、運(城)三(門峽)高速公路和侯(馬)運(城)高速公路,禹門口、風陵渡及三門峽三座黃河公路大橋聯結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區,與洛陽、鄭州和西安形成了縱橫交錯網絡。全市公路里程8611公裏,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裏,居全省第一;環中心城市高速網和通往各縣(市)的一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油路,93.3%的村通客車。特別是運城關公機場成功通航,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航綫,架起了運城走嚮全國、走嚮世界的空中通道,填補了黃河金三角經濟圈的空中交通空白。中心城市建設上,改造了七大出入口,南風廣場正式對外開放,新區建設進展順利。水利上,全市擴建新建了尊村引黃、海鑫引水工程和禹門口提水樞紐等大型工程。完成了農村貧睏地區的人畜飲水解睏工程。電力上,全市建有電廠五座,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220千伏雙環網為主幹,以110千伏、35千伏覆蓋全市各主要鄉鎮的現代化大容量電網結構。通訊上,全市已實現運城巨峰網絡國際互聯網建設、市話交換工程化化、無綫通信移動化,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每百人擁有量山西省領先。
經濟發展建設:
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九五”時期以來,全市經濟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撤地設市後,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實際,努力建設山西省的農業大市、工業大市、教育大市、旅遊大市,建設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圈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為黃河金三角經濟圈最發達地區。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全市GDP完成359.3億元,同比增長15.4%;財政總收入43.5億元,同比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2.2億元,同比增長2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5億元,同比增長2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0.6億元,同比增長21.1%;外貿進出口總額5.35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8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2587.3元,同比增長11.5%。
核心空間結構:
——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産業。
內圈層——發展成為核心城市的工業生産區、都市農業區和都市功能外延區。
外圈層——作為黃河金三角産業的疏散地,承擔經濟圈“全國獨特資源基地”的生産運輸職能。
商場服務:
華聯國際購物中心(人民北路區政府西)
東星時代廣場(解放中路)
恆隆國際購物廣場(南風廣場南面)
鑫源服裝城(文明街原市體育場)
億適傢超級市場(工農東路)
沃爾馬超級市場(建設中)
鑫源福瑞特(中銀大道和鳳凰南路)
運城百貨大樓(解放北路)
運城金鑫大酒店(市槐東南路)
運城廣悅賓館(禹都等營業部)
運城電腦城(紅旗西街)
運城傢電市場(西花園北門)
運城東星數碼廣場(工農東街)
運城禹都果品批發市場(機場大道禹都北口)
禹都綜合市場(禹都開發區)
八一市場 (禹都大道西)
黃河市場(北郊) |
醫療教育(市區) Medical education (Urban) |
运城 医疗教育(市区)
醫院
運城市中心醫院(原地區醫院) 紅旗西街 三甲
運城市人民醫院 解放南路
運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河東東街
運城空港醫院 空港北區關公東街 三A
運城市急救中心 解放南路
運城市眼科醫院 人民北路
運城市中醫醫院 中銀大道南路
????湖區第三醫院 鳳凰南路
同德醫院 工農西街
婦幼保健院 河東東街
傳染病院 河東東街
運城市第三醫院 人民北路
運城市兒童醫院 河東東街
仁濟醫院 工農東街
博愛女子醫院 河東西街
衛校附院 紅旗西街
運城市皮膚病醫院 工農西街
運城華康醫院 聖惠南路
運城市鑫林皮膚病研究所 禹都大道
運城李氏中醫頭痛專科 槐東北路
學校
運城學院(原高專) 河東東街 (本科)
運城幼兒高等專科學校(原幼師) 空港南區華雄南路 (專科)
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原農學院) 紅旗東街 (專科)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禹都大道中 (高職)
山西醫科大學運城學院(原衛校、口校) 聖惠南路 (中高)
運城學院師範分院(原師範) 府東街 (中高)
運城市財經學校(原會校、商校) 空港南區華雄南路 (中高)
山西康傑中學 空港北區康傑路 (中學)
運城中學 魏南大道 (中學)
????化中學 解放南路 (中學) |
|
運城市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十分豐富。現存古跡200餘處,文物景點1600餘個,其中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國傢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傢級森林公園2處,元代壁畫寶庫芮城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永濟普救寺、中華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唐開元蒲津渡大鐵牛、華北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山原始森林及中華宰相第一村等。歷史上“黃帝戰蚩尤”、“嫘祖養蠶”、“後稷稼穡”、“舜耕歷山”、“禹鑿竜門”、以及曾顯赫揚名一時的文臣武將名人關羽、柳宗元、王通、王勃、王維、司馬光、薛仁貴、呂洞賓、楊貴妃、關漢卿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典故與傳說。
