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0221 |
|
概況
竜江縣位於黑竜江省西部地區,北緯47度,東經123度,屬齊齊哈爾市轄區。縣面積6197平方千米。總人口6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竜江鎮。郵編:161100。代碼:230221。區號:0452。拼音:Longjiang Xian。
行政區劃
竜江縣轄5個鎮、9個鄉:竜江鎮、景星鎮、竜興鎮、山泉鎮、七棵樹鎮、白山鄉、黑崗鄉、廣厚鄉、華民鄉、哈拉海鄉、杏山鄉、頭站鄉、魯河鄉、濟沁河鄉。
歷史沿革
清代,今竜江縣東部和北部地區屬齊齊哈爾副都統轄區,西南部為札賚特旗遊牧地。19 05年1月29日(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黑竜江將軍奏準,設置黑水廳,駐齊齊哈爾城。撫民同知鄭國華於同年9月15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七日)啓用關防任事,管轄齊齊哈爾一帶地方。1908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準,將黑水廳改設竜江府。因其係黑竜江省首府,故名“竜江府”。府治齊齊哈爾城,由省直轄。其轄境大體包括今齊齊哈爾市、竜江縣、甘南縣全境和富裕、林甸、杜爾伯特、泰來4縣各一部分地區。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2月,按照“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改竜江府為竜江縣,縣署駐齊齊哈爾城。由竜江道管轄。1915年3月,於景星鎮地方設置景星設治局,由竜江道管轄。1916年2月,將甘井子佐治局劃歸布西設治局管轄。1929年2月,裁撤竜江道,竜江縣改由省直轄。時為一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竜江省,1934年12月劃歸竜江省管轄,時為甲等縣。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嫩江省管轄。1946年4月,縣政府遷駐“富拉爾基”。同年6月,將東部地區劃出,設置竜東縣;1948年4月,撤銷竜東縣並入竜江縣。19 49年5月,嫩江、黑竜江兩省合併為黑竜江省,歸黑竜江省管轄。1954年8月設立嫩江專區,劃歸嫩江專區管轄。同年10月,將達斡爾族自治區、昂昂溪鎮、富拉爾基鎮和榆樹屯、達呼店等地劃歸齊齊哈爾市管轄;將第十區分別劃歸泰來縣和杜爾伯特旗管轄。1955年9月,竜江縣政府遷駐朱傢坎鎮(今竜江鎮)。1956年3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景星縣,並入竜江縣。1 958年9月,將朱傢坎鎮改為竜江鎮,同年12月將碾子山鎮劃歸嫩江專區管轄,後劃歸齊齊哈爾市。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一度撤銷時,曾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4年12月 1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嫩江地區,從1985年1月1日起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
1992年,竜江縣位於黑竜江省西部,大興安嶺與鬆嫩平原過渡地帶。東臨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北與甘南縣、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接壤,西北、西南和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札蘭屯市、札賚特旗毗連。全縣總面積6174.7平方公裏。全縣共轄5鎮、18鄉。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5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人;滿、蒙古、達斡爾、朝鮮、回、錫伯、鄂溫剋等少數民族人口3萬人。縣政府駐地竜江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景星縣 位於黑竜江省竜江縣境南部。中華民國初年設治,隸屬黑竜江省竜江道。 景星地名的由來,一說城北有座山,名景星山,因山得名;一說,相傳,建立屯落之初,人們驟然發現“景星”閃爍於天空,預示吉祥,遂取名“景星”。 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始設大賚廳景星分防經歷,逐漸發展成為小城鎮。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劃歸竜江縣管轄,改分防經歷為警察事務所。1914年7月,將警察事務所改為景星鎮佐治局,同年10月改為竜江縣分駐景星鎮縣佐。1915年3月,奉黑竜江巡按使公署令,於景星地方設置景星設治局,隸屬竜江道。設治員於3月22日啓用“景星設治局之關防”。設治局轄區地形北寬南窄,如三角形,南北長180裏,東西寬72裏。東至竜江縣界36裏,西至紮賚特旗界45公裏,南至泰來設治局界65公裏,北至吉沁河北段極邊,與紮賚特旗界接壤,總面積約4860平方公裏。1929年1月,景星設治局升改三等縣,縣署駐景星鎮。由黑竜江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黑竜江省,1934年12月劃歸竜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併後,歸黑竜江省管轄。1954年8月,劃歸新設立的嫩江專區管轄。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景星縣,並入竜江縣。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竜江縣治原設於齊齊哈爾,後遷富拉爾基,50年代遷朱傢坎(即今竜江鎮)。
