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鎮[He Yin Zhen)】 縣府駐地。位於縣境中部,黃河南岸。人口21651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41.2平方千米。轄城東、城西、城北、城關、郭拉、鄧傢、童傢、西傢嘴、大史傢、張傢溝、紅柳灘11個村委會和城東、城關、城西、城南 4個居委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大南鄉,1938年設河陰鎮。1949年設河陰市,1953年改為河陰鎮,1958年為貴德公社河陰管理區,1959年分設河陰公社,1984年改為河陰鎮。
【河西鎮(He Xi Zhen)】 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3千米。人口22485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面積433平方千米。轄格爾加、下馬傢、下排、下劉屯、上劉屯、北房、紅岩、大戶、貢拜、江倉麻、加莫臺、加莫河灘、纔日堂、加洛蘇河、木幹、本科、瓦傢、溫泉、多哇、賀爾加、拉及蓋、多勒倉山坪、西山灣、山坪園藝場25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劉屯鄉,1949年並入當東鄉,後改上當東鄉,1956年與下當東鄉、溫泉鄉合併為當東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河西公社,1984年改為河西鄉,2004年改為河西鎮。
【河東鄉(He Dong Xiang)】 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府駐地2千米。人口113500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面積251平方千米。轄保寧、太平、馬傢西、周傢、楊傢、貢巴、王屯、哇裏、邊都、仁若阿什貢、查達、麻巴、下羅傢13個村委會。民國時為東山鄉,後並入河陰鎮,1949年改設第一區河東鄉,1956年並入貢巴鄉,1958年並入貴德公社,1959年改為河陰公社,1961年從河陰公社分設河東公社,1984年改為河東鄉。
【新街回族鄉(Xin Jie Hui Zu Xiang)】 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6069人,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48.1%。面積134平方千米。轄新街、藏蓋、魚山、上卡力崗、下卡力崗、老虎口、尕麻塘、陸切、麻吾9個村委會。民國時屬當東鄉,1949年為第二區野裏哇鄉,1951年更名為莫麯溝鄉,1956年更名為新街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屬河西公社,1961年由河西公社析置新街公社,1984年改為新街回族鄉。
【拉西瓦鎮(la xi wa zhen)】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24千米。人口6080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924平方千米。轄羅漢堂、昨那、尼那、仍果、多拉、葉後浪、豆後浪、麯乃亥、麯卜藏、甘加、尼那新村11個村委會。民國時屬共和縣中郭密鄉,1958年劃歸貴德縣設竜羊鄉,同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改為羅漢堂公社,1963年改為羅漢堂鄉,1972年又改為羅漢堂公社,1984年改為羅漢堂鄉,2004年改為拉西瓦鎮。
【尕讓鄉(Ga Rang Xiang)】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43千米。人口14171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土等少數民族。面積574平方千米。轄尕讓、阿什貢、大磨、紮力毛、千戶、大灘、查麯昴、俄加、席芨灘、亦雜石、三角浪、亦紮、關加、業隆、東果堂、洛乙海、者麻囊、鬆巴、阿燕麥、二連20個村委會。民國時置尕讓鄉,解放初設尕讓鄉,1958年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尕讓公社,1984年改為尕讓鄉。
【常牧鎮(Chang Mu Zhen)】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1665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7%,還有漢、回等民族。面積1265.2平方千米。轄上查崗、下查崗、都秀、拉德、切紮、吾隆、幹果羊、周屯、上蘭角、下蘭角、色爾加、浪查、苟後紮、豆後漏、捲木、梅加、加卜查、卻加、斜馬浪、新建坪、蘭角新村、高紅崖22個村委會。民國時、解放初屬貴南牧區,1958年劃歸貴德縣設常牧鄉,後歸貴德公社,1959年分設常牧公社,1963年改為常牧鄉,1972年改為常牧公社,1984年改為常牧鄉,2006年和東溝鄉合併改為常牧鎮。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貴德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傢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