運城是中國古文化的搖籃,文化藝術光輝燦爛,源遠流長。有多次出訪國外引起轟動的絳州鼓樂:有上下飛舞,左旋右轉的民間花鼓;有參加亞運會開幕式名揚海外的絳縣飛竜;有爬高滾球的文武獅子舞;有奇罕驚險的高蹺;有造型優美、巧奪天工的擡閣、背閣;有飛光流瑩、壯觀迷人的河津轉燈;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觀衆喜愛的眉戶;有做工精巧、食色鮮豔的面塑“河東花饃”;有獨具魅力、生動逼真的民間剪紙、刺綉;有在天寒地凍之時赤腳露背的永濟長旺“背冰”等等,使遊客大開眼界 |
根祖文化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
運城,古稱河東。這裏,文化遺址薈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點星羅棋布,名勝古跡不可勝數,堪稱名副其實的華夏之祖,炎黃之根,中國之本。這裏,藴含着中華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聯繫全球華人的歷史紐帶,是華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譜係依據。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塊“中華民族的濫觴之地”有了越來越深刻、越來越一致的認識,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變遷看上海,一千年滄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秦、漢、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堯、舜、禹)看運城。衹有到了運城,才能最直觀地感知人類的始祖和起源。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曙猿篇 Ten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articles Shu Ape |
人們都知道,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處呢?關於這個問題,世界考古學界有人說歐洲,有人說非洲,可謂衆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運城市垣麯縣發現的“曙猿化石”卻證明,運城,纔是人類真正的故鄉。
曙猿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類人猿。曙猿化石發現以前,由於人類化石不斷出土,人類搖籃說曾搖擺於各大洲。1856年和1907年,分別在德國發現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類搖籃歐洲說風行於世。上世紀六十年代,考古人員在非洲發現了以埃及法尤姆人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後,非洲說又占了上風。1994年至199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運城市垣麯縣發現了衆多具有高等靈長類動物特徵的牙齒、頜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國科學家與美國科學家聯手對這些化石進行精心考證和研究後,把這些化石命名為“世紀曙猿”化石,並證實這些化石生成於4000萬年前。當時這裏氣候溫潤,湖泊交錯,山清水秀,樹高林密,很適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隨後,兩國科學家又聯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國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認為“世紀曙猿”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最早的、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靈長類動物的祖先,約生活在距今4500萬年至4000萬年之間的中始新世。這樣,中國就很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靈長類動物的發祥地,垣麯則成為最早的人類發源地。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曾高度評價說:高等靈長類動物祖先的發現,“是中國20世紀考古生物學上又一極為重要的發現”,其意義“可與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相媲美”。它不僅表明曙猿是一個十分原始的靈長類傢係的成員,而且有助於解决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即在靈長類動物傢族中,類人猿動物的世係源自何處。2000年4月11日,《人民日報》以《人類遠祖起源於中國》為題,對“世紀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報道,指出:“專傢認為,山西垣麯‘世紀曙猿’的發現,推翻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同時也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嚮前推進了1000萬年。”
