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鐵力市位於黑竜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面積6620平方千米。總人口39.7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鐵力鎮。郵編:152500。代碼:230781。區號:0458。拼音:Tieli Shi。
行政區劃
鐵力市轄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鐵力鎮、雙豐鎮、桃山鎮、朗鄉鎮、年豐朝鮮族鄉、工農鄉、王楊鄉。市境內有:鐵力林業局、雙豐林業局、桃山林業局、朗鄉林業局、鐵力農場。
歷史沿革
鐵力,俗稱“鐵山包”。在境南王楊鄉和衛國鄉交界處有一山丘,稱“鐵山”,其附近兩河中間大小山丘連綿不斷,統稱“鐵山包”。設治時,以其地遼代屬“鐵驪部”,遂名“鐵驪”。1956年為更改生闢字和繁體字地名,改為“鐵力”。
鐵力一帶,唐屬黑水靺鞨,遼屬東京道女真鐵驪部,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清代先後屬呼蘭城守尉和呼蘭副都統管轄,為鄂倫春、蒙古族遊牧之地。1891年4月(清光緒十七年三月),委派鎮邊軍右翼統領領兵於鐵山包駐防。1906年6月(清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將北團林子協領移駐鐵山包,修建協領公署,“招撫庚子屯田逃亡之戶,安插貧民小戶”。1908年8月(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奏準,擬設“鐵驪縣,駐鐵山包”。中華民國成立後,1915年2月10日,黑竜江省巡按使公署援照清末“設立鐵驪縣舊條”,裁撤鐵山包協領,設置鐵驪設治局,以餘慶縣安邦河以東地區為鐵驪設治局管轄範圍。隸屬綏蘭道。1929年2月,改由省直轄。東北淪陷後,隸屬黑竜江省。1933年10月1日,將鐵驪設治局改為鐵驪縣。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9年6月劃歸北安省管轄。1943年7月1日,將慶城縣與鐵驪縣合併為慶安縣。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設鐵驪特別區。 1946年6月27日,黑竜江省政府决定,將原鐵驪地區從慶安縣劃出,恢復鐵驪縣,縣政府駐鐵驪鎮,隸屬黑竜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新設立之綏化專區管轄。同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準,將鐵驪縣改為鐵力縣。1958年8月,撤銷綏化專區,設立鬆花江專區,鐵力縣隸屬鬆花江專區。同年9月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並入慶安縣。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準,恢復鐵力縣,以原鐵力縣並入慶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鐵力縣的行政區域,隸屬鬆花江專區。1965年6月,改隸綏化專區。1970年4月,劃歸伊春地區管轄。1979年12月,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鐵力縣歸伊春市領導。1988年9 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
1992年,鐵力市位於黑竜江省中部,小興安嶺西南麓。東北、東與伊春市接壤,東南、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毗鄰,西南、西北與慶安縣以河為界。全市共轄 5鎮、4鄉。1992年末全市總人口38.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67萬人,占69%;滿、朝鮮、回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4.6%。市政府駐地鐵力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鐵力之名源於古代的鐵利府與鐵驪部。遠在唐朝時期,渤海國曾設置鐵利府。遼代,在黑竜江流域曾有著名的鐵驪部(一般考證在今呼蘭河上遊,南至鬆花江北岸地區)。唐代的鐵利府與遼代的鐵驪部均為今名鐵力的淵源。
