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安徽 >宿州 > 
目錄
·概況 Si County·〖泗縣與泗州〗·〖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氣象地質〗·〖自然環境〗
·〖交通運輸〗·〖氣象氣候〗·〖社會經濟〗
·〖泗縣文化〗·〖泗州戲 〗·〖泗州佛〗
·歷史沿革·英文解釋·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概況 Si County
  郵編:234300 代碼:341324 區號:0557
  拼音:Sì Xiàn 英譯:Si County
  
  泗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北兩面與江蘇省泗洪、睢寧縣毗鄰。總面積1787平方千米。總人口89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12個鎮、3個鄉:泗城鎮、墩集鎮、丁湖鎮、草溝鎮、長溝鎮、黃圩鎮、大莊鎮、山頭鎮、劉圩鎮、黑塔鎮、草廟鎮、屏山鎮、大路口鄉、大楊鄉、瓦坊鄉。縣政府駐泗城鎮。
  
  地處淮北平原東部,西北、東南地勢略高,中部有少數殘丘。老濉河、新濉河、新汴河、沱河等流經縣境。年降水量895.6毫米,年均氣溫14.3℃。國傢商品糧基地。
  
  104國道縱貫南北,303省道橫貫東西。新汴河全年通航,船衹可達洪澤湖。古跡佘傢臺新石器文化遺址,文廟大成殿、釋迦寺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有泗縣革命烈士陵園和李月華墓。
〖泗縣與泗州〗
  早在夏朝即開始建製,漢始置夏邱縣,後漢改夏邱縣為虹縣。 634年,將虹縣納入泗州。 1680年,泗州城陷沒於洪澤湖。 1777年,遷泗州州治於虹,虹縣並入泗州。 1912年(民國元年)4月,泗州更名泗縣,直屬安徽省。廢州製,改稱泗縣
〖地理位置〗
  泗縣地處淮北平原東部,為安徽省東北邊緣縣,東部與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北部與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接壤,南部與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西部與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為鄰,是兩省四縣交界地帶,背靠中原,地近東海,既可南進北出,也可東拓西展,接受各方的經濟和文化輻射。
〖行政區劃〗
  2000年,泗縣轄12個鎮、7個鄉:泗城鎮、黃圩鎮、大莊鎮、山頭鎮、劉圩鎮、黑塔鎮、屏山鎮、草廟鎮、長溝鎮、墩集鎮、丁湖鎮、草溝鎮、大楊鄉、小梁鄉、三灣鄉、徐賀鄉、瓦坊鄉、瓦韓鄉、大路口鄉。2005年,原三灣鄉並入泗城鎮,瓦韓鄉並入草溝鎮,徐賀鄉並入屏山鎮,小梁鄉並入黑塔鎮。
〖氣象地質〗
  泗縣境內大部分為坦蕩平原,海拔在20米以下的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90.9%;氣候上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適於各類農作物生長,尤其是農林牧生産條件得天獨厚。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氣溫14℃,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霜、凍、冰雹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鼕、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鼕季寒潮頻襲。
〖自然環境〗
  土地資源:全縣總面積1787平方公裏,耕地9.21萬公頃,實有耕地約170萬畝。
  水資源:地下水資源豐富,正常儲水105億立方米。
  礦産資源:境內有昆石、紅泥、礦泉水等,尤昆石為奇。
  生物資源:地方名特優産品主要有山羊板皮、紅瓜子、界牌大米、墩集花生、大路口粉絲、丁湖螃蟹、大莊蠶繭等。
〖交通運輸〗
  境內公路四通八達,104國道和303、329省道貫穿全境,全縣輻射與環型並舉的公路網絡已初具規模,全縣晴雨通車公路里程1600公裏。毗鄰多條高速,東距寧(南京)—宿(遷)徐(州)高速泗洪出口20公裏,西距合徐高速宿州出口90公裏,泗(縣)許(昌)高速已經開工建設、規劃中的明(光)睢(寧)高速即將開工建設,規劃中的宿淮鐵路正在建設。
〖氣象氣候〗
  氣候上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適於各類農作物生長,尤其是農林牧生産條件得天獨厚。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水量10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2085.9小時,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9.0℃(2003年8月1日),歷史極端最低氣溫-11.7℃(1977年1月31日)。
〖社會經濟〗
  近年來,泗縣縣域經濟呈現積極的發展態勢。目前全縣已形成化工、醫藥、食品、農産品加工、輕紡、建材、釀造、機電等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工業生産體係。GDP由2000年的23.4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28.9億元。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為17.5億元、5.5億元、5.9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20.7%、31.0%和25.5%。2007年,泗縣GDP達到59.76億元,較2006年增長20%。人均GDP達到7470元。首次突破人均1000美元大關!