“世紀曙猿”使它的發現地——運城垣麯這塊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註。目前,垣麯縣投資1.2億元精心打造世界級品牌的“人類遠祖園”工程已經破土動工。它將依傍黃河小浪底庫區、歷山國傢級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形成一個既有崇山峻嶺、峭岩絶壁,又有湖光山色、溶洞、森林與瀑布,集對外文化交流、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園區,讓遠道而來的人們充分領略久遠深厚的黃河文化。園區竣工投入使用後,垣麯縣還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使其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用火篇 China Top Ten articles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use of fire |
火的使用,堪稱一項劃時代的創舉,大大加快了人類進化的步伐。人類用火,始於運城市芮城縣183萬年前的西侯度人。
原始社會時期,黃河大拐彎處的古河東地區(今運城市及臨汾市部分縣市),氣候溫潤,水草豐美,樹高林密,動物成群。那時,我們的祖先還不知道用火,在這裏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一天,一場偶然的雷火,引燃了大片森林,成群的動物四散奔逃,有的喪生火海,有的逃往遠方。大火過後,幸存下來的先民們一時失去了食物來源,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無奈之下,他們衹好在灰燼中尋找被火燒過的動物肉和植物果實藉以裹腹。然而他們卻驚喜地發現,被燒烤過的食物與以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容易咀嚼。於是,他們開始留意保存火種。後來,先民們又從長期的實踐中觀察到,火雖然可怕,但可以燒熟食物,還能照明、驅寒,就有意識地採集火種,並嘗試使用火、吃熟食。這對人類體質和大腦的發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祖先正是從大自然的恩賜中纔發現了火,認識了火,學到了用火和吃熟食的本領。他們從最初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火種,到若幹萬年後發明鑽木取火、撞擊燧石取火,開創了中華民族取火用火的先河。1961年至1962年,考古學者在我市芮城縣西侯度文化遺址考察時,在約50餘米厚的更新世早期砂礫層中,發掘出了中國長鼻三趾馬、山西披毛犀、晉南麋鹿、納馬象等20餘種已絶種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緑色的哺乳動物筋骨、鹿角和馬牙,與北京人遺址中發掘的被燒過的動物骨頭和牙齒沒什麽兩樣。經過化驗證明,這些動物遺骨的確是被火燒過的,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燒骨”。後經古地磁法測定,西侯度文化遺址距今至少在183萬年以上。因而學術界認為,西侯度人點燃了人類第一把文明聖火,開創了人類的用火史,當為“人類烹調之祖”。這一發現,把人類用火的時間嚮前推進了100多萬年,堪稱西侯度人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火,給人類帶來了熟食、光明和溫暖;用火,大大加快了原始人類進化的步伐;人工取火,則標志着人類第一次掌握了改變物質世界的強大力量,使人類文明産生了重大飛躍。正是由於發現和使用了火,我們的原始先民們纔逐步具備了全天候的活動能力和頑強的生存能力。難怪《世界史》中評價說:“火是一切發現中最偉大的發現,它使人類能夠生存於不同的氣候中,造出衆多的食物並迫使自然力為人們工作”。這一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火是一柄雙刃劍,既給人類帶來了福祉,卻也常常引發災難。用火之利,防火之害,遂成為人類一種永恆的追求。遠古時期的人們對火的敬畏逐漸衍生為對火神的崇拜。遠在氏族社會時期,就出現了專門祭祀火神的場所。當人類進入家庭生活階段後,爐竈之火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徵。時至今日,在運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們還保留着每年臘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祀竈神的習俗。
炎黃子孫們將中華聖火從遠古演繹到現在,從地面演繹到天空,演繹得淋漓盡致。可以說,人類文明的演進史就是一部照耀全球的火文化的發展史。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後土篇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soil behind the top ten articles |
在運城市萬榮縣境內黃(河)汾(河)交匯處,有一座祠廟,是專為祭祀後土聖母而建的,它就是被譽為“海內祠廟之祖”的後土祠。這裏,藴涵着中華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聯繫全球華人的歷史紐帶,是華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譜係依據。
在中國遠古時期的母係氏族社會,氏族(部落)的首領稱為“後”。“後”是部落內一切重大事情的决策者、指揮者、領導者。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後漢書·傀囂傳》),二者都是繁衍人類的。“後土”,就是母係氏族社會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認為,後土其實就是“女媧”。女媧,是中國遠古時期母係氏族社會一位很有名望的氏族部落首領。她置婚姻、育兒女(《風俗通義》),做笙簧、創舞樂(《世本·作篇》),使中華民族早在1萬年前左右,就初現文明曙光。可以說,她是大地的最高君主,是華夏民族的原始先祖。人們出於敬仰,就像對賴以生存的大地一樣對她頂禮膜拜,尊其為“後土娘娘”、“女媧娘娘”。