上古三代屬肅慎地;周迄漢為神貊地;櫃三迄晉時大扶餘奴隸製王國的屬地;後魏、北齊時期屬豆莫婁地;隋為靺鞨黑水部;唐代屬黑水靺鞨苦僕固兩部;遼代屬東京道長春州北境及東北路統軍司伯斯鼻骨德部;金代屬蒲與路;元屬斡赤廳分地。後屬荸苦江軍民萬戶府;明時設置拜苦衛、兀刺忽衛,隸屬奴兒幹都司統轄;清天聰年間此地為索倫、達斡爾兩部所據。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設副都統,隸屬黑竜江將軍管轄。同三十八年(1699年)黑竜江將軍移駐於此.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黑水廳,同年十二月廢副部統.光給三十四年(19OS年)由黑水廳升為竜江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竜江縣,劃屬黑竜江省竜江道所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省直轄,本縣直隸黑竜江省,為一等縣,偽滿洲國建國之初仍沿用舊製;至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劃分十四省,本縣劃歸新設的竜江省管轄。康德三年(1936年)由竜江縣析置齊齊哈爾市。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改為九省,取消竜江省,本縣劃歸嫩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竜江縣劃屬黑竜江省所轄。一九五六年景星縣又並入竜江縣。
2000年,竜江縣轄5個鎮、18個鄉:竜江鎮、景星鎮、竜興鎮、山泉鎮、七棵樹鎮、對寶鄉、雅魯河鄉、永發鄉、濟沁河鄉、頭站鄉、杏山鄉、柳樹鄉、東華鄉、興隆川鄉、白山鄉、合山鄉、黑崗鄉、魯河鄉、華民鄉、發達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7060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竜江鎮 106332 景星鎮 26067 竜興鎮 31602 山泉鎮 21340 七棵樹鎮 18025 白山鄉 27102 黑崗鄉 22779 華民鄉 28255 廣厚鄉 19324 對寶鄉 18958 永發鄉 17306 頭站鄉 27235 東華鄉 14531 杏山鄉 25534 興隆川鄉 16888 柳樹鄉 16352 濟沁河鄉 18629 雅魯河鄉 17200 魯河鄉 24420 合山鄉 23808 發達鄉 13622 福山永鄉 15992 哈拉海鄉 19305
2003年,撤銷合山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竜江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竜江鎮鎮府街;撤銷永發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景星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景星村;撤銷雅魯河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竜興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竜興村;撤銷對寶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山泉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平安村(黑民區108號)。 |
|
竜江縣資源豐富。物産富饒 ,盛産玉米、大豆、高梁、水稻、𠔌子、馬鈴薯、葵花、中草藥等雜糧和經濟作物,糧豆薯總産量常年穩定在 20億公斤。年均商品量在150萬噸以上,肉牛、肉羊、大鵝飼養量分別達到20萬頭、85萬衹、200萬衹以上。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以建材、機電、食品、冶金、飼料為主的 5個傳統産業和以農副産品深加工、畜産品深加工、礦産品深加工 3個新興産業為主導的8大工業體係。商貿條件優越。是歷史形成的吉林、內蒙、黑竜江省西部三省區農副産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市場體係健全,商業網點遍布城鄉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山秀水美,景色怡人,空氣清新,遠離污染,是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勝地,朝陽山、敖寶山、老竜頭、大青山等名山坐落在竜江境內,其中朝陽山為齊齊哈爾市最高峰。礦産資源豐富。麥飯石、石灰石、陶粒泥(頁)岩全市獨有,儲量第一。交通四通八達。濱洲鐵路貫穿縣境,碾北公路、竜甘公路、竜景公路在縣城交匯,竜江縣政府所在地竜江鎮距齊齊哈爾機場70公裏。社會事業日新月異,金融、保險、通訊、郵電等社會服務體係配套齊全。今年,全縣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緑色特色農業。緑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13萬畝,特色作物種植面積136萬畝,藥材面積15224畝,竜江縣A級“雅魯河”牌緑色食品小米、大米、玉米、緑豆、紅小豆,竜江縣A級“宏盛”牌緑色食品羊肉分割産品經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使用。 |
|
- n.: Longjiang County
|
|
竜江 |
|
行政區劃 | 鄉鎮 | 黑竜江省 | 黑竜江 | 齊齊哈爾 | 人物 | 滿洲裏 | 地理 | 行政村 | |
|
|
竜江縣中醫院 | 竜江縣第二中學 | 竜江縣竜溪飯店 | 竜江縣第一醫院 | 竜江縣華竜賓館 | 竜江縣竜江賓館 | 竜江縣民間藝術團 | 竜江縣竜鐵大酒店 | 竜江縣鴻雁大酒店 | 竜江縣動物檢疫站 | 竜江縣婦幼保健站 | 黑竜江省竜江縣第一中學 | 竜江縣頭站糧庫糧食飯店 | 黑竜江省竜江縣友誼賓館 | 竜江縣第二人民醫院 | 竜江縣職業高中工藝美術廠 | 黑竜江省竜江縣絲綢廠 | 竜江縣中原高級尼絨服裝廠 | 竜江縣中原高級呢絨服裝廠 | 竜江縣景星鎮酒傢飯店 | 竜江縣公共衛生監督所 | 竜江縣衛生防疫站慢性病防治所 | 黑竜江廣播電視大學竜江縣分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