〖泗縣文化〗
  書畫藝術源遠流長
  泗縣古稱虹縣,長期屬泗州管轄,曾一度是泗州州衙所在地,所以人們習慣把泗縣稱為泗州。泗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新石器遺址楊傢臺曾出土帶有彩繪紋飾的陶片,泗城登達雅苑小區工地曾出土帶有青竜白虎、朱雀玄武圖案和隸體文字的秦漢畫像磚。在山頭、屏山、泗城等古遺址曾出土相當數量的帶有生動圖案紋飾篆隸文字的戰國、漢代銅鏡以及工藝精湛、造型優美、綫條流暢、質地精良的玉豬、玉竜、玉蟬、玉璧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屏山鎮溝趙村小秦山上曾出土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墓,發掘出土大量的畫像石狩獵圖、迎賓圖、車馬出行圖、輔首銜環圖,栩栩如生。據專傢考證該墓為東漢時期墓葬,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這些帶有各種圖案文字的文物充分說明,在很早以前,聰明智慧的泗州藝術傢們就具有很高的繪畫、書寫和工藝製作水平。
  秦漢以後泗州書畫藝術傢也不乏其人,據《泗•虹合志》記載,晚唐時期,泗州才子南楚材娶臨淮女薛媛為妻,薛媛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詩詞歌賦無所不能,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是她的書畫和詩詞譽滿大江南北。宋元豐七年底大文豪蘇東坡途經泗州,問好友泗州章知事:“十多年前我過泗時就聽說唐氏女書法名震江淮,今能否一飽眼福?”章知事令人取來唐氏女手書挂在墻上,蘇東坡遠觀近看,左瞅右端,連聲贊嘆說:“好字啊好字!既有王羲之的剛勁,顔真卿的端莊,柳公權的挺拔,又有自己的飄逸俊秀,灑脫自如,無拘無束的風格。靜中有動,形中有神,師法於古不拘於古,自成一傢。一個女子的字能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着實難得。”隨提筆寫詩曰:
  “唐女能書十載聞,誰知精絶嚮紅裙。
  百金竟買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軍。”
  蘇東坡還曾為泗州雍秀纔草蟲八物畫配詩八首。如為畫作《蝎虎》配詩曰:
  有足蛇,脈脈無角竜。
  為虎君勿笑,食盡蠆尾蟲。
  能得到大文豪蘇軾稱贊並與配詩,可見雍秀纔當時畫藝之高,影響之大。
  清代乾隆年間泗州虹縣出了一個書畫傢,人稱怪纔傅二槐。傅二槐是瓦坊鄉郭集村小傅莊人,生活在乾嘉時期,自幼聰明好學,詩書畫皆精,懷才不遇,性情孤傲怪僻。有關他的一些軼聞至今仍在泗縣民間流傳,有自傳體詩集《大外人傳》及山水畫作品傳世。
  晚清民國時期泗縣城裏有著名書法傢張啓後名震一時。張啓後1904年甲辰科進士,二甲一名金殿傳臚,曾任晚清翰林院編修、湖南按察使、北洋時期安徽省政府秘書長。抗日戰爭時期因不滿國民黨腐敗辭官在上海賣字為生,其書法有歐柳之風,俊秀瀟灑,功力深厚,當時京津滬地區視為珍寶。最近幾年在國內拍賣市場上價格節節攀升。張啓後憂國憂民痛恨日本人,老百姓求字,有求必應,日本人買字,一兩黃金一個字。
  另一位是王天鐸,曾擔任過馮玉祥部下旅參謀長,其擅長國畫花鳥、指頭畫,曾在開封、合肥等地辦過個人畫展。當時與宿州名傢梅雪峰、梅純一父子齊名。泗縣知名書畫傢吳俊友、苗宗林都曾拜其為師,受其影響較大。其外孫唐 受其影響,成為合肥地區有實力的中青年花鳥畫傢。民國中期以後泗縣籍書法傢鞏健民, 其書法作品在國內展出六十餘次,影響頗大。
  近幾年,泗縣書畫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老畫傢楊劍華的人物畫逐漸由省內走嚮全國,其作品屢次在國傢大賽獲奬,畫藝更加嫻熟,知名度大為提高。吳俊友的大寫意花鳥,苗宗林的書法、花鳥小寫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逐步得到書畫界的認可。