距今五千年前後,黃帝經涿鹿之戰打敗蚩尤部落,完成中華民族歷史上大規模部落統一戰爭的壯舉而一統華夏後,懷着對祖先崇拜的強烈願望,在母係社會至高無上的女性君王後土生息繁衍過的地方——汾陰廟前村的一塊高地上“掃地為壇”(《歷朝立廟緻祠實跡》碑),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上高規格、大規模、長時間祭祀後土的先河。此後,歷朝歷代皇傢祭祀後土始祖的大典都在這裏舉行。漢朝時,朝廷把祭祀後土定為國傢禮製,明確規定:“汾陰後土三年親郊祠,泰山五年一修封”。唐朝時,祭祀規模進一步擴大,宋代時發展到了頂峰。僅這三個朝代,就有八位皇帝先後二十多次親臨萬榮祭祀後土。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等都在此留下了親筆真跡,其中漢武帝的《秋風辭》被譽為千古絶賦,宋真宗御制的《汾陰二聖配饗(xiang,三聲)銘》碑被稱為全國名碑之一。直到明、清兩代,皇傢的祭祀活動纔改在北京“天地壇”舉行,後專門建了地壇,天地壇改稱天壇。歷史上如此衆多的皇帝對後土始祖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祭拜,主要目的和意義有三,即感激她繁衍人類、創造人類、造福人類的厚德;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傢繁榮;希望繁衍後代,人丁興旺,社稷穩固。
相傳後土的生日是農歷三月十八日,所以幾千年來,每逢此日,人們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來,隨着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熱情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自發組成“祭祖團”,專程到後土祠舉行祭拜活動。當地每年春季祭祀大典的規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參加人數最多時達3萬人。2003年,全球華人公祭後土聖母大典,更是將祭祀活動推嚮了高潮。禮樂聲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敬奉着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聖母像前,那裊裊青煙,正是中華兒女對聖母的綿長思念。
後土文化不僅是民族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也是民族文化的軸承和核心,她正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勵着全球華人為實現祖國一統、民族復興而不懈奮鬥。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軍事篇 Ten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culture of military articles |
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叫做涿鹿之戰,它就發生在素有中華民族發祥地之稱的黃河中遊的運城一帶,在這場戰爭中與黃帝交戰的蚩尤是中國最早的兵器發明人。據《孔子三朝記》、《太平寰宇記·捲四十六》、《魏土地記》、《解縣志》和唐朝著名詩人王翰的詠解州《????池曉望》等史料典籍相互印證,今解州就是古時之“涿鹿”。
在距今五千年前後的氏族社會時期,地球整個北半球頻頻發生特大的地震和水旱災害。面對空前的災難,各地的氏族部落為爭奪自然資源和適於放牧、淺耕的地帶,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紛紛離開故土嚮中原這塊肥沃的黃土地彙聚。黃帝部落在東徵、南下的過程中,兼併了包括炎帝部落在內的許多部落,最後同蚩尤部落為爭奪水草豐美的“冀州”(今包括運城市在內的廣大地區),特別是為爭奪中華大地上開發最早的運城????湖,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戰。
戰鬥一開始,使用金屬武器的蚩尤部落很快占得先機。黃帝遂派大將應竜出戰。應竜飛上天空,噴出大水,將蚩尤的軍隊衝得七零八落。蚩尤忙令風伯和雨師上陣。風伯颳起漫天狂風,雨師則把應竜噴出的水全部收走,然後兩人又施展法術,用狂風暴雨襲擊黃帝軍隊,使應竜敗下陣來。不久,經過休整的黃帝軍隊士氣高昂,再次與蚩尤軍隊交戰。這次,黃帝身先士卒,帶兵殺入蚩尤陣中。不料,善“製五兵之器、變化雲霧”(《漢學堂叢書》)的蚩尤卻施放出彌天大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使其辨不清方向,然後利用兵器上的優勢發起猛烈的進攻。黃帝藉助風後發明的指南車纔拼死突出重圍。
突圍成功的黃帝痛定思痛,做了一係列前所未有的精心準備。首先,他親自到太山找玄女請教戰法秘訣,並結合自己的作戰經驗,創作了兵法《黃帝陰符經》,指揮軍隊演練出一千八百陣。其次,黃帝打聽到東海流波山上有一種怪獸夔(kui,二聲),吼聲像天空的炸雷一樣響亮,就派人把夔殺死,用夔皮做成戰鼓,用雷池雷獸的骨頭做鼓槌,敲起來“聲震五百裏”,以鼓舞士氣,激勵鬥志。他還特意召來自己的女兒——專會收風息雨的旱魃(ba,二聲)助戰,然後同蚩尤展開了最後决戰。
决戰開始後,衹見應竜噴出的滔天洪水被風伯和雨師收走;而風伯、雨師的狂風暴雨和蚩尤施放的彌天大霧又被旱魃一一化解。黃帝部落把蚩尤部落緊緊圍在戰陣中,然後敲擊戰鼓,在蚩尤及其部下魂喪魄散時乘勢追擊,一舉取得戰鬥勝利,最後“軒轅氏誅蚩尤於涿鹿之野,血入池化為鹵,……今池南有蚩尤城,相傳是其葬處”(《夢溪筆談》捲三)。
蚩尤戰敗後,其部族一部分遷徙到了中國西南方今雲南、貴州一帶,一部分飄洋過海,移居朝鮮半島、東南亞及美洲等地,還有一部分則留在當地被黃帝部落同化。近年來,苗族、黎族的代表和韓國文化使團多次來運城,參拜被其稱為祖先的蚩尤。而運城市????湖區東郭鎮的蚩尤村,就是因為蚩尤部落生活於此、蚩尤兵敗後葬於此而得名的。
涿鹿之戰中,雙方的許多創造,如蚩尤使用金屬武器,黃帝製造戰鼓激勵士氣等,都對後來的戰爭産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黃帝創作的《黃帝陰符經》,在戰爭中發揮了奇特的作用,成為中國最早的兵法典籍。涿鹿之戰後,人們不斷深化對天時、地利及新武器的研究與應用,並將其作為戰役取勝的關鍵因素。