此地在周以前為肅慎地;戰國時期屬貊地;漢時為穢地;後漢三國時期為扶餘奴隸製王國的底地;晉時為寇漫汗地,後魏北齊屬勿吉地;隋屬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部;唐時屬黑水靺鞨;五代迄遼屬生女真地;金屬上京會寧府管轄;元時屬斡赤斤分地;明代奴兒幹都司於此地設置了哈郎衛和阿者迷河衛。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屯田兵開墾後,於鐵山包設置鐵山包協領。光緒三十四年(19O8年)擬於鐵山包設治,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民國二年(1913年)鐵山包以西屬慶城縣管轄,民國四年(1915年)由慶城縣忻置鐵驪設治局,隸屬黑竜江省綏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鐵驪設治局直隸黑竜江省管轄;偽滿大同二年(1933年)縣治改組,成立鐵驪縣公署,仍隸屬於黑竜江省,為丁類縣;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製,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將鐵驪劃歸濱江省所轄。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增設北安省,又將鐵驪縣由濱江省劃歸北安省管轄。東北光復後,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併為九省。鐵驪縣劃歸黑竜江省管轄。一九五六年改“驪”為“力”。
2000年,鐵力市轄5個鎮、4個鄉:鐵力鎮、神樹鎮、雙豐鎮、桃山鎮、朗鄉鎮、王楊鄉、衛國鄉、工農鄉、年豐朝鮮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5460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鐵力鎮 96611 雙豐鎮 37717 桃山鎮 38501 神樹鎮 21729 朗鄉鎮 49325 年豐鄉 12848 工農鄉 9602 王楊鄉 14250 衛國鄉 9069 鐵力林業局虛擬鎮 16510 雙豐林業局虛擬鎮 10565 桃山林業局虛擬鎮 12127 朗鄉林業局虛擬鎮 16523 鐵力農場虛擬鄉 9224 |
|
美麗富饒的鐵力市隸屬於黑竜江省伊春市的縣級市,位於中國黑竜江省小興安嶺南麓,東經 127°38′20〃— 129°24′10〃,北緯 46° 28′40〃—47°27′30〃,東西橫跨 140公裏,南北縱越115公裏。
1998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行政區劃面積6620平方公裏。總人口40.2萬。 |
|
鐵力物華天寶,資源豐富,被譽為小興安嶺上的緑色寶庫。境內山多林密,素有"八山一水 一分田"之稱。木材總蓄積量為5800萬立方米,珍貴樹種有紅鬆、落葉鬆、黃菠蘿、水麯柳等,還有雲杉、樺樹、柞樹等百餘種樹種。 地下礦藏十分豐富,已探明有的60餘種,其中有色金屬、鉛鋅礦的儲量約200萬噸,黃金礦石儲量約7萬噸;非金屬礦石有白雲石、石灰石 、玉石 、大理石等。開發前景十分廣阔 。群山繁衍着東北虎、馬鹿、 黑熊、飛竜、山雉等 240 餘種珍禽異獸。密林中還生長着山葡萄、獼猴桃、蘑菇、木耳、蕨菜、鬆籽、榛子等 200 餘種山特産品,以及馳名中外的人參、刺五加、五味子、黃芪等500餘種名貴中藥材。境內河流縱橫,草原肥沃,為發展緑色養殖業、 種植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經過50餘年的開發建設,尤其是撤縣建市後10餘年的努力拼搏,鐵力經濟形成了特色種養、木材加工、礦産開發、北藥開發和旅遊五大支柱産業。特色種養業以緑色水稻、大豆及黃牛、奶牛、鹿、大鵝、生豬為主。緑色水稻、速凍玉米、林蛙、林灌雞已成為聞名遐邇的鐵力"四寶"。
鐵力市農發牧業集團已成為集養 殖、改良、繁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新型竜頭企業。依托木材,以刨花板、細木工板、膠合板、實木傢具、地板塊及小木製品為主導産品的木材精深加工業構成了鐵力區域的支柱産業。境內4大森工企業(朗鄉局、桃山局、鐵力局、雙豐局)在改革大潮中不斷完善經濟發展戰略,合理調整産業産品結構,實施"以林為主、綜合開發、多業並舉、興企富民"的方針,使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鐵力區域內有朗鄉林業局刨花板廠;
有享譽國內外並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好評的桃山林業局生産的"桃山牌"地板塊;有鐵力局興達木製品有限公司;
有遠銷歐、 美的雙豐林業局中美合資斯溫格傢具有限公司生産的"雙豐牌"傢具。雙豐木材市場久負盛名 ,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木材生産、加工集散地。礦産開發已具雛形。
新建的大安河金礦已成為鐵力市的支柱企業。北藥開發初具規模,已形成桃山參藥集團 、鐵力紅葉製藥有限責任公司、鐵力光明製藥有限公司、鐵力阿膠廠等一批支柱竜頭企業。 |
|
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産,已開發出具有鐵力特色的森林觀光 、森林度假 、漂流、狩獵、滑雪、歷史遺址等旅遊項目。適應旅遊需要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得到了配套完善和發展。境內有80年代開發建設的桃山天然狩獵場和桃山國傢森林公園;有久負盛名的桃山原始林、桃山古洞、狩獵場、滑雪場;有風景如畫的鐵力日月峽森林公園和正在開發建設中的鳥語林。區域內已形成了鐵力 、桃山、朗鄉3條旅遊熱綫。"九五"期間共接待美國、日本、新加坡、法國、加拿大、 英國、韓國及港、澳、臺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遊客20多萬人次。 |