  姚遠的寫意山水,陳娟的油畫,李小楓工筆畫等各具特色。近幾年省級會員由不足十人猛增到三十餘人。隨着泗縣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縣上下逐步形成了群衆性崇尚書畫藝術的熱潮。書法繪畫愛好者達數百人之多,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合理結構。泗縣不但縣內書畫人才層出不窮,而且在外的也是人才濟濟,不少在國內有相當知名度。如中國美協會員老畫傢劉承漢,50年代初畢業於南京大學美術係,長期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編審。專於書籍的裝幀設計、插圖及版畫創作。其作品《教育學文集》裝幀設計、《在倫敦的一個上午》插圖、《苗嶺春曉》版畫都很有影響。軍旅畫傢鄧華擅長油畫,長期擔任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文藝創作室主任,高級講師,其油畫《總理來到發射場》、《夜航太平洋》、《東海布陣》、版畫《發射架下》、連環畫《仙女綉花》、《小布𠔌鳥》、水粉畫《發展科研鞏固國防》、老捨作品《小白鼠》插圖、解放軍軍史叢書插圖等,在軍內書畫界有相當影響。中國美術史論博士青年畫傢楊惠東曾留學美國,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副總編,《國畫傢》、《油畫傢》雜志主編,其畫風中西結合,造詣深厚,發展潛力很大。泗縣籍書畫傢盧海濤、徐明珂、魏萬清、陳二泉、王洋、李紀永、穆紹武等都有相當知名度。著名美術評論傢、書畫傢陳傳席,邊塞山水畫傢許良佐曾長期在泗縣讀書。中國書協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著名書畫傢周本信在泗縣工作生活達二十餘年。
  泗州書壇人才濟,虹鄉畫傢亦風流。2007年,泗縣被省文化廳授予“民間文藝之鄉”。
  來源:《拂曉報》
  【泗州琴書】
  泗州琴書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兩岸。又稱“淮北琴書”,“安徽琴書”,是在流行於泗州地區的老鳳陽歌、泗州調、山歌、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約形成於19世紀中葉。最早流行幹泗州府地區(包括今安徽省的泗縣、五河、固鎮一帶及江蘇省的泗洪等縣)。後傳播到阜陽以及渦河、潁河兩岸及合肥等城市。原為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用以自娛的業餘文藝形式,直到20世紀50年代纔被搬上舞臺,並産生了專業演員。
  泗州琴書可由一至數人演唱。伴奏樂器為揚琴、墜鬍、檀板,以後逐步增加了二鬍、提琴、三弦、笙、笛、琶琶、月琴乃至古箏等樂器。常用麯調有慢板(也叫“四句牌子”、“四句腔”、“四平調”、“慢趕牛”)、悲調(也叫“苦條子”)、流水(也叫“連句”並包括變化的“流水連句”)、垛子(包括“快垛子”、“慢垛子”)以及“鳳陽歌”等。泗州琴書的花腔最為豐富,大部來自地方小調,如[穿心調] 、[傷神調] 、[滿江紅] 、[上懷調] 、[下懷調] 、[下盤棋] 、[剪剪紙] 、[梨花調] 、[疊斷橋] 、[楊柳青]等。過去每當開場時,先奏一段“大花板”(藝人稱為一百零八板),藉以招徠觀衆。現已不用打鬧臺,而改用“四板頭”(即四段過門),也有衹用一段過門的。
  泗州琴書的唱詞,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也間有五字句和六字句。傳統麯目豐富,有長篇、中篇、小段,以中篇為主;多數反映家庭生活和愛情故事,也有反映歷史故事的,如《十把穿金扇》、《水漫藍橋》、《雙賢記》、《羅衫記》等。泗州琴書進入城市後,增加了《說唐》、《東西漢》、《郭子儀》、《楊傢將》等長篇。50年代後,編演了反映現代生活的新麯目,如《雷鋒》、《烈火金鋼》等。
〖泗州戲 〗
  泗州戲演到悉尼歌劇院
  宿州青年演員劉榮芝日前踏上了赴悉尼演出之路。她將把宿州市的泗州戲帶到悉尼歌劇院,讓這一傳統的文化藝術在澳大利亞大放異彩。(新安晚報記者葛剛)
  一、簡介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血緣關係。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衆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藴,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