涿鹿之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融合。黃帝在這次大戰中戰勝了蚩尤,成為五帝之首,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國傢五千年的根基。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食????篇 Ten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articles of salt |
中國的用????史始於運城,運城????湖是我們祖先開發最早的????湖。據《河東????法備覽》記載,五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運城????湖發現並食用????。這是“中華民族利用山澤之利的一個偉大創舉”。以此為分界綫,中國上古時期的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進化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運城????湖東西長,南北窄,四周高,中間低,形似“古元寶”狀。它南倚中條,北靠峨嵋,東臨夏縣,西接解州,總面積132平方公裏。????湖湖面煙波浩淼,硝田縱橫如織,被文壇泰鬥田漢先生贊為“千古中條一池雪”。它與美國猶他州澳格丁????湖、俄羅斯西伯利亞庫楚剋????湖並稱為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湖。
????池南邊的中條山上有個????風洞,“仲夏有候風出,聲隆隆然,俗稱????南風,????花得此,一夕成????”。????南風又名“南風”,是“河東????”的“助産士”。千百年來,這裏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總結出的“五步法”産????工藝,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産????工藝,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後來,人們又創造了“墾畦(qi,二聲)澆曬法”,大大提高了????的産量和穩定性。由於運城????池所産“河東????”産量高、質量好,行銷於大江南北甚至國外許多地方,被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柳宗元譽為“晉之大寶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歷朝歷代都把它作為國傢的重要財源和經濟支柱。唐朝時,運城????池????利收入占到國庫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時,更是占到國庫收入的六分之一。基於????的重要性,在封建社會管理????務的,也大多是一些朝廷重臣。北宋時,廉吏包拯曾以三司戶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御使”,主持河東????政長達五年;清朝時,川陝總督年羹堯也曾兼任“巡????御使”三年時間。
幾千年來,運城不僅深深地打下了????的烙印,還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運城在春秋時稱“????邑”;戰國時叫“????氏”;漢代改稱“司????城”、“????監城”;宋元時,又被名為“鳳凰城”、“運司城”、“運城”,世人稱其為“????務專城”。因????運而設城,全國僅此一處。如今,流傳下來的獨領風騷的鏟????工藝和技術,????政和????運的變遷,????湖完備的防護設施、具有防洪和防盜功能的古禁墻遺址、七十二條“護長堤”,獨具風格的唐代建築“????池神廟”,以及啞姑救????的優美傳說和啞姑泉遺址等等,都彰顯了運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是一代聖君虞舜,在????湖之畔的臥雲崗,手撫五弦琴,唱吟的中國歷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謠《南風歌》:“南風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更成為千古絶唱。
近年來,山西南風化工集團以????湖為依托,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文化的內涵,開發出了具有“中國死海”美譽的漂浮浴場,尤其是黑泥洗浴,集醫療保健、護膚美容於一體,倍受遊人青睞。古老的????湖,正日益煥發出新的活力。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蠶桑篇 Ten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articles of sericulture |
中國是絲綢業的故鄉,自古就以“絲國”著稱於世。運城,則是中國絲綢業的發源地。
相傳,五千年前,西陵(今運城市夏縣西陰村)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嫘(lei,二聲)祖。嫘祖心靈手巧,聰明能幹。她經常到野外采食野果,發現廣袤的原野上長着許多桑樹,樹上有一種能夠吐絲作繭的昆蟲(即野生的桑蠶),吐出的絲細而結實,就把它捉來試養。桑蠶取食桑葉後吐絲結繭,然後鑽出繭殼羽化為蛾。嫘祖發現這種繭殼被浸濕後,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綫,可以拉出長長的銀綫,就把這種綫叫做“絲”。後來她又受蜘蛛結網的啓發,把絲織成布,人們稱它為“綢”。綢代替了樹葉和獸皮,人們從此就有衣服穿了。所以《通鑒外紀》贊揚嫘祖“治絲繭以供衣服。”嫘祖試養的傢蠶孳生繁衍的消息,隨着先民們在河東一帶開始定居生活,很快就傳開了。人們為了獲得蠶繭,紛紛嚮嫘祖學習養蠶技術,並創造性地把蠶移到室內進行喂養。嫘祖養蠶繅絲,“教民育蠶”,為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人們出於感激,就尊其為“先蠶娘娘”。後來,年輕英武的黃帝聽說了嫘祖的事跡後,心生愛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對此,《史記·五帝本紀》曾有記載:“黃帝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夏縣西陰村,曾建有“先蠶娘娘廟”,廟內有先蠶娘娘像,可惜後來毀於戰亂。夏縣及周邊許多地方,人們不僅對嫘祖養蠶繅絲的故事婦孺皆知,耳熟能詳,而且一直保留着養蠶繅絲的習慣。