|
近年來,鐵力市緊緊圍繞"二次創業、富民強市"的戰略目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綫,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 開拓前進,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市屬國內生産總值、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業産業化繼續推進,重點鞏固和擴大了緑色水稻、緑色大豆、日光節能溫室蔬菜、生豬、肉牛等産業基地。目前,全市地方工商企業活力增強,礦産勘探、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完成了供熱公司、火柴廠、製米廠、桃山參藥集團、農村電網改造等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非國有經濟和第三産業日益壯大。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教興市戰略得到深入實施 ,科技進步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提高到36%。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教育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年改善。文體事業健康發展,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廣播電視工作取得新成果,實現了同伊春市和省傳輸光纜網的對接,完成了聯網建設工程,提高了電視信號傳輸水平。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環境綜合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規定要求。同時,鐵力市將被省和國傢確定為創建國傢級生態示範區的試點城市。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資金投入,擴大建設規模,提高質量檔次,先後建設和改造一批街道及廣場、緑地,實現了市區"兩街一路"非機動車道白色化、人行 道彩色化,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目前,已闊步邁入21世紀的鐵力又喜逢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最好時機:境內森工企業通過10餘年的艱苦努力,正伴隨着"天保"工程實施,邁出危睏的𠔌底,市企業産權制度改革成果也開始釋放潛在的能量;區域經濟聯合發展活躍時期正在到來; 緑色食品市場前景廣阔,緑色産業將成為全市支柱産業;北藥開發勢不可檔;旅遊業發展態勢明顯;木材精深加工、畜牧養殖、礦産資源開 發等潛力巨大,前景可觀;城市功能的完善,社會事業的不斷進步,為經濟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這一切使鐵力人民對未來充 滿了希望。
鐵力市政府與區域內各大森工企業、農墾企業在新世紀開元之際已經形成共識:聯起手來,加快推進區 域經濟發展。樹立"大鐵力、大聯合、大發展"的觀念。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多傢參與,百姓受益。落實"因地製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適應新體製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分工格局。此外,鐵力市還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創造寬鬆的投資環境,以推進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
|
- n.: Tieli City
|
|
鐵力 |
|
中共鐵力市委書記 | 鐵力市人民政府 | 鐵力市政府市長 | 中共鐵力市委 | |
|
|
中共鐵力市委 | 鐵力市中醫院 | 鐵力市第四中學 | 鐵力市政府市長 | 鐵力市人民政府 | 鐵力市人民醫院 | 中共鐵力市委書記 | 伊春市鐵力市賓館 | 鐵力市盛中乳品廠 | 鐵力市第二中醫院 | 鐵力市婦幼保健院 | 鐵力市衛生防疫站 | 鐵力市第二高級中學 | 伊春市鐵力市良友大酒店 | 黑竜江省鐵力市商業賓館 | 伊春市鐵力市大華飯店 | 鐵力市桃山林業局職工醫院 | 伊春市鐵力市衛生防疫站 | 鐵力市朗鄉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鐵力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