  二、歷史溯源
  泗州戲的形成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它發源於蘇北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麯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1920年前後,泗州戲纔有固定的班社演出,並開始進入城市。
  泗州戲與流傳於江蘇省徐州一帶的柳琴戲以及海州、魯南的淮海戲是同屬於一個劇種--"拉魂腔"的不同流派。柳琴戲和淮海戲屬"拉魂腔"的北派,泗州戲是"拉魂腔"的南派。該劇起源於江蘇海州,發展、成熟於泗州,故名。
  據傳,在清乾隆(1736--1795)年間,江蘇省海州一帶,有邱、葛、張三位老農愛好民間音樂,他們在勞動休息時,常編山歌企盼太平豐年,山歌有兩種,一種稱為太平調,一種成為獵戶腔。後經收集整理,不斷豐富,就編出了具有簡單人物故事的"小篇子"進行演唱,由於唱腔優美,聽者不思飲食,趕場聽看,好像魂被拉去,故被譽為"拉魂腔"。後因連年災荒,張姓在海州一帶串門賣唱,發展為淮海戲;葛姓流浪於蘇北、魯南一帶,發展為柳琴戲;而邱姓則在泗州一帶傳藝賣唱,由於是"串門賣唱",民間又稱"拉魂腔"為"走股子",因為是 泗州的"拉魂腔",所以又稱泗州戲。
  和所有的民間小戲一樣,早期的泗州戲表演形式非常簡單。最初是一個人的自打板自演唱,或自拉琴自演唱,有明顯的說唱和沿門乞討的痕跡。後來發展為有八、九個人合作的小戲班。有所謂"七忙八不忙,九個人看戲房"的說法早期的演出以柳葉琴、俗稱"土琵琶",外帶梆子、小鑼伴奏。以"幫腔"彌補音樂氣氛的單調。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纔有固定班社的劇場演出。老藝人徐步俊、魏月華、馬蘭玉等人進入皖北交通樞紐城市蚌埠的演出,一般視為是泗州戲的正式進城。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的泗縣、靈璧、五河、鳳陽曾組織泗州戲藝人排練了《全家抗日》、《打濠城》、《打泗州》等一批密切聯繫抗日鬥爭現實的小劇目。這些經歷使得泗州戲的表演更加生活化、自然化。1954年,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地區首屆戲麯觀摩演出大會上,泗州戲以《拾棉花》、《打幹棒》、《攔馬》和《結婚之前》四個劇目到會參演。其中,生活小戲《拾棉花》因其濃郁的喜劇色彩和生活情趣而備受歡迎。這一次的華東匯演,推出了泗州戲建國後第一代擔綱演員李寶琴、霍桂霞、周鳳雲等。
  1956年,在安徽省第一屆戲麯觀摩演出大會上,泗州戲又推出了現代戲《女社長》和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打孟良》、《井臺會》、《鬧菜園》等一批劇目。使泗州戲在安徽的戲麯舞臺上大放光芒,成為衆多安徽戲麯劇種中引人註目的劇種之一。進入新時期以來,泗州戲又再次煥發青春,排演了《摔豬盆》、《懶大嫂》、《拙大姐》、《花狗子離婚》、《八月桂》、《鄉野情》等大量生活情趣濃厚或緊扣時代脈搏的精彩小戲,成為淮北平原上一支活躍的戲麯生力軍。《老闆娘》一劇表現下崗女工自謀職業是的種種心理障礙。從題材上說,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反映了泗州戲表現現實生活的主動與熱情。
  三、藝術特色
  泗州戲的腳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戲麯程式規範的影響不大,帶有明快活潑、質樸爽朗、剛勁潑辣的特點,充滿濃郁的皖北鄉土氣息。