1926年,中國考古學者在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半個人工割裂的蠶繭標本。這枚標本,在解放前夕被國民黨政府運至臺灣,現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1986年,日本學者布目順郎根據臺灣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半個繭殼照片,用絲綫仿製復原,得知繭長1.52釐米,繭寬0.71釐米,繭殼存留部分占全繭的83%。繭殼的切面平直且發光,證明西陰發掘的半個繭殼是被人工割過的。這次考證還證實,結出這枚蠶繭的是傢蠶而不是野蠶。這半個蠶繭及考證結果,是生活在河東一帶的先民們人工飼養傢蠶的物證。
蠶絲是蠶“生命的絶唱”,有“緑色黃金”和“鑽石纖維”之美譽。在古代,統治者對蠶絲業與農耕業同樣重視,常有“農桑並舉”的記載。“一婦不蠶,或受之寒”的成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養蠶業的高度認識;“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句常被用來贊揚那些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如今,藏、蒙等少數民族在迎送、饋贈、敬神及日常交往中還使用絲質物品(即哈達)以表達敬意和祝賀。
蠶絲業的發展,還促進了中國古代對外通商和文化交流。自漢朝開始,伴隨着絲綢之路上悠揚的駝鈴聲,以“絲”為主的中國服飾及服飾文化被傳到了遙遠的西方。世界由一根瑩亮的蠶絲、一匹柔美的綢緞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國。一根蠶絲,連通了東方和西方兩個世界。至今,中國南方蘇、杭等地出口東南亞國傢的絲綢,還要標註“西陰”牌商標。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種化學纖維儘管層出不窮,但它們在古老的蠶絲面前仍相形見絀。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都市篇 China Top Ten articles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city |
中國的都市文化發端於哪裏?就發端於積澱着歷史的深沉,溢透着文化的曠達,演繹着文明的璀璨,素有中華民族發祥地之稱的運城。
原始社會時期,從華夏民族的始祖炎帝黃帝到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形成、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到堯、舜、禹時期,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社會已經進入到較快的發展階段,社會生産力水平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社會文明也有了相當的進步,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體係,表現出中國早期國傢機構的雛形。堯時創建的具有高度禮儀的“唐國”,則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深深地打下了國傢的烙印。因此,《通志》上說:“伏羲但稱氏,神農始稱帝,堯舜始稱國”。
作為國傢的重要標志——古城建築,這時候已經出現了。堯出生於運城市絳縣堯寓村,明·嘉靖年《絳縣志·序》稱:“絳為堯之故墟,歷年既遠,沿革不同”;清乾隆歲貢白雲在《絳山賦》中也講道:“維絳唐堯之墟,冀州之域,而實之舊地也”,故絳被稱為“堯王故裏”。堯自幼天資聰穎,“年十二即輔佐兄摯管理天下大事”,他做了首領後,“初都蒲坂(今運城永濟市),後遷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蒲州府志》),至今永濟市尚有堯王臺遺址和“堯王廟”。
舜建都於蒲坂(今永濟市蒲州鎮一帶)。據《括地志》記載:“河東縣南二裏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壇”。永濟市張營鄉有個“舜帝村”,村中現在還立有一塊“舜帝故裏”的大石碑。相傳,有一天,舜帝從這裏出發巡視????池,在臥雲崗上看到池中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興之所至,操起古琴,隨口詠出《南風歌》,流傳至今。
禹建都於安邑(今運城市夏縣禹王城村)。《帝王世紀》中明確地說:“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今邑有禹王城基址,即舊都也……”;《水經·涑水》也記載:“安邑,禹都也,禹娶塗山女,思戀本國,築臺以望之,今城南門,臺基猶存”。禹治平天下洪水後,製定了古神州的行政區域。他把國傢分為九個州,這也是“中國”被稱為“九州”的緣由。禹王城城址分大、中、小三城,總面積達13平方公裏,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同時,它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世界歷史學界承認中國第一個國傢出現是從夏朝開始,夏朝初都夏縣。因此,禹王城被譽為“華夏第一城”。禹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所以,他被後人稱為“夏禹”。
堯、舜、禹之所以都在運城建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有一個天然生成的????池。三個“帝王之都”,禹都安邑距????池僅20公裏;堯、舜定都的蒲坂也不過60公裏。“三聖王”將“帝都”選擇在????池附近,充分利用????池豐富的食????資源這一天然寶物,他們的部族纔得以生存、繁衍、發展和強大。
堯、舜、禹時期,上承“炎黃”,下啓夏商周三朝代,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轉折時期,也是都市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它為中國早期國傢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啓,打破了傳統的禪讓製,建立起王位世襲製。中國的歷史,開始由部落聯盟製嚮“子繼父業”的“傢天下”的奴隸製轉變。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把都城建得越來越大,都市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一個時代文明和進步的標志。 |
華夏十大根祖文化·農耕篇 Ten Chinese ancestral roots and cultural farming articles |
農耕乃衣食之源、人類文明之根。農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它起源於運城市稷山縣。
遠古時期,河東大地上長滿了大片的森林,森林中又長着各種各樣的植物,野獸時時出沒在叢林之間。我們的先民在漫長的歲月裏,過着原始採集、原始狩獵的生活。正是在這種原始的採集與狩獵過程中,河東農耕文化纔得以孕育和萌芽。從狩獵中,先民們逐漸學會了識別和馴化獸類;從採集中,他們則逐漸學會了辨認果實和種子。特別是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觀察到,植物的籽粒隨風飄落會在地面上長出新的植物,於是就把採集到的植物的塊莖、籽粒等種植在居住地的周圍,並打製石器,製造生産工具“以墾草莽”,開始了“刀耕火種”的最原始的農業耕作。
迄今為止,在運城地域內已發現石器遺址400餘處。出土的農耕、砍伐工具有石斧、石錛、石鋤、石鏟等;糧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盤、石磨棒、石杵等;紡織、縫紉工具有石紡輪、陶紡輪、骨針、骨錐等;狩獵和捕魚工具有石鏃、骨鏃、彈丸、網墜等;挖土工具有木耒(lei,三聲。古農具,形狀像木叉)等;收割工具有半月形石刀、石鐮、骨鏟、蚌鐮等;另外還有大量的經打製、磨光,刃部較為鋒利的穿孔石刀、陶刀、大型石鏟、石耜(si,四聲。古農具,形狀像現在的鍬)和打製的盤狀器、砍利器等。出土的農作物則有粟、黍、高粱、大豆以及麻類作物等。從上述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河東先民種植作物的品種類別之多、使用工具的用途之廣及分工之細,都證明兩萬多年以前,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就開始了農業耕作,創造了農耕文化。
對原始農業發展貢獻最大的當數後稷。後稷名棄,孩童時就對農作物非常感興趣,長大後更是常常到田野中研究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和規律,凡是適宜種五穀的,春天就去播種(稼),秋天再去收割(穡)。百姓們紛紛效仿他。帝堯聽說這件事後,就任命他作了後稷(即農官)。他上任後,積極引導人們適應時令,播種各種農作物,教民稼穡,不遺餘力,極大地促進了原始農業的發展,最後纍死在山上。至今,在運城市稷山縣一帶,關於後稷教民稼穡的許多傳說,仍綿延不絶。運城市境內的稷王山、稷山縣、稷王廟、稷益廟等,都是後人為了懷念“功崇平地,德大配天”的後稷的功績而命名或修建的。特別是稷益廟裏的許多壁畫,真實地展現了後稷教民稼穡、發展原始農業的動人場景,令人倍生敬仰之情。
農業勞動和製造工具,促使遠古人類直立行走和手足分工,激活了人類的思維和悟性,也促進了人腦的發育和人類的進化。至今,粟、黍、高粱、大豆等,仍然是運城市一帶重要的農作物。後稷教民稼穡的傳說,正是中國勞動人民最早種植五穀的“活化石”。運城市平陸縣棗園出土的牛耕耬播圖,則為中國農耕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組形象、權威、可靠的依據。 |
運城市交通路綫 Transportation route city traffic |
市內公交
車次:★ 1 路
起發點:運城中心客運站
終點站:禹都南門口
途徑:中心客運站-汽配城-黃河市場-藍燕大廈-百匯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五洲汽車站-市人民醫院-購物中心-百匯醫藥-朝陽崗-鐘樓-區政府-日報社-清真寺-東街口-運城師範-運城會校-運師附校-金海岸小區-農行傢屬院-金鼎種業-逸夫小學-居樂苑小區-交警支隊-安國醫院-禹香苑-禹苑路-禹都花園-車檢中心-和平街-摩托街-禹都南門
車次:★ 2 路
起發點:中心客運站
終點站:運城學院(新校區)
途徑:中心客運站-汽配城-黃河市場-藍燕大廈-百匯醫藥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五洲汽車站-百貨大樓-鑫源服裝城-六院-未來電子學校-恆隆廣場-市委-天瑞大酒店-市婦幼院-槐中路-金鼎種業-電力傢屬院-學院西-學院東-運城學院(新校)
車次:★ 3 路
起發點:池神廟
終點站:北相
途徑:池神廟-????化中學-運中-良友書屋-紅旗眼鏡-電信大樓-東星時代廣場-廣生堂藥品超市-黃河大廈-百紡-百匯解放北路店-藍燕大廈-黃河市場-汽配城-運城中心客運站-歐香風景-區檢察院-北城初中-市二院-彩虹汽貿-沙瓦蕾斯製板公司-區法院-外國語學校-姚孟-王桐-曹允-南相-北相
車次:★ 4 路
起發點:中心客運站
終點站:(環綫)
途徑:中心客運站(起始)-汽配城-黃河市場-同德醫院-煤建公司-石油公司-運輸公司傢屬院-一職專-河東一中-聖惠路大轉盤-公交總公司-華源腫瘤醫院-華康醫院-西馮村-明珠花園小區-聖惠橋頭-西城辦-公路分局-烈士陵園-區實驗-電腦城-西花園-日化廠-南城辦-南街小學-老南門-火鍋城-望湖新村-東城辦-師範-財校-中醫院-市財政局-河東廣場-鑫源公寓-華聯超市-市工商局-寶華乳腺專科醫院-北城辦-拖廠-黃河市場-汽配城-運城中心客運站(終到)
車次:★5 路
起發點:????化二廠
終點站:中心站