  "壓花場"是泗州戲表演藝術的根本,分"單壓"和"雙 壓"兩種,具有明快爽朗、粗獷有力的鮮明特色。藝人從師學藝時,學唱腔從八句子開始,學表演從"壓花場"開始。觀衆對"壓花場"的要求非常嚴格。演員在表演時,必須註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如女演員在走四臺角、旋風式時,形似風擺楊柳,狀若出水芙蓉,舞姿極為優美。泗州戲能夠叫出名字的身段和步法有數十種,如整鬢、撥鞋、提領、頓袖、叉腿雙蹉步、三合手、舒懶腰、旋風式、四臺角、剪子股、下場步、門歪窩、仙鶴走、老漢走、顛步走、蛇脫殼、頂碗、捲席、十字轉身、含金閃腰、摟腰抗肩、男女雙十字、燕子撥泥、抽梁換柱、百馬大戰、金蟬脫殼、撲蝶、鬼扯轉、鴨子扭、鴨子和泥、浪子踢球、懷中抱月、老龜扒沙、橫行蹲步、白鵝亮翅、板腳跨腿、蘇秦背劍、鳳凰單展翅、鳳凰雙展翅、懶婆娘簸簸箕等。有些行當的表演堪稱絶技,如《攔馬》中頭頂水碗急走圓場,點水不潑;《大書觀》中用碎步表演打水,演員必須是小腳,腳大了則無法表演;表演身段"燕子撥泥"時,必須把腳下的泥塊從後面撥起,再從頭頂上飛過去。老藝人黃兆林(藝名黃八圈子)則因能頭頂水碗,用矮子步在場上轉八圈以上而得名。
  泗州戲的唱腔麯調源於當地的民歌小調、勞動號子及農民生活、勞動的音調。如趕牛耕地、婦女哭腔等,並吸收了花鼓、琴書等民間藝術形式的音調加以改造發展。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講究自由無拘,要求伴奏"跟着演員的演唱走",以便於演員的發揮和創造。藝人們還把這種形式名之為"怡心調",可見它帶有相當多的隨心任性的因素。
  泗州戲的花腔調門很多,同一種調門,演員可以自由發揮,各人唱法互不相同,同一演員唱同一段唱詞時都難以規範和定型,"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此外,在唱腔的落音處,女腔常用小嗓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襯詞拖後腔,也是其獨特風格。節奏大多是有板無眼的1/4節拍,除了大部分是後半腔起唱外,還有連續切分的變節奏,給人以歡快、活潑、跳躍之感。但也常使人摸不着板眼,有不穩定的感覺。由於唱腔旋律與地方語言有着密切的關係,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經常出現,再加上頻繁的轉調,使人聽起來既新奇多采,又自然和諧。
  泗州戲在說唱時期無樂隊,形成戲麯後樂隊建製和伴奏形式也極為簡陋,衹有1-2把土琵琶,鼓佬一人,有的還由演員兼奏。民國九年之後,纔有較大班(如民國20年有徐步俊帶領的大毛班在西遊樂場唱攤子戲,唱一段,收錢,然後再唱。民國30年,淮北抗日根據地泗縣、靈璧、五河、鳳陽抗日民主政府為配合抗日宣傳,召集當地藝人百餘名,組成小分隊,演出《樊大娘送子參軍》、《全家抗日》等劇目,轟動一時)。解放以後,正式登上舞臺纔逐步有了小型民族樂隊。文場有土琵琶、笛子、嗩吶、笙、管、二鬍、小三弦等,武場有了"四大件"。
  今天泗州戲樂麯已運用電聲樂器伴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泗州戲的主弦樂器,從衹有兩根絲弦的土琵琶,通過改革,多次研製,相繼製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種高中音柳琴。除了運用於本劇種伴奏外,還被國內外中西樂隊選用,影響頗大。
  泗州戲的劇目不是很多。儘管統計出的傳統大戲有80餘出,小戲和折子戲也有60多個。代表劇目有《三蜷寒橋》、《楊八姐救兄》、《樊梨花點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園》、《羅鞋記》、《絨花記》、《跑窯》、《拾棉花》等。但經常上演的,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還主要是小戲、折子戲,並且以現代生活小戲為多。在這個意義上,它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也較其它劇種更顯密切。
  四、傳承價值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着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但近年來隨着社會的飛躍發展,觀衆逐步減少,演出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
  國傢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泗州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泗州佛〗