途徑:????化二廠-殯儀館-為民心理醫院-醫科學校-新民中醫院-口腔學校-大修廠-西城辦-公路分局-烈士陵園-區實驗-電腦城-衛校附院-張傢巷-中心醫院-圖書大廈-電信大樓-阜巷-河東市場-武警支隊-河東廣場-市財政局-中醫院-工學院-天瑞大酒店-鑫源-農村信用社-建橋汽修-原王莊-鑫地陽光城-檢察院-逢春醫院-中心站
車次:★ 6 路
起發點:小兒推拿學校
終點站:禹都南門
途徑:市小兒推拿學校-騰飛包裝公司-育博中學-南城派出所-南街小學-老南門-鐘樓-朝陽崗-百匯醫藥-購物中心-市人民醫院-銀湖飯店-火車站-黃河大廈-百紡-百匯解放北路店-藍燕大廈-紅十字會醫院-拖廠-北城辦-原王莊西口-建北橋-原王莊東口-華聯傢具城-華益工程機械-果品市場-禹都北口-禹王像-電信大樓-禹都南門
車次:★ 8 路
起發點:舜帝陵
終點站:禹都
途徑:五穀全公司-羊駝寺-藍海學校-蔬菜市場-順福鈴汽車有限公司-金慧停車場-聖源西域年華-福特4S店-公交總公司-華源腫瘤醫院-華康醫院-西馮村-北大燕工運城分校-河東醫學院-聖惠橋頭-西城辦-公路分局-烈士陵園-區實驗-電腦城-衛校附院-張傢巷-市中心醫院-圖書大廈-東星時代廣場-鑫源服裝城-六院-未來電子學校-恆隆廣場-平安人壽保險公司-南風廣場-八零路口-紫荊花飯店-建設路口-自權脈管炎專科-交警支隊-安國醫院-禹都花園-車檢中心-和平街-摩托街-一四區口-三六區口-禹王像-禹都大酒店-鋼材市場-豪德光彩貿易廣場
車次:★9 路
起發點:王大村
終點站:鑫源裝飾材料城
途徑:王大村-二塑-西街口-鐘樓-區政府-電信大樓-紅旗眼鏡-良友書屋-運中-火鍋城-銀湖新村-望湖新村-清真寺-河東市場-武警支隊-河東廣場-市財政局-市中醫院-工學院-市建行-市環保局-天瑞大酒店-鑫源福瑞特-區信用聯社-醫磊結石病醫院-自權脈管炎專科-交警支隊-安國醫院-禹香苑-八裏鋪東口-車檢中心-和平街-摩托街-禹都南門-電信大樓-禹都管委會-鋼材市場-豪德光彩貿易廣場
車次:★ 10路
起發點:羊駝寺
終點站:蘆子溝
途徑:羊馱寺-藍海學校-蔬菜市場-順福鈴汽車公司-金慧停車場-聖源西域年華-福特4S店-公交總公司-河東一中-一職專-運輸公司傢屬院-石油公司-煤建公司-同德醫院-藍燕大廈-百匯醫藥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銀湖飯店-百貨大樓-東星時代廣場-電信大樓-阜巷-河東市場-武警支隊-河東廣場-市財政局-市中醫院-盛義堂頸肩腰腿痛醫院-農行傢屬院-學苑路-運城學院-運城高效農業示範園-廟村-任村-蘆子溝
車次:★ 11路
起發點:火車站
終點站:關帝廟
途徑:火車站-銀湖飯店-市人民醫院-購物中心-百匯醫藥-市中心醫院-張傢巷-西花園-電腦城區實驗中學-烈士陵園-公路分局-西城辦-大修廠-口腔醫院-新民中醫院-????化二廠-熱帶風暴水上樂園-關帝廟
車次:★12路A
起發點:中心客運站
終點站:安邑北門
途徑:中心客運站-汽配城-黃河市場-藍燕大廈-百匯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五洲汽車站-百貨大樓-廣生堂藥品超市-八一市場-女人街-南風廣場-八零路口-紫荊花飯店-醫磊結石病醫院-自權脈管炎專科-交警支隊-安國醫院-禹香苑-八裏鋪東口-禹都花園-車檢中心-和平街-摩托街-禹都南門-水校-市疼痛中心-正中骨科矯形醫院-安邑北門 -豪德光彩貿易廣場
車次:★ 12路B
起發點:中心客運站
終點站:安邑火車站
途徑:中心客運站-黃河市場-藍燕大廈-百匯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五洲汽車站-百大手機傢園-廣生堂藥品超市-八一市場-天雅女人街購物廣場-南風廣場-八零路口-紫荊花飯店-醫磊結石病醫院-自權脈管炎專科-交警支隊-安國醫院-禹香苑-八裏鋪東口-禹都花園-車檢中心-和平街-摩托街-禹都南門-水校-安邑西口-正中骨科矯形醫院-安邑北門-安邑火車站-豪德光彩貿易廣場
車次:★16路
起發點:舜帝陵
終點站:城西人傢小區
途徑:舜帝陵-五穀全公司-羊馱寺-香河灣小區-北城初中-檢察院-歐香風景-中心站-汽配城-黃河市場-藍燕大廈-百匯解放北路店-百紡-黃河大廈-火車站-銀湖飯店-傑威爾墻藝-博愛醫院-傢電市場-廣廈五金機電裝潢材料城-烈士陵園-公路分局-西城辦-城西人傢小區
車次:★18路
起發點:聖惠廣場
終點站:飛機場
途徑:聖惠廣場-公交總公司-華源腫瘤醫院-華康醫院-西馮村-明珠小區-聖惠橋頭-西城辦-烈士陵園-廣廈五金機電裝潢材料城-傢電市場-博愛醫院-傑威爾墻藝-百貨大樓-八一市場-女人街-南風廣場-市工人文化宮-市工商局-保華乳腺專科醫院-仁濟醫院-建北橋-原王莊東口-華聯傢具城-華益工程機械-果品市場-禹都北門-山西通達集團-禹都鋼材市場-黃金水岸-衆泰4S店-雪佛蘭4S店-晉久品種????公司-運城骨科矯形醫院-康樂宮-東王村-河東汽貿-雲天格調小區-奧梅花園-陽光莊園-康傑學府路-北大燕工教育分校-名人港灣-香港花園-民航機場-民航局-空港渡假村--麥可馨食品公司-空港醫院-運城禮儀公關學校-陶村
車次:★ 21路
起發點:運中
終點站:常平
途徑:黑泥浴-池神廟-鳳凰𠔌森林公園-西姚-張村-麯村
車次:★33路
起發點:池神廟
終點站:舜帝陵
途徑:池神廟-????化中學-運中-良友書屋-紅旗眼鏡-電信大樓-東星時代廣場-廣生堂藥品超市-黃河大廈-百紡-百匯解放北路店-藍燕大廈-黃河市場-汽配城-中心客運站-歐香風景-區檢察院-北城初中-市二院-彩虹汽貿-沙瓦蕾斯製板公司-區法院-外國語學校-姚孟-王桐-曹允-舜帝陵
車次:★66路
起發點:舜帝廟
終點站:鳳凰𠔌
途徑:運臨路、解放路、火車站、河東街、南風廣場、河東廣場、紅旗西街、解放南路、死海。
車次:★88路
起發點:空港
終點站:鳳凰𠔌
途徑:機場大道、禹都、禹都大道、火車站、北街、鐘樓、解放南路、死海。
備註:66路和88路是新增車輛,營運單位是運城市煤運公司,票價3元。
11和21路車安站收費,18路車全程為1.5元,其餘車輛全程1元。
公交公司投訴科:2128311--(公交服務投訴) |
|
- n.: Yuncheng City
|
|
運城市, 運城村 運城社區 |
|
山西 | 行政區劃 | 地理 | 縣 | 麻花 | 小吃 | 稷山 | 縣市 | 旅遊 | ????池 | 歷史文化名城 | 歷史大事記 | 人物 | 企業傢 | 鋼鐵 | 夏 | 司馬光 | 涑水河 | 陽泉市 | 聞喜 | 南王村 | 關羽 | 三國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