  俗話說:“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中國人自古以來講求個“緣”字,男歡女愛,締結百年之好,這是緣份;愛生恨、反目成仇,這也是緣份。在閩臺民間,司掌愛情婚姻的神明最有特色的,就是月下老人和泗州佛。
  月下老人,又稱月老,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主管婚姻愛情的神仙。他會根據七星娘娘的册簿,結合各人的相貌、人品、性情、好惡等等,將最適當的兩人配成雙,用紅繩把他們係在一起,另外再寫一份配偶的名册,每對配偶用泥土塑成兩個土偶,晾幹後放入配偶堂。經過月下老人配成的夫妻,都門當戶對,而且夫妻間也和和睦睦,白頭偕老。可是,有一年天氣特別潮濕,終曰陰雨連綿,塑成的土偶怎麽也幹不了。正在月下老人急得團團轉時,一天,雨過天晴,月下老人連忙將土偶搬到室外去曬。不料天公突然又下起了傾盆大雨,由於搬運不及,一部分土偶的面目被雨水衝洗得模糊不清了。誰該跟誰配對呢?月下老人面對着這堆面目全非的土偶,開始犯難了。無奈之下,月下老人衹好提筆亂點鴛鴦譜了,不管男女是否相愛,也不管他們的門第高低。這樣,世間便出現了許多湊合夫妻,甚至還釀成了數不清的悲劇。
  在臺灣,以月下老人作為主神的廟宇還不多見,但臺南的大天後宮、萬福庵,臺北的情人廟,都供有月下老人的神像。
  閩臺民間崇拜的另一個主管愛情婚姻的神明叫泗州佛,來源於泉州地方的一則傳說。從前泉州洛陽江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時常將過往小船吞沒。宋朝時,蔡襄任泉州太守,决定在江上建橋,方便來往行人。但因河水太過湍急,無法壘成橋基。無奈之下,蔡襄衹得設壇,祈求天上神靈前來相助。蔡襄為民救急解睏的精神,感動了南海觀世音菩薩,决定助蔡襄一臂之力。
  有一天,洛陽江上劃來一葉輕舟,船頭上坐着一位美麗的妙齡女子,划船的老翁對岸上的人說:“誰能用錢擲中我的女兒,就把她許配給誰。”岸上行人聽了老翁的話,便爭先恐後地掏出錢幣,嚮姑娘擲去。但雨點般錢幣扔來,卻連姑娘的衣角都碰不上。漸漸地,錢越積越多,橋墩也隨着錢增多而不斷增高。就在這時候,半路裏殺出個程咬金,來了位泗州商人,他拋出一把銀子,其中一枚剛好落在姑娘的發間。老翁衹好將船靠岸,與泗州商人一同進涼亭商議婚事。誰知泗州商人一坐下便起不來了。原來,姑娘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而泗州商人是泗州佛的化身,觀音菩薩的好事被泗州佛攪混了,便罰他呆在涼亭裏不準出來。
  此後,人們便建了許多涼亭,供奉這位為愛情所驅的泗州佛。泉州的洛陽橋和安平橋中都有泗州亭,供奉泗州佛。《八閩通志》記載的泗州院、泗州堂、泗州庵等就有23座。臺灣地區盛産榕樹,樹陰的涼亭內常常設有小神龕,供奉着泗州佛。傳說戀愛中的男女如果有誰移情別戀,衹要在泗州佛的腦後挖點泥灑在對方身上,對方立刻就會回心轉意。因此,泗州佛往往是失戀者祭拜的神明。
  參考:[大泗縣]
歷史沿革
  秦為泗水郡地。北周設泗州。因泗水得名。清康熙十九年(1680)原泗州城陷入洪澤湖,乾隆四十二年(1777)移治於虹縣(今縣地)。1912年廢州改泗縣
  
    1997年,泗縣面積1787平方千米,人口73.8萬,轄12鎮7鄉:泗城鎮、黃圩鎮、大莊鎮、山頭鎮、劉圩鎮、黑塔鎮、屏山鎮、草廟鎮、長溝鎮、墩集鎮、丁湖鎮、草溝鎮、大楊鄉、小梁鄉、三灣鄉、徐賀鄉、瓦坊鄉、瓦韓鄉、大路口鄉。縣政府駐泗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805184人,其中:泗城鎮56277人,墩集鎮30642人,丁湖鎮51870人,草溝鎮52292人,長海鎮43939人,黃圩鎮58309人,大莊鎮59305人,山頭鎮60258人,劉圩鎮43990人,黑塔鎮48354人,草廟鎮23773人,屏山鎮 33491人,大路口鄉41380人,瓦韓鄉22437人,大楊鄉38974人,瓦坊鄉52540人,小粱鄉26038人,徐賀鄉25322人,三灣鄉35993人。
    2005年,三灣鄉並入泗城鎮,瓦韓鄉並入草溝鎮,徐賀鄉並入屏山鎮,小梁鄉並入黑塔鎮。(2004年批復)
英文解釋
  1. n.:  Si County
相關詞
傳說泗州神話安徽歷史人物明朝中國歷史
山東地理沂南文化戲麯????業公司????務管理局佛教
文物行政區劃安徽省鄉鎮宿州市地名博物館更多結果...
包含詞
嵊